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DB12/T 1388-2024 地表水基岩热储回灌技术要求

DB12/T 1388-2024 地表水基岩热储回灌技术要求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752.87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5-05-13 17:13:38



相关搜索: 技术 地表水 要求 基岩 基岩

内容简介

DB12/T 1388-2024 地表水基岩热储回灌技术要求 ICS 27.180
CCS F 15 12

津 市 地 方 标 准
DB12/T 1388—2024
地表水基岩热储回灌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surface water injection into bedrock geothermal reservior
2024 - 12 - 26 发布
2025 - 02 - 01 实施
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 发 布
DB12/T 1388—2024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由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天津地热勘查开发设计院、天津地热勘查开发设计院有限公司、天津市地热资源
开发有限公司、吉林大学、天津东丽湖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工业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沈健、胥博文、赵艳婷、张森、阮传侠、蔡芸、宗振海、赵苏民、高新智、张
德森、杨宝美、李鹏涛、杨云霄、诸葛晓昌、冯波、邴国林、闻爽、刘东林、赵娜、王瑞红、袁义国、
张磊、刘海明、刘恩华。
I
DB12/T 1388—2024
地表水基岩热储回灌技术要求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地表水基岩热储回灌项目选址、地表水水质监测、回灌水要求、室内实验及数值模拟、
地表水回灌系统设计、水处理站房建设、回灌试验、系统操作运行与维护、数据监测与记录的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天津市地表水基岩热储回灌工程建设及地表水回灌系统的运行维护。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T 14848-2017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 19772-2005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地下水回灌水质
HJ 91.2-2022 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HJ 494-2009 水质 采样技术指导
HJ 2035-2013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技术导则
NB/T 10099-2018 地热回灌技术要求
SY/T 0532-2012 油田注入水细菌分析方法 绝技稀释法
SY/T 5329-2022 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指标技术要求及分析方法
DB12/T 541 中低温地热钻探技术规程
DB12/T 664-2022 地热井资源评价技术规程
DB12/T 1053-2021 地热资源动态监测规程
DB29-187-2008 天津市地热回灌地面工程建设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基岩热储 bedrock reservoir
赋存于地下固结的坚硬、半坚硬岩石中的热储。
3.2
地表水 surface water
存在于地壳表面的各种形态水体的总称。本文件主要指河流(包括运河、渠道)、湖泊和水库。
[来源:GB/T 14157—2023,有修改]
3.3
地表水回灌 surface water reinjection
将处理后符合要求的地表水通过回灌井注入热储的过程。
1
DB12/T 1388—2024
3.4
地表水回灌系统 surface water reinjection system
由取水构筑物、输送管路、水处理系统、一般回灌系统、监测记录设施等组成的系统。
3.5
水处理实验 water treatment experiment
在地表水回灌工程建设前,以地表水为水源进行的不同水处理工艺的实验。
3.6
实验产水 experiment treated water
水处理实验产生的水。
3.7
配伍实验 compatibility experiment
将实验产水与地热流体以不同比例混合后,观测配伍效果的过程。
3.8
水岩反应实验 water-rock reaction experiment
将实验产水、地热流体与热储岩样以一定比例混合后置于热储温度、压力条件下进行反应,在设定
时间内采集岩样和水样进行成分分析,研究实验产水、地热流体与热储岩样之间发生物理、化学作用的
过程。
3.9
回灌水 reinjection water
经过水处理系统处理后符合要求并用于回灌的水。
3.10
地热资源净消耗量 net consumption of geothermal resources
一定时间内地热开采总量与回灌总量的差值。
4 总则
4.1
地表水回灌不应对现有地热开发利用和地下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4.2
地表水回灌工程宜在地热资源净消耗量较大的开采区内或不具备地热尾水回灌条件的地区建设。
4.3
地表水回灌系统宜在地表水丰水期内运行。
4.4
可利用的地表水资源量和水质稳定性,应满足地表水回灌项目的长期需求。
4.5
拟选用地表水体的水质应不低于 GB3838-2002 规定的Ⅳ类水质标准。
4.6
项目选址应考虑区域地热地质条件、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回灌井布局要求和施工场地等因素。
4.7 项目周边已建有地表水回灌工程的,采用相同水处理工艺回灌至同一热储时,可不进行室内实验
及数值模拟。
4.8
监测应贯穿地表水回灌全过程。
5 项目选址
5.1
基础资料准备及分析
5.1.1 资料准备
5.1.1.1 地热田的地质构造、控热构造、地热形成机理、温度场、补径排及示踪试验资料。
5.1.1.2 基岩热储的天然动力场和开发条件下的动力场资料。
2
DB12/T 1388—2024
5.1.1.3 地热井的位置、深度、温度、压力、流体化学成分等资料。
5.1.1.4 热储岩石的矿物成分、密度、比热、热导率和压缩系数等资料。
5.1.1.5 区域内回灌井的回灌量、热储水位变化数据等资料。
5.1.1.6 气象、水文及地表水系资料。
5.1.1.7 地表水水质及开发利用现状资料。
5.1.2 资料分析
5.1.2.1 评估回灌井的回灌能力。
5.1.2.2 评估回灌影响范围内热储温度、压力和化学组分的变化趋势。
5.2
地热地质条件
5.2.1 宜布设在断裂附近、构造隆起部位或岩溶裂隙发育区域。
5.2.2 宜选择裂隙发育好、厚度大、平面展布广的储层作为回灌目的层。
5.3
回灌井布局
5.3.1 回灌井宜比最近的同层开采井深 200m 及以上。
5.3.2 回灌井与周边同层开采井的间距应按 NB/T 10099-2018 中 6.1 的要求执行。
5.4
施工场地条件
5.4.1 应满足回灌井施工和站房建设需求。
5.4.2 取水构筑物宜选择岸边式。
5.4.3 水处理站房宜靠近回灌井。
5.5
回灌井施工
回灌井施工应按DB12/T 541执行。
6 地表水水质监测
6.1
采样量应满足水样复测和质量控制检验的需水量,水质分析项目见附录 A.1。
6.2
宜根据区内地表水的污染源特征和水环境保护功能适当增加分析项目。
6.3 取样及测试方法宜选用 GB 3838-2002、GB/T 19772-2005、GB/T 14848-2017、HJ 494-2009、HJ
91.2-2022、SY/T 0532-2012、SY/T 5329-2022 中规定的分析方法。若适用性满足要求,其他标准分析
方法也可选用。选用的分析方法测定下限应低于分析项目规定的限值。
6.4
水样保存、运输与交接应按 HJ 91.2-2022 中 4.2 的要求执行。
6.5
回灌前应采样 1 次,丰水期每月采样一次。水质发生明显变化时,应根据需要加测。
7 回灌水要求
7.1
回灌水与地热流体混合后不应产生沉淀。
7.2
回灌水与热储岩石、地热流体混合后产生的化学响应程度应小于地热流体回灌的化学响应程度。
7.3
长期回灌不对热储产生不利影响。
7.4 水质控制指标见附录 A.2。
3
DB12/T 1388—2024
8 室内实验及数值模拟
8.1
室内实验
8.1.1 水处理实验
8.1.1.1 实验所用水源应为地表水回灌项目拟选水源。
8.1.1.2 实验应在配伍实验、水岩反应实验和水化学软件模拟之前进行。
8.1.1.3 实验应确定处理设备的类型、过滤精度、添加药剂的类型和使用量。
8.1.1.4 同一组水处理实验应至少进行两次,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8.1.1.5 操作步骤按附录 B.1 执行。
8.1.2 配伍实验
8.1.2.1 应进行实验产水与地热流体的配伍实验。
8.1.2.2 操作步骤按附录 B.2 执行。
8.1.3 水岩反应实验
8.1.3.1 所用水样应包括实验产水和热储地热流体。
8.1.3.2 所用岩样应为热储岩屑或岩心。
8.1.3.3 实验温度和压力设计应参考实际热储条件。
8.1.3.4 实验应至少包含回灌热储地热流体与岩样反应、实验产水与岩样反应、实验产水和地热流体
混合水与岩样反应。
8.1.3.5 当实验结果为非地热流体对储层影响程度大于地热流体时,应调整水处理实验工艺流程并重
复配伍实验和水岩反应实验。
8.1.3.6 操作步骤按附录 B.3 执行。
8.2
水化学数值模拟
8.2.1 水化学数值模拟应基于水处理实验、配伍实验和水岩反应实验的实验数据。
8.2.2 数值模拟应取得地表水回灌后流体化学成分、矿物溶解/沉淀等变化趋势,并与地热流体回灌对
热储产生的影响进行比较。
9 地表水回灌系统设计
9.1
水处理工艺选择
9.1.1 应根据地表水水质、地热流体水质、室内模拟实验结果综合确定。
9.1.2 宜采用多级处理工艺,其中初级处理设备用于去除水中部分杂质,高级处理设备应依据地表水
水质、初级处理设备产水情况确定设备数量和处理精度。
9.1.3 宜选择运行稳定、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维护简单、处理成本低、噪声低、污泥产生量小且便于
处置的水处理工艺。
9.1.4 确定的水处理工艺产水应满足附录 A.2 要求的回灌水质。
9.1.5 应选择对站房环境和人体无危害的药剂。
9.2
水处理系统设计
9.2.1 地表水回灌系统设计应包含工艺流程设计和设备选型等内容。
4
DB12/T 1388—2024
9.2.2 设备处理能力应根据回灌井的回灌能力和回灌需求、参考示踪试验结果综合确定。
9.2.3 设备数量、有效容积、尺寸等参数确定,应充分考虑各流程的损耗。
9.2.4 宜在回灌前配置水质自动监测装置,监测项目宜包含 pH、TDS、溶解氧、浊度(或悬浮物)等。
9.2.5 提水设备和需清洗设备应设置为一用一备,以便设备清洗、检修、维护期间系统能正常运行。
9.2.6 设备运行应考虑检修时间和使用周期。
9.2.7 取水泵的规格、型号依据最大取水量确定。
9.2.8 设备、管道应做防腐防锈处理,方便检修或更换。
9.3
一般回灌系统
一般回灌系统的设计应按照DB29-187-2008的要求执行。
10 水处理站房建设
10.1 站房布置应考虑水处理设备进出水管道布置、电源进线方向、周边交通、站房施工、设备安装与
检修和工程管理等因素。
10.2 站房建筑设计布置所需的空间、数据采集处理系统、电源线、信号线、内外交通运输、房顶承重
能力、防潮、防火、防噪声、防水、防漏、耐火等级应按 DB29-187-2008 第 5 章的要求执行。
10.3
站房建筑应满足所需药剂储存、运输、安全生产的要求。
10.4
站房建筑应满足固废储存和运输要求。
10.5
站房建筑应满足水质检测及设备检修要求。
10.6
站房建筑应设有废水排放设施。
10.7
站房内应设置通风采光窗,并备有进风和排风设施。
11 回灌试验
11.1
回灌试验包括地热流体回灌试验和地表水回灌试验。
11.2
回灌试验应按 DB12/T 664-2022 中 5.1.2、5.4 和 5.5.3 的要求执行。
11.3 地表水回灌试验应在工程建设完成后进行,试验应以回灌水为水源,数据采集和数据观测应按
DB12/T 664-2022 中 5.6 的要求执行。
11.4
热储水文地质参数计算应按照 DB12/T 664-2022 中第 6 章和第 7 章的要求执行。
12 系统操作运行与维护
12.1
水处理系统
12.1.1 运行前准备工作
12.1.1.1 应确保各类仪器仪表能够正常运行。
12.1.1.2 应确保电源、设备和阀门状态正常。
12.1.1.3 应确保管网密闭。
12.1.1.4 储池、储罐、管路应清洗干净。
12.1.1.5 管路应完成排水排气处理。
12.1.1.6 应检查管网漏水、漏气、腐蚀及结垢情况。
12.1.1.7 回灌井应进行静水位及液面温度观测,观测间隔为 8 小时,连续 3 天。
5
DB12/T 1388—2024
12.1.2 系统启动
12.1.2.1 应按顺序启动取水泵、水处理设备、加药设备、回灌泵。
12.1.2.2 启动时应确保水泵处于液面以下,防止空转。
12.1.3 系统运行
12.1.3.1 应遵守安全生产规定,防止意外事故及潜在危险的发生。
12.1.3.2 应定期检查设备温度、压力、运行时间,不应超温、超压、超时运行。
12.1.3.3 检修应在停机时进行,并切断电源。
12.1.3.4 运行中应对回灌水进行取样检测,取样频率为丰水期每月一次,水质发生明显变化时,应根
据需要加测,测试项目宜与本文件附录 A.2 一致。
12.1.3.5 药剂使用量应根据水质变化随时调整。
12.1.3.6 产生的固废应进行外运处理,处理应符合 HJ 2035-2013 的要求。
12.1.4 系统停止
应按顺序停止取水泵、水处理设备、加药设备、回灌泵。
12.1.5 系统维护
12.1.5.1 系统长时间停用时,设备和管路应进行排水处理。
12.1.5.2 过滤设备应在排水后用添加杀菌剂的水进行养护。
12.1.5.3 在冬季气温低时,应进行室内泵、储罐、阀门、仪表、储池等的保温。
12.2
一般回灌系统
12.2.1 宜采用回灌管内进水方式进行回灌,回灌管应下至回灌井静水面以下 10m~15m 深度。
12.2.2 应密切关注回灌系统畅通和回灌井水位变化情况,当回灌井水位上升较快时,应提高水位观测
频率。
12.2.3 出现以下现象可判断为回灌堵塞,应及时停止回灌:
—— 回灌量不变时,回灌井的水位突然上升或连续上升,单位回灌量逐渐减少;
—— 当保持一定水头时,随着回灌时间的增长,瞬时回灌量减少。
12.2.4 回灌量应由小到大逐渐增加。
12.2.5 当回灌量出现明显衰减时,应及时对回灌井进行回扬处理,并对回扬水质送样分析,分析项目
宜包含地热全分析、悬浮物含量及颗粒粒径分布、铁细菌、硫酸盐还原菌和腐生菌含量。地热全分析项
目应按照 DB12/T 1053-2021 附录 G 中表 G.5 的要求进行。
12.2.6 系统停止后,应对回灌井进行回扬处理,回扬工作宜按《天津市地热回灌运行操作规程(试行)》
中 2.5 的要求执行。
12.2.7 回灌管应无锈未腐蚀,测管应通畅,系统长时间停止运行后应及时检查,对有问题的回灌管应
及时更换。
13 数据监测与记录
13.1
水处理系统
13.1.1 系统运行过程中,宜实时监测各流程进水和出水的瞬时流量、压力、温度、储池液位、水泵频
率等参数。系统启动、调节流量、关闭时对应的参数应记录在水处理系统运行监测记录表中,见附录
6
DB12/T 1388—2024
C.1。
13.1.2 宜对回灌水水质进行实时监测,监测项目宜包含 pH、TDS、悬浮物(或浊度)和溶解氧等参数。
13.1.3 宜对水处理系统其他流程出水水质定期监测,监测频率不少于 1 次/天,监测项目应与回灌水
水质监测项目一致。
13.1.4 水质监测数据应记录在水处理系统水质监测记录表中,实时监测数据记录时间和频率与定期监
测数据相同,表格见附录 C.2。
13.1.5 应完整记录系统运行中的故障、维护、加药、检修情况,表格见附录 C.3。
13.2
一般回灌系统
13.2.1 回灌井应配置水位、流量、温度、压力等监测设备。
13.2.2 回灌运行中,应对回灌井的水位、液面温度、回灌量进行观测记录,监测精度和数据记录应按
DB12/T 1053-2021 中 8.1.3、8.4.2 和 8.4.3 的要求执行。
13.2.3 回灌启动时,数据观测要求应按 DB12/T 664-2022 中 5.5.3.1 的要求执行。待回灌达到稳定状
态后,观测频率可延长至 1 次/天。
13.2.4 水位监测包括人工监测和自动水位仪监测,宜以自动水位仪监测为主,应同时测量基点高度,
即起测点与自然地面的垂直距离,起测点高于自然地面记为正值,位于自然地面以下记为负值。人工监
测应按 DB12/T 1053-2021 中 8.1.4.2 的要求执行。
13.2.5 回灌量的记录观测,应包括回灌总量和瞬时回灌量,应读取井口流量计稳定后的读数。
13.2.6 温度监测可读取井口的温度计量表,测量点距井口不应超过 10m。
13.2.7 停灌期间应每月进行至少一次水位和液面温度监测,注意保持数据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13.3
地下水环境监测
13.3.1 应对周边井的水位、温度和水质进行监测。
13.3.2 水位监测时间宜包含运行前 3 天和停灌后 7 天,监测频率为 1 次/天,监测精度为 0.01m。
13.3.3 温度监测包括液面温度监测和热储温度监测,其中液面温度监测应与水位监测同步进行,监测
精度为 0.1℃,热储温度监测宜在每年地表水回灌系统运行前和停灌后各进行 1 次。
13.3.4 水质监测宜在供暖期进行,分析项目应为地热全分析。
7
DB12/T 1388—2024
附 A A A

(规范性)
地表水水质分析及控制项目
A.1 地表水水质分析项目
A.1.1 地表水水质分析项目应符合表A.1。
表A.1 地表水水质分析项目
序号 检测项目 数值单位
1 钾 mg/L
2 钠 mg/L
3 钙 mg/L
4 镁 mg/L
5 铵根 mg/L
6 铁 mg/L
7 锰 mg/L
8 铜 mg/L
9 锌 mg/L
10 铝 mg/L
11 汞 mg/L
12 砷 mg/L
13 硒 mg/L
14 镉 mg/L
15 铬 mg/L
16 铅 mg/L
17 硫酸盐 mg/L
18 氯化物 mg/L
19 重碳酸根 mg/L
20 碳酸根 mg/L
21 磷酸盐 mg/L
22 硫化物 mg/L
23 亚硝酸盐 mg/L
24 硝酸盐 mg/L
25 氰化物 mg/L
8
DB12/T 1388—2024
序号 检测项目 数值单位
26 氟化物 mg/L
27 碘化物 mg/L
28 二氧化硅 mg/L
29 pH /
30 总硬度(以 CaCO3计) mg/L
31 总碱度 mg/L
32 溶解性总固体(TDS) mg/L
33 挥发酚类(以苯酚计) mg/L
34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mg/L
35 化学需氧量(COD) mg/L
36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mg/L
37 氨氮(以 N 计) mg/L
38 总大肠菌群数 MPN/100mL 或 CFU/mL
39 菌落总数 CFU/mL
40 三氯甲烷 mg/L
41 四氯化碳 mg/L
42 苯 mg/L
43 甲苯 mg/L
44 游离二氧化碳 mg/L
45 悬浮物含量 mg/L
46 悬浮物颗粒粒径分布 μm
47 铁细菌 个/mL
48 腐生菌 个/mL
49 硫酸盐还原菌 个/mL
50 石油类 mg/L
51 水中溶解氧 mg/L
B B
9
DB12/T 1388—2024
A.2 地表水回灌水质控制指标
A.2.1 地表水回灌水质控制指标应符合表A.2。
表 A.2 地表水回灌水质控制指标
项目 控制标准 单位 备注
悬浮物含量 <5.0 mg/L
悬浮物颗粒粒径分布 <1.0 μm
铁细菌 <n×10 4 个/ml 1<n<10
腐生菌 <n×10 4 个/ml 1<n<10
硫酸盐还原菌 <10 个/ml
水中溶解氧 <0.5 mg/L
硫化物 <2.0 mg/L
pH 6.5-8.5 -
铁 <0.3 mg/L
挥发酚类(以苯酚计) <0.002 mg/L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0.3 mg/L
化学需氧量(COD) <15 mg/L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4 mg/L
硝酸盐(以N计) <15 mg/L
亚硝酸盐(以N计) <0.02 mg/L
氨氮(以N计) <0.2 mg/L
石油类 <0.05 mg/L
总大肠菌群数 <3.0 MPN/100mL或CFU/mL
菌落总数 <100 CFU/mL
氰化物 <0.05 mg/L
三氯甲烷 <0.06 mg/L
四氯化碳 <0.002 mg/L
苯 <0.01 mg/L
甲苯 <0.7 mg/L
10
DB12/T 1388—2024
附 录 B
(资料性)
室内实验方案
B.1 水处理实验方案
B.1.1 方案内容
以地表水为水源,进行不同水处理工艺的模拟实验,根据试验产水水质判断水处理工艺的可行性。
B.1.2 实验步骤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 根据地表水水质检测结果、回灌水水质分析及评价结果要求,设计实验方案;
—— 估算实验用水量,提取地表水;
—— 按照实验方案进行水处理实验,记录实验步骤,包括添加药剂的名称、加入位置和加药量;
—— 对试验产水进行水质分析,分析项目同附录 A.1。
B.2 配伍实验方案
B.2.1 方案内容
进行实验产水与地热流体不同比例混合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判断适宜的混合比例。
B.2.2 实验步骤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 取周边同热储层地热流体进行水质分析,分析项目同附录 A.1;
—— 将实验产水与地热流体按不同比例混合后置于热储温度下的密闭恒温箱中;
—— 在不同时间观察混合水是否出现沉淀、测定主要离子含量;
—— 绘制浓度与时间的曲线,观察离子含量变化。
B.3 水岩反应实验方案
B.3.1 方案内容
将实验产水、地热流体与热储岩样以一定比例混合,进行储层温度、压力条件下的反应,在不同时
间采集岩样和水样进行成分分析。
B.3.2 实验步骤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 设计实验方案,包括水样、岩样、反应实验时间和条件。其中实验用水样应包含地热流体、
不同工艺实验产水、以及实验产水与地热流体的混合水样;岩样可采用岩屑或岩心;实验条
件采用热储温度、压力;
—— 在设计取样时间取出岩样和反应液,岩样做干燥处理,反应液密封保存并送检;
—— 岩样检验项目宜包含 XRD,流体检验项目应包含主要离子含量。
11
DB12/T 1388—2024
附 录 C
(资料性)
记录表
C.1 水处理系统运行监测记录
水处理系统运行监测记录应符合表C.1。
表 C.1 水处理系统运行监测记录表
水处理系统运行监测记录表( 年 月)
监测时间 系统状态 监测位置 瞬时流量 (m 3/h) 压力 (MPa) 温度 (℃) 储池液位 (m) 水泵频率 (Hz) 记录人



校核人: 校核日期:
C.2 水处理系统水质监测记录
水处理系统水质监测记录应符合表C.2。
表 C.2 水处理系统水质监测记录表
水质监测记录表( 年 月)
取样时间 系统状态 取样位置 pH TDS (mg/L) 悬浮物(mg/L) /浊度(NTU) 溶解氧(mg/L)


校核人: 校核日期:
C.3 系统故障、维护、检修记录
系统故障、维护、检修记录应符合表C.3。
表 C.3 系统故障、维护、检修记录表
系统故障、维护、检修记录表( 年 月)
时间 系统状态 问题描述 解决方案 是否解决 记录人


校核人: 校核日期:
12
DB12/T 1388—2024
参 考 文 献
[1] GB/T 20000.1-2014 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术语
[2] GB/T 11615-2010 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
[3] NB/T 10097-2018 地热能术语
[4] DZ/T0133-1994 地下水动态监测规程
[5] DZ/T 0330-2019 砂岩热储地热尾水回灌技术规程
[6] DB37/T 4310-2021 地热尾水回灌技术规程
[7] GB/T 14157-2023 水文地质术语
[8] GB/T 30943-2014 水资源术语
[9] 天津市地热回灌运行操作规程(试行) 津国土房热[2006]1031号
[10] 赵苏民,孙宝成,林黎,等. 沉积盆地型地热田勘查开发与利用[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2013
13
上一章:DB12/T 1389-2024 建设项目用地策划技术规范 下一章:DB12/T 1386-2024 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服务规范

相关文章

DZ/T 0330-2019 砂岩热储地热尾水回灌技术规程 基岩裸露山区倾斜煤层开采地表沉陷规律研究 NB/T 10714-2021 热储开发方案编制技术要求 NB/T 10099-2018 地热回灌技术要求 DB37/T 4310-2021 地热尾水回灌技术规程 DB31/T 1026-2017 深基坑工程降水与回灌一体化技术规程 HJ 1388-2024 固定污染源废气 硫化氢的测定 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HJ 1404-2024 地表水自动监测系统通信协议 技术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