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DB4403/T 539-2024 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安全评估规范

DB4403/T 539-2024 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安全评估规范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584.51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5-05-08 15:27:25



相关搜索: 锂离子电池 储能 规范 评估 系统安全

内容简介

DB4403/T 539-2024 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安全评估规范 ICS 43.080
CCS T 47 圳 市 地 DB4403
深 方 标 准
DB4403/T 539—2024
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安全评估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safety assessment of lithium ion 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
2024-11-26 发布
2025-01-01 实施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4403/T 539—2024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一般要求 ............................................................................... 2
5 评估内容 ............................................................................... 2
6 评估报告 ............................................................................... 7
附录 A(规范性) 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安全评估表 ............................................ 8
附录 B(资料性) 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安全评估报告样式 ..................................... 16
I
DB4403/T 539—2024


草。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本文件由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深圳
市深汇通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防火研究所、深圳电气科学研究院、北京交通
大学、深圳电网智慧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深圳市布雷科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昆宇电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
州布雷科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黄超、怡勇、龙四维、周頔、赵利宏、肖敏英、黄丽秋、李媛红、方萍、刘超、
李淳伟、田杰、李艳、杜进桥、李梓楷、付琳、钟隽、张彩萍、尹芳辉、龚敏明、黄彧、黄勤河、张艳辉、
李腾腾、齐绩、杨国威、江雪彬、江壮贤、黄萍、李玉成。
II
DB4403/T 539—2024
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安全评估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安全评估的一般要求、评估内容和评估报告。
本文件适用于单台储能设备额定容量在(20~300)kWh的用户侧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安全评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
件。
GB 4717
火灾报警控制器
GB 8624—2012
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
GB/T 16895.23—2020
低压电气装置
第6部分:检验
GB/T 19666—2019
阻燃和耐火电线电缆或光缆通则
GB 23864
防火封堵材料
GB/T 34120
电化学储能系统储能变流器技术要求
GB/T 36276
电力储能用锂离子电池
GB/T 36548—2024
电化学储能电站接入电网测试规程
GB/T 36558
电力系统电化学储能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B 40165
固定式电子设备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
安全技术规范
GB/T 42288
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规程
GB/T 42726
电化学储能电站监控系统技术规范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9
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 50054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 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11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 5014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 51048
电化学储能电站设计规范
DL/T 448
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
DL/T 2528—2022
电力储能基本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DL/T 2528—202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
lithium ion 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
由一个或多个锂离子电池储能单元构成,能够实现电能存储、转换及释放功能的设备组合。
1
DB4403/T 539—2024
4
一般要求
4.1
安全评估应以被评估对象的具体情况为基础,以国家安全法规及有关技术标准为依据。
4.2
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安全评估工作由储能系统生产经营单位组织实施,或委托具有相关资质单位实
施具体安全评估工作。
4.3
安全评估实施单位应配备安全评估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评估技术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熟悉锂离子
电池、电池管理系统、变流器等设备特性和工程安全设计、运行维护、消防设施等相关知识。
4.4
安全评估技术人员应科学、客观、公正、独立地开展安全检查和评估,保守评估委托方的技术和商
业秘密。
4.5
安全评估工作程序包括前期准备、现场检查、评估判断与报告编制等。
4.6
组建评估工作组时,选派至少 2 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评估,评估前应进行技术交底与培训。
4.7
安全评估流程包括接到委托方委托、委托受理、成立安全评估小组、评估前准备、现场安全评估与
记录填写及出具安全评估报告,见图 1。
图 1
安全评估流程
5
评估内容
5.1
评估对象范围
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安全评估对象包括储能系统管理体系及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的储能电池、储能变
流器、计量系统、电线电缆、储能监控系统、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消防系统及相关辅助系统等设备。
5.2 储能系统管理体系评估
5.2.1 储能系统管理体系应包含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以及岗位责任制、人员管理制度、
设备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5.2.2
储能系统生产经营单位应制定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定期开展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
规程、岗位安全操作技能、安全工器具和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故障处理和应急处置等方面的专业培训。
5.2.3
运行维护文件应完整齐全、记录清晰,并应包括下列文件:
a)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包括电池热失控、火灾、触电等事故的应急预案;
2
DB4403/T 539—2024
b) 储能系统运行记录,包括储能电站运行指标日报表、月报表、年报表,报表定期更新并妥善保存
至少 3 年;
c) 储能系统主设备维护记录,包括电池、电池管理系统(BMS)、储能变流器(PCS)及空调系统定
期维护记录;
d) 储能系统线缆定期检查和维护记录;
e) 设备部件更换记录;
f) 故障检修记录;
g) 系统操作手册。
5.2.4
储能电池、电池管理系统、储能变流器等设备规格参数,及型式试验报告、出厂试验报告、合格
证、抽检报告(若有)的资料应完整齐全。
5.2.5
储能变流器
5.2.5.1
除另有规定,储能变流器使用条件应满足以下要求:
a) 温度:0 ℃~40 ℃;
b) 相对湿度:≤95%。
5.2.5.2
储能变流器的外观应满足下列要求:
a) 油漆电镀牢固、外观平整,无结构变形、剥落、锈蚀及裂痕等现象;
b) 机构面板平整,文字和符号要求清楚、整齐、规范、正确;
c) 铭牌、标志、标记完整清晰;
d) 开关操作灵活。
5.2.5.3 储能变流器充放电、功率控制、保护、通信、自检等功能应符合 GB/T 34120 的相关规定。
5.2.5.4 储能变流器电压、电流、温度等保护设定值应符合 GB/T 42288 的相关规定。
5.2.5.5 储能变流器绝缘耐压、环境适应性、电气适应性、电磁兼容应符合 GB/T 34120 的相关规定。
5.2.5.6 储能变流器交流侧应配置断路器,直流侧配置断路器或配置熔断器加负荷开关。
5.3 储能系统运行安全评估
5.3.1 储能电池
5.3.1.1 储能电池使用条件应满足下列要求:
a) 温度:0 ℃~40 ℃;
b) 相对湿度:≤95 %。
5.3.1.2
储能电池模块外观应满足下列要求:
a) 铭牌、安全警示标识清晰可见、无破损;
b) 未见明显变形及锈蚀、无划痕、正负极无锈蚀、无电解液漏出,螺栓无缺失、无松动、无螺纹露
出;
c) 电池端子极性正确,正负极清晰标识,且极性与标识的极性相一致;
d) 高/低压线束金属部分无裸露,无明显破损;
e) 连接器无明显破损、松脱,如有锁扣,锁扣应正常在位并可靠锁定。
5.3.1.3
风冷装置散热风扇应转动正常、无异响。
5.3.1.4
液冷装置的冷却泵应能正常启停,管路无泄漏,且压力正常。
5.3.1.5
电池的电性能、安全性能应满足 GB/T 36276 的相关要求。
5.3.1.6
电池电安全、电池环境安全应满足 GB 40165 的相关要求。
5.3.2
储能变流器
3
DB4403/T 539—2024
5.3.2.1
除另有规定,储能变流器使用条件应满足以下要求:
a)
温度:0 ℃~40 ℃;
b)
相对湿度:≤95%。
5.3.2.2
储能变流器的外观应满足下列要求:
a) 油漆电镀牢固、外观平整,无结构变形、剥落、锈蚀及裂痕等现象;
b) 机构面板平整,文字和符号要求清楚、整齐、规范、正确;
c) 铭牌、标志、标记完整清晰;
d) 开关操作灵活。
5.3.2.3
储能变流器充放电、功率控制、保护、通信、自检等功能应符合 GB/T 34120 的相关规定。
5.3.2.4
储能变流器电压、电流、温度等保护设定值应符合 GB/T 42288 的相关规定。
5.3.2.5
储能变流器绝缘耐压、环境适应性、电气适应性、电磁兼容应符合 GB/T 34120 的相关规定。
5.3.2.6
储能变流器交流侧应配置断路器,直流侧配置断路器或熔断器加负荷开关。
5.3.3
计量系统
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应在交流端口配置电能计量装置,装置配置和技术要求应符合DL/T 448的相关规
定,计量准确性应满足DL/T 448的相关要求。
5.3.4
电线电缆
5.3.4.1
储能系统所用线缆应根据场所的环境特征选择布线方式,并满足以下要求:
a) 单条线缆均连续完整,过线孔有防护措施,无绝缘层破损、刮伤现象;
b) 遵循交直流分隔布线,动力线与通讯、控制线分隔布线原则,避免电磁干扰;
c) 线缆均满足所属回路电压等级要求,在同一通道内敷设的线缆额定电压值不小于所有线缆中通过
的最大标称电压值;
d) 液冷储能系统应水电隔离,如发生冷凝水和液冷剂泄漏,不沾到线缆。
5.3.4.2
防雷装置线缆应满足 GB 50057 的相关要求。
5.3.4.3
线缆标识、线色应完整、正确、清晰。
5.3.4.4
电池布置区域敷设的及进出电池布置区域的线缆应采用金属管或封闭式线槽保护,消防系统应
采用阻燃耐火线缆,裸露敷设的线缆的阻燃性能不低于 GB/T 19666—2019 规定的 B 类阻燃要求。
5.3.5
储能监控系统
5.3.5.1
储能监控系统在规定的试验方法下的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控制与调节、报警、事件顺序记录
与事故追忆、通信、数据存储、人机接口、系统对时、系统负载率等技术要求,以及正常工作条件、系统
架构、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应满足 GB/T 42726 的相关要求。
5.3.5.2
储能监控系统宜配置云管理系统实现远程监控,同时宜配置趋势预警监控平台做好全生命周期
安全预警。
5.3.6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
5.3.6.1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应符合 GB 50019、GB 50016 的规定。
5.3.6.2
电池布置区域通风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a) 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可燃气体积聚;
b) 排风系统不与其他通风系统合并设置,排风引至室外;
c) 当顶棚被梁分隔时,每个分隔处均设吸风口,吸风口上缘距顶棚平面或屋顶的距离不大于 0.1 m;
d) 排风系统与可燃气体探测器联锁自动运行;
4
DB4403/T 539—2024
e) 电池室通风与空调系统中的风管、风口、阀门及保温材料等采用符合 GB 8624—2012 相关规定的
难燃材料,通风量符合 GB 51048 的相关规定。
5.3.6.3
配电装置布置区域宜设置机械通风系统,并宜维持夏季室内温度不超过 40 ℃。通风量应满足配
电装置室内排除设备发热量的要求,进排风设计温差不应超过 15 ℃。通风系统可兼作事故排风用,换气
次数不少于 10 次/h。
5.3.7
辅助系统
5.3.7.1
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电池室/舱应装设环境温湿度控制系统、防爆型通风装置,电池室/舱外应
设置排风开关。
5.3.7.2
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站级消防设施配置应满足 GB 51048、GB/T 42288 的相关要求。
5.3.7.3
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站用电源、站用直流系统和交流不间断电源系统配置应满足 GB 51048 的相
关要求。
5.3.7.4 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宜配置视频监控和安防系统。
5.3.7.5 一般照明系统,暖通系统的低压配电设计,应满足 GB 50054 的相关要求。
5.4 储能系统性能评估
5.4.1 功率控制偏差
储能系统工作在恒功率充放电模式下,分别按照20%,50%,100%的额定功率充/放,交流端口有功功
率控制偏差不大于储能系统额定功率的±1%。
5.4.2
额定能量
额定能量可通过分析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近期充/放电运行数据或额定功率充/放电试验数据进行评
估,或参照GB/T 36548—2024中第9章额定能量测试方法开展试验,记录3次能量值,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
的3次能量测试平均值不应低于其额定值的70%。
5.4.3
充/放电功率
充/放电功率可通过分析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近期充电运行数据或额定功率充电试验数据进行评价,
或参照GB/T 36548—2024中第7章功率控制测试方法开展试验,分别记录充/放电功率的有功功率、无功功
率,充/放电功率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应符合其额定值。
5.4.4
额定能量效率
额定能量效率可通过分析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近期充/放电运行数据或额定功率充/放电试验数据进
行评价,或参照GB/T 36548—2024中第10章额定能量效率测试方法开展试验并计算额定能量效率,锂离子
电池储能系统的能量效率不应低于85%。
5.4.5
接地连续性测试
接地连续性测试应按照GB/T 16895.23—2020中6.4.3.2的试验方法开展,测试电流不小于10 A,测试
时间不少于10秒,电阻值应不超过0.1 Ω。
5.4.6
绝缘电阻测试
在规定的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开展各独立电路与外露的可导电部分之间,以及与各独立电路之间的
绝缘电阻测试,试验电压按表1的规定进行设置,绝缘电阻不应小于1 MΩ。
5
DB4403/T 539—2024
表 1
绝缘电阻试验电压等级
测定绝缘电压(U) V 试验电压 V
U≤60 250
60<U≤250 500
250<U≤1000 1000
1000<U≤1500 2500
5.5 消防安全评估
5.5.1 站址与平面布置
5.5.1.1 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的设置位置不应贴邻或设置在 GB 50016 划分的甲、乙类厂房内,且不应设
置在爆炸性气体、粉尘环境的危险区域内。
5.5.1.2
单台设备额定容量在 100 kWh 以上的储能系统不应设置在人员密集场所,或建筑物内部或其地
下空间,或建筑物楼顶且无法实施消防救援的区域。
5.5.1.3
设置在室外的储能系统所在区域周围应设置室外消火栓系统,宜设置在市政消火栓保护半径范
围内。
5.5.1.4
储能电池系统(电池设备舱或电池设备室)应单层布置,储能电池系统之间的防火间距,长边
端不应小于 3 m,短边端不应小于 4 m,当采用防火墙时,防火间距不限。防火墙长度、高度应超出舱外
廓各 1 m。
5.5.2
消防给水与自动灭火
5.5.2.1
应设置消防给水系统。
5.5.2.2
消防水源应有可靠的保证,优先选用市政给水,也可采用消防水池或天然水源供给。采用天然
水源时,应配置适宜的蓄水装置或储水池,枯水期应仍能保证有效水量,取水口应有保证可靠取水的防污、
防杂物措施。
5.5.2.3
设置在室内的储能系统电池布置区域内应设置固定自动灭火系统;灭火系统应满足扑灭电池明
火且不复燃的要求,系统类型、流量、压力、喷头布置方式等技术参数应经具有相应资质的机构实施模块
级电池实体火灾模拟试验验证。
5.5.2.4
储能系统应设置满足 GB 50140 要求的灭火器,火灾危险性为严重危险级。
5.5.3
火灾探测及消防报警
5.5.3.1
应设置满足 GB 50116 要求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且应具备火灾预警功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
计应满足 GB 50116 的相关规定,火灾报警控制器应满足 GB 4717 的规定。
5.5.3.2
储能系统内应设置可燃气体探测器、温感探测器、烟感探测器等火灾探测器,每个电池模块和
电池簇可单独配置探测器。
5.5.3.3
储能系统内宜设置不少于两种电池热失控特征的气体探测器,并分别与电池集装箱的通风系统
和处置电池热失控的主动防护系统联动。
5.5.4
防火封堵与其他
5.5.4.1
与储能系统无关的电线电缆不应穿过储能系统。
5.5.4.2
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设备室/舱、隔墙、电池架、隔板等管线开孔部位和电缆进出口应采用防火
封堵材料进行封堵,防火封堵材料应满足 GB 23864 的规定。
6
DB4403/T 539—2024
5.5.4.3
设备间(舱)的通风口、孔洞、门、电缆沟等与室外相通部位,应设置防止雨、风沙、小动物
进入的设施。
5.5.4.4 空调系统、通风装置中的管道、风口及阀门等组件采用不燃材料制作。
5.5.4.5 储能系统内采用保温、铺地、装饰材料时,其燃烧性能应满足 GB 8624—2012 规定的 A 级。
6 评估报告
6.1 评估结论
6.1.1.1 安全评估小组应按附录 A 的规定对储能系统评估项目进行现场检查及测试,给出相应单个项目
的评估结果,单项结论为“符合”“不符合”“无此项”。
6.1.1.2
当评估项目单项结论无“不符合”项时,结论应为:“经安全评估,该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未
发现安全风险点。”
6.1.1.3
当评估项目单项结论有“不符合”项时,结论应为:“经安全评估,该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存
在安全风险,详见报告内页。”
6.2 评估报告
6.2.1.1 安全评估报告格式及主要内容见附录 B。
6.2.1.2 安全评估报告应有安全评估人员、审批人员、批准人员的签字和评估机构专用章或公章。
6.2.1.3 评估报告主要内容应包含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基本信息、所用仪器设备、安全评估内容、安全
评估结论和见证材料等。
6.2.1.4
安全评估报告宜在评估工作结束后 10 个工作日内出具。
7
DB4403/T 539—2024
附 录 A
(规范性)
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安全评估表
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安全评估表见表A.1。
表 A.1
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安全评估表
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评估内容与要求 评估方法 单项结论 备 注
1 储能系统 管理体系 评估 储能系统管理体系应包含安全生产责任制 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以及岗位责任制、 人员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制度、消防安全 管理制度。 从受评估方提供的资料中,确认: □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规则制度 □岗位责任制 □人员管理制度 □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 符 合 □不符合 □无此项
储能系统生产经营单位应制定安全生产教 育和培训计划,定期开展安全生产规章制 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岗位安全操作技能、安 全工器具和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故障处理和 应急处置等方面的专业培训。 从受评估方提供的资料中,确认: □在职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均接受 了安全生产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 □具有培训记录或考核记录 □在岗人员经培训后,掌握安全操作 技能、安全工器具和消防器材的使用 方法,有故障处理和应急处置等能力 □ 符 合 □不符合 □无此项
运行维护文件应完整齐全、记录清晰,并应包 括下列文件: a)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包括电 池热失控、火灾、触电等事故的应急 预案; b) 储能系统运行记录,包括储能电站运 行指标日报表、月报表、年报表,报 表定期更新并妥善保存至少 3 年; c) 储能系统主设备维护记录,包括电 池、电池管理系统(BMS)、储能变流 器(PCS)及空调系统定期维护记录; d) 储能系统线缆定期检查和维护记录; e) 设备部件更换记录; f) 故障检修记录; g) 系统操作手册。 从受评估方提供的资料中,确认: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运行维护手册及运行记录 □设备部件更换记录 □故障检修记录 □系统操作手册 □ 符 合 □不符合 □无此项
储能电池、电池管理系统、储能变流器等 设备规格参数,及型式试验报告、出厂试 验报告、合格证、抽检报告(若有)的资 料应完整齐全。 从受评估方提供的资料中,确认: □储能电池、电池管理系统、储能变 流器等设备规格参数,及型式试验报 告、出厂试验报告、合格证、抽检报 告(若有) □ 符 合 □不符合 □无此项
8
DB4403/T 539—2024
表 A.1
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安全评估表(续)
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评估内容与要求 评估方法 单项结论 备注
2 储能系统 运行安全 评估—— 储能电池 储能电池使用条件应满足下列要求: a) 温度:0 ℃~40 ℃; b) 相对湿度:≤95%。 从受评估方提供的资料中,确认: □储能电池使用环境的日常温湿度 记录表 □ 符 合 □不符合 □无此项
储能电池模块外观应满足下列要求: a) 铭牌、安全警示标识清晰可见、 无破损; b) 未见明显变形及锈蚀、无划痕、 正负极无锈蚀、无电解液漏出,螺 栓无缺失、无松动、无螺纹露出; c) 电池端子极性正确,正负极清晰 标识,且极性与标识的极性相一 致; d) 高/低压线束金属部分无裸露,无 明显破损; e) 连接器无明显破损、松脱,如有 锁扣,锁扣正常在位并可靠锁定。 现场查验: □铭牌、安全警示标识清晰可见、 无破损 □未见明显变形及锈蚀、无划痕、 正负极无锈蚀、无电解液漏出,螺 栓无缺失、无松动、无螺纹露出 □电池端子极性正确,正负极清晰 标识,且极性与标识的极性相一致 □高/低压线束金属部分无裸露,无 明显破损□连接器无明显破损、松 脱,如有锁扣,锁扣正常在位并可 靠锁定 □ 符 合 □不符合 □无此项
风冷装置散热风扇应转动正常、无异 响。 现场查验 □风冷装置散热风扇应转动正常、 无异响 □ 符 合 □不符合 □无此项
液冷装置的冷却泵应能正常启停,管路 无泄漏,且压力正常。 现场查验 □液冷装置的冷却泵应能正常启 停,管路无泄漏,且压力正常 □ 符 合 □不符合 □无此项
电池的电性能、安全性能应满足 GB/T 36276 的相关要求。 从受评估方提供的资料中,确认: □电池出厂测试报告应满足 GB/T 36276 的相关要求 □ 符 合 □不符合 □无此项
电池电安全、电池环境安全应满足 GB 40165 的相关要求。 从受评估方提供的资料中,确认: □电池出厂测试报告应满足 GB 40165 的相关要求 □ 符 合 □不符合 □无此项
3 储能系统 运行安全 评估—— 储能变流 器 除另有规定,储能变流器应满足以下要 求: a) 温度:0 ℃~40 ℃; b) 相对湿度:≤95%。 从受评估方提供的资料中,确认: □储能变流器的日常温湿度记录表 □ 符 合 □不符合 □无此项
储能变流器的外观应满足下列要求: a) 油漆电镀牢固、外观平整,无结 构变形、剥落、锈蚀及裂痕等现象; b) 机构面板平整,文字和符号要求 清楚、整齐、规范、正确; c) 铭牌、标志、标记完整清晰; d) 开关操作灵活。 现场查验: □油漆电镀牢固、外观平整,无结 构变形、剥落、锈蚀及裂痕等现象 □机构面板平整,文字和符号要求 清楚、整齐、规范、正确 □铭牌、标志、标记完整清晰 □ 符 合 □不符合 □无此项
9
DB4403/T 539—2024
表 A.1
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安全评估表(续)
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评估内容与要求 评估方法 单项结论 备注
3 储能系统运 行安全评估 ——储能变 流器 储能变流器充放电、功率控制、保护、 通信、自检等功能应符合 GB/T 34120 的相关规定。 从受评估方提供的资料中,确认: □储能变流器出厂检测报告应满足 GB/T 34120 的相关规定 □ 符 合 □不符合 □无此项
储能变流器电压、电流、温度等保护 设定值应符合 GB/T 42288 的相关规 定。 现场查验 □储能变流器使用范围应在其额定 范围之内 □ 符 合 □不符合 □无此项
储能变流器绝缘耐压、环境适应性、 电气适应性、电磁兼容应符合 GB/T 34120 的相关规定。 从受评估方提供的资料中,确认: □储能变流器检测报告应满足 GB/T 34120 的相关规定 □ 符 合 □不符合 □无此项
储能变流器交流侧应配置断路器,直 流侧配置断路器或配置熔断器加负荷 开关。 现场查验 □储能变流器交流侧应配置断路器 □直流侧配置断路器或配置熔断器 加负荷开关 □ 符 合 □不符合 □无此项
4 储能系统运 行安全评估 ——计量系 统 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应在交流端口配 置电能计量装置,装置配置和技术要 求应符合 DL/T 448 的相关规定,计量 准确性应满足 DL/T 448 的相关要求。 从受评估方提供的资料中,确认: □配置电能计量装置,且计量校准 证书符合 DL/T 448 计量准确性要求 □ 符 合 □不符合 □无此项
5 储能系统运 行安全评估 ——电线电 缆 储能系统所用线缆应根据场所的环境 特征选择布线方式,并符合以下要求: a) 单条线缆均连续完整,过线孔有 防护措施,无绝缘层破损、刮伤 现象; b) 遵循交直流分隔布线,动力线与 通讯、控制线分隔布线原则,避 免电磁干扰; c) 线缆均满足所属回路电压等级 要求,在同一通道内敷设的线缆 额定电压值不小于所有线缆中通 过的最大标称电压值; 现场查验: □单条线缆均连续完整,过线孔有 防护措施,无绝缘层破损、刮伤现 象 □遵循交直流分隔布线,动力线与 通讯、控制线分隔布线原则,避免 电磁干扰 □线缆均满足所属回路电压等级要 求,在同一通道内敷设的线缆额定 电压值不小于所有线缆中通过的最 大标称电压值 □ 符 合 □不符合 □无此项
防雷装置线缆应满足GB 50057的相关 要求。 从受评估方提供的资料中,确认: □防雷装置线缆检测报告是否满足 GB 50057 要求。 □ 符 合 □不符合 □无此项
线缆标识、线色应完整、正确、清晰。 现场查验: □线缆标识完整、正确、清晰 □线缆标识不完整或不正确或不清 晰 □ 符 合 □不符合 □无此项
阻燃性能不低于GB/T 19666-2019规 定的B类阻燃要求。 现场查验: □阻燃性能不低于 GB/T 19666 规定 的 B 类阻燃要求 □ 符 合 □不符合 □无此项
10
DB4403/T 539—2024
表 A.1
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安全评估表(续)
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评估内容与要求 评估方法 单项结论 备注
6 储能系统 运行安全 评估—— 储能监控 系统 储能监控系统在规定的试验方法下的 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控制与调节、报 警、事件顺序记录与事故追忆、通信、 数据存储、人机接口、系统对时、系统 负载率等技术要求,以及正常工作条 件、系统架构、标志、包装、运输和贮 存等应满足 GB/T 42726 的相关要求。 现场查验: □储能监控系统在规定的试验方法 下运行正常且数据记录无误; □储能监控系统在正常工作条件、 系统架构、标志、包装、运输和贮 存等满足 GB/T 42726 的相关要求。 □ 符 合 □不符合 □无此项
储能监控系统宜配置云管理系统实现 远程监控,同时宜配置趋势预警监控平 台做好全生命周期安全预警。 现场查验: □配置云管理系统实现远程监控 □配置趋势预警监控平台做好全生 命周期安全预警 □ 符 合 □不符合 □无此项
7 储能系统 运行安全 评估—— 供暖通风 与空气调 节系统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应符合 GB 50019、GB 50016 的规定。 现场查验: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符合 GB 50019、GB 50016 的规定。 □ 符 合 □不符合 □无此项
电池布置区域通风系统应满足下列规 定: a) 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可燃气体积聚; b) 排风系统不与其他通风系统合并 设置,排风引至室外; c) 当顶棚被梁分隔时,每个分隔处均 设吸风口,吸风口上缘距顶棚平面 或屋顶的距离不大于 0.1 m; d) 排风系统与可燃气体探测器联锁 自动运行。 e) 电池室通风与空调系统中的风管、 风口、阀门及保温材料等采用符合 GB 8624—2012 相关规定的难燃材 料,通风量符合 GB 51048 的相关 规定。 现场查验: □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可燃气体积聚 □排风系统不应与其他通风系统合 并设置,排风引至室外 □当顶棚被梁分隔时,每个分隔处 均设吸风口,吸风口上缘距顶棚平 面或屋顶的距离不大于 0.1 m □排风系统与可燃气体探测器联锁 自动运行 □电池室通风与空调系统中的风 管、风口、阀门及保温材料等采用 符合 GB 8624—2012 相关规定的难 燃材料,通风量满足 GB 51048 的相 关规定 □ 符 合 □不符合 □无此项
配电装置布置区域宜设置机械通风系 统,并宜维持夏季室内温度不超过 40 ℃。通风量应满足配电装置室内排 除设备发热量的要求,进排风设计温差 不应超过 15 ℃。通风系统可兼作事故 排风用,换气次数不少于 10 次/h。 现场查验: □配电装置布置区域设置机械通风 系统,并维持夏季室内温度不超 过 ℃。
□通风量满足配电装置室内排除设 备发热量的要求,进排风设计温差 不应超过 ℃。
□通风系统可兼作事故排风用,换 气次数不少于 次/h
□ 符 合 □不符合 □无此项
11
DB4403/T 539—2024
表 A.1
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安全评估表(续)
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评估内容与要求 评估方法 单项结论 备注
8 储能系统 运行安全 评估—— 辅助系统 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电池室/舱应装设 环境温湿度控制系统、防爆型通风装 置,电池室/舱外应设置排风开关。 现场查验: □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电池室/舱 装设环境温湿度控制系统 □防爆型通风装置 □电池室/舱外设置排风开关 □ 符 合 □不符合 □无此项
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站级消防设施配 置应满足 GB 51048、GB/T 42288 的相 关要求。 现场查验: □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站级消防设 施配置满足 GB 51048、GB/T 42288 的相关要求 □ 符 合 □不符合 □无此项
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站用电源、站用直 流系统及交流不间断电源系统配置应 满足 GB 51048 的相关要求。 现场查验: □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站用电源、 站用直流系统及交流不间断电源系 统配置应满足 GB 51048 的相关要 求。 □ 符 合 □不符合 □无此项
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宜配置视频监控 和安防系统。 现场查验: □配置视频监控 □配置安防系统 □ 符 合 □不符合 □无此项
一般照明系统,暖通系统的低压配电设 计,应满足 GB 50054 的要求。 现场查验: □一般照明系统,暖通系统的低压 配电设计,符合 GB 50054 的要求 □ 符 合 □不符合 □无此项
9 储能系统 性能评估 ——功率 控制偏差 储能系统工作在恒功率充放电模式下, 分别按照20%,50%,100%的额定功率充 /放,交流端口有功功率控制偏差不大 于储能系统额定功率的±1%。 计算验证: 有功功率控制偏差 %
□ 符 合 □不符合 □无此项
10 储能系统 性能评估 ——额定 能量 额定能量可通过分析锂离子电池储能 系统近期充/放电运行数据或额定功率 充/放电试验数据进行评估,或参照 GB/T 36548—2024中第9章额定能量测 试方法开展试验,记录3次能量值。平 均值不应低于其额定值的70%。 计算验证: 实测能量平均值 kWh
□ 符 合 □不符合 □无此项
11 储能系统 性能评估 ——充/放 电功率 充/放电功率可分析锂离子电池储能系 统近期充电运行数据或额定功率充电 试验数据进行评价,或参照GB/T 36548 —2024中第7章功率控制测试方法开展 试验。充/放电功率的有功功率、无功 功率应符合其额定值。 计算验证: 实测有功功率 实测无功功率 kW kW
□ 符 合 □不符合 □无此项
12
DB4403/T 539—2024
表 A.1
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安全评估表(续)
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评估内容与要求 评估方法 单项结论 备注
12 储能系统 性能评估 ——额定 能量效率 额定能量效率可通过分析锂离子电池储 能系统近期充/放电运行数据或额定功率 充/放电试验数据进行评价。或参照GB/T 36548—2024中第10章的额定能量效率测 试方法开展试验并计算额定能量效率。锂 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的能量效率不应低于 85%。 计算验证: 额定功率的能力转换效率 %
□ 符 合 □不符合 □无此项
13 储能系统 性能评估 ——接地 连续性测 试 接地连续性测试应按照 GB/T 16895.23— 2020 中 6.4.3.2 的试验方法开展,测试 电流不小于 10 A,测试时间不少于 10 秒, 电阻值应不超过 0.1 Ω。 对保护导体进行电气连续性测试, 包括保护等电位连接和辅助等电 位连接导体。测试电流不小于 10 A,测试持续时间不少于 60 s。试 验期间的阻抗 Ω。
□ 符 合 □不符合 □无此项
14 储能系统 性能评估 ——绝缘 电阻测试 在规定的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绝缘电阻 测试应按照GB/T 36558的试验方法开展, 试验电压按5.4.6的规定进行设置,绝缘 电阻不应小于1 MΩ。 拆除或断开储能系统对外连接线, 并接地放电,断开压敏电阻等过电 压保护器件,在各电路与接地部件 之间,以及与各电路之间施加直流 试验电压并持续 1 min,试验电压 按 5.4.6 的规定进行设置: 实测绝缘电阻值 Ω
□ 符 合 □不符合 □无此项
15 消防安全 评估—— 站址与平 面布置 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的设置位置不应贴 邻或设置在 GB 50016 划分的甲、乙类厂 房内,且不应设置在爆炸性气体、粉尘环 境的危险区域内。 现场查验: □储能电池系统不应贴邻或设置 在甲、乙类厂房内, □不应设置在爆炸性气体、粉尘环 境的危险区域内 □ 符 合 □不符合 □无此项
单台设备额定容量在100 kWh以上的储能 系统不应设置在人员密集场所,或建筑物 内部或其地下空间,或建筑物楼顶且无法 实施消防救援的区域。 现场查验: □单台设备额定容量在100 kWh以 上的储能系统不应设置在人员密 集场所,或建筑物内部或其地下空 间,或建筑物楼顶且无法实施消防 救援的区域。 □ 符 合 □不符合 □无此项
设置在室外的储能系统所在区域周围应 设置室外消火栓系统,宜设置在市政消火 栓保护半径范围内。 现场查验: □市政消火栓的保护半径一般不 超过150 m,实际半径 m
□ 符 合 □不符合 □无此项
储能电池系统(电池设备舱或电池设备 室)应单层布置,储能电池系统之间的防 火间距,长边端不应小于 3 m,短边端不 应小于 4 m,当采用防火墙时,防火间距 不限。防火墙长度、高度应超出舱外廓各 1 m。 现场查验: □储能电池系统(电池设备舱或电 池设备室)应单层布置,储能电池 系统之间的防火间距,长边端 m,短边端 m,
□当采用防火墙时,防火间距不 限。防火墙长度超出舱外廓 m,高度超出舱外廓 m。
□ 符 合 □不符合 □无此项
13
DB4403/T 539—2024
表 A.1
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安全评估表(续)
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评估内容与要求 评估方法 单项结论 备注
16 消防安全 评估—— 消防给水 与自动灭 火 应设置消防给水系统。 现场查验: □设置消防给水系统 □ 符 合 □不符合 □无此项
消防水源应有可靠的保证,优先选用市 政给水,也可采用消防水池或天然水源 供给。采用天然水源时,应配置适宜的 蓄水装置或储水池,枯水期应仍能保证 有效水量,取水口应有保证可靠取水的 防污、防杂物措施。 现场查验: □消防水源有可靠的保证,选用 □ 符 合 □不符合 □无此项
储能系统电池布置区域内应设置固定 自动灭火系统;灭火系统应满足扑灭电 池明火且不复燃的要求,系统类型、流 量、压力、喷头布置方式等技术参数应 经具有相应资质的机构实施模块级电 池实体火灾模拟试验验证。 从受评估方提供的资料中,确认: □自动灭火系统的检测报告 □ 符 合 □不符合 □无此项
储能系统应设置满足 GB 50140 要求的 灭火器,火灾危险性为严重危险级。 现场查验: □每50 m 2配置1个灭火器 □ 符 合 □不符合 □无此项
17 消防安全 评估—— 火灾探测 及消防报 警 应设置满足 GB 50116 要求的火灾自动 报警系统,且应具备火灾预警功能,火 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应满足 GB 50116 的相关规定,火灾报警控制器应满足 GB 4717 的规定。 现场查验: □设置满足 GB 50116 要求的火灾自 动报警系统 □具备火灾预警功能,火灾自动报 警系统设计符合 GB 50116 的相关规 定 □火灾报警控制器应满足 GB 4717 的规定 □ 符 合 □不符合 □无此项
电池室/舱内应设置可燃气体探测器、 温感探测器、烟感探测器等火灾探测 器,每个电池模块可单独配置探测器。 现场查验: □电池室/舱内应设置可燃气体探 测器、温感探测器、烟感探测器等 火灾探测器 □每个电池模块可单独配置探测器 □ 符 合 □不符合 □无此项
系统内宜设置不少于两种电池热失控 特征的气体探测器,并分别与电池集装 箱的通风系统和处置电池热失控的主 动防护系统联动。 现场查验: □系统内宜设置不少于两种电池热 失控特征的气体探测器,并分别与 电池集装箱的通风系统和处置电池 热失控的主动防护系统联动 □ 符 合 □不符合 □无此项
14
DB4403/T 539—2024
表 A.1
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安全评估表(续)
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评估内容与要求 评估方法 单项结论 备注
18 消防安全 评估—— 防火封堵 与其他 与储能系统无关的电线电缆不应穿过 储能系统。 现场查验: □与储能系统无关的电线电缆不穿 过储能系统 □ 符 合 □不符合 □无此项
电化学储能电站设备室/舱、隔墙、电 池架、隔板等管线开孔部位和电缆进出 口应采用防火封堵材料进行封堵,防火 封堵材料应满足 GB 23864 的规定。 现场查验: □电化学储能电站设备室/舱、隔 墙、电池架、隔板等管线开孔部位 和电缆进出口应采用防火封堵材料 进行封堵,防火封堵材料应满足 GB 23864 的规定 □ 符 合 □不符合 □无此项
设备间(舱)的通风口、孔洞、门、电 缆沟等与室外相通部位,应设置防止 雨、风沙、小动物进入的设施。 现场查验: □设备间(舱)的通风口、孔洞、 门、电缆沟等与室外相通部位,应 设置防止雨、风沙、小动物进入的 设施 □ 符 合 □不符合 □无此项
空调系统、通风装置中的管道、风口及 阀门等组件采用不燃材料制作。 现场查验: □空调系统、通风装置中的管道、 风口及阀门等组件采用不燃材料制 作 □ 符 合 □不符合 □无此项
储能系统内采用保温、铺地、装饰材料 时,其燃烧性能应满足 GB 8624—2012 规定的 A 级。 现场查验: □储能系统内采用保温、铺地、装 饰材料时,其燃烧性能满足 GB 8624 —2012 规定的 A 级 □ 符 合 □不符合 □无此项
15
DB4403/T 539—2024
附 录 B
(资料性)
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安全评估报告样式
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安全评估报告样式见图B.1。
图 B.1
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安全评估报告样式
16
DB4403/T 539—2024
图B.1
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安全评估报告样式(续)
上一章:DB45/T 2929-2024 餐饮服务提供者防止食品浪费管理规范 下一章:DB37/T 652.1-2024 城市社区及农村消防安全管理规范 第1部分:城市社区

相关文章

T/CSAE 217-2021 动力锂离子电池梯次利用储能系统消防安全设计要求 T/CET 405-2023 梯次利用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的安全性要求 T/CSAE 214-2021 动力锂离子电池梯次利用储能电站火灾风险评估指南 GB/T 34131-2017 电化学储能电站用锂离子电池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T/CIAPS 0033-2024 储能用锂离子电池安全性测试标准 T/CEC 172-2018 电力储能用锂离子电池安全要求及试验方法 SJ/T 11812.1-2022 分布式储能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性能规范 第1部分:家庭储能 DL/T 2315-2021 电力储能用梯次利用锂离子电池系统技术导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