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DB2308/T 209-2024 寒地粳稻孕穗期耐极端低温育种技术规程

DB2308/T 209-2024 寒地粳稻孕穗期耐极端低温育种技术规程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212.59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5-05-24 17:29:25



相关搜索: 低温 极端 育种 孕穗期 粳稻

内容简介

DB2308/T 209-2024 寒地粳稻孕穗期耐极端低温育种技术规程 ICS 65.020.20 CCS B 05 DB2308
黑 龙 江 省 佳 木 斯 市 地 方 标 准
DB2308/T 209—2024
寒地粳稻孕穗期耐极端低温育种
技术规程
2024-11-28 发布 2024-12-28 实施
佳木斯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2308/T 209—2024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佳木斯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由佳木斯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
本文件起草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郭震华、黄晓群、郭俊祥、关世武、张兰民。
本文件为 2024 年首次实施发布。
I
DB2308/T 209—2024
寒地粳稻孕穗期耐极端低温育种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三、四积温带早熟地区的耐极端低温粳稻品种育种过程中的术语
和定义、种子处理、播种、孕穗期低温处理、孕穗期耐极端低温鉴定、杂交配组、世代选择、育种流程、
品种参试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三、四积温带早熟地区的耐极端低温粳稻品种育种。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5618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GB/T15682 粮油检验稻谷、大米蒸煮食用品质感官评价方法
GB/T 15790 稻瘟病测报调查规范
GB/T 17891 优质稻谷
NY/T 83 米质测定方法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NY/T 2978 绿色食品 稻谷
DB23/T 020-2007 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DB2308/T132-2022 高产、优质、抗病水稻品种龙粳3005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孕穗期耐极端低温性
1
DB2308/T 209—2024
孕穗期耐极端低温性:在孕穗期遭遇极不适宜水稻生长的极端低温下的结实能力,通过深度为 30
cm的 17 ℃±0.5 ℃的冷水连续处理孕穗期水稻 10 天,每天 11 小时(6:00-17:00),收获后调查空壳率
≤20.0%为孕穗期耐极端低温。
3.2
常规水稻
是指遗传特性稳定、当代和后代性状一致的品种,正常情况下可以留种,生产上不需要每年制种的
水稻。
3.3
种质资源
生物体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载体。
3.4
生态区域
适应佳木斯市第三、四积温带≥10 ℃日平均气温总和在2300 ℃~2500 ℃的区域性地理范围。
3.5
环境条件
试验地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GB 3095的规定,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 15618的规定,农业灌溉水质
应符合GB 5084标准的地区。
4
低温鉴定地选择
水稻孕穗期低温田间鉴定圃应设置在有自动可控井水循环灌溉系统、且井水温度低于10 ℃的地块。
地块面积大小适中,肥力中等,环境条件应符合GB 3095、GB 5084、GB 15618的规定。
5
鉴定方法
5.1
育苗移栽
按DB2308/T132技术规程进行育苗,育苗时间应适当调整不同材料的播期以使各材料处理时生育时
期一致。种子符合GB 4404.1标准。
水稻孕穗期低温田间鉴定圃中,幼苗移栽时间通常在5月15日~5月20日。插秧规格为30 cm×13.3
cm,单株插植,通常采用双行区种植,行长为2.5 m,3 次重复,鉴定圃四周设保护区。
5.2
田间管理
按DB2308/T132技术规程进行田间管理,施肥及病虫草防治。如处理前遇低温及时灌深水。
5.3
孕穗期低温处理期确定
2
DB2308/T 209—2024
田间50%植株进入孕穗期开始进行处理,处理前选择剑叶叶枕与倒二叶叶枕距在-5 cm~0 cm的水
稻穗挂牌标记,每份材料随机抽样到达处理时期的20 穗。
5.4
孕穗期冷水低温处理方法
利用自动可控井水循环灌溉系统将井水与晒水池水混合成17 ℃±0.5 ℃的冷水,灌溉水稻孕穗期低
温田间鉴定圃中,水深30 cm,连续处理10 天,每天11 小时(6:00~17:00)。
5.5
结实率调查时间
于水稻成熟期进行。
5.6
调查项目
每材料调查挂牌标记的20 穗(三次重复共60 穗)的结实粒数(非空壳粒即为结实),计算结实率。
5.7
孕穗期耐冷性判定
水稻孕穗期耐冷性判定见表 1。
表 1 水稻孕穗期耐冷性评价标准
耐冷级别 空壳率/% 耐冷性
1 3 5 7 9 ≤20.0 20.1~40.0 40.1~60.0 60.1~90.0 90.1~100.0 极强 强 中 弱 极弱
6
孕穗期耐低温育种方法
6.1
杂交配组
选取耐低温性极强的水稻品种或者稳定的种质资源,与当地推广的优良品种或一般配合力好的品种
进行杂交配组,一般以综合性状优良的或一般配合力好的品种作为母本,以单一性状耐低温性突出的品
种或资源作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
6.2
田间选择
6.2.1
杂交一代(F1)
按 DB2308/T132 技术规程进行育苗。每组合独立成区,同时种植亲本及对照品种以便于比较与筛
选。详细记载各杂交组合的结实率等关键性状。收获时去除杂株后混合收获种子。
3
DB2308/T 209—2024
6.2.2
杂交二代(F2)
根据亲本间遗传与生态差异,F2代种植量从2000 株~4000 株不等,在大田环境种植,同时在穗期
低温田间鉴定圃种植300 株~500 株,调查耐低温性,以上均为单株插秧。大田环境下评估群体内各单
株的株型、生育期、穗部性状及抗病性等关键性状,低温田间鉴定圃中评价各单株的低温结实率。通过
综合比较,对耐低温性状及其他性状进行严格选择,组合入选率控制在3 %~5 %之间,优良组合可以
适当增加入选率。
6.2.3
杂交三代(F3)及以后
自F3代起,各入选株系独立成系统种植,单株插秧,分别在大田环境和穗期低温田间鉴定圃种植,
插秧规格为30 cm×13.3 cm,单株插植,通常采用2 行区种植,行长为2.5 m,四周设保护区。随着生育
世代的推进,性状选择压力逐渐加强。每一世代都要进行低温抗性的鉴定筛选,结合株系的产量、品质
等综合性状加强筛选。从优良株系中进一步选择优良单株,形成稳定遗传的后代家系。此过程通常在
F3至F5代间完成,个别组合可能需要更长时间。表现一致的优良系统可提升至鉴定圃更深入评价与利用。
7
田间鉴定试验
将选种圃中的优良一致株系转入鉴定圃,改称品系。间比法种植,对比产量,评估性状一致性,试
验1 年~2 年。优秀品系晋级品种比较试验。
8
抗性鉴定及品质分析
参试前,育种单位需对稻瘟病抗性(GB/T 15790标准)、孕穗期低温耐冷性(参照本标准)和品质
(NY/T 83标准)进行1 年~2 年连续检测鉴定,确保品系达标。
9
品种比较试验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各积温带主推品种为对照,插秧规格同大田。
10
品种审定
按照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相关规定执行。
4
上一章:DB2308/T 211-2024 水稻稻瘟病菌孢子保存技术规程 下一章:DB2308/T 210-2024 北方粳稻苗期耐冷精准高效鉴定技术规程

相关文章

DB2308/T 116-2022 寒地两系杂交粳稻大棚制种技术规程 DB23/T 2554-2020 寒地水稻孕穗期耐冷性鉴定技术规范 DB2308/T 210-2024 北方粳稻苗期耐冷精准高效鉴定技术规程 DB2308/T 128-2022 水稻耐低温肥水调控技术规程 DB2308/T 157-2023 寒地盆栽海棠温室生产技术规程 DB2308/T 069-2020 粳稻栽培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规程 DB2310/T 122-2024 寒地粳稻节水减肥稳产提质技术规程 DB2308/T 114-2022 寒地水稻叠盘暗室恒温出苗育秧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