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65.020.20
CCS B 15 12
天
津 市 地 方 标 准
DB12/T 1399—2024
外来入侵植物长芒苋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Technical code of practice for the integrated control of the invasive plant Amaranthus
palmeri
2024 - 12 - 26 发布
2025 - 02 - 01 实施
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 发 布
DB12/T 1399—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天津市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与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韩建华、成振华、王春悦、刘学慧、顾欣燕、李泊岩、张帅坤、曹会勤、李二
虎、张武、李立斌、谢文旭、李宏伟、高琳、胡继平。
I
DB12/T 1399—2024
外来入侵植物长芒苋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外来入侵植物长芒苋的监测、防治原则和综合防治技术。
本文件适用于农业外来入侵植物长芒苋的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3735 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
NY/T 2688 外来入侵植物监测技术规程 长芒苋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监测
4.1
监测适期
在营养生长期尤其是花果期定期开展监测。
4.2
监测方法
应按照NY/T 2688 执行。
4.3
危害等级划分
根据长芒苋的覆盖度(样方法)或频度(样线法),将长芒苋危害分为三个等级:
—— 1 级:轻度发生,覆盖度或频度<5%;
—— 2 级:中度发生,覆盖度或频度 5%~20%;
—— 3 级:重度发生,覆盖度或频度>20%。
5 防治原则
5.1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5.2
突出苗期重点防治,减少用药次数
5.3
以长芒苋发生的非耕地为重点,开展化学防治,保证防治效果。
5.4 以减少长芒苋种子扩散蔓延为重点,压低种子基数。
1
DB12/T 1399—2024
6 综合防治
6.1
农业防治
6.1.1 耕翻整地
在作物收获后或播种前进行翻耕整地,深翻在30cm以下的土层中。
6.1.2 秸秆或地膜覆盖
用符合GB 13735的黑色地膜覆盖地面或降解期超过150天的全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或者采用小麦、
水稻等农作物秸秆等覆盖。
6.1.3 清洁田园
作物收获后及时将田间及周边长芒苋植株进行清理,深埋并撒上生石灰。
6.1.4 优化种植制度
采用机械深翻耕后种植小麦,小麦收割后,深翻耕,再种植玉米,玉米收获后,再深翻耕种植小麦,
小麦收获后再种植玉米。连续种植3~5年。
6.2
物理防治
6.2.1 人工拔除或机械除草
6.2.1.1 在零星发生区,主要采用人工拔除或锄除等物理方法进行处置,处置时期应尽量选在长芒苋
植株营养生长期结束前。且灭除后要进行持续监测,如果发现长芒苋还有发生,要持续进行防除,也可
辅助使用除草剂提升防效,直至 3 年内不再发现长芒苋为止。
6.2.1.2 在长芒苋的连片发生区。春夏季营养生长期(苗期至开花期前)可采用机械防除、化学防治
方法进行防治。若植株较为高大,化学防治效果不佳时,采用机械拔除。在秋冬季结籽期,主要采用人
工或机械拔除的方法进行防除。如果发现种子已经成熟,需要人工用枝剪剪除花序部分,装入密封袋并
进行灭活处理,防止种子进入土壤形成新的入侵与扩散。
6.2.2 清洁农机具
作业后就地清扫农机具、操作人员的衣服和鞋袜,杜绝人为传播。
6.3
化学防治
应按照GB/T 8321 执行。
6.3.1 玉米田
玉米播种后出苗前,每亩使用960g/L精异丙甲草胺乳油60 mL~90 mL,兑水30L~50L,进行土壤喷
雾;长芒苋出苗后每亩使用10%硝磺草酮悬浮剂80 mL~120 mL,或100g/L苯唑草酮悬浮剂18 mL~24 mL,
兑水20L~30L,进行茎叶喷雾。
6.3.2 大豆田
苗前可参照玉米田的用药方案,长芒苋出苗后每亩使用480g/L灭草松水剂100 mL~200 mL,兑水
20L~30L,进行茎叶喷雾。
2
DB12/T 1399—2024
6.3.3 花生田
苗前每亩使用960g/L精异丙甲草胺乳油45 mL~60 mL,兑水30L~50L,进行土壤喷雾;出苗后每亩
使用10%乙羧氟草醚乳油20 mL~30 mL,兑水20L~30L,进行茎叶喷雾。
6.3.4 棉花田
苗前每亩使用960g/L精异丙甲草胺乳油60 mL~100 mL,兑水30L~50L,进行土壤喷雾;出苗后每亩
使用10%乙羧氟草醚乳油30 mL~40 mL,兑水20L~30L,在行间进行定向喷雾。
6.3.5 甘薯田
长芒苋出苗后每亩使用10%唑嘧磺草胺悬浮剂10 mL~20 mL,兑水20L~30L,在行间进行定向喷雾。
6.3.6 果园
苗期每亩使用70%苯嘧磺草胺水分散粒剂5 g~7.5 g,或用65%草甘膦铵盐可溶性粉剂120 g~150 g,
或30%草甘膦铵盐可溶性粉剂250 g~500 g,或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183 mL~366 mL,兑水20L~30L,
茎叶定向喷雾。
6.3.7 荒地
药剂选择和施药方法同果园生境类似。喷雾时要选择晴天无风天气,避免喷施的药剂飘移到邻近敏
感植物上。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