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DB5110/T 68-2024 冬小麦新品种内麦416种子繁育技术规程

DB5110/T 68-2024 冬小麦新品种内麦416种子繁育技术规程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244.16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5-05-23 09:59:20



相关搜索: 技术规程 繁育 种子 冬小麦 新品种

内容简介

DB5110/T 68-2024 冬小麦新品种内麦416种子繁育技术规程 ICS 65.020.20
CCS B21 DB5110
四 川 省 ( 内 江 市 ) 地 方 标 准
DB 5110/T 68-2024
冬小麦新品种内麦 416 种子繁育技术规程
2024 - 10- 31 发布
2024 - 12- 01 实施
内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5110/T 68—2024
前 言
草。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本文件由内江市农业农村局归口。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黄辉跃、王相权、汪仁全、关淑仙、钟光跃、黄丽萍、王仕林、荣飞雪、宋艳
霞、黄巾益、王得力、谢智荣、杨敏、杨杰智、李明、王用军、陈新媛、蔡勇。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I
DB5110/T68 —2024
冬小麦新品种内麦 416 种子繁育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冬小麦新品种内麦416种子繁育技术的术语和定义、品种来源、繁育技术要点、收获
和晾晒、种子标准、储藏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内江市行政区域内内麦416种子繁育,其他相似生态区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2440-2017 尿素
GB 4404.1-2010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
NY/T 1276-2007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丘陵麦区净作 Net cropping in hilly wheat area
指四川盆地丘陵区全地块种植小麦区域。
3.2
间套作麦区 the area for intercropping wheat
指四川盆地丘陵小麦/玉米/甘薯或小麦/玉米/大豆等间套作种植区域。
3.3
小麦原种 original seed
用育种家种子繁育的第一代至第三代,经确认达到规定质量要求的种子。
[GB 4404.1-2010,定义3.1]
3.4
大田用种 seed for cultivated
用原种繁育的第一代至第三代的小麦种子,经确认达到规定质量要求的种子。
[GB 4404.1-2010,定义3.2]
4
品种来源
1
DB5110/T68 —2024
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于2009年杂交配组,采用系谱法选育。2021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委员会审定,审定名:内麦416;2023年通过农业农村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名:内
麦416。
5 繁育技术要点
5.1 繁育环境条件
5.1.1 选地条件
选择土壤肥沃、阳光充足、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的地块。
5.1.2
隔离条件
田块要求上年未种植过其他麦类,以防落地麦。空间隔离,繁育田块150m内没有其他同生育期
麦类品种种植;时间隔离,本品种花期 ±30d内没有其他麦类品种开花。
5.2
底肥与整地
底肥每667m
2施用纯氮7.0kg~10.0kg、磷肥(P2O5)4.0kg~5.0kg、钾肥(K2O)4.0kg~5.0kg;农家
肥每667m
2施1000kg~2000kg。底肥于整地前一次性施用,旋耕20cm入土。土壤做到“齐、平、松”,
10m左右开厢,厢沟深20cm、中沟深50cm,利于排水。
5.3
播种
5.3.1
播种期
10月下旬~11月中旬,择晴天播种。
5.3.2
种子处理
繁育种子选用杀虫剂噻虫嗪、杀菌剂苯醚甲环唑等药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及土传性病害。农药使
用符合行业标准NY/T 1276-2007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以下所用农药均采用此标准)。
5.3.3
播种量
净作麦机播用种量每667m
2播12.5kg~14.5kg,人工播种每667m
2播9.0kg~11.0kg;套作麦机播用种
每667m
2播6.0kg~8.0kg,人工播种每667m
2播5.0kg~7.0kg。
5.3.4
播种方式
5.3.4.1
机播
采用播种机播种5行,行距20cm,种子深度3cm。做到种子分布均匀,不重播,不漏播,深浅一致,
覆土严实,地头整齐。
5.3.4.2
人工播种
人工穴播,套作麦每667m
2播2万窝,行距24cm,窝距14cm,每窝种子6粒~8粒。播后用农家肥或
粪水浇窝盖种,或铲细土覆盖。
5.4
田间管理
2
DB5110/T68 —2024
5.4.1
苗期管理
出苗后及时查苗补种、疏密补稀,拔节前达到苗全、苗匀、苗壮。播种偏早、播种量过大、群体密
度大,有旺长迹象的田块,及时喷洒多效唑或越冬前行间深锄5cm切断部分根系,以控制麦苗旺长。苗
期达到净作麦基本苗每667m 2为14.0万~16.0万,每667m 2最高总茎蘖数28.0万~38.0万;套作麦基本苗每
667m 2每8.0万~10.0万,每667m 2最高总茎蘖数18.0万~22.0万。
5.4.2 中后期管理
次年1月下旬至2月上旬每667m 2追施拔节肥(一般用尿素作追肥,尿素标准符合GB/T 2440-2017)
3.0kg~5.0kg。后期管理注意防旱防涝、高温逼熟。
5.5 除杂
从孕穗期、始穗期、盛花期、成熟期,每个生育阶段都要注意去杂。特别在始穗期前后,要仔细观
察内麦416的主要特征特性。如生育期、株高、叶色、株型、穗形、芒长等对比进行去杂,杂株和带病
株应尽可能抢在始穗前完全清除。除杂彻底,凡疑似杂株,一律整株拔除。
5.6
病、虫、草、鼠害防治技术
5.6.1 病害防治
病害防治以防为主,统防统治,发现一点,防治一片。用唑醚·氟环唑、丙环唑等药剂防条锈病,
用烯唑醇、三唑酮等药剂防治白粉病。用戊唑咪鲜胺、戊唑·百菌清等药剂防治赤霉病,于初花喷药一
次,间隔5d~7d再次喷药。
5.6.2 虫害防治
用噻虫嗪、啶虫脒等药剂防治蚜虫。
5.6.3 草害
出苗前,用绿麦隆和杀草丹等药剂喷施土表,防治禾本科杂草;用氯吡·唑草酮等药剂喷施防治阔
叶杂草。
5.6.4 鼠害
播前利用捕鼠器、药物等进行灭鼠。
6
收获和晾晒
九成黄选晴天收获,收获前彻底清洁收割机、晒场及仓储设备,防止机械混杂。天气晴朗选择自然
晒干,阴雨天送风式烘干机选择低温(35℃为宜)干燥,干燥时不要损伤种皮和胚,以免影响发芽率。
7
种子标准
收获的种子质量符合 GB 4404.1-2010 规定,不达标的种子不能入库。
3
DB5110/T68 —2024
8
贮藏
8.1
大田种子贮藏
大田用种贮藏温度20℃以下,水分≤13.0%,密封保存。
8.2
原种种子贮藏
原种一年繁多年用,以防止代数过多,种性退化。原种熏药入仓、密封保存;贮藏温度-4℃以下,
水分≤10.0%。
4
上一章:DB5110/T 69-2024 黄花菜栽培技术规程 下一章:DB5110/T 66-2024 内江天冬套作玉米栽培技术规程

相关文章

DB5110/T 26-2020 冬小麦内麦366种子繁育技术规程 DB5110/T 6-2018 内麦 366 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DB1301/T 350-2020 藁优系列小麦品种保优繁育技术规程 DB32/T 3541-2019 小麦品种连麦6号7号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DB32/T 3541-2019 小麦品种连麦6号、7号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DB5110/T 52-2023 黄花风铃木繁育技术规程 T/XJY 2101-2023 湖南辣椒 地方品种种子繁育及保存技术规程 DB1304/T 416-2022 小麦套种羊角椒栽培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