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65.020.20
CCS B 05 DB3705
东
营 市 地 方 标 准
DB 3705/T 21—2024
盐碱地饲用小黑麦-甜高粱轮作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forage triticale rotating with sweet sorghum in saline-alkali
soil
2024 - 08 - 26 发布
2024 - 09 - 26 实施
东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 3705/T 21—2024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土壤条件 ........................................................................... 1
5 饲用小黑麦-甜高粱轮作程序的构成 .................................................... 1
6 饲用小黑麦栽培管理 ................................................................. 2
6.1
播种前准备 ..................................................................... 2
6.2
播种 ........................................................................... 2
6.3
田间管理 ....................................................................... 3
6.4
收获 ........................................................................... 3
7 甜高粱栽培管理 ..................................................................... 3
7.1
种肥同播 ....................................................................... 3
7.2
田间管理 ....................................................................... 4
7.3
收获 ........................................................................... 4
8 档案管理 ........................................................................... 4
I
DB 3705/T 21—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东营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盐碱地综合利用服
务中心、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东营市现代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
山东盐碱地现代农业有限责任公司、东营市市场监管事务服务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良、曹丽雯、景海春、刘智全、尚承云、刘晨晨、王菊英、蒲军保、马光婧、
陈瑶、李洪秀、宫中桂、冯晓菲、赵婷婷、于杰、邵柯森、张甜甜。
II
DB 3705/T 21—2024
盐碱地饲用小黑麦-甜高粱轮作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盐碱地饲用小黑麦-甜高粱轮作的土壤条件、饲用小黑麦-甜高粱轮作程序的构成、饲
用小黑麦栽培管理、甜高粱栽培管理、档案管理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盐碱地饲用小黑麦-甜高粱轮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6142 禾本科草种子质量分级
GB/T 8321 (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GB/T 15671 农作物薄膜包衣种子技术条件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土壤条件
0 cm~20 cm土层含盐量小于等于0.4%,土壤环境质量按照GB 15618规定执行。
5 饲用小黑麦-甜高粱轮作程序的构成
饲用小黑麦-甜高粱轮作程序包括2个阶段。程序流程图如图1所示:
1
DB 3705/T 21—2024
图1 饲用小黑麦-甜高粱轮作程序
6 饲用小黑麦栽培管理
6.1
播种前准备
6.1.1 施肥
结合整地施入基肥,基施腐熟有机肥1000 kg/666.7 m
2~1500 kg/666.7 m
2。播种时施入种肥,种
肥选用N~P~K(15~15~15)三元复合肥,用量20 kg/666.7 m
2~30 kg/666.7 m
2。肥料使用应符合NY/T
496的要求。
6.1.2 整地
利用秸秆还田机将上茬甜高粱的根茬还田。耕翻20 cm~30 cm,旋耕1次~2次,耙平至土地细碎平
整。
6.2
播种
6.2.1 种子要求
饲用小黑麦种子应符合GB 6142规定的三级以上要求。
6.2.2 播种时间
10月底,甜高粱收获后抢时播种饲用小黑麦。
6.2.3 播种量
播种量为12 kg/666.7 m
2~15 kg/666.7 m
2。
2
DB 3705/T 21—2024
6.2.4 播种方式
条播,行距20 cm~25 cm,播深3 cm~4 cm,均匀下籽,播后及时镇压。
6.3
田间管理
6.3.1 灌溉
a) 日平均气温降至 3 ℃~5 ℃前灌溉 1 次,灌溉量为 50 m
3/666.7 m
2~70 m
3/666.7 m
2;
b) 拔节期灌溉 1 次,灌溉量为 50 m
3/666.7 m
2~70 m
3/666.7 m
2。
6.3.2 追肥
拔节期追施尿素10 kg/666.7 m
2~15 kg/666.7 m
2,使用追肥机,距离作物行植株10 cm。
6.3.3 病虫草害防治
根据病虫草害发生情况,选择对路药剂进行防治,农药使用应符合NY/T 1276的要求。
6.4
收获
5月中下旬,饲用小黑麦生长至乳熟期,刈割留茬5 cm~10 cm,在田间晾晒至含水量达到55%~65%
时,进行裹包青贮,或在田间晾晒含水量降至15%以下时,储备用作干草。
7 甜高粱栽培管理
7.1
种肥同播
7.1.1 种子要求
种子净度不低于98%,种子纯度不低于98%,种子发芽率不低于75%,种子水分不高于13%。
7.1.2 种子包衣
按照GB/T 15671和GB/T 8321的规定选购种子包衣剂对甜高粱种子进行包衣处理。
7.1.3 播种时间
上茬饲用小黑麦收获后抢时播种甜高粱。
7.1.4 播种方式
免耕播种,条播,行距50 cm~55 cm,播种采用气吸式精量播种机,播深2 cm~4 cm,播后及时镇
压。
7.1.5 播种量
播种量为0.8 kg/666.7 m
2~1.2 kg/666.7 m
2。
7.1.6 施肥
播种时施入种肥,选用N~P~K(15~15~15)三元复合肥,用量25 kg/666.7 m
2~30 kg/666.7 m
2,
施肥深度10 cm以上,距离播种行10 cm。肥料使用应符合NY/T 496的要求。
3
DB 3705/T 21—2024
7.2
田间管理
7.2.1 除草
播后苗前封闭除草。4叶期~5叶期,茎叶除草。农药使用应符合NY/T 1276的要求。
7.2.2 追肥
拔节期追施尿素10 kg/666.7 m
2~15 kg/666.7 m
2,使用追肥机,距离作物行植株10 cm。
7.2.3 中耕培土
拔节期结合中耕进行培土,在封行前培土1次~2次,培土高度20 cm~25 cm。
7.2.4 防治病虫害
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选择对路药剂进行防治。农药使用应符合NY/T 1276的要求。
7.3
收获
10月中下旬,甜高粱生长至灌浆期时刈割。
8 档案管理
应详细记录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收获等环节采取的主要措施,建立生产档案,
并保留存档。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