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DBJ/T 13-463-2024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沿线既有建(构)筑物鉴定评估技术标准

DBJ/T 13-463-2024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沿线既有建(构)筑物鉴定评估技术标准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545.75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5-04-26 15:21:49



相关搜索:

内容简介

DBJ/T 13-463-2024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沿线既有建(构)筑物鉴定评估技术标准 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
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 DBJ/T 13-463-2024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 J 1 7 8 6 9 - 2 0 2 4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沿线既有建(构)
筑物鉴定评估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appraisal and evaluation of existing
building and structure along urban rail transit
2024-11-15 发布
2025-03-01 实施
福 建 省 住 房 和 城 乡 建 设 厅 发 布
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沿线既有建(构)
筑物鉴定评估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appraisal and evaluation of existing
building and structure along urban rail transit
工 程 建 设 地 方 标 准 编 号:DBJ/T 13-463-2024
住 房 和 城 乡 建 设 部 备 案 号: J 1 7 8 6 9 - 2 0 2 4
主编单位:
健 研 检 测 集 团 有 限 公 司
厦 门 轨 道 建 设 发 展 集 团 有 限 公 司
批准部门:
福 建 省 住 房 和 城 乡 建 设 厅
实施日期:
2 0 2 5 年 3 月 1 日
2024年 福州
2


根据《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公布全省住房和城乡建
设行业 2022 年第五批科学技术计划项目的通知》(闽建科
〔2022〕33 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
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
础上,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主要技术内容为: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基
础资料调查与现场初步核查;5.鉴定评估对象及其类别;6.施工
前鉴定评估技术要求;7.施工中(应急)鉴定评估技术要求;8.
施工后鉴定评估技术要求;附录。
本标准由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健研检测集
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
议,请寄送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技与设计处(地址:福州
市北大路 242 号,邮编:350001)和健研检测集团有限公司(地
址:厦门市思明区湖滨南路 62 号,邮编:361004),以供今后
修订时参考。
本 标 准 主 编 单 位 : 健研检测集团有限公司
厦门轨道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本 标 准 参 编 单 位 : 厦门市房屋安全鉴定所
厦门树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福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
公司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
3

厦门佰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杜耀峰
王水育
林晓康 刘永淼 李 浩
陈晓坚 李东明 徐 超

飞 申 立 陈煌森 黄小兰
黄可为
刘运明 朱 飞 梁万金
许进福
章少景 林龙钢 陆秋水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 浦沪军
陈开端 陈亚亮 连 晖
庄荣忠
叶 勇 陈伟铭
4


1 总
则........................................................................................... 1
2 术语和符号...................................................................................... 2
2. 1 术
语............................................................................... 2
2. 2 符
号............................................................................... 2
3 基本规定.......................................................................................... 4
4 基础资料调查与现场初步核查......................................................5
5 鉴定评估类别及其内容..................................................................7
5. 1 一般规定.............................................................................. 7
5. 2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影响等级..............................................7
5. 3 建(构)筑物现状及其重要性等级................................10
5. 4 既有建(构)筑物鉴定评估类别及其内容....................14
6 施工前鉴定评估技术要求............................................................16
6. 1 一般规定............................................................................ 16
6. 2 民用与工业建(构)筑物................................................17
6. 3 道
路............................................................................. 18
6. 4 桥
梁............................................................................. 20
6. 5 隧
道............................................................................. 21
6. 6 管
线............................................................................. 23
7 施工中(应急)鉴定评估技术要求............................................24
8 施工后鉴定评估技术要求............................................................26
8. 1 一般规定............................................................................ 26
8. 2 民用与工业建 (构) 筑物............................................26
8. 3 道
路............................................................................. 27
5
8. 4 桥
梁............................................................................. 27
8. 5 隧
道............................................................................. 28
8. 6 管
线............................................................................. 28
附录 A 既有建(构)筑物基础资料调查及现场初步核查表......29
附录 B 探地雷达法检测.................................................................. 34
本标准用词说明................................................................................ 39
引用标准名录.................................................................................... 40
附:条 文 说 明................................................................................. 42
6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1
2 Terms and Symbols.......................................................................... 2
2. 1 Terms....................................................................................2
2. 2 Symbols................................................................................ 2
3 Basic Requirements..........................................................................4
4 Basic Data Investigation and Preliminary In-site Verification .......5
5 Appraisal Category and Content...................................................... 7
5. 1 General Rule.........................................................................7
5. 2 Influence Level of Rail Transit Engineering........................7
5. 3 Present Situation and Importance Hierarchy of Building
and Structure.......................................................................10
5. 4 Appraisal Category and Content of Existing Building and
Structure............................................................................. 14
6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Appraisal and Evaluation
Pre-construction..............................................................................16
6. 1 General Rule.......................................................................16
6. 2 Civil and Industrial Building and Structure.......................17
6. 3 Road....................................................................................18
6. 4 Bridge................................................................................. 20
6. 5 Tunnel.................................................................................21
6. 6 Pipeline...............................................................................23
7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Appraisal and Evaluation under
Construction....................................................................................24
7
8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Appraisal and Evaluation after
Construction....................................................................................26
8. 1 General Rule.......................................................................26
8. 2 Civil and Industrial Building and Structure.......................26
8. 3 Road....................................................................................27
8. 4 Bridge................................................................................. 27
8. 5 Tunnel.................................................................................28
8. 6 Pipeline...............................................................................28
Appendix A Basic Data Investigation and Preliminary In-site
Verification Table of Existing Building and Structure..29
Appendix B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Detection ............................34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tandard............................................39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40
Addition: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42
8
1 总

1.0.1
为规范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沿线既有建(构)筑物的鉴定评
估工作,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福建省区域内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期沿线
既有建(构)筑物的鉴定评估,轨道交通工程运营期沿线既有建
(构)筑物的鉴定评估可参照本标准的规定使用。
1.0.3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沿线既有建(构)筑物的鉴定评估,除
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和福建省现行有关技术标准
的规定。
1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 语
2.1.1
城市轨道交通 urban rail transit
采用专用轨道导向运行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包括地铁、
轻轨、单轨、有轨电车、磁浮、自动导向轨道、市域快速轨道系
统。
2.1.2
既有建(构)筑物existing building and structure
已建成可以验收的和已投入使用的建筑物、构筑物,包括民
用与工业建(构)筑物以及道路、桥梁、隧道、管线等。
2.1.3
鉴定评估appraisal and evaluation
为评估既有建(构)筑物的现状所进行的调查、检测、计算、
分析、评定等一系列活动。
2.1.4
影响等级influence level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对沿线既有建(构)筑物影响程度的
分级。
2.1.5
常规鉴定评估routine appraisal and evaluation
为评估既有建(构)筑物的外观及变形现状所进行的鉴定评
估活动。
2.1.6
全面鉴定评估comprehensive appraisal and evaluation
为评估既有建(构)筑物的外观现状、安全及抗震性能所进
行的鉴定评估活动。
2.2 符 号
ap、bp、cp、dp ——轨道交通工程沿线既有建(构)筑物
2
施工临近度等级
ag、bg、cg、dg、eg、fg ——轨道交通工程沿线既有建(构)筑物
地质条件等级
Aei、Bei、Cei、Dei ——轨道交通工程沿线既有建(构)筑物
工程影响等级
Aci、Bci、Cci ——轨道交通工程沿线既有建(构)筑物
现状及重要性等级
I 类、II 类、III 类 ——轨道交通工程沿线既有建(构)筑物
鉴定评估类别
3
3 基本规定
3.0.1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前,应在基础资料调查和现场初步
核查的基础上,确定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沿线既有建(构)筑物的
鉴定评估类别及鉴定评估内容。
3.0.2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前,应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对沿
线既有建(构)筑物的影响等级,对沿线既有建(构)筑物进行
施工前鉴定评估。
3.0.3
当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期间出现鉴定对象控制指标达到
控制值或者其他突发状况时,应进行施工中(应急)鉴定评估。
3.0.4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完成、既有建(构)筑物变形稳定
后,可根据需要进行施工后鉴定评估。
4
4 基础资料调查与现场初步核查
4.0.1
基础资料调查和现场初步核查的范围不应小于城市轨道交
通工程结构外边线以外 30m,对于基坑工程不应小于 3 倍基坑开
挖深度,且不小于设计要求的范围。
当沿线有重要建(构)筑物或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
时,基础资料调查和现场核查范围应进行专门论证,并结合当地
主管部门要求及规定后确定。
4.0.2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沿线既有建(构)筑物基础资料调查的
内容,应包括工程地质勘察资料、设计资料、竣工资料、检测鉴
定报告、加固改造资料、管养资料、事故处理报告等。应通过多
种渠道调查,调查宜按本标准附录 A 表 A.0.1~表 A.0.5 进行。
4.0.3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沿线既有民用与工业建(构)筑物的现
场初步核查,应按调查的基础资料核对实物现状、调查建(构)
筑物实际使用条件和工作状态等,应重点核查建(构)筑物竣工
资料与实际情况的符合性、建(构)筑物的使用功能、改造情况
以及有无明显安全问题等,核查宜按本标准附录 A 表 A.0.1 进行。
4.0.4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沿线既有道路的现场初步核查,宜重点
核查道路使用状态及有无明显影响安全性病害等,并对竣工资料
和养护资料进行核查,核查宜按本标准附录 A 表 A.0.2 进行。
4.0.5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沿线既有桥梁的现场初步核查,应重点
核查桥梁实际情况与竣工资料的符合性,实际的运营情况及使用
功能、维修加固情况以及有无明显影响安全性病害等,核查宜按
本标准附录 A 表 A.0.3 进行。
4.0.6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沿线既有隧道的现场初步核查,应重点
核查既有隧道竣工资料与实际情况的符合性、隧道的运营情况及
5
使用功能、维修加固情况以及有无明显安全性病害等,核查表宜
按本标准附录 A 表 A.0.4 进行。
4.0.7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沿线既有管线的现场初步核查,宜重点
核查管线竣工资料与实际情况的符合性、管线的使用现状及使用
功能、改造情况以及有无明显安全性病害等,核查宜按本标准附
录 A 表 A.0.5 进行。
6
5
鉴定评估类别及其内容
5.1 一般规定
5.1.1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沿线既有建(构)筑物的鉴定评估类别
应由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影响等级和建(构)筑物现状及其重要性
等级综合确定。
5.2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影响等级
5.2.1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邻近度等级应按表 5.2.1 确定。
表 5.2.1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邻近度等级
施工方法 级别
ap级 bp级 cp级 dp级
不接近 较接近 接近 非常接近
明挖法、盖挖法 S ≥2.0H 1.0H≤ S <2.0H 0.7H≤S <1.0H S <0.7H
浅埋矿山法 S ≥2.5B 1.5B≤ S <2.5B 0.5B≤S <1.5B S <0.5B
深埋矿山法 bp~dp级 以外区域 塌落区以上部分的 1/2 深度以上至地面 范围内 塌落区深度以上和 塌落区以上部分的 1/2深度范围内 隧道塌落 拱范围
浅埋盾构法、浅埋顶 管法 S ≥1.0D 0.7D≤S <1.0D 0.3D≤S <0.7D S <0.3D
深埋盾构法、深埋顶 管法 bp~dp级 以外区域 隧道有效高度和 3D ~5D 深度范围内 隧道开挖的有效深 度与塌落拱范围内 隧道塌落 拱范围
沉井法 S ≥2.5H 1.5H≤S <2.5H 0.5H≤S <1.5H S <0.5H
7
注:1 S为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外边线与既有建(构)筑物基础外边线的最小净距。
2 H为地下工程开挖深度或埋深:B为矿山法隧道毛洞宽度;D为盾构法、顶管法
隧道外径。当隧道采用爆破法施工时,需专项研究爆破振动的影响。
5.2.2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沿线地质条件等级应按表 5.2.2 确定。
表5.2.2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沿线地质条件等级
级别 主要工程地质条件 开挖后的 稳定状态 围岩基本 质量指标 BQ
主要工程地质特征 结构特征和 完整状态
ag级 极硬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 Rc>60MPa):受地质构造 影响轻微,节理不发育,无 软弱面(或夹层);层状岩 层为巨厚层或厚层,层间结 合良好,岩体完整 呈巨块状整体 结构 稳定,无坍塌 ,可能产生岩 爆 >550
bg级 硬质岩(Rc>30MPa):受 地质构造影响较重,节理较 发育,有少量软弱面(或夹 层)和贯通微张节理,但其 产状及组合关系不致产生滑 动;层状岩层为中厚层或厚 层,层间结合一般,很少有 分离现象,或为硬质岩石偶 夹软质岩石 呈巨块或大块 状结构 暴露时间长 ,可能会出 现局部小坍 塌;层间结 合差的平缓 岩层易塌落 550~451
cg级 硬质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 Rc>30MPa):受地质构造 影响严重,节理发育,有层 状软弱面(或夹层),但其 产状及组合关系尚不致产生 滑动;层状岩层为薄层或中 层,层间结合差,多有分离 现象;硬、软质岩石互层 呈块(石)碎 (石)状镶嵌 结构 无支护时可 产生小坍塌 ,爆破震动 过大易坍塌 450~351
较软岩(Rc=15~30MPa): 受地质构造影响轻微,节理 不发育;层状岩层为厚层、 巨厚层,层间结合良好或一 般 呈大块状结构
8
续表5.2.2
级别 主要工程地质条件 开挖后的 稳定状态 围岩基本 质量指标 BQ
主要工程地质特征 结构特征和 完整状态
dg级 硬质岩(Rc>30MPa):受 地质构造影响极严重,节理 很发育;层状软弱面(或夹 层)已基本破坏 呈碎石状压碎结 构 无支护时,可 产生较大的坍 塌 350~251
软质岩(Rc=5~30MPa): 受地质构造影响严重,节理 较发育或发育 呈块(石)碎( 石)状镶嵌结构
土体:1.具压密或成岩作用 的黏性土、粉土及砂类土; 2.黄土(Q2及以前);3.一 般钙质、铁质胶结的碎石土 、卵石土、大块石土 1和2呈大块状 压密结构,3 呈 巨块状整体结构
eg级 岩体:软岩,岩体破碎至 极破碎;全部极软岩及全 部极破碎岩(包括受构造 影响严重的破碎带) 呈角砾碎石状松 散结构 易坍塌,处理 不当会出现大 坍塌 ≤250
土体:一般第四系可塑、 坚硬硬塑黏性土,稍密及 以上稍湿或潮湿的碎石土 、卵石土、圆砾土、角砾 土、粉土及黄土(Q3、Q4 ) 非黏性土呈松散 结构,黏性土及 黄土呈松软结构
fg级 岩体:受构造影响严重呈 碎石、角砾及粉末、泥土 状的断层带,富水破碎的 绿泥岩或炭质千枚岩 黏性土呈易蠕动 的松软结构,砂 性土呈潮湿松散 结构 极易坍塌变形 —
土体:淤泥及淤泥质土、 流塑及软塑状黏性土、饱 和的粉土、砂类土等
注:1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沿线地质条件等级应根据地下水状态、岩土分布情况、初
始应力状态等进行适当的修正,以修正后指标[BQ]查表确定。
2
当遇岩溶发育、采空区等特殊地质条件时,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影响等级需要专
项研究。
9
5.2.3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影响等级应按施工邻近度和地质条件划
分,并应符合表 5.2.3 的规定。
表5.2.3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影响等级
施工邻近度 地质条件等级 ap级 bp级 cp级 dp级
ag级 Aei级 Aei级 Aei级 Bei级
bg级 Aei级 Aei级 Bei级 Bei级
cg级 Aei级 Bei级 Bei级 Cei级
dg级 Aei级 Bei级 Cei级 Cei级
eg级 Bei级 Cei级 Cei级 Dei级
fg级 Bei级 Cei级 Dei级 Dei级
5.3 建(构)筑物现状及其重要性等级
5.3.1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沿线既有民用与工业建(构)筑物现状
及其重要性等级标准应符合以下规定及表 5.3.1 的规定。
民用与工业建(构)筑物安全性等级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
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 50292 中规定的 Dsu级或《工业建筑
可靠性鉴定标准》GB 50144 中规定的四级建(构)筑物,其现
状及其重要性等级可视为 Cci级;Csu或三级建(构)筑物,其现
状及其重要性等级可视为 Bci级;Asu、Bsu级或一、二级建(构)
筑物,其现状及其重要性等级可视为 Aci级。
表5.3.1 既有民用与工业建(构)筑物现状及其重要性等级标准
级别 既有民用与工业建(构)筑物现状及其重要性
Aci级 1.安全等级为三级、破坏后果不严重的建(构)筑物; 2.安全等级为二级,且经评估抗变形能力强、结构安全储备大的建(构) 筑物; 3.对建筑物舒适性要求不高,且室内人员活动较少的建筑物,如一般的厂 房建筑、仓库等
10
续表5.3.1
级别 既有民用与工业建(构)筑物现状及其重要性
Bci级 除Aci级、Cci级以外的其它民用与工业建(构)筑物
Cci级 1.安全等级为一级、破坏后果很严重的建(构)筑物; 2.对地基变形有特殊要求的建(构)筑物,如有精密仪器设备的厂房、医 院等; 3.重要的历史文物建(构)筑物以及标志性建(构)筑物; 4.基础埋深较浅,抗变形能力差,出现问题后社会影响严重的老旧建筑物; 5.现场核查时发现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建(构)筑物; 6.未经正规设计自行建造的房屋
5.3.2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沿线既有道路现状及其重要性等级标准
应符合以下规定及表 5.3.2 的规定。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等级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技术状况评
定标准》JTG 5210 中规定的次、差级的公路,其现状及其重要
性等级可视为 Cci 级;中级的公路,其现状及其重要性等级可视
为 Bci级;优、良级的公路,其现状及其重要性等级可视为 Aci级。
表5.3.2 既有道路现状及其重要性等级标准
级别 既有道路现状及其重要性
Aci级 除Bci级、Cci级外的其他道路
Bci级 路面存在严重纵向裂缝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城市快速路
Cci级 路基存在潜在滑裂面、空洞、软基段及富水砂层段沉降变形异常的 高速公路
5.3.3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沿线既有桥梁现状及其重要性等级标准
应符合以下规定及表 5.3.3 的规定。
1 城市桥梁技术状况评价等级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轨道
交通设施运营监测技术规范 第二部分:桥梁》GB/T 39559.2 中
规定的 3 类、4 类及 5 类桥梁,其现状及其重要性等级可视为 Cci
级;2 类桥梁,其现状及其重要性等级可视为 Bci级;1 类桥梁,
11
其现状及其重要性等级可视为 Aci级。
2 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价等级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技术
状况评定标准》JTG 5120 中规定的 3 类、4 类及 5 类桥梁,其现
状及其重要性等级可视为 Cci 级;2 类桥梁,其现状及其重要性
等级可视为 Bci 级;1 类桥梁,其现状及其重要性等级可视为 Aci
级。
表5.3.3 既有桥梁现状及其重要性等级标准
级别 既有桥梁现状及其重要性
Aci级 除Bci级、Cci级外的其他桥梁
Bci级 1. 公路桥梁中三、四级公路上的小桥;城市桥梁中的小桥;结构形式为超 静定结构的B类预应力构件的桥梁; 2.商业街道及步行街天桥,地方文物保护区、重点地区或重点企事业内部 的桥梁
Cci级 1. 公路桥梁中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上的桥梁;城市桥梁中的特 大桥、大桥、中桥、重要小桥;结构形式为超静定结构的全预应力构件、 A类预应力构件桥梁; 2.国家级文物保护区、重要生产区、外事活动区以及重要旅游景区内的桥 梁; 3.现场核查发现存在影响结构安全病害的桥梁
注:对有特殊要求的桥梁,其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5.3.4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沿线既有隧道现状及其重要性等级标准
应符合以下规定及表 5.3.4 的规定。
1 城市隧道技术状况评价等级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轨道
交通设施运营监测技术规范 第三部分:隧道》GB/T 39559.3 中
规定的 3 类、4 类及 5 类隧道,其现状及其重要性等级可视为 Cci
级;2 类隧道,其现状及其重要性等级可视为 Bci级;1 类隧道,
其现状及其重要性等级可视为 Aci级。
2 公路隧道技术状况评价等级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隧道
养护技术规范》JTG H12 中规定的 3 类、4 类及 5 类隧道,其现
状及其重要性等级可视为 Cci 级;2 类隧道,其现状及其重要性
12
等级可视为 Bci 级;1 类隧道,其现状及其重要性等级可视为 Aci
级。
表5.3.4 既有隧道现状及其重要性等级标准
级别 既有隧道现状及其重要性
Aci级 盾构法、 顶管法隧道 1.宽度≤0.2mm的细微裂缝
矿山法隧道 1.裂缝长度小于5m,宽度小于3mm;一般龟裂或无发展; 2.隧道渗漏水程度为轻度(混凝土表面潮湿但无滴水); 3.衬砌剥落的块体接近集料,鼓出直径小于10mm; 4.二级以下公路、城市主干路以下道路上的隧道
Bci级 盾构法、 顶管法隧道 1.宽度>0.2mm的裂缝,但未贯穿
矿山法隧道 1.裂缝长度小于5m,宽度3mm~5mm; 2.隧道渗漏水程度为中度(流量小于30滴/分钟); 3.衬砌剥落的块体接近砖块,鼓出直径10mm~50mm; 4.二级公路、城市主干路上的隧道
Cci级 盾构法、顶 管法隧道 存在滴漏、线漏、面漏等明显渗水现象的隧道
矿山法隧道 1.裂缝长度大于5m,宽度大于5mm;裂缝持续发展;拱部 开裂呈块状,有可能掉落;开裂使衬砌呈块状,在外力作 用下有可能崩塌或剥落; 2.隧道渗漏水程度为重度(流量不小于30滴/分钟); 3.衬砌剥落的块体大于砖块,鼓出直径50mm~75mm; 4.城市轨道、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城市快速路上的隧道
注:明挖法、沉井法施工的既有隧道工程可参考现行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设施运
营监测技术规范 第三部分:隧道》GB/T 39559.3的规定进行技术状况评价后确定现状
及重要性等级。
5.3.5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沿线既有管线现状及其重要性等级标准
应符合以下规定及表 5.3.5 的规定。
1 城镇排水管道中管段结构性缺陷等级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城镇排水管道检测与评估技术规程》CJJ 181 中规定的Ⅲ级及
Ⅳ级管道,其现状及其重要性等级可视为 Cci 级;Ⅱ级管道,其
现状及其重要性等级可视为 Bci级;I 级管道,其现状及其重要性
13
等级可视为 Aci级。
2 工业管道中管道安全状况等级符合现行特种设备安全技术
规范《压力管道定期检验规则——工业管道》TSG D7005 中规定
的 4 级管道,其现状及其重要性等级可视为 Cci 级;3 级管道,
其现状及其重要性等级可视为 Bci级;1 级、2 级管道,其现状及
其重要性等级可视为 Aci级。
表5.3.5 既有管线现状及其重要性等级标准
级别 既有管线现状及其重要性
Aci级 1.管线出现细裂痕,轻度剥落;横截面变形小于管线直径的5%;相接 管口偏差不大于管壁厚度,存在轻度脱节;输送介质从缺陷点滴出; 轻度腐蚀管线; 2.输送无毒、非可燃介质,设计压力小于等于1MPa且温度高于-20℃但 不高于185℃的工业管道;电信、通信、照明、电力等一般管线
Bci级 1.管线破裂处已形成明显间隙,但管线形状未受影响且破裂无脱落;横 截面变形为管线直径的5%~15%;相接管口偏差达到管壁厚度的1~2倍 ,中度脱节;输送介质从缺陷点流出;中度腐蚀管线; 2.设计压力小于6.3MPa且设计温度小于400℃的动力管道;小直径雨污 水管
Cci级 1.管线出现裂痕、裂口或破碎脱落;横截面变形为管线直径的 15%~25%;相接管口偏差为管壁厚度的2倍以上,重度脱节;输送介质 从缺陷点大量涌出或喷出;重度腐蚀管线; 2.输送具有毒性且高度危险介质的管道;输送可燃性介质且设计压力大 于等于4MPa的工业管道;输送流体介质且压力大于10MPa的工业管道 以及压力大于等于4MPa且温度高于400℃的工业管道;设计压力大于 等于6.3MPa,或者设计温度大于等于400℃的动力管道;雨污水干管、 直径较大的自来水管、中水管、城镇燃气管道、城镇热力管道等重要 管道
注:对有特殊要求的管线,其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5. 4 既有建(构)筑物鉴定评估类别及其内容
5.4.1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沿线既有建(构)筑物的鉴定评估类别
应按表 5.4.1 确定。
14
表5.4.1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沿线既有建(构)筑物的鉴定评估类别
现状及重要性等级 工程影响等级 Aci级 Bci级 Cci级
Aei级 I类 I类 I类
Bei级 I类 I类 Ⅱ类
Cei级 I类 Ⅱ类 Ⅲ类
Dei级 Ⅱ类 Ⅲ类 Ⅲ类
5.4.2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沿线既有建(构)筑物的鉴定评估类别
及其内容宜符合表 5.4.2 的规定。
表5.4.2 鉴定评估类别及其内容
鉴定评估类别 鉴定评估内容
I类 不鉴定评估
Ⅱ类 常规鉴定评估
Ⅲ类 全面鉴定评估
注:1
当有可靠依据、成熟工程经验或有效工程控制措施时,沿线建(构)筑物的鉴
定评估类别及其内容可适当调整。
2
当常规鉴定评估的既有建(构)筑物存在安全问题或存疑时,应进行全面鉴定
评估;当不鉴定评估的既有建(构)筑物在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期发现有疑似受影响
的裂缝、变形或其他损坏时,应根据损坏情况进行常规鉴定评估或全面鉴定评估。
3
当轨道交通工程沿线道路在施工期间需进行交通疏解,涉及疏解道路可不进行
鉴定评估。
15
6 施工前鉴定评估技术要求
6.1 一般规定
6.1.1
鉴定评估前应编制鉴定评估方案,鉴定评估方案应包括下
列内容:
1
工程概况;
2
鉴定评估目的;
3
鉴定评估依据;
4
鉴定评估项目和选用的方法;
5
鉴定评估人员和仪器设备情况;
6
鉴定评估工作进度计划;
7
鉴定评估工作安全 、质量等保证措施。
6.1.2 鉴定评估工作完成后,应提交鉴定评估报告。鉴定评估报
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当进行常规鉴定评估时,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建(构)筑物概况;
2) 鉴定评估目的、类别和内容;
3) 鉴定评估依据;
4) 检查、检测、分析结果;
5) 结论和建议。
2
当进行全面鉴定评估时,尚应增加计算或验算分析结果。
3
对于重要的历史文物建(构)筑物以及标志性建(构)筑
物,鉴定评估报告应建议进行监测,监测应满足下列要求:
1) 采用自动化监测方案,满足实时、连续的监测、要求;
当采用非接触式的自动化监测方案时,监测单位应同
16
时采集监测点位实景图像及监测数据,作为监测对比
依据;
2) 监测单位应至少以日为单位采集、保存跟踪监测的全
场景影像,且全场景影像应覆盖需全部鉴定的区域和
部位。
6.2 民用与工业建(构)筑物
6.2.1
施工前民用与工业建(构)筑物常规鉴定评估的检查与检
测内容应包括外观检查、变形检测两部分。
6.2.2
外观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上一章:DBJ46-018-2019 海南省预拌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中英文双语版) 下一章:DBJ/T 13-462-2024 城市桥梁水下构件检测与评定技术标准

相关文章

DB37/T 5163-2020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沿线既有建(构))筑物鉴定评估技术规程 DB37/T 5163-2020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沿线既有建(构)筑物鉴定评估技术规程 DBJ50/T 342-2019 工程建设对既有建(构)筑物安全影响评估标准 DBJ50/T-342-2019 工程建设对既有建(构)筑物安全影响评估标准 建(构)筑物雷电灾害区域影响评估方法与应用 DBJ/T15-231-2021 城市轨道交通既有结构保护监测技术标准 DBJ/T 15-120-2017 城市轨道交通既有结构保护技术规范 DBJ/T 15-120-2017 城市轨道交通既有结构保护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