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DB3401/T 337-2024 设施草莓化肥农药减施技术规程

DB3401/T 337-2024 设施草莓化肥农药减施技术规程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721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5-04-24 10:31:32



相关搜索:

内容简介

DB3401/T 337-2024 设施草莓化肥农药减施技术规程 ICS 65.020.20
CCS B 31 3401

徽 省 合 肥 市 地 方 标 准
DB 3401/T 337—2024
设施草莓化肥农药减施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reducing application of chemical fertilizers and pesticides
for strawberry cultivation in greenhouse
2024 - 12 - 23 发布
2024 - 12 - 23 实施
合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 3401/T 337—2024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合肥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省大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长丰县农业技术
推广中心、长丰县恒进农业有限公司、安徽英菲奈特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本文件起草人:张建、凌利宏、李俊、陶珍、侯纯旺、杨晓虎、陈光明、余其照、陈玉超、孔晶晶、
何艳、王凯、田红梅、范奥奇、许钢、朱盈盈、高秀武、朱培蕾、王朋成、刘茂、赵贵云。
I
DB 3401/T 337—2024
设施草莓化肥农药减施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设施草莓化肥农药减施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
治。
本文件适用于设施草莓种植过程中化肥农药的减施。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24689.2 植物保护机械 杀虫灯
GB/T 24689.4 植物保护机械 诱虫板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525 有机肥料
NY 884 生物有机肥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NY/T 2118 蔬菜育苗基质
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DB34/T 2014 设施草莓高架栽培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产地环境
生产设施周边应无污染源,产地环境应符合NY/T 5010的规定,农田灌溉水质应符合GB 5084的规定。
5 品种选择
选用早熟、高产、优质、抗逆、抗病虫性强、休眠浅的品种。
6 育苗
1
DB 3401/T 337—2024
6.1
基质选择
选择有害生物和重金属含量指标符合NY 884的规定,含水量45%~55%,总孔隙度70%~80%,有机质
≥15%、氮磷钾总量≥2.5%、pH值5.8~6.6、EC值0.25 mS/cm~0.50 mS/cm的基质。可添加微生物肥料(含
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100 kg/667 m 2~200 kg/667 m 2。
6.2 母株种苗繁育
选择适合品种的健壮无病植株,取茎尖长度0.2 mm~0.5 mm、不带毒且达到脱毒组培瓶苗二级以上
标准的匍匐茎,经网室隔离繁育,取其匍匐茎假植。
6.3
种苗扩繁
6.3.1 在母株种苗结果期选择长势健壮、叶片较大、小叶对称、丰产性好,植株性状、果形及品质符
合品种特点的优良植株,取其抽生的匍匐茎苗假植后作为繁育种苗,可采用基质育苗的方法进行种苗扩
繁。
6.3.2 选择绿叶数 5 片~6 片、小叶对称、中心芽饱满、叶柄短而粗壮、植株矮壮、根颈粗 1.0 cm 以
上、须根多、须根粗而白、苗重 30 g 以上、无病虫害的植株作为种苗。
6.4
种苗移植
6.4.1 繁苗田施肥作畦
选择未种植过草莓的土壤肥沃、地势平整、排灌方便、背风向阳、孔隙度高的微酸性(pH 6.0~6.5)
田块。每667 m
2施入商品有机肥250kg和45%三元复合肥25 kg~30 kg。做成畦宽1.5 m~2.0 m,畦高30
cm以上,畦沟宽25 cm~35 cm的高畦,移栽7 d~10 d用除草剂闭封杂草。
6.4.2 移植
6.4.2.1 在 3 月中上旬至 4 月上旬,选择日均气温 12℃以上的晴天,摘除种苗花蕾和枯叶后带土移植。
根据品种繁苗特性调整栽培密度:
a) 易发苗品种栽植密度为 667 m
2栽 800 株~1000 株;
b) 较难发苗品种栽植密度每 667 m
2栽 1200 株~1500 株。
6.4.2.2 浇足定根水后,用白地膜整体覆盖。4 月份移栽可不覆盖白地膜。
6.4.3 肥水管理
6.4.3.1 经常浇水保持土壤含水量为最大持水量的 70%~80%为宜。
6.4.3.2 种苗成活后,在夜间气温稳定在 10℃~12℃,挑破白地膜,掏出种苗。
6.4.3.3 间隔 10 d~15 d,每 667m
2穴施三元复合肥 4.0 kg~5.0 kg。
6.4.4 摘除花序
在种苗生长3片以上新叶后,摘除花蕾和花序,摘除花序时需避免损害腋芽。
6.5
子苗培养
6.5.1 匍匐茎整理
种苗抽生匍匐茎后定期检查,摘除前期2个~3个较细匍匐茎,疏理匍匐茎蔓使其伸展均匀,去除后
期抽生过密的匍匐茎,保证通风透光。当匍匐茎上的子苗有2片叶展开时用泥土压蔓,促进子苗扎根。
2
DB 3401/T 337—2024
6.5.2 肥水管理
在匍匐茎子苗繁殖期视植株长势,间隔10 d~15 d每667 m
2穴施三元复合肥10 kg~15 kg。高温天
增加磷、钾肥施用量,减少氮肥施用或不施用氮肥,可用0.2%磷酸二氢钾溶液作根外追肥。
6.5.3 赤霉素调控
匍匐茎抽生时,可喷施赤霉素溶液一次,浓度为50 mg/L,用药液量为每株10 mL,促进匍匐茎增生。
6.5.4 杂草防除
人工除草或在种苗定植成活后使用化学除草剂杀除杂草。
6.5.5 激素控制
当子苗布满畦面或出现徒长时,可用适量三唑类农药抑制生长,定植前20 d不应使用任何激素。
6.6
促花处理
6.6.1 控施氮肥
8月对育苗田和假植床开始停止施氮,适当控制水分。
6.6.2 摘叶
7月前和8月中下旬各摘除一次老叶、病叶,保留4片~5片绿叶。
6.6.3 断根控旺
8月中下旬,可在长势旺盛的植株四周3 cm~5 cm处向下8 cm~10 cm用小铲锹挖起,进行断根,适
当控制水肥。
6.7
苗期病虫害防治
6.7.1 应尽量减少农药施用。视苗期生长和病虫害情况必须用药时,应:
—— 使用在农业农村部注册登记的农药;
—— 参考农药标签控制用药剂量和用药次数;
—— 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
—— 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
6.7.2 药剂使用应符合 GB/T 8321、NY/T 393 和 NY/T 1276 的规定。
7 7 定植
7.1
定植前准备
7.1.1 土壤消毒
定植前25 d~30 d,可用石灰氮40 kg/667 m
2~80 kg/667 m
2,或棉隆20 kg/667 m
2~30 kg/667 m
2,
灌水到土壤饱和,覆膜进行土壤消毒。利用太阳能使20 cm深的土层温度达到40℃维持7 d,或者37℃维
持20 d。揭膜后翻耕7 d以上,翻耕深度以10 cm~15 cm为宜。
7.1.2 施肥作畦
3
DB 3401/T 337—2024
7.1.2.1 定植前 5 d,施用商品有机肥 500 kg/667 m
2~800 kg/667 m
2,深翻 20 cm,整平耙细。有机
肥料应符合 NY/T 525 的要求。
7.1.2.2 按照沟宽 60 cm 以上、墒宽 40 cm~50 cm、垄高 30 cm 以上起垄整墒;或采用长 50 cm、宽
40 cm、高 70 cm 以上、深 15 cm~20 cm 的栽培槽栽培,栽培基质应符合 NY/T 2118 和 DB34/T 2014
的规定。
7.1.2.3 可增施微生物菌肥 150 g/667 m
2~200 g/667 m
2。
7.1.2.4 根据定植苗床或栽培槽位置安放滴灌带。
7.2
移栽
宜选择9月上中旬的晴天定植。株距18 cm~25 cm。
8 田间管理
8.1
温湿度管理
夜间最低气温降到8℃~10℃时扣第一层大棚,10月中下旬后应覆盖黑地膜。外界气温降到0℃时,
应在大棚内覆盖第二层棚膜,两层棚膜的间距以20 cm~30 cm为宜。当外界最低气温达-5℃以下时,应
在膜外加盖草帘,或采用三重覆盖(二层棚内加小拱棚)。草莓温湿度指标要求见表1。
表1 温湿度指标
植株生长期 白天 夜间 湿度
开花前 25℃~28℃ 15℃~18℃ 60%~70%
现蕾期 23℃~25℃ 8℃~12℃ 40%~60%
开花坐果期 23℃~25℃ 8℃~10℃ 50%~60%
幼果膨大期 20℃~25℃ 6℃~10℃ 60%~70%
采收期 18℃~20℃ 5℃~7℃ 60%~70%
8.2
肥水管理
8.2.1 以勤施少施为原则,可结合灌水进行:
a) 铺地膜前采用 45%氮、磷、钾复合肥追施 1 次,施用量每 667 m
2为 5 kg;
b) 果实膨大期、采果初期冲施平衡水溶性肥 1 次,每 667 m
2 为 5 kg;
c) 采果高峰期冲施高钾水溶肥 1 次、腐殖酸或海藻酸 1 次,施用量分别每 667 m
2为 5 kg、5 kg~
10 kg。
8.2.2 也可适期叶面补施钙肥、硼肥、KH2PO4和氨基酸等肥料。肥料使用应符合 NY/T 496 的规定。
8.3
病虫草害防治
8.3.1 农业防治
做好大棚内外的清洁工作,清除杂草;及时摘除植株的枯叶、老叶及病株,疏除花序、劣枝、病果,
并清除田边腐烂枝叶,远离园区进行烧毁、深埋等无害化处理。宜与其他作物合理轮作。
8.3.2 物理防治
4
DB 3401/T 337—2024
8.3.2.1 控温控湿
开花和结果期,可加大通风,降低棚内湿度至50%以下,防控灰霉病,同时提高棚室温度至35℃,
闷棚2小时,放风降温,连续重复2次~3次,防治白粉病。
8.3.2.2 诱虫板诱杀
选用商品化或自制黄板诱杀白粉虱和蚜虫,蓝板诱杀蓟马,每667 m
2悬挂30块~40块,规格宜25 cm
×30 cm,均匀分布,黄蓝板粘满害虫后需及时更换。诱虫板应符合GB/T 24689.4的要求。
8.3.2.3 杀虫灯诱杀
在大棚周边架设频振式、投射式杀虫灯诱杀粉虱等害虫,成虫发生期开灯诱杀。杀虫灯应符合GB/T
24689.2的要求。
8.3.2.4 防虫网隔离
可采用覆盖黑色或银灰色地膜、在棚室放风口处挂银灰色地膜的方式,设防虫网。
8.3.3 生物防治
8.3.3.1 在虫害初期,每 667 m
2释放丽蚜小蜂 1.0 万头~2.0 万头防治蚜虫和粉虱;在开花结果期按
照益害比 1:10~1:30 释放捕食螨,防治红蜘蛛等害虫。
8.3.3.2 田间挂设性诱剂诱捕斜纹叶蛾等害虫,每 667 m
2挂性诱剂诱捕器 1 个~2 个,悬挂在高于植
株顶部 15 cm~20 cm 处。每 30 d~45 d 更换诱芯,并及时处理诱捕的成虫。
8.3.3.3 可用生物药剂(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整体植株及地面喷雾,间隔 5 d~7 d 喷
施 1 次,连续 2 次~3 次,增强植物抗病性。
8.3.4 化学防治
宜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方法,科学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根据病虫发
生情况必须用药时,应按照6.7的规定执行。优先采用烟熏法、粉尘法,在干燥晴朗天气下可使用静电
喷雾器或机动喷雾器喷雾防治。
5
上一章:DB3401/T 338-2024 青虾双季精养操作规程 下一章:DB3401/T 335-2024 生态浮床水稻种植技术规程

相关文章

DB32/T 3990-2021 草莓基质育苗化肥农药减施技术规程 DB13/T 5284-2020 设施葡萄化肥农药减施技术规程 DB5304/T 037-2020 柑橘化肥农药减施技术规程 DB32/T 3986-2021 梨树化肥农药减施技术规程 DB32/T 3824-2020 桃园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规程 DB46/T 529-2021 苦瓜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规程 DB13/T 5422-2021 梨树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规程 DB50/T 1120-2021 茶园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