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DB14/T 1609-2024 高粱种质资源田间性状描述规范

DB14/T 1609-2024 高粱种质资源田间性状描述规范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515.86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5-05-21 08:35:26



相关搜索: 田间 性状 描述 高粱 种质 描述

内容简介

DB14/T 1609-2024 高粱种质资源田间性状描述规范 ICS 65.120
CCS B 16 14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14/T 1609—2024
代替 DB14/T 1609-2018
高粱种质资源田间性状描述规范
2024 - 11 - 15 发布
2025 - 02 - 15 实施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14/T 1609—2024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基本要求 ........................................................................... 1
5 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观测试验设计 ................................................... 1
6 基本信息 ........................................................................... 2
7 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 3
8 数据统计分析、校验及档案管理 ....................................................... 7
附录 A(资料性) 高粱种质资源田间性状描述简表 .......................................... 8
I
DB14/T 1609—2024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代替DB14/T 1609-2018《高粱种质资源田间性状描述规范》,与DB14/T 1609-2018相比,除
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穗柄伸出状态(见7.2.16);
——增加了糖锤度(见7.2.17);
——增加了茎秆颜色(见7.2.29);
——增加了茎叶早衰程度(见7.2.30);
——增加了结实形式(见7.2.31);
——增加了胚乳类型(见7.3.10)。
本文件由山西省农业农村厅提出、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本文件由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标准的组织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本文件由山西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XS/TC19)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山西农业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萌、穆志新、秦慧彬。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18年首次发布为DB14/T 1609-2018;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II
DB14/T 1609—2024
高粱种质资源田间性状描述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高粱种质资源田间性状描述的基本要求、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观测试验设计、基本
信息、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数据统计分析、校验及档案管理。
本文件适用于高粱种质资源田间性状描述及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2659 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高粱种质资源
高粱野生资源、地方品种、引进品种、选育品种、品系等。
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高粱种质资源的物候期、植物学形态、生物学特性等。
4 基本要求
描述符类别
包括基本信息、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描述符性质
所有种质必鉴定评价的描述符,用“M”表示。所有种质可选择鉴定评价的描述符,用“O”表示。
描述简表见附录A。
5 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观测试验设计
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的环境条件应能够满足高粱植株正常生长。试验地平整均匀,栽培管理略高于大田生产,
及时防治病虫害。
1
DB14/T 1609—2024
田间设计
采取小区设计,小区面积2 m×5 m。行距50 cm,种植深度为3 cm~5 cm,播种方式以条播和点播
两种都可,3叶期~4叶期时进行间苗。试验地周围设保护行或保护区。
6 基本信息
种质编号(M)
种质的原有编号或序号。
种质名称(M)
种质的中文名称或国外引进种质的外文名。
原产地(M)
国内种质的原产省、县、乡、村名称,按照GB/T 2260;国外引进种质的原产国家和地区名称,参
照GB/T 2659。
来源地(M)
国内种质的来源省、县、乡、村名称,按照GB/T 2260;国外引进种质的来源国家和地区名称,参
照GB/T 2659。
种质类型(M)
种质的类型分为:野生资源、地方品种、引进品种、选育品种、品系、其他。
观测地点(M)
种质田间性状观测地点的名称。
观测年份(M)
种质田间性状观测的年份。
主要用途(O)
高粱种质具有的主要用途:粒用高粱、糖用高粱、饲用高粱、工艺用高粱。
图像(M)
6.9.1 要求
高粱种质图像格式为JPG。图像文件名由“种质编号-组织名称”组成。图像要求分辨率不低于1 000
万。
6.9.2 全株图像(M)
高粱种质资源全株的图像,用“种质编号-植株”表示。
6.9.3 穗子图像(M)
2
DB14/T 1609—2024
高粱种质资源穗子的图像,用“种质编号-穗子”表示。
6.9.4 种子图像(M)
高粱种质资源种子的图像,用“种质编号-种子”表示。
7 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营养生长期
7.1.1 播种期(M)
高粱种质资源播种当天的日期,记为YYYYMMDD。
7.1.2 出苗期(M)
小区内50%植株幼苗露出地面时的日期,记为YYYYMMDD。
7.1.3 芽鞘色(M)
田间幼芽出土2 d~3 d时,幼苗芽鞘的颜色。分为白色、绿色、紫色。
7.1.4 幼苗叶色(M)
3叶期~5叶期时,幼苗已展开叶片的颜色。分为绿色、红色、紫色。
生殖生长期
7.2.1 抽穗期(M)
小区内50%植株的全穗2/3露出旗叶鞘的日期,记为YYYYMMDD。
7.2.2 出苗-抽穗天数(O)
从出苗翌日至抽穗期的天数。单位为d,精确到整数位。
7.2.3 开花期(M)
小区内50%植株开花的日期。记为YYYYMMDD。
7.2.4 成熟期(M)
小区内50%的穗下部籽粒达蜡状硬度的日期。记为YYYYMMDD。
7.2.5 生育日数(M)
种质出苗翌日至成熟期的天数。单位为d,精确到整数位。
7.2.6 主脉色(M)
开花期,植株中上部叶片中脉的实际颜色。分为白色、浅黄色、黄色、绿色。
7.2.7 主脉质地(O)
开花期,植株中部叶片中脉的质地。分为不透明、半透明。
3
DB14/T 1609—2024
7.2.8 芒性(M)
开花期,籽粒颖壳顶端芒的有无。分为有芒、无芒。
7.2.9 开花同步性(O)
开花期,主茎同分蘖是否同步开花。分为同步、不同步。
7.2.10 颖壳质地(O)
开花时,颖壳的质地。分为:
—— 软壳(颖壳质地软,不带光泽,上有绿色条纹,呈纸质型);
—— 硬壳(颖壳质地硬,有光泽,呈革质型)。
7.2.11 柱头颜色(O)
开花期,植株主穗中部颖花雌蕊柱头的颜色。分为白色、黄色、紫红色。
7.2.12 花药颜色(O)
开花期,植株主穗中部颖花花药的颜色。分为乳白色、浅黄色、黄色、褐色。
7.2.13 单株成穗数(O)
主穗达到乳熟期时,主茎及分蘖、分枝成穗的总数。单位为个。
7.2.14 分蘖性(M)
开花期,植株地下部缩生节位腋芽萌生的一次分蘖的数量。随机调查10株求其平均值,单位为个。
7.2.15 分枝性(O)
主穗达到乳熟期时,植株地上部节位腋芽萌生的有穗一级分枝。单位为个。
7.2.16 穗柄伸出状态(M)
乳熟期,主穗柄伸出叶鞘的程度与状态。分为:
—— 长(旗叶叶舌与穗基部间长度 10 cm 以上);
—— 中(旗叶叶舌与穗基部间长度 2 cm~10 cm);
—— 短(旗叶叶舌与穗基部间长度少于 2 cm);
—— 侧裂(穗子位于旗叶叶舌之下,从侧面裂开的旗叶叶鞘中伸出);
—— 缩穗(穗基部被旗叶叶鞘包被)。
7.2.17 糖锤度(M)
蜡熟期高粱茎秆的含糖比例。
7.2.18 穗型(M)
成熟期,穗部枝梗的长短和籽粒着生的紧密程度。分为:
—— 紧(枝梗紧密,手握有硬粒感觉);
—— 中紧(枝梗紧密,手握无硬粒感觉);
—— 中散(枝梗不紧密,较短,侧面观察透光);
4
DB14/T 1609—2024
—— 侧散(枝梗不紧密,较长,向同一方向稀疏下垂);
—— 周散(枝梗不紧密,较长,向四周稀疏垂散)。
7.2.19 穗形(M)
成熟期,穗的实际形状。分为纺锤形、牛心形、圆筒形、棒形、杯形、球形、伞形、帚形(包括短
主轴帚形和无主轴帚形)。
7.2.20 株高(M)
成熟期,自地面至植株最高处的距离。随机取10株求其平均值,单位为cm,精确到0.1 cm。
7.2.21 茎粗(M)
成熟期,植株基部往上1/3处节间(不包括叶鞘)的直径。随机取10株求其平均值,单位为cm,精确
到0.1 cm。
7.2.22 主穗长度(M)
成熟期,主穗的穗下叶痕处至穗顶的长度。随机取10株求其平均值,单位为cm,精确到0.1 cm。
7.2.23 主穗柄长度(M)
成熟期,自茎杆上端茎节处至主穗的穗下叶痕处的长度。随机取10株求其平均值,单位为cm,精确
到0.1 cm。
7.2.24 主穗柄直径(O)
成熟期,主穗柄中部的直径。随机取10株求其平均值,单位为cm,精确到0.1 cm。
7.2.25 一级枝梗长(O)
成熟期,主穗基部往上2/3处一级枝梗的长度。单位为cm,精确到0.1 cm。
7.2.26 茎秆倒折率(M)
成熟期,高粱茎秆倾斜植株占小区植株总数的比例,以%表示。
7.2.27 颖壳色(M)
成熟期,占植株籽粒颖壳面积多的颜色。分为白色、黄色、灰色、红色、褐色、紫色、黑色。
7.2.28 颖壳包被度(M)
成熟期,颖壳包被籽粒的程度。分为:
—— 籽粒裸露(颖壳包被籽粒不足 1/4);
—— 包被 1/4(颖壳包被籽粒 1/4~1/2);
—— 包被 1/2(颖壳包被籽粒 1/2~3/4);
—— 包被 3/4(颖壳包被籽粒 3/4 以上)。
7.2.29 茎秆颜色(O)
成熟期,高粱茎秆的颜色,分为黄色、绿色、紫色。
5
DB14/T 1609—2024
7.2.30 茎叶早衰程度(M)
成熟期,茎秆和叶片死亡的程度。分为:
—— 无早衰(中上部叶片基本无死亡);
—— 轻度早衰(中上部叶片中仅有个别叶片死亡);
—— 中度早衰(中上部叶片中半数叶片死亡);
—— 重度早衰(中上部叶片大部分叶片死亡);
—— 严重早衰(中上部叶片全部死亡)。
7.2.31 结实形式(M)
成熟期,单花籽粒的结实形式,分为单粒、双粒。
收获后
7.3.1 粒色(M)
成熟后,籽粒脱壳后的实际颜色。分为白色、灰白色、浅黄色、黄色、橙色、红色、褐色、黑色。
7.3.2 粒形(M)
成熟后,脱壳籽粒的实际形状。分为圆形、椭圆形、卵形、长圆形。
7.3.3 籽粒饱满度(M)
成熟籽粒的饱满程度。分为饱满、凹陷。
7.3.4 籽粒光泽(O)
成熟籽粒的光泽。分为:
—— 有光泽(表面有较好的反射光线能力);
—— 无光泽(表面反射光线能力较弱)。
7.3.5 着壳率(M)
脱粒后随机取1 000个成熟籽粒的带壳程度,以%表示。分为:
—— 不带壳(带壳籽粒小于 1%);
—— 部分带壳(带壳籽粒在 1%~4%);
—— 中等带壳(带壳籽粒在 4%~8%);
—— 大部分带壳(带壳籽粒在 8%~80%);
—— 全带壳(带壳籽粒在 80%以上)。
7.3.6 籽粒整齐度(M)
成熟籽粒的整齐程度。分为:
—— 整齐(籽粒形状、大小基本一致);
—— 中等整齐(籽粒形状基本一致,大小略有差别);
—— 不整齐(籽粒形状基本一致,大小差别较大)。
7.3.7 单穗粒重(M)
成熟后,主穗晾干脱粒后的重量。随机取10株求其平均值,单位为g,精确到0.1 g。
6
DB14/T 1609—2024
7.3.8 千粒重(M)
随机数取1 000粒完整成熟籽粒晾干后的重量。3次重复,取平均值。单位为g,精确到0.1 g。
7.3.9 胚乳颜色(O)
籽粒横切面上胚乳实际的颜色。分为白色、黄色。
7.3.10 胚乳类型(M)
籽粒胚乳的粳糯性,分为粳性、糯性。
7.3.11 角质率(M)
籽粒纵切面角质胚乳所占比率。随机取10粒种子进行观察,以%表示。分为:
—— 角质(角质胚乳占 90%以上);
—— 偏角质(角质胚乳占 70%~90%);
—— 半角质(角质胚乳占 40%~70%);
—— 偏粉质(角质胚乳占 20%~40%);
—— 粉质(角质胚乳占 20%以下)。
8 数据统计分析、校验及档案管理
数据统计分析、校验
计算每份种质性状的平均值,并进行方差分析。取平均值作为该种质的性状值。
档案管理
详细记录高粱种质种植所采取的实际具体过程和采集的性状及性状数据,建立相应档案,妥善保存。
7
DB14/T 1609—2024
附 A A A

(资料性)
高粱种质资源田间性状描述简表
高粱种质资源田间性状描述简表见表A.1。“M”代表种质必鉴定评价的描述符,“O”代表种质可
选择鉴定评价的描述符。
表A.1 高粱种质资源田间性状描述简表
序号 描述符 描述符性质 描述码或单位
基本信息
1 种质编号 M
2 种质名称 M
3 原产地 M
4 来源地 M
5 种质类型 M 地方品种、引进品种、选育品种、品系、其它
6 观测地点 M
7 观测年份 M
8 主要用途 O 粒用高粱、糖用高粱、饲用高粱、工艺用高粱
9 图像 M
营养生长期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1 播种期 M
2 出苗期 M
3 芽鞘色 M 白色、绿色、紫色
4 幼苗叶色 M 绿色、红色、紫色
生殖生长期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1 抽穗期 M
2 出苗-抽穗天数 O d
3 开花期 M
4 成熟期 M
5 生育日数 M d
6 主脉色 M 白色、浅黄色、黄色、绿色
7 主脉质地 O 不透明、半透明
8 芒性 M 有芒、无芒
9 开花同步性 O 同步、不同步
10 颖壳质地 O 软壳、硬壳
11 柱头颜色 O 白色、黄色、紫红色
12 花药颜色 O 乳白色、浅黄色、黄色、褐色
8
DB14/T 1609—2024
序号 描述符 描述符性质 描述码或单位
13 单株成穗数 O 个
14 分蘖性 M 个
15 分枝性 O 个
16 穗柄伸出状态 M 长、中、短、侧裂、缩穗
17 糖锤度 M
18 穗型 M 紧、中紧、中散、侧散、周散
19 穗形 M 纺锤形、牛心形、圆筒形、棒形、杯形、球形、伞形、帚形
20 株高 M cm
21 茎粗 M cm
22 主穗长度 M cm
23 主穗柄长度 M cm
24 主穗柄直径 O cm
25 一级枝梗长 O cm
26 茎秆倒折率 M %
27 颖壳色 M 白色、黄色、灰色、红色、褐色、紫色、黑色
28 颖壳包被度 M 籽粒裸露、包被1/4、包被1/2、包被3/4、全包被
29 茎秆颜色 O 黄色、绿色、紫色
30 茎叶早衰程度 M 无早衰、轻度早衰、中度早衰、重度早衰、严重早衰
31 结实形式 M 单粒、双粒
收获后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1 粒色 M 白色、灰白色、浅黄色、黄色、橙色、红色、褐色、黑色
2 粒形 M 圆形、椭圆形、卵形、长圆形
3 籽粒饱满度 M 饱满、凹陷
4 籽粒光泽 O 有光泽、无光泽
5 着壳率 M 不带壳、部分带壳、中等带壳、大部分带壳、全带壳
6 籽粒整齐度 M 整齐、中等整齐、不整齐
7 单穗粒重 M g
8 千粒重 M g
9 胚乳颜色 O 白色、黄色
10 胚乳类型 M 糯性、粳性
11 角质率 M 角质、偏角质、半角质、偏粉质、粉质
9
上一章:DB14/T 1607-2024 春播谷子配方施肥技术规程 下一章:DB14/T 1603-2024 荞麦配方施肥技术规程

相关文章

DB14/T 1609-2018 高粱种质资源田间性状描述规范 DB14/T 1610-2018 小豆田间性状描述规范 DB14/T 1611-2018 绿豆田间性状描述规范 DB14/T 1368-2017 普通菜豆田间性状描述规范 T/CQAAS 005-2023 花椒种质资源性状描述规范及数据标准 DB14/T 1608-2018 高粱种质资源低温库保存技术规程 DB14/T 1608-2024 高粱种质资源低温库保存技术规程 DB21/T 2679-2016 柞蚕种质资源描述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