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65.020.20
CCS B 05 DB2308
黑 龙 江 省 佳 木 斯 市 地 方 标 准
DB2308/T 212—2024
寒地水稻机插秧高产抗冷高效栽培技术
规程
2024-11-28 发布
2024-12-28 实施
佳木斯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2308/T 212—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佳木斯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由佳木斯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
本文件起草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蔡永盛、陈书强、赵海新、杨丽敏、杜晓东。
本文件为 2024 年首次发布。
I
DB2308/T 212—2024
寒地水稻机插秧高产抗冷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1
适用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佳木斯市机插秧水稻高产抗冷高效生产的品种选择、种子处理、培育壮秧、
整地及插秧、高效精准施肥、节水灌溉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外源调控措施和收获等技术要
求。
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及其辖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
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3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术语和定义
高产高效抗冷
与常规技术相比,产量提高5 %以上,生产成本比对照有所降低,抵御低温冷害能力提
升。
4
环境条件
空气质量应符合GB 3095规定,土壤质量应符合GB 15618规定,灌溉用水质量应符合GB
5084规定。
5
品种选择
选择品质优、产量高、抗冷性好的审定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 GB 4404.1 的规定。
6
育苗技术
6.1
壮苗标准
秧龄30 d~35 d,叶龄3.1 片~3.5 片,苗高13 cm左右,根数10 条以上,百株苗干重3.0 g
以上。生长整齐,茎基节宽,盘根好。
1
DB2308/T 212—2024
6.2
秧田选择
选择地势平坦、靠近水源、排水方便、无病虫杂草、土质肥沃的中性或偏酸性旱田,建
立集中育苗地,秧田长期固定,连年培肥。水田地采用高台育苗,苗床高出地面20 cm~30 cm。
苗床面积与本田面积按1:100计算。
6.3
清雪扣棚
每年及早清除大棚区积雪,远离育苗棚室堆放,防止雪水回流。地势低洼的大棚四周要
挖排水沟(宽0.5 m、深0.6 m以上)。早完成扣棚,棚膜要求透光较好,固定牢固。
6.4
种子杀菌
包衣:盐选种子放置 10 h~12 h 后,用含有精甲霜灵、咯菌腈、嘧菌酯等成分的水稻种
衣剂包衣,用量按说明书。
浸种:包衣48 h阴干后,再用25 %氰烯菌酯悬浮剂+25 %咪鲜胺乳油2000 倍~3000 倍液
浸种5 d~7 d,浸种温度控制在11 ℃~12 ℃,每天搅拌1 次~2 次,要保证足够的药液浓度,
药液液面要高出种子15 cm以上。
6.5
催芽待播
浸好的种子捞出后在25 ℃~30 ℃条件下催芽,催芽时间20 h~24 h,芽长1 mm~2 mm
时晾芽待播。
6.6
高台做床
打好高台育苗床(即高出地面 20 cm~30 cm 的苗床),将床面土整平耙细,用磙子碾
压平,每 10 m2 内高低差不超过 0.5 cm。
6.7
准备营养土
床土配置用旱田土3 份,腐熟草炭或腐熟农家肥1 份,与壮秧剂混拌均匀,耙入10 cm土
层。壮秧剂用量按说明书。
6.8
调酸杀菌
底床先喷噁霉灵 2 ml/m2 杀菌,一次性浇透底水,结合浇底水过程进行苗床调酸,确保
pH 在 4.5~5.5 之间,浇水最后二遍前再喷施一遍 30 %甲霜·噁霉灵 1.5 ml/m2~2 ml/m2 进行
消毒。农药使用应符合 GB/T 8321、NY/T 1276 的规定。
6.9
铺设麻膜
在准备好的育秧土上铺设育秧麻膜,铺设时要保证膜面整齐、平坦,两端要用土壤压实
以防止被风刮起。
6.10
播种
4月中旬左右,当地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5 ℃,棚内置床温度12 ℃以上时,在铺设好的
育秧膜上播种,机插秧育苗播芽种750 g/m2,根据土壤质地,覆土厚度0.8 cm左右为宜,播
种覆土后在床面平铺地膜。
6.11
秧田管理
2
DB2308/T 212—2024
6.11.1
揭膜
播种后每天要到棚中查看出苗情况,出苗 80 %左右撤掉地膜。撤膜时棚边处出的不齐
的可晚撤 1 d~2 d。
6.11.2
控温
从播种到第 1 叶露尖控温不超过 32 ℃;出苗到 1 叶展开,控温 22 ℃~25 ℃,不超 28 ℃,
2 叶露尖到 3 叶展开,控温 20 ℃~22 ℃,2.5 叶期控温不超 25 ℃,3.1 叶~3.5 叶,夜间温
度超过 10 ℃时要昼夜通风。
6.11.3 管水
第 1 叶伸长期过干处补水,少浇或不浇水,保持旱育状态;2 叶 1 心期以后如遇盘土发
白,早上叶尖不吐水,应该立即浇水,一次性浇透。
6.11.4 防病
水稻叶龄在 1.5 叶~2.5 叶期,喷施土壤杀菌剂 30 %甲霜·噁霉灵 1.5 ml/m2~2 ml/m2,
再用 pH 值 4.5 左右酸水冲洗。
6.11.5 除草
置床除草,铺盘前用 10 %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 10 g/100 m2,均匀喷施;苗后灭草,在
水稻秧苗 1.5 叶~2.5 叶期,稗草 2 叶期前茎叶处理,喷施 10 %氰氟草酯 12 ml/100 m2 防除
禾本科杂草,间隔 7 d 后用 48 %排草丹 25 ml/100 m2 防除阔叶杂草。农药使用应符合
GB/T 8321 和 NY/T 1276 的规定。
6.11.6 杀虫
移栽前,采用 48 %噻虫胺微囊悬浮剂 3000 ml/360m2,兑水喷雾。带药下田,预防潜叶
蝇。
6.11.7 营养
分别在 1 叶 1 心、2 叶 1 心、3 叶 1 心各喷施一次生物活性水稻壮苗增效剂 600 ml/360m2,
兑水 15 kg。如果秧苗明显脱肥,可施用 1 %硫酸铵水补肥,施肥后要洗苗。在 2 叶 1 心时
喷施一次植物免疫增产蛋白 60 g/360 m2,兑水 15 kg。
7
整地插秧
7.1 整地
旱整地与水整地相结合,坚持“旱整平、浅打浆”, 同池内高低差不大于3 cm。
7.2 施底肥
施用复合肥 (N:P:K=20:8:12) 350 kg/hm2~400 kg/hm2。
7.3 插秧前封闭
3
DB2308/T 212—2024
插秧前5 d~7 d进行,施入25 %噁草酮1800 ml/hm2或5 %丙炔噁草酮+30 %丁草胺
1500 ml/hm2。封闭水层适宜高度5 cm~7 cm,保留水层5 d~7 d。
7.4 插秧
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2 ℃~13 ℃时开始机插秧,一般5月15日开始,5月25日结束。行
距30 cm,穴距14 cm,苗数5 株/穴~6 株/穴。插秧深度不超过1.5 cm。优质栽培以稀植为主。
一般根据秧苗类型选择适宜的插秧机械。
8
田间管理
8.1 施肥
化肥使用应符合NY/T 496的规定。
8.1.1 返青分蘖肥
在返青后立即施用硫酸铵50 kg/hm2+尿素50 kg/hm2。分蘖期如遇低温可叶面喷施700 g/l
流体锌肥200 g/hm2促进分蘖。
8.1.2 穗肥
施入75 kg/hm2~100 kg/hm2硫酸钾或氯化钾,依据田间长势,如果出现脱肥现象,酌情
施用尿素15 kg/hm2~30 kg/hm2。
8.1.3 外源调控
在齐穗、灌浆期喷施促早熟剂,促进早熟,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见穗后喷施磷酸二氢
钾叶面肥1遍~2遍,用量750 g/m2。不要与碱性肥料混用,避免高温高热时使用,喷施后12 h
内遇雨淋应补喷。
8.2 灌溉
移栽后返青期要浅水灌溉,田间水层保持1.5 cm~3 cm,分蘖期田间水层保持3 cm左右,
当分蘖数达到目标分蘖数的80 %时,排水晒田5 d~7 d;孕穗期保持水层2 cm~3 cm,如遇
到17 ℃以下低温,灌水护胎,灌水深度18 cm~20 cm;齐穗后采用间歇浅水灌溉,抽穗后
根据天气40 d~50 d停灌。
8.3 植保
农药使用应符合GB/T 8321和NY/T 1276的规定。
8.3.1 插秧后封闭除草
插 秧 10 d ~ 15 d 后 用 30 % 莎 稗 磷 乳 油 750 ml/hm2 ~ 900 ml/hm2 , 与 10 % 吡 嘧 磺 隆
150 g/hm2~225 g/hm2 混配,兑水225 kg/hm2甩施。
田间草相较为复杂,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莎草科杂草均有发生时,依据田间杂草实
际发生种类、叶龄、气温及田间水层管理情况, 选择适合的除草剂进行复配组合施药防除。
8.3.2 插秧后茎叶除草
4
DB2308/T 212—2024
水稻移栽后15 d~20 d,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混合发生地块,可使用25 g/l五氟磺草胺
1200 ml/hm2~1500 ml/hm2+3 %氯氟吡啶酯525 ml/hm2~600 ml/hm2茎叶喷雾;阔叶杂草及莎
草科杂草为主的地块,可使用二甲四氯460 g/l+灭草松水剂合剂3000 ml/hm2茎叶喷雾。
8.3.3 防病
在孕穗(倒 2 叶露尖)、破口、齐穗三个时期应用9 %吡唑醚菌酯 900 ml/hm2或用40 %
富士1号乳油1500 ml/hm2、75 %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75 g/hm2防治稻瘟病,防控纹枯病用噻呋
酰胺300 ml/hm2。田间病害往往混和发生,防治策略上应采取注意施药时期、统一防治策略,
视田间实际发病情况,尽量选择对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具有兼防作用的药剂,做到一喷
多防。
8.3.4 治虫
选用氯虫苯甲酰胺防治水稻螟虫及稻摇蚊幼虫,用噻虫嗪或噻虫胺防除潜叶蝇、负泥虫,
用吡蚜酮+噻虫嗪或吡虫啉+呋虫胺防治稻飞虱,具体用量参考产品标签说明。
9
收获
水稻黄化完熟率95 %以上,籽粒含水量25 %左右为收获适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