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91.120.40
CCS A 47 DB61
陕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 61/T 1884—2024
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spection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ystem
2024 - 09 - 24 发布 2024 - 10 - 24 实施
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61/T 1884—2024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基本规定........................................................................................................................................................ 3
4.1
基本要求................................................................................................................................................. 3
4.2
检测方法................................................................................................................................................. 4
5
检测周期........................................................................................................................................................ 5
6
检测内容与技术要求.................................................................................................................................... 5
6.1
直击雷防护装置..................................................................................................................................... 5
6.2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等电位连接网络.....................................................................................................5
6.3
电磁屏蔽与布线..................................................................................................................................... 6
6.4
电源系统................................................................................................................................................. 6
6.5
通信网络系统......................................................................................................................................... 6
6.6
安全防范系统......................................................................................................................................... 7
6.7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7
6.8
有线电视系统......................................................................................................................................... 7
6.9
卫星通信系统......................................................................................................................................... 7
6.10
移动通信基站....................................................................................................................................... 8
7
原始记录........................................................................................................................................................ 8
8
数据处理........................................................................................................................................................ 8
9
报告编制........................................................................................................................................................ 9
10
资料管理...................................................................................................................................................... 9
附录 A(规范性) 接地电阻的测量方法......................................................................................................10
附录 B(规范性) 雷电防护装置的技术要求.............................................................................................. 12
附录 C(资料性) 新建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报告格式..........................................................14
附录 D(资料性) 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装置定期检测报告格式..........................................................42
I
DB61/T 1884—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起草。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陕西省气象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陕西省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陕西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陕西华云防雷
技术有限公司、渭南市气象局、蒲城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陕西省气象台、安康环宇科技有限公司、西
安东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陕西宁雷电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曹继军、姚东升、杨春、陈洁、王皙能、王洁、焦溥、雒新萍、李运动、张咪
娜。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联系信息如下:
单位:陕西省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
电话:029-81619161
地址:西安市莲湖区北关正街36号
电子邮箱:405887297@qq.com
II
DB61/T 1884—2024
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装置检测的基本规定、检测周期、检测内容与技术要求、原始
记录、数据处理、报告编制和资料管理等。
本文件适用于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装置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3 GB/T 8170—2008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 21431—2023 建筑物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GB/T 32938—2016 防雷装置检测服务规范
GB 50057—201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174—2017 数据中心设计规范
GB 50343—2012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QX/T 106—2018 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技术评价规范
QX/T 149—2021 新建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报告编制规范
QX/T 232—2019 雷电防护装置定期检测报告编制规范
QX/T 319—2021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
术语和定义
GB 50343—2012、GB/T 21431—202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电子信息系统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ystem
由计算机、通信设备、处理设备、控制设备、电力电子装置及其相关的配套设备、设施(含网络)
等电子设备构成的,按照一定应用目的和规则对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等处理的人机
系统。
[来源:GB 50343—2012,2.0.1]
3.2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
inspection and testing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为确定雷电防护装置是否满足标准要求而进行的检查、测量及信息综合分析处理全过程。
[来源:GB/T 21431—2023,3.2]
1
DB61/T 1884—2024
3.3
雷电防护区(LPZ) lightning protection zone
规定雷电电磁环境的区域,又称防雷区。
[来源:GB 50343—2012,2.0.2]
3.4
共用接地系统
common earthing system
将防雷系统的接地装置、建筑物金属构件、低压配电保护线(PE)、等电位连接端子板和连接带、
设备保护地、屏蔽体接地、防静电接地、功能性接地等连接在一起构成共用的接地系统。
[来源:GB 50343—2012,2.0.6]
3.5
接地端子
earthing terminal
将保护导体、等电位连接导体和工作接地导体与接地装置连接的端子或接地排。
[来源:GB 50343—2012,2.0.8]
3.6
总等电位接地端子板
main equipotential earthing terminal board
将多个接地端子连接在一起并直接与接地装置连接的金属板。
[来源:GB 50343—2012,2.0.9]
3.7
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板(排)
local equipotential earthing terminal board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内局部等电位连接网络接地的端子板。
[来源:GB 50343—2012,2.0.11]
3.8
等电位连接
equipotential bonding
直接用连接导体或通过浪涌保护器将分离的金属部件、外来导电物、电力线路、通信线路及其他电
缆连接起来以减小雷电流在它们之间产生电位差的措施。
[来源:GB 50343—2012,2.0.12]
3.9
等电位连接带
equipotential bonding bar
用作等电位连接的金属导体。
[来源:GB 50343—2012,2.0.13]
3.10
等电位连接网络
equipotential bonding network
建筑物内用作等电位连接的所有导体和浪涌保护器组成的网络。
[来源:GB 50343—2012,2.0.14]
3.11
2
DB61/T 1884—2024
浪涌保护器(SPD) surge protective device
用于限制瞬态过电压和泄放浪涌电流的电器,它至少包含一个非线性元件,又称电涌保护器。
[来源:GB 50343—2012,2.0.16]
4 基本规定
4.1 基本要求
4.1.1 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装置检测主要由资料查阅、设计评价、现场检测、数据处理及技术评定
等组成。
4.1.2
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工作流程宜按图 1 进行。
图 1
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工作流程图
4.1.3
检测单位须具有相应等级的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现场检测工作至少由具备雷电防护装置检
测能力的 3 人承担。
4.1.4
检测单位应查阅雷电防护装置设计图纸和施工隐蔽资料,根据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装置的布
局、构造、规格、系统布线、安装工艺等情况,结合本地气象部门确认的气象资料,制定检测方案。
3
DB61/T 1884—2024
4.1.5
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装置首次检测时,应按照 GB 50343—2012、QX/T 106—2018 等相关规
范的要求对其设计进行技术评价。结合设计内容和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检测项目,并依据技术评价合格的
设计要求确定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装置的各检测项目合格标准。
4.1.6
检测仪器应满足 GB/T 21431—2023 附录 C 的规定,使用时应在计量检定(或校准)有效期内
并能正常使用。
4.1.7
接地电阻与土壤电阻率的测试,应在无降水、无积水、无冻土条件下进行。
4.1.8
对于设计评价和检测不合格项目,应出具整改意见书,整改意见书应统一编号、结论准确、用
词规范。
4.2 检测方法
4.2.1 观察检查
观察检查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装置的安装、焊接、防腐措施和线缆敷设等是否符合相关工艺要求。
4.2.2
仪器测量
4.2.2.1
土壤电阻率的测量
使用多功能地阻测试仪或土壤电阻率测试仪测量土壤电阻率。测试方法详见 GB/T 21431—2023 附
录 F。
4.2.2.2
被测物几何尺寸的测量
使用经纬仪或测距仪等仪器测量建筑物、接闪杆等的几何尺寸。使用钢卷尺、直尺等测量接闪带高
度、电子信息设备等的几何尺寸。
4.2.2.3
材料规格的测量
使用游标卡尺、测厚仪等仪器测量材料的直径、长度、宽度和厚度等参数。
4.2.2.4
稳固性的测量
使用拉力计测试被测装置的稳固程度,测试方法详见 GB/T 21431—2023 中 5.5.1.6.3。
4.2.2.5
过渡电阻的测量
使用等电位测试仪、过渡电阻测试仪或者毫欧表测量电气连接点和焊缝处的过渡电阻,测试方法详
见 GB/T 21431—2023 附录 D。
4.2.2.6
接地电阻的测量
使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测量接地电阻。接地电阻的测试方法及测试电极的布设位置应根据附录 A 的
要求进行。
4.2.2.7
环路电阻的测量
使用环路电阻测试仪测量闭合环路的环路电阻。
注:测量环路电阻用以判断形成环路装置的电气连接质量、判定相邻接地是否共用接地装置或区分TT系统和TN系
统供电制式。
4.2.2.8
电涌保护器的现场参数测量
4
DB61/T 1884—2024
使用电涌保护器测试仪测量 SPD 的压敏电压、漏电流,测试方法详见 GB/T 21431—2023 中 5.6.9、
5.6.10;使用绝缘电阻测试仪测量 SPD 的绝缘电阻,测试方法详见 GB/T 21431—2023 中 5. 6.11。
4.2.2.9
可燃气体浓度的测量
对密闭环境检测时,使用可燃气体检测仪测量可燃气体浓度是否超标。
4.2.2.10
表面电阻率的测量
使用表面电阻率测试仪测量防静电地板等防静电设施的表面电阻率。
4.2.2.11
N-PE 电压的测量
使用万用表测量 N-PE 间电压值。
4.2.2.12
环境温、湿度的测量
使用温湿度表测量检测时的环境温、湿度。
5 检测周期
5.1 电子信息系统防雷工程应根据其施工进度,对隐蔽工程实施分段检测,工程竣工后实施竣工检测。
5.2 已投入使用的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装置实行定期检测制度。易燃易爆场所的电子信息系统雷电
防护装置应每半年检测一次,其他场所的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装置应每年检测一次。
5.3 遭受雷击的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装置应增加一次检测,以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6 检测内容与技术要求
6.1 直击雷防护装置
应检测电子信息系统所在建筑物的 直击雷防护装置,直击雷防护装置的设计应符合GB
50057—2010的相关规定,直击雷防护装置的检测应符合GB/T 21431—2023中5.5.1、5.5.2和5.5.3的要求。
6.2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等电位连接网络
6.2.1
检查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等电位连接的基本形式,测量垂直接地干线的接地电阻及导体截面积(导
体截面积应符合附录 B 要求),当电子信息系统布设专用垂直接地干线时,检查专用垂直干线是否每
层与建筑物均压环等连通,测量其过渡电阻值。
6.2.2
当专用垂直接地干线直接从接地装置引出时,检查垂直接地干线是否多于 1 根;当利用建筑物
主钢筋作为垂直干线时,检查是否至少在机房对角线位置分别就近连接至 S 型结构接地基准点、M 型
结构网络。
6.2.3
当电子系统为 300kHz 以下的模拟线路时,可采用 S 型等电位连接;当电子系统为兆赫兹级数
字线路时,应采用 M 型等电位连接。
6.2.4
检查防静电地板金属龙骨与 S 型结构接地基准点或 M 型结构网络的连接是否大于 1 处,连接导
体截面积是否符合附录 B 的要求,测试龙骨接地电阻值。
6.2.5
当采用 S 型结构时,检查是否设立局部等电位端子板,检测其截面积。当采用 M 型结构时,检
测网格截面积,当网格材质截面积达不到附录 B 的要求时,检查是否设立局部等电位端子板,并检测
5
DB61/T 1884—2024
其截面积;检测局部等电位端子板与垂直接地干线之间连接导线的截面积。测量 S 型结构、M 型结构
和局部等电位端子板的接地电阻值。
6.2.6
检查设备接地线是否就近与等电位端子板或等电位网络连接,检查接地线是否为并联形式,检
查接地线规格是否符合附录 B 要求。
6.2.7
当采用 M 型等电位连接时,检查每台设备的等电位连接线是否不少于 2 根;检测单根等电位连
接线长度是否小于 0.5 m;检查等电位连接线是否安装在设备对角处,其长度宜相差 20%。
6.3 电磁屏蔽与布线
6.3.1 检查屏蔽体是否与混凝土中的钢筋、金属框架等自然金属部件可靠连接,测试其过渡电阻值。
6.3.2 检查与电子信息系统连接的金属信号线缆屏蔽层在其两端是否进行接地,当系统要求单端接地
时,检查是否采用两层屏蔽或穿钢管敷设,测试其接地电阻值。
6.3.3
检查从户外引入的非屏蔽线缆是否穿金属管埋地敷设,埋地长度是否大于 15 m 和 2 ?(?为埋
地处土壤电阻率,Ω·m),测试埋地金属管与电子信息系统所在建筑物接地装置的过渡电阻值。
6.3.4
相邻建筑物电子信息设备电缆互联时,检查是否采用屏蔽电缆,电缆两端是否在各自建筑物入
户处接地,测试其接地电阻值。
6.3.5
检查电子信息系统电缆是否敷设在金属线槽或金属管内,电源线缆和信号线缆是否独立敷设,
检查金属线槽或金属管的电气连接情况,测量金属线槽或金属管的接地电阻值。
6.3.6 检查线缆走向是否有盘绕等增加电磁感应环路面积的现象。
6.3.7 检查线缆与其他管线的间距是否符合 GB 50343—2012 表 5.3.4 的要求。
6.4 电源系统
6.4.1 检查供配电线路进出建筑物的方式及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形式。
6.4.2 检查总配电是否按设计安装电源 SPD。
6.4.3 检查电梯等用电设备配电箱是否按设计安装电源 SPD。当有电源线路穿越 LPZ0 区和 LPZ1 区
时,检查穿越线路配电箱是否按设计安装电源 SPD。
6.4.4
检查楼层分配电箱或机房分配电箱等处是否按设计安装电源 SPD。
6.4.5
检查重要设备的电源端口处是否按设计安装电源 SPD。
6.4.6
检查各级电源 SPD 的选型是否符合 GB 50343—2012 中 5.4 的要求。
6.4.7
检测各级电源 SPD 的连接线是否短直,检查 SPD 的连接线线径是否符合附录 B 的要求,其连
接线总长度(最长的一根相线与接地线长度之和)是否小于 0.5 m。
6.4.8
测量各级电源 SPD 接地线、配电盘(箱)外壳、电源线路铠装层的接地电阻值,检测配电箱内
N-PE 间电压是否小于 2 V。
6.4.9
当电压开关型 SPD 至限压型 SPD 之间的线路长度小于 10 m、限压型 SPD 之间的线路长度小于
5 m 时,检查在两级 SPD 之间是否加装了退耦装置(当 SPD 具有能量自动配合功能时,SPD 之间的线
路长度不受限制)。
6.4.10
检查 SPD 是否有劣化显示装置,是否劣化。
6.4.11
检查金属氧化物压敏电阻为限压元件且无串并联其他元件的 SPD,测试其压敏电压和泄漏电
流,测试方法详见 GB/T 21431—2023 中 5.5.6.9、5.5.6.10。
6.4.12 测量电源 SPD 绝缘电阻,测试方法详见 GB/T 21431—2023 中 5.5.6.11。检查 SPD 是否劣化。
6.5 通信网络系统
6.5.1 检查户外进入机房的信号线的引进方式以及是否在入户处采取防闪电电涌侵入措施。
6
DB61/T 1884—2024
6.5.2
检查进入机房的屏蔽线缆的屏蔽层、光缆的金属加强筋、金属穿线管等,是否进行等电位连接
并接地,测量其过渡电阻。
6.5.3
检查路由器、防火墙、交换机、集线器、服务器、数字程控交换机、UPS、空调等机柜(壳)
与接地网络是否进行等电位连接,测量其过渡电阻;检查接地线是否短直,线径是否符合附录 B 的要
求,测量上述设备的接地电阻。
6.5.4
检查在远程网络数据终端设备(DTE)的外引(LPZ0 区至 LPZ1 区)信号线端口、广域网络总
线(非光纤)上的每个外收发器端口是否安装与设备端口和传输参数相匹配的信号线 SPD,SPD 的接
地线应就近连接至设备机架,检查接地线的线径是否符合附录 B 的要求,测量 SPD 接地端的接地电阻。
6.5.5
检查安全保护接地、信号工作地、屏蔽接地、防静电接地、SPD 接地端是否与局部等电位端子
板可靠连接,线径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测量其过渡电阻。
6.6
安全防范系统
6.6.1
检查户外摄像机是否处于 LPZ0B 区内,线缆是否穿金属管埋设,其金属穿线管两端是否就近接
地,视频线屏蔽层是否单端就近接地,测量摄像机外壳、接闪器、金属穿线管及屏蔽层的接地电阻。
6.6.2
检查户外摄像机是否按规定安装了 SPD,所安装的 SPD 是否符合视频线、解码控制线、电源线
的性能参数要求,其接地线是否符合附录 B 的要求,测量 SPD 接地端的接地电阻。
6.6.3
检查安全防范系统接地是否采用共用接地系统。主机房是否设置等电位连接网络,测量等电位
连接网络和系统各设备之间的过渡电阻。
6.6.4
测量控制室内机柜的接地电阻,检查接地线敷设是否短直,线径是否符合附录 B 的要求。
6.7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6.7.1
检查火灾自动报警控制系统是否按设计安装信号 SPD,测量其接地端的接地电阻。
6.7.2
测量区域报警控制系统的金属机架(壳)、金属线槽(或金属管)、电气竖井内的接地干线、
接线箱及信号 SPD 接地端的接地电阻。
6.8
有线电视系统
6.8.1
检查进、出建筑物的信号传输线是否采取防闪电电涌侵入措施。
6.8.2
检查进、出设备机房的信号传输线是否按设计安装信号 SPD。
6.8.3
测量所有设备金属机架(壳)、金属线槽(或钢管)、线缆屏蔽层及 SPD 接地端的接地电阻。
6.8.4
检查传输线缆的承重钢绞线、加强芯及屏蔽层在出、入户处是否接地,测量其接地电阻,接地
线线径应符合直击雷的泄流要求,详见附录 B。
6.9
卫星通信系统
6.9.1
检查处于室外的卫星天线和终端设备是否置于直击雷的防护区(LPZ0B),检查天线和终端设
备是否可靠接地并与接闪器的间距是否大于 3 m。
6.9.2
检查接闪器、卫星天线支架的接地是否与建筑物的防雷接地装置共用。
6.9.3
检查从天线支架(杆)引下的天馈线缆是否采用电磁屏蔽和电涌保护措施;金属屏蔽层或 SPD
接地线是否与建筑物的雷电防护装置之间做可靠的电气连接。
6.9.4
当波导管作为天馈传输介质时,检查波导管是否在入户外侧接地,测量波导传输系统的金属外
壁与天线架、波导支撑架及天线反射器的过渡电阻。测量波导管弯头及波导段与段之间做连接用的法兰
盘两端的过渡电阻。
6.9.5
检查同轴馈线进入机房后与系统设备连接处是否按设计安装天馈线 SPD,检查 SPD 接地线的材
型规格是否符合附录 B 要求,测量 SPD 接地端的接地电阻。
7
DB61/T 1884—2024
6.9.6
检查卫星天线伺服控制系统的信号线与电源线是否进行电磁屏蔽,屏蔽层是否在端口和入户处
接地,信号线端口处是否按设计安装 SPD。
6.9.7
检查架设在高层建筑物屋面具有双向(收/发)通信功能的卫星天线架是否通过专设接地线与机
房等电位端子板连接(不应与接闪器直接连接),连接线规格是否符合附录 B 的要求。
6.9.8
测量天线支架(杆)、反射器、波导管、线缆屏蔽层、金属穿线管、配电箱、接线箱、SPD 接
地线、设备金属外壳等装置的接地电阻。
6.10
移动通信基站
6.10.1
检查基站的天线是否置于直击雷防护区(LPZ0B)内。
6.10.2
检查基站的天馈线是否从铁塔(杆)中心部位引下,检查同轴馈线金属屏蔽层是否在上部、下
部作接地处理,是否在通过走线架进入机房前就近接地。当馈线长度≥60 m 时,同轴馈线的金属外护
层还应在杆、塔中部增加一处接地。
6.10.3
检查进入机房的屏蔽电缆是否在入户处外侧与室外接地端子板连接,在入户配线架处是否按设
计安装信号 SPD。
6.10.4
检查进入机房的电源电缆的敷设方式,电源进线处是否按设计安装电源 SPD,测量 SPD 的方
法详见 GB/T 21431—2023 中 5.5.6。
6.10.5 检测杆塔、金属机架(壳)、金属线槽(或钢管)、线路屏蔽层及 SPD 接地端的接地电阻。
7 原始记录
7.1 记录内容应字迹工整,信息足够,准确、真实、完整,包含但不限于:
——检测项目名称地址;
——检测时间;
——计量单位;
——检测依据;
——检测环境;
——检测用仪器设备名称、规格、型号、编号;
——被测物编号、名称、数量、规格型号、状况描述;
——检测结果的测定值。
7.2
原始记录的引用标准、仪器设备、环境条件、检测方法、计量单位、术语符号等应科学规范。
7.3
原始记录载体应具有可保存性、满足检测的复现性要求。
7.4
原始记录包括与检测有关的全部数据和现象,以及记录数据和现象的资料。如:表格、图、简图、
照片、磁盘等。
7.5
原始记录应有检测人、校核人和受检单位代表签名。
8
数据处理
8.1
应消除检测过程的外部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如:使用加长线测量时,应用适当方法消除加长
线线阻抗对测量数值的影响。
8.2
根据所使用仪器的校准(或检定)报告,对检测数据进行数值订正。
8.3
应按照 GB/T 8170—2008 的数值修约规则对检测数据进行数值修约。
8.4
对于有关型材的材料规格检测数据应套用相应型材,且应满足就近原则和安全原则。
8
DB61/T 1884—2024
8.5
将经计算或整理的各项数据、结果与相应的设计要求进行比较,判定各检测项目是否符合要求。
极限数值表示和判定方法应符合 GB/T 8170—2008 的相关规定。
9 报告编制
9.1 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完成后,应根据原始记录资料进行数据处理和评定,出具电子信
息系统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报告。
9.2
新建电子信息系统所在建筑物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报告应符合 QX/T 149—2021 的要求。电子信息
系统雷电防护装置施工质量监督与验收手册和新建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报告可参考附录 C
的格式编制。
9.3
电子信息系统所在建筑物雷电防护装置定期检测报告应符合 QX/T 232—2019 的要求。电子信息
系统雷电防护装置定期检测报告可参考附录 D 的格式编制。
9.4
检测报告由检测员、校核员、技术负责人和签发人签字确认,并加盖检测机构报告专用章和公章
后方可发放。
10 资料管理
10.1 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料存档应符合 QX/T 319—2021 的要求。
10.2 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报告、检测合同、检测方案、检测原始记录资料和其他检测相关
资料一并归档。
10.3
检测相关资料应具有唯一性标识并保存至少 5 年,其中新建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料应永久保存。
9
DB61/T 1884—2024
附 A A A
录
(规范性)
接地电阻的测量方法
A.1
接地电阻的说明
一般情况下,接地装置的阻抗是复数阻抗,包含电阻分量、电容分量和电感分量。对大地网来说,
电感分量要大的多,对工频接地电路,接地电阻特别起作用,所以一般称工频接地阻抗为接地电阻。普
通接地电阻测试仪测量出来的数值都是工频接地电阻。冲击电阻值一般是由工频接地电阻值换算得出,
也可直接用冲击接地电阻测量仪测得。
A.2
接地电阻的测量方法
接地装置的工频接地电阻值的测量方法有两点法(电流表-电压表法)、三点法、比较法、多级大
电流法和故障电流法、电位降法等,通常实用的方法是电位降法,接地电阻测量仪也使用电位降法。本
附录只介绍电位降法。
A.3
电位降法
原理图见图A.1。
图 A.1
电位降法接线原理图
图中三个接线端子 E、P、C 分别接到接地体、电位探针和电流探针。其中 E 端子连接接地体 G,P
端子连接电位探针,C 端子连接电流探针。测量时,在 C 端子产生一个恒定电流,该电流经电流探针
-地-接地体-E,形成电流回路。只要 x 和 d 足够长,且具有合适的比例关系,通过测量 G、P 之间
的电压?,其电压?和电流?的比值就是接地电阻?G,即:
A.4 几种标准的电位降法测量方法 ?G = ? ? ................................................................... (A.1)
10
DB61/T 1884—2024
图 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