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DB44/T 2553-2024 长叶竹柏播种育苗技术规程

DB44/T 2553-2024 长叶竹柏播种育苗技术规程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478.3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5-05-23 10:11:51



相关搜索: 技术规程 育苗 播种

内容简介

DB44/T 2553-2024 长叶竹柏播种育苗技术规程 ICS 65.020.20
CCS B 61 44
广
东 省 地 方 标 准
DB44/T 2553—2024
长叶竹柏播种育苗技术规程
Code of practice for raising seedlings of Podocarpus fleuryi Hickel
2024 - 10 - 14 发布
2025 - 01 - 14 实施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44/T 2553—2024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种子 ............................................................................... 1
5 苗木培育 ........................................................................... 2
6 有害生物防治 ....................................................................... 4
7 建档 ............................................................................... 4
附录 A(资料性) 长叶竹柏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 ........................................... 5
I
DB44/T 2553—2024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广东省林业局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由广东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D/TC 146)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惠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惠州四海风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舒夏竺、阳艳萍、周建芬、刘德浩、廖文莉、卢永辉、王少东、邓仿东、黄竞
中、徐平、黄光城。
II
DB44/T 2553—2024
长叶竹柏播种育苗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长叶竹柏(Podocarpus fleuryi)种子、苗木培育、有害生物防治等方面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长叶竹柏的播种育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2772 林木种子检验规程
GB/T 6001 育苗技术规程
LY//T 1000 容器育苗技术
LY/T 2289 林木种苗生产经营档案
LY/T 2290 林木种苗标签
CJ/T 24 园林绿化木本苗
DB44/T 2245 造林绿化树种种子质量分级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小苗 plantlet
地径4.0 cm以下、苗高100 cm以下的苗木。
大苗 big-size plant
地径4.0 cm以上,苗高100 cm以上的苗木。
4 种子
采集
宜选择20年~30年生,干形通直、冠形匀称、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母树采种,种子假种皮呈蓝紫
色时采集。
调制
宜用常温清水浸泡24 h,搓去假种皮,洗净,剔除杂质,阴干。
贮藏
1
DB44/T 2553—2024
宜于阴凉室内混沙湿藏,底层铺8 cm~10 cm厚的湿细沙,然后一层种子一层沙,每层沙厚以2 cm~
3 cm为宜,顶层沙厚3 cm~5 cm为宜,湿度以手握成团、松手则散为宜。沙藏时间不宜超过3个月。
质量
符合GB/T 2772和DB44/T 2245中的规定,达到Ⅱ级以上。
5 苗木培育
苗圃地选择
宜选择平坦、交通便利、排灌良好、阳光充足的半阴坡或半阳坡,肥沃、疏松沙质壤土,且最低月
平均温度5℃以上、pH值5.5~6.5的地段。其他条件宜符合GB/T 6001中的规定。
播种
5.2.1 苗床准备
清除杂草、石块,平整土地,作畦,床宽100 cm~120 cm,床高20 cm~25 cm,步道宽40 cm~45
cm,长度依地形而定。播种前1 d,用0.3%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苗床。
5.2.2 催芽
播种前,种子用0.2%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30 min,再用40 ℃~50 ℃的温水浸泡24 h,自然冷却,
沥干。
5.2.3 时间
宜在2月~3月播种。
5.2.4 方法
宜点播,间距8 cm~10 cm。播种后,用细沙覆盖2 cm~3 cm,以不见种子为度。
5.2.5 播后管理
播后,宜用遮光率75%~80%的遮阳网搭设高50 cm~60 cm的半圆小荫棚遮荫,保持苗床湿润,防止
苗床积水。
小苗培育
5.3.1 容器
育苗容器的种类和规格宜符合LY/T 1000中的规定,以采用(8~10) cm×(14~16) cm规格的薄
膜容器袋为宜。
5.3.2 基质
按体积比用30%椰糠、30%泥碳土、40%黄心土充分混合拌匀后装袋,并整齐排列成畦,畦间留工作
道40 cm~45 cm。移苗前1 d用0.3%高锰酸钾溶液消毒营养袋,并浇水淋透营养土。
5.3.3 移栽
2
DB44/T 2553—2024
弓形幼苗完全伸直后即可移苗上袋,宜选择阴天或晴天早、晚进行。移植前,将苗床淋透水,用竹
签或铁棍小心起苗。移栽时,在营养土中央用小木签戳洞,小心植入,深度以根颈以上0.5 cm~1.0 cm
为宜,轻轻压实基质,及时淋透水。
5.3.4 苗期管理
5.3.4.1 遮荫
初期宜用遮光率50%~75%的遮阳网遮荫。随着苗木的生长,宜在阴天或晴天早晚掀开遮阳网。6个
月后撤除遮阳网。
5.3.4.2 追肥
施肥宜薄肥勤施,移苗15 d~20 d后,喷施0.1%尿素溶液1次,以后每隔20 d~30 d用0.3%~0.5%
复合肥溶液追肥1次,施肥浓度随苗木生长及木质化程度逐步增加。每次施肥后,宜及时喷洒清水,冲
洗叶面上的留存肥料。
5.3.4.3 补苗
移植后随时检查,及时补苗并扶正歪斜苗木。
5.3.4.4 淋水
根据天气情况适当淋水,宜少量多次,保持营养土湿润,宜在早、晚进行。
5.3.4.5 病虫害预防
苗期以预防为主,宜用70%甲基托布津、75%百菌清或50%多菌灵的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施,每月
1次~2次。
5.3.5 质量和出圃
苗木分Ⅰ级苗、Ⅱ级苗。Ⅰ级苗地径1.0 cm以上,苗高50 cm以上;Ⅱ级苗地径0.8 cm~1.0 cm,
苗高40 cm~50 cm。2年生苗木达到Ⅱ级以上可出圃。出圃时,执行LY/T 2290规定填写并附上标签。
大苗培育
5.4.1 圃地准备
栽植前,宜翻耕30 cm,暴晒2 d~3 d。起畦,畦宽2.5 m~3.0 m,畦高25 cm~35 cm,穴规格50
cm×50 cm×40 cm,每穴施堆腐熟的有机肥1 kg~2 kg、磷肥50 g作基肥,回填土至穴的2/3。
5.4.2 移植
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的雨后,选择2年生苗高40 cm以上的苗木移植。呈“品”字形栽植,株行距为
(1.0~1.2) m×(1.2~1.5) m。栽植时,剥除营养袋,留根长10 cm~12 cm,剪去过长主根,栽植
深度以营养土面略高于圃地表土面为宜。移植后宜淋足定根水,发现缺苗死苗及时补苗。
5.4.3 移植后管理
5.4.3.1 除草松土
及时人工清除杂草,每2个~3个月松土1次。
3
DB44/T 2553—2024
5.4.3.2 水肥
移栽初期,每天浇水1次~2次,生长稳定后,宜保持土壤湿润,防止积水。每年追肥2次~3次,在
5月~6月和9月~10月结合松土进行,以复合肥为主,每次50 g/株~100 g/株,在植穴对边开沟施肥,
沟深8 cm~12 cm。有条件的每年冬季可追施1次有机肥。
5.4.3.3 整形修枝
一年修剪1次~2次,宜在每次新稍老熟后到下次新稍萌动前进行。修剪时,剪除交叉枝、病虫枝、
弱枝、过密枝、重叠枝等,及时抹除主干上最低一个分枝以下的萌芽,以促进茎的增粗生长和形成良好
的冠形。
5.4.4 出圃
选择生长正常,树干端直,冠形完整,主枝分布均匀,无病虫害和钻蛀性虫害,无机械损伤,土球
完整的苗木。苗木起苗、包装宜符合CJ/T 24中的规定。出圃时,执行LY/T 2290规定填写并附上标签。
6 有害生物防治
病虫害种类
主要有炭疽病、煤污病、藻斑病、叶枯病,蚜虫、潜叶蛾、蚧壳虫等。
防治方法
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见附录A。
7 建档
执行LY/T 2289规定。
4
DB44/T 2553—2024
附 A A A

(资料性)
长叶竹柏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
长叶竹柏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见表A.1。
表A.1 长叶竹柏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
病虫害名称 为害特征与症状 防治方法
炭疽病 Colletotrichum sp. 为害叶片,一般从叶尖部、叶缘或叶子的中 部发病。病斑呈褐色、灰褐色、灰色,其上密 生有一些黑褐色或黑色的颗粒状物,病健交 界处明显。 用65%代森锌600倍液~800倍液,或70%甲基托 布津1000倍液喷施,每隔15 d~20 d喷施1次, 连续2次~3次。
煤污病 Capnodium sp. 叶面、枝梢上形成黑色小霉斑,后扩大连片, 使整个叶面、嫩梢上布满黑霉层。 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50%多菌灵 1000倍液喷洒,每隔7 d~10 d喷施1次,连续2 次~3次。
藻斑病 Cephaleuros sp. 为害叶片,病斑圆形或椭圆形,中心部分呈 灰白或黄褐色。叶病部粗糙,稍隆起,有时着 生毡状物。 用0.5%波尔多液或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 液~750倍液,每隔10 d~15 d喷施1次。
叶枯病 Phyllosticta sp. 从叶尖、叶的中部侵染发病。病斑红褐色或 黄褐色,病健交界处较为明显;病斑上干净光 滑;发病部位略有皱缩,叶片略扭曲。 用1%波尔多液、50%托布津500倍~800倍液或 65%代森锌500倍液,每隔10 d~15 d喷施1次。
蚜虫 Cinara tujafilina (del Guercio) 为害嫩叶,吸食汁液,传播病毒,致叶卷曲。 用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10%吡虫啉 1000倍液或10%蚜虱净超微可湿性粉剂3000倍 液,喷雾1次~2次。
潜叶蛾 Phyllocnistis citrella Stainton 为害新梢嫩叶,潜入表皮下取食叶肉。 用25%灭幼脲3号悬浮剂2000倍喷雾,每隔7 d~ 10 d喷施1次,连续2次~3次。
蚧壳虫 Icerya purchasi Maskell 为害叶片、枝条,吸食汁液,致使叶片发黄、 枝梢枯萎,且易诱发煤污病。 用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25%灭幼脲3号悬 浮剂1500倍溶液或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000倍 溶液,每隔7 d~10 d喷施1次,连续2次~3次。
5
DB44/T 2553—2024
6
DB44/T 2553—2024
广 东 省 地 方 标 准 长叶竹柏播种育苗技术规程 DB44/T 2553—2024 * 广东省标准化研究院组织印刷 广州市海珠区南田路 563 号 1304 室 邮政编码:510220 电话:020-84250337
上一章:DB44/T 2554-2024 广东紫珠林下栽培技术规程 下一章:DB3301/T 1144-2024 水果型甜玉米生产技术规程

相关文章

DB44/T 2269-2021 山茶播种育苗技术规程 DB14/T 1696-2018 沙棘播种育苗技术规程 DB14/T 1414-2017 桑树播种育苗技术规程 DB14/T 1413-201 花椒播种育苗技术规程 DB41/T 1964-2020 枫杨播种育苗技术规程 DB23/T 2756-2020 山梨播种育苗技术规程 DB2327/T 056-2023 白桦播种育苗技术规程 DB22/T 2251-2015 花楸播种育苗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