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DB37/T 4771.6-2024 棉田多元种植模式技术规程 第6部分:棉蒜椒间套作

DB37/T 4771.6-2024 棉田多元种植模式技术规程 第6部分:棉蒜椒间套作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523.51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5-05-20 16:35:06



相关搜索: 种植 技术规程 模式 多元 棉田 多元

内容简介

DB37/T 4771.6-2024 棉田多元种植模式技术规程 第6部分:棉蒜椒间套作 ICS 65.020.20
CCS B 05 37

东 省 地 方 标 准
DB37/T 4771.6—2024
棉田多元种植模式技术规程
第 6 部分:棉蒜椒间套作
Code of practice for multiple cropping patterns in cotton fields
—Part 6:Ternary intercropping system in cotton, garlic and chili
2024-12-30 发布
2025-01-30 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7/T 4771.6—2024


前言 ................................................................................. II
引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棉蒜椒间套作种植程序 ............................................................... 1
5 茬口衔接 ........................................................................... 2
6 大蒜前期生产技术 ................................................................... 2
7 棉花辣椒育苗技术 ................................................................... 2
7.1 一般要求 ....................................................................... 2
7.2 育苗 ........................................................................... 2
8 棉蒜椒共生期栽培技术 ............................................................... 3
8.1 棉花辣椒栽植 ................................................................... 3
8.2 肥水管理 ....................................................................... 4
8.3 大蒜收获及晾晒 ................................................................. 4
9 棉花辣椒间作田间管理 ............................................................... 4
9.1 水肥运筹 ....................................................................... 4
9.2 整枝和化控 ..................................................................... 4
9.3 病虫害防治 ..................................................................... 4
10 收获 .............................................................................. 4
10.1 辣椒收获 ...................................................................... 4
10.2 棉花收获 ...................................................................... 5
11 过程记录及档案管理 ................................................................ 5
附录 A(资料性) 棉蒜椒间套作生产记录表简表 ........................................... 6
I
DB37/T 4771.6—2024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是DB37/T 4771《棉田多元种植模式技术规程》的第6部分。DB37/T 4771已经发布了以下部
分:
—— 第 1 部分:麦(蒜)后直播短季棉;
—— 第 2 部分:棉花花生间作;
—— 第 3 部分:棉饲两熟;
—— 第 4 部分:套春棉;
—— 第 5 部分:棉花大豆间作;
—— 第 6 部分:棉蒜椒间套作。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由山东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种植业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II
DB37/T 4771.6—2024


山东是全国重要的优势主产棉区。多年来,随着棉花生产发展和植棉科技进步,山东棉区先后创建
了系列多元化种植制度,尤其是麦(蒜)棉两熟种植模式,为解决粮棉争地矛盾,发展棉花生产,保障
棉花产能作出了突出贡献。但近年来,受传统棉作制度生产用工多、比较效益低等多因素影响,山东棉
区棉花生产严重缩减,给棉花产业健康发展带来严峻挑战。为尽快稳定全省棉花种植面积,需要加快传
统棉作制度改革,构建新形势下多元化棉田种植模式,形成先进、经济、适用的技术标准,为提高植棉
综合效益发挥技术支撑作用。因全省不同棉区生态条件不同,棉田种植制度差别较大,相应的种植模式
技术规范需要分部分进行阐述。DB37/T 4771拟由六个部分构成。
—— 第 1 部分:麦(蒜)后直播短季棉。目的在于规范麦(蒜)后直播短季棉种植模式下茬口衔接和
短季棉栽培技术,提高棉田综合效益,促进山东棉花生产稳定和高质量发展。
—— 第 2 部分:棉花花生间作。目的在于规范棉花花生间作种植模式下棉花和花生栽培技术,提
升产量品质,提高棉田综合效益,促进山东棉花生产稳定和高质量发展。
—— 第 3 部分:棉饲两熟。目的在于规范棉饲两熟种植下棉花和饲草栽培技术,改善棉田土壤理
化性状,提高棉田综合效益,促进山东棉花生产稳定和高质量发展。
—— 第 4 部分:套春棉。目的在于规范套春棉种植模式下春棉与套作作物栽培技术,提升产量品
质,提高棉田综合效益,促进山东棉花生产稳定和高质量发展。
—— 第 5 部分:棉花大豆间作。目的在于规范棉花大豆间作种植模式下棉花和大豆栽培技术,提
高棉田综合效益,促进山东棉花和大豆生产稳定和高质量发展。
—— 第 6 部分:棉蒜椒间套作。目的在于规范棉花、大蒜、辣椒(简称棉蒜椒)间套作种植模式
下三者的协同栽培技术,提升产量品质,提高棉田综合效益,促进山东棉花生产稳定和高质
量发展。
棉田多元种植模式是山东棉区的特色,是充分利用土地、光热等资源,解决粮棉争地矛盾,促进粮
棉协调发展的有效举措。本文件通过对山东棉区因地制宜发展的系列市场化、新型高效棉作模式的生产
技术进行规范,着力解决传统棉作模式作物间茬口不顺、环节间衔接不畅、产业间技术协同不强等问题,
以期进一步提高棉田综合效益,增加棉农种植收益,提升棉花生产者的植棉积极性,促进山东棉花生产
稳定和高质量发展。
III
DB37/T 4771.6—2024
棉田多元种植模式技术规程
第 6 部分:棉蒜椒间套作
1 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棉花、大蒜、辣椒三种作物(简称棉蒜椒)间套作种植程序,规定了棉蒜椒间套作协
同生产管理要求,描述了种植过程记录和验证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蒜棉两熟制模式下的蒜棉椒三种作物间套作种植模式。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4407.1 经济作物种子 第1部分:纤维类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6715.3 瓜菜作物种子 第3部分:茄果类
GB/T 22212—2008 地理标志产品 金乡大蒜
GB/Z 26583—2011 辣椒生产技术规范
HJ 555 化肥使用环境安全技术导则
NY 400 硫酸脱绒与包衣棉花种子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1133 采棉机 作业质量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NY/T 2673 棉花术语
DB37/T 159 棉花病虫害防治技术要求
DB37/T 2918 大蒜-棉花一年两作双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NY/T 2673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棉蒜椒间套作种植程序
棉蒜椒间套作种植包括大蒜前期生产管理、棉花辣椒育苗、棉蒜椒共生期管理、辣椒棉花间作生产
管理等环节。流程图如图1所示。
1
DB37/T 4771.6—2024
大蒜前期生产技术(见第6章)
棉花辣椒育苗技术(见第7章)

辣椒育苗(见7.2.1)
棉花育苗(见7.2.2)

棉蒜椒共生期栽培技术

棉花辣椒栽植(见8.1)

肥水管理(见8.2) 大蒜收获及晾晒(见8.3)
移栽时间(见8.1.1)



移栽模式(见8.1.2)
(见第8章)
移栽方法(见8.1.3)
假植余苗(见8.1.4)

水肥运筹(见9.1)
整枝与化控(见9.2)
棉花辣椒田间管理(见第9章)
病虫害防治(见9.3)
收获(见第10章)
过程记录与档案管理(见第11章)
辣椒收获(见10.1)
棉花收获(见10.2)

图1 棉蒜椒间套作种植流程图
5 茬口衔接
大蒜10月上中旬播种,翌年4月下旬—5月上旬蒜薹收获,5月中下旬蒜头收获;辣椒2月底3月初育
苗,4月下旬移栽,9月底收获;棉花4月上旬育苗,4月下旬—5月上旬移栽,10月上旬拔柴。
6 大蒜前期生产技术
按畦宽4.4 m,行距18 cm,株距15 cm种植,田间管理按照GB/T 22212—2008中附录B规定。
7 棉花辣椒育苗技术
7.1 一般要求
棉花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7.1和NY 400的规定;辣椒种子质量应符合GB 16715.3的规定;肥料使
用应按HJ 555、NY/T 496执行;农药使用应按GB/T 8321(所有部分)、NY/T 1276执行,使用量和使用
方法按照农药标签的规定。
7.2 育苗
7.2.1 辣椒育苗
辣椒育苗包括:
a) 品种选择:辣椒选用高产、优质、抗逆、一次性采收的朝天椒品种;
2
DB37/T 4771.6—2024
b) 苗床选择:选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排灌方便,前 2 年~3 年未种过茄果类蔬菜的肥沃壤土。每
20 m
2苗床应使用充分腐熟的圈肥 50 kg,磷酸二铵或优质复合肥 1.5 kg~2 kg,翻耕打碎混匀
整平做畦;
c) 种子处理:播种前,选用精甲霜灵、咯菌腈等进行拌种;
d) 播种管理:用多·福与过筛细土混合,将其中 1/3 混合土撒于苗床底部,然后在苗床上撒播
种子,用种量 10 g/m
2~15 g/m
2;播种后将另 2/3 混合土覆盖在种子上面,覆土厚 0.5 cm~1 cm;
e) 杂草防除:在覆土后的苗床上,用敌草胺均匀喷施,控制禾本科;
f) 盖膜扣拱棚:覆土后盖膜,膜面拉紧铺平两头要压严压实;地膜盖好后畦面上面扣 0.5 m~0.6 m
高的小拱棚;出苗后及时揭去平铺地膜。也可在塑料大棚实施小拱棚育苗,或日光温室中育
苗;
g) 温度管理:出苗前苗床温度保持白天 25 ℃~30 ℃,晚上 15 ℃~18 ℃。苗出齐后放风,晴天
早 9 点后可揭开苗床两头,下午 4 点前盖好风口。当阳光过强,棚内温度超过 30 ℃,应加大
放风量,以防烧苗。定植前 10 d~15 d,逐渐加大通风口炼苗,以免徒长;
h) 肥水管理:当幼苗 2 片~3 片真叶时,若土壤干旱用喷壶喷水。4 叶~5 叶时,若干旱避开中
午高温时段浇小水,浇水后应注意加大放风量。苗期,可用氨基酸水溶肥等叶面肥配合嘧菌
酯喷雾;
i) 病虫害防治:辣椒移栽前 2 d~3 d,用精甲·噁霉灵苗床喷雾。
7.2.2 棉花育苗
棉花育苗按照DB37/T 2918的有关规定执行。
8 棉蒜椒共生期栽培技术
8.1 棉花辣椒栽植
8.1.1 移栽时间
棉花、辣椒于4月底—5月初蒜薹收获后移栽。
8.1.2 移栽模式
6行大蒜套1行棉花,3行大蒜套1行辣椒,棉花辣椒间作采用2:5式,棉花辣椒间距3行大蒜。棉蒜
椒间套作示意见图2。
图2 棉蒜椒间套作示意图
8.1.3 移栽方法
选择晴天时下午3点以后进行移栽,阴天可全天进行。采取膜上打穴将棉苗和辣椒苗移栽于大蒜行
间,辣椒移栽打孔直径2 cm~3 cm,棉花移栽打孔直径5 cm~6 cm,打孔深度7 cm~10 cm,植株根系垂直
埋入土内,深度以浇水后根系仍然全部埋没为宜。
8.1.4 假植余苗
3
DB37/T 4771.6—2024
移栽结束后将剩余辣椒苗、棉苗假植在行间或地头,以备补苗之用。补苗时用假植的同品种大苗带
土块移栽,补栽后及时浇水。
8.2 肥水管理
5月上旬,棉花辣椒移栽后,大蒜鳞茎膨大初期浇水,即“催头水”,应浇足浇透,对于早衰、缺
肥地块应喷施叶面肥。
8.3 大蒜收获及晾晒
按照GB/T 22212—2008中附录B规定。
9 棉花辣椒间作田间管理
9.1 水肥运筹
大蒜收获后,根据土壤墒情,酌情浇棉花和辣椒促棵水,待地表皮干燥后,中耕培土;7月—8月,
遇旱浇水,多雨时及时排涝。
7月上中旬,棉花每667 m
2追施氮肥(N) 5 kg,辣椒每667 m
2追施硫酸钾型复混肥(15-15-15)10 kg~
15 kg。
9.2 整枝和化控
9.2.1 整枝
棉花现蕾后及时去除叶枝,7月15日—20日打顶。辣椒在12片~14片叶摘心。
9.2.2 化控
据棉花长势及降雨情况,现蕾期每667 m
2喷缩节胺1.0 g~1.5 g,初花期667 m
2喷缩节胺2 g~3 g;打
顶后3 d~5 d 每667 m
2喷缩节胺3 g~4 g。辣椒株高25 cm时,及时用缩节胺控旺长防倒伏,每667 m
2用量
1 g~1.5 g。
9.3 病虫害防治
9.3.1 棉花病虫害防治
棉花重点防治立枯病、猝倒病、红腐病、褐斑病、轮纹病、枯黄萎病、棉铃疫病、红粉病、炭疽病
等病害和棉蚜、棉叶螨、盲蝽、蓟马、烟粉虱、棉铃虫等害虫,防治措施按照DB37/T 159执行。
9.3.2 辣椒病虫害防治
辣椒重点防治病毒病、疫病、炭疽病等病害和蚜虫、烟粉虱、跗线螨、棉铃虫等害虫,防治措施按
照GB/Z 26583—2011中第6章的规定。
10 收获
10.1 辣椒收获
可于9月底将整株拔出,在田间晒2 d~3 d,晒至8成干时,将辣椒头朝里根朝外堆垛阴干,及时摘
收。
4
DB37/T 4771.6—2024
10.2 棉花收获
吐絮后及时收摘,收摘时应头戴棉布帽,使用棉布兜、棉布袋,严防“三丝”和杂质混入。具备机
械化采收的棉田,脱叶催熟后,当棉株吐絮率达到95%以上、脱叶率达到90%以上、水分达到机采标准时,
及时机采;机采棉花应符合NY/T 1133作业要求。收获籽棉要分级别进行分收、分晒、分存、分售。
11 过程记录及档案管理
生产者应做好生产过程记录,建立生产档案,记录产地环境、品种选择、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
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所有记录应真实、准确、规范并具有可追溯性,生产档案应有专人保管,至
少保存三年。记录表格见附录A。
5
DB37/T 4771.6—2024
附 A A A

(资料性)
棉蒜椒间套作生产记录表简表
棉蒜椒间套作生产记录表简表见表A.1。
表A.1 棉蒜椒间作生产记录表简表
地块 前茬作物 种植作物名称 播种时间 播种量 kg/667 m 2 株行距 cm

田间农事活动记录
活动内容 日期 肥料名称 农药名称 使用量 使用设备 天气状况 备注












注: 农事操作包括:整地、起垄、种植、移栽、施肥、浇排水、病虫害防治、化控、整枝、除草、培土、收获等; 天气状况主要记载温度、湿度、风力、降水等。
6
上一章:DB4401/T 297-2024 地理标志产品 增城挂绿 下一章:DB37/T 4771.4-2024 棉田多元种植模式技术规程 第4部分:套春棉

相关文章

DB37/T 4771.4-2024 棉田多元种植模式技术规程 第4部分:套春棉 DB37/T 4771.1-2024 棉田多元种植模式技术规程 第1部分:麦(蒜)后直播短季棉 DB5117/T 96-2024 高粱与大豆间套作种植技术规程 DB21/T 3991-2024 玉米、马铃薯、芸豆间套作技术规程 DB36/T 1464-2021 饮用菊花与绿肥间套作栽培技术规程 DB36/T 1605-2022 饲用葛藤与象草间套作技术规程 DB37/T 4478.3-2021 特色粮油作物宽幅间作生态高效种植模式 第3部分:优质谷子花生间作 DB37/T 4478.1-2021 特色粮油作物宽幅间作生态高效种植模式 第1部分:鲜食玉米花生宽幅间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