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DB37/T 4796-2024 水平定向钻进施工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

DB37/T 4796-2024 水平定向钻进施工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95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5-05-08 15:41:36



相关搜索: 钻进 隐患 定向 排查 安全事故 安全事故

内容简介

DB37/T 4796-2024 水平定向钻进施工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 ICS 93.010
CCS P 09 37

东 省 地 方 标 准
DB37/T 4796—2024
水平定向钻进施工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
Guidelin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system for the investigation and treatment of
potential production safety accidents in horizontal directional drilling construction
2024 - 12 - 30 发布
2025 - 01 - 30 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7/T 4796—2024


前言 ................................................................................. II
引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总体原则 ........................................................................... 1
组织机构和人员 ................................................................. 1
建立隐患排查体系 ............................................................... 1
体系建设 ....................................................................... 1
实施全员培训 ................................................................... 2
运行考核 ....................................................................... 2
持续改进 ....................................................................... 2
5 隐患分级与分类 ..................................................................... 2
隐患分级 ....................................................................... 2
隐患分类 ....................................................................... 3
6 工作程序和内容 ..................................................................... 3
隐患排查管理 ................................................................... 3
编制隐患排查清单 ............................................................... 4
制定排查计划 ................................................................... 4
隐患排查 ....................................................................... 4
隐患治理 ....................................................................... 5
7 档案管理 ........................................................................... 6
8 持续改进 ........................................................................... 6
评审 ........................................................................... 6
更新 ........................................................................... 6
建立沟通机制 ................................................................... 6
附录 A(规范性) 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 ............................................... 7
附录 B(规范性) 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 .............................................. 14
附录 C(规范性) 隐患整改通知书 ...................................................... 47
附录 D(规范性) 隐患整改报告书 ...................................................... 48
附录 E(规范性)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 49
附录 F(规范性) 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 50
参考文献 ............................................................................. 51
I
DB37/T 4796—2024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山东省应急管理厅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由山东省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II
DB37/T 4796—2024


本文件依据《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按照DB37/T 2883《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
DB37/T 3014《建筑施工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的相关要求,充分借鉴和吸收国际、
国内风险管理相关标准、现代安全管理理念,结合山东省水平定向钻进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特点编制而成。
本文件旨在强化企业落实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责任,督促企业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
长效机制,规范企业隐患排查治理行为,推进事故预防工作的科学化、标准化、信息化管理,减少和消
除事故隐患,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本文件为山东省水平定向钻进施工企业建立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提供了依据。
III
DB37/T 4796—2024
水平定向钻进施工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
1 范围
本文件提供了水平定向钻进施工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的总体原则、隐患分级与
分类、工作程序和内容、档案管理、持续改进等方面的指导。
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水平定向钻进施工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DB37/T 2883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
DB37/T 5063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资料规程
GB 7258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DB37/T 2883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总体原则
组织机构和人员
4.1.1 企业、项目部宜分别建立由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牵头的覆盖各部门、各岗位的隐患排
查治理组织领导机构,全面负责隐患排查治理的研究、统筹、协调、指导和保障等工作。
4.1.2 宜明确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项目部负责人及重要岗位人员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需履行
的职责,并在安全生产责任制中增加相关职责。
4.1.3 企业、项目部各级管理人员、作业人员宜按照“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
“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原则,全员参与事故隐患排查治
理活动,确保隐患排查治理覆盖工程项目的各区域、场所、岗位、各项作业活动和管理活动。
建立隐患排查体系
企业宜编制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施工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隐患整改通知书、隐患整改报告
书、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台账、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台账等有关记录文件,确定隐患排查等级及判定标
准。其中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的编写宜符合附录A的规定,施工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的编写宜符合
附录B的规定。
体系建设
1
DB37/T 4796—2024
4.3.1 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企业宜明确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的工作目标、实施步骤、工作任务、进度安排等,
提出具体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保障措施,从组织协调、资金保障、培训交流、督查考核等方面制定
措施,宜与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一并制定。
4.3.2 隐患排查治理
企业宜明确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流程、各层级隐患排查治理职责、运行和管理
的措施,明确排查主体、周期、内容及实施流程,确定隐患整改、验收工作流程、隐患举报奖励、隐患
档案管理等。
4.3.3 培训教育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宜建立教育培训制度,明确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和各基层单位培训教育职
责、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培训投入等的制定原则和标准,明确员工熟知本岗位事故隐患排查清单的学
习职责。
4.3.4 运行管理考核
企业宜规定各部门、各单位隐患排查治理考核标准,包括排查实施、隐患报告、隐患治理、验收审
核和考核奖惩等内容。
实施全员培训
企业宜将隐患排查治理的培训纳入安全培训计划,按照企业、项目部和班组分层次、分阶段组织员
工进行培训,使其了解本企业隐患排查类型,掌握隐患排查内容和标准,了解隐患治理流程,并保留培
训记录。
运行考核
企业宜建立隐患排查治理目标责任考核及奖惩机制,对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运行进行目标考核,并
对考核结果进行奖惩。
持续改进
企业宜定期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评审包括对体系改进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评审结果的内容、结论以及确定的措施等做好记录。
5 隐患分级与分类
隐患分级
5.1.1 分级原则
企业宜根据隐患整改、治理和排除的难度及其可能导致事故后果和影响范围,一般分为一般事故隐
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5.1.2 一般事故隐患
一般事故隐患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2
DB37/T 4796—2024
5.1.3 重大事故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无法立即整改排除,需要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
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企业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下列情况可直接
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
a) 未取得施工许可证进行施工的;
b) 超过一定规模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未编制、未论证或未按照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
工方案组织施工的;
c) 违反强制性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的;
d) 采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施工工艺、机械设备的;
e) 具有中毒、爆炸、火灾、坍塌等危险的场所,且长期滞留人员在 10 人以上作业,存在不能立
刻排除整改的隐患;
f) 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一定时间得不到整改的;
g) 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企业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h) 设区的市级以上负有安全监管职责部门认定的。
隐患分类
分为基础管理类隐患和施工现场类隐患等两大类,分类内容宜符合DB37/T 2883的规定。
6 工作程序和内容
隐患排查管理
6.1.1 确定排查主体
企业宜根据自身组织机构特点,结合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管控层级的划分,确定符合本企业实际的隐
患排查主体,按照对应的管控层级,对所有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排查,见《山东省生产安全事故
隐患排查治理办法》(347号令)。例如:确定生产作业活动岗位为排查主体,以管理岗位为主的覆盖
企业负责人、管理岗位、项目组、班组的管理岗位为排查主体。
6.1.2 确定排查周期
企业宜根据排查组织级别,结合风险点及危险源特性,确定符合实际的隐患排查周期。排查周期包
括:企业每季度一次、部门每月一次、项目每周一次、班组每天一次等。
隐患排查周期宜根据安全形势的变化、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等情况适当调整。满足:
a) 班组每班进行班前、班中及班后岗位隐患排查;
b) 项目部每周至少一次对施工现场进行相关专业隐患排查;
c) 部门每月至少组织 1 次安全、技术等职能部门或人员参加的专业隐患排查;
d) 企业每季度组织一次综合性隐患排查;
e) 企业每年组织相关专家对各部门、项目部进行一次“诊断式”排查;
f) 当获知同类企业发生伤亡及险情等事故时,举一反三,及时进行事故类比隐患开展专项排查;
g) 企业将外包工程的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纳入日常安全生产管理范围。
6.1.3 确定排查内容
企业宜将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中确定的所有管控措施和法律法规对安全管理的要求作为隐患排查内
容,见CJJ/T 275。
3
DB37/T 4796—2024
编制隐患排查清单
6.2.1 基本要求
企业宜依据确定的各类风险点的全部控制措施和基础安全管理要求,编制包含全部排查项目清单。
6.2.2 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
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宜至少包括:
a) CJJ/T 275—2018 中 3.1 的内容;
b) 企业资质、安全生产许可证、特种作业操作证等证照;
c) 工程承包合同、劳动合同;
d) 工程项目安全报监、施工许可证;
e) 隐患排查清单内容至少包括:排查项目、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排查周期信息,宜符合附录 A
的规定。
6.2.3 施工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
施工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宜以各类风险点为基本单元,依据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中各风险点的控制措
施和标准、规程要求,编制该排查单元的排查清单。隐患排查清单编制内容宜包括:排查范围(风险点)、
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排查周期信息,宜符合附录B的规定。
制定排查计划
企业制定的隐患排查计划,宜包括各类型隐患排查的时间、目的、要求、范围、组织级别等。
隐患排查
6.4.1 排查类型
企业常用的隐患排查方式宜包括:
a) 日常隐患排查;
b) 综合性隐患排查;
c) 专项隐患排查;
d) 季节性隐患排查;
e) 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前隐患排查;
f) 事故类比隐患排查;
g) 复工前隐患排查。
6.4.2 排查范围
隐患排查宜全面覆盖、责任到人,做到定期排查和日常排查相结合,专项排查与综合性排查相结合,
一般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宜及时收集并上报发现的事故隐患,落实隐患整改措施。
6.4.3 组织级别
企业根据自身组织架构确定不同的排查组织级别,宜包括企业、项目部、施工班组(包括专业分包、
劳务分包企业)、作业人员四个级别:
a) 日常隐患排查的组织级别为施工班组级、作业人员;
b) 综合性隐患排查的组织级别为企业、项目部;
c) 专项隐患排查的组织级别为企业,按照专业类别划分;
4
DB37/T 4796—2024
d) 季节性隐患排查的组织级别为企业、项目部;
e) 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前隐患排查的组织级别为企业、项目部;
f) 事故类比隐患排查的组织级别为企业级;
g) 复工前隐患排查的组织级别为项目部、施工班组。
6.4.4 确定排查项目
企业实施隐患排查前,宜根据排查类型、人员数量、时间安排和季节特点,在排查项目清单中确定
具体排查项目,据此形成各种排查类型的隐患排查清单,由各组织级别按照排查计划进行隐患排查。
隐患治理
6.5.1 内容
6.5.1.1 隐患治理宜符合 DB37/T 2883—2016 中 7.4.1 的规定,并保证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
和预案“五到位”。
6.5.1.2 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宜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
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相关设施、设备;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
使用后极易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相关设施、设备,宜加强维护保养和监测监控,防止事故发生。
6.5.1.3 对于因自然灾害可能引发事故灾难的隐患,企业宜采取可靠的预防措施,制定应急预案。在
接到有关自然灾害预报时,宜及时发出预警通知,发生自然灾害可能危及生产经营企业和人员安全的情
况时,宜采取停止作业、撤离人员、加强监测等安全措施,并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
6.5.2 流程
事故隐患治理流程宜包括通报隐患信息、下发隐患整改通知、实施隐患治理、治理情况反馈、验收
等环节:
a) 隐患排查结束后,将隐患名称、存在位置、不符合状况、隐患等级、治理期限及治理措施要
求等信息向从业人员进行通报;
b) 企业、项目部在隐患排查中发现隐患,制发隐患整改通知书,隐患整改通知书宜符合附录 C
的规定,对隐患整改责任、措施建议、完成期限等提出要求;
c) 隐患存在企业在实施隐患治理前,对隐患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可靠的治理措施并落实;
d) 隐患存在企业在隐患治理结束后,向隐患排查部门提交隐患整改报告书,隐患整改报告书宜
符合附录 D 的规定;
e) 隐患排查部门接到隐患整改报告书,隐患整改报告书宜符合附录 D 的规定,对隐患整改效果
组织验收。
6.5.3 一般隐患治理
宜由项目部、施工班组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负责组织整改。能够立即整改的隐患立即组织整改,整
改情况宜安排专人进行确认;难以立即排除的根据隐患整改通知单的要求,宜及时进行分析,宜制定整
改措施并限期整改。
6.5.4 重大隐患治理
重大事故隐患宜及时组织评估,并编制事故隐患评估报告书。评估报告书宜包括事故隐患的类别、
影响范围和风险程度以及对事故隐患的监控措施、治理方式、治理期限的建议等内容。
根据评估报告书宜制定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治理方案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a) 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5
DB37/T 4796—2024
b) 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c) 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
d) 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e) 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6.5.5 隐患治理验收
6.5.5.1 一般事故隐患验收
一般事故隐患整改完成后,隐患整改通知单制发部门组织人员进行一般事故隐患整改效果验收,并
将验收整改情况记录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台账,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填写要求宜符合附录E的规定。
6.5.5.2 重大事故隐患验收
重大事故隐患整改完成后,企业可自行组织或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机构对治理情况进行验收,验收
合格后进行签字确认,将整改情况记录在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台账,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填写
要求宜符合附录F的规定。
7 档案管理
企业和项目部宜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信息档案,如实记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并按规定进行
公示和告知。信息档案建立宜符合DB37/T 5063的规定。档案资料宜包括:
a) 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b)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c) 隐患排查治理公示;
d) 隐患整改通知单、隐患整改报告;
e)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
8 持续改进
评审
企业宜定期对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运行效果进行评审,评审宜包括对体系改进的可能性
和必要性。评审结果、结论以及确定的措施等内容做好记录。
更新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企业宜及时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进行更新:
a) 企业安全管理要求发生变化时;
b) 企业施工管理发生较大变化(增加新设备、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等);
c) 施工环境、施工工艺发生变化;
d) 重大安全隐患范围之外的突发重大事故事件、紧急情况或应急事件,或者应急演练结果反馈
需要。
建立沟通机制
企业宜建立沟通机制,及时有效传递排查治理信息,提高隐患排查治理效果和效率。
6
附 A A A

(规范性)
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
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见表A.1。
表A.1 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
序号 排查项目 排查内容及排查标准 排查周期
每班/岗位 每季度/企业
1 机构 设置 安全管理机 构 按规定设置安全管理部门 √
按规定设置专(兼)职安全管理岗位 √ √
安全监督机 构 按规定设置安全监督机构 √
按规定配备安全总监 √
设置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 √ √
2 制度 建设 安全生产责 任制 制定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全员覆盖 √ √
岗位员工掌握本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内容 √ √ √ √
建立考核机制,并对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监督考核 √ √
管理制度 根据有关规定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制度: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和特种作业人 员管理、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安全设施和设备管理、职业病防治管理、安全生产检查、危险作业 管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生产奖惩、事故报告、应急管理) √ √
健全完善岗位操作规程 √ √ √ √
7 DB37/T 4796—2024
表 A.1 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续)
序号 排查项目 排查内容及排查标准 排查周期
每班/岗位 每季度/企业
3 教育 培训 安全培训 制定全员安全、职业健康教育培训计划并下发执行,培训项目和学时达到规定要求 √ √
按培训计划按时选派员工参加各类培训班 √ √ √
培训计划覆盖面全、培训档案(方案、教案、笔记、考勤表、成绩等)无缺项 √ √ √
各级领导及安全管理人员、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 100% √ √ √ √
安全活动及 文化建设 按要求开展“安全生产月”“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11.9”消防宣传日等活动 √ √ √ √
领导按期参加安全活动 √ √
按要求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宣传和事故警示教育,定期公开曝光安全生产违章违规行为的 √ √ √
按要求结合本企业实际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 √ √
4 安全 投入 安全投入 按规定计提、使用安全生产费用 √ √
按规定将本企业具备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护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纳入年度生产经营计划和财务 预算 √ √
不得将列入计划和财务预算的安全投入挪作他用 √ √
5 双重 预防 体系 风险分级管 控 制定的风险防控措施需向相关人员告知 √ √ √
风险清单按要求半年更新一次 √ √ √
关键装置要害部位实施领导干部承包检查的,承包人变动及时进行变更和挂牌,门禁制度落实到 位 √ √
8 DB37/T 4796—2024
表 A.1 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续)
序号 排查项目 排查内容及排查标准 排查周期
每班/岗位 每季度/企业
5 双重预 防体系 隐患排查治理 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及督办制度、定期开展隐患排查并建立隐患台账 √ √ √
制定全员安全诊断活动实施方案、开展全员安全诊断活动,落实奖励 √ √ √ √
对排查出的隐患进行评估、分级,隐患治理项目按照“四定”原则落实 √ √ √
有效开展隐患排查工作、排查出的隐患制定防护措施 √ √ √ √
隐患治理完成后,组织隐患治理效果后评估,建立并完善隐患治理档案 √ √
6 变更管 理 变更流程控制 建立完善变更管理规定及相关变更流程 √
按规定对涉及设计、工艺技术、设备设施、管理等履行变更程序的行为进行变更控制 √ √
变更行为符合变更管理规定或变更流程 √ √
对变更流程的符合性、变更实施过程进行监督 √ √
7 职业健 康管理 职业病危害因素 识别和防治计划 按要求每年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估并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清单 √ √
制定职业病防治年度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 √
职业病危害标 识、告知与申报 在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作业岗位、设备设施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 √ √ √ √
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和分配工作岗位时告知其工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及后果、工 作过程中个人应采取的防护措施和应急措施 √ √
职业健康体检结果告知劳动者本人 √ √ √ √
作业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需进行公告 √ √ √ √
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时、如实进行职业病危害申报 √ √
职业病危害监测 与控制 按要求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和作业环节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 √ √ √ √
按要求定期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进行检查、维护和维修,确保其完好投用 √ √ √ √
及时将超标场所纳入隐患进行治理 √ √
9 DB37/T 4796—2024
表 A.1 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续)
序号 排查项目 排查内容及排查标准 排查周期
每班/岗位 每季度/企业
7 职业健 康管理 职业健康体检与 个体防护 按要求安排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人员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体检 √ √
不安排有职业禁忌的人员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 √ √ √
职业病防护用品配备、使用、管理到位 √ √ √ √
8 应急管 理 应急预案 按规定向市、区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备案 √ √
按规定制修订应急预案、岗位应急处置卡 √ √ √ √
组织年度应急预案体系评估并形成综合评估报告 √ √
按要求建立健全应急资源台账并动态更新 √ √
应急演练 按要求制定并实施应急演练计划 √ √ √
演练评估报告形成闭环管理 √ √ √
应急处置 应急机制启动及时 √ √ √ √
按要求执行突发事件信息上报 √ √ √ √
应急机制启动后,对应急处置现场进行写实并形成《应急处置评估报告》 √ √
应急物资储备充足,满足应急处置需求 √ √ √ √
9 事故管 理 事故上报及工伤 管理 按照事故管理规定及时上报事故 √ √ √ √
按照规定组成事故调查组开展事故调查 √ √
按“四不放过”原则进行事故处理和整改 √ √
建立事故台账和工伤统计台账 √ √
事故资料完善、存档,工伤认定申请材料按规定收集、报送 √ √
10 DB37/T 4796—2024
表 A.1 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续)
序号 排查项目 排查内容及排查标准 排查周期
每班/岗位 每季度/企业
10 三同时 管理 安全和职业卫 生三同时管理
执行建设项目安全和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流程 √ √
建设项目经相关部门审批或备案后,发生重大变更重新办理安全和安全“三同时”相关手续 √
建设项目安全和职业卫生预评价、设施设计手续齐全开工建设 √
施工过程按安全设施和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要求落实安全和职业病防护设施 √ √
安全设施和职业病防护设施完工后主体工程投入试运行 √ √
按规定完成安全设施和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 √ √
11 生产运 行安全 管理 现场安全管理 严格执行落实相关规定 √ √ √ √
建立健全现场安全监督管理台账 √ √ √
按规定配发和穿戴劳动保护用品 √ √ √ √
按照生产设计、方案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 √ √ √
按照相关标准规范现场管理,现场布局合理、安全警示标识齐全、安全设施配备到位 √ √ √ √
不得在生产装置、检维修现场设立临时办公、休息场所 √ √ √ √
12 施工作 业过程 安全控 制 作业安全分析 (JSA) 施工作业前,运用 JSA 等方法进行危害识别及风险分析 √ √ √ √
JSA 分析表填写规范、无缺漏项 √ √ √ √
作业许可 按相关规定实行直接作业许可管理 √ √ √ √
直接作业许可的审批人、作业监护人取得培训考核合格证书 √ √ √ √
作业负责人在作业前将作业内容、作业风险及防范措施、作业终止和完工验收条件向作业人员交底 √ √ √ √
作业区域按标准规范进行隔离、配备相应的防护设施及安全警示标识 √ √ √ √
11 DB37/T 4796—2024
表 A.1 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续)
序号 排查项目 排查内容及排查标准 排查周期
每班/岗位 每季度/企业
12 施工作业 过程安全 控制 作业过 程安全 监督 现场高风险作业实行属地和承包商双监护 √ √ √ √
实行许可要求的作业落实全过程视频监控措施 √ √ √ √
不得违反相关工作程序擅自施工 √ √ √ √
13 分包企业 安全管理 资质审 查、培训 和监管 分包企业的安全许可证、资质等证件符合相关规定 √ √
分包企业分包手续齐全、签订分包合同、安全协议书等 √ √
对入场分包企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考核合格后允许施工作业,分包企业特种作业人员,按规定持证上 岗 √ √ √
对分包企业作业机具、设备进行入场前检查,张贴合格标识 √ √ √ √
对分包企业现场作业进行检查监督,记录和反馈检查监督结果 √ √
对分包企业安全业绩进行考核和评价 √ √
分包企业建立安全组织,配备安全员 √ √
14 安全观察 与安全检 查 安全观 察 企业负责人和职能部门负责人按规定开展安全观察 √ √
对观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进行通报和共享 √ √
安全检 查与督 查 岗位操作人员按规定开展交接班安全检查和岗位安全巡回检查 √ √ √ √
项目部按规定每月组织 1 次安全检查 √ √
企业按规定每季度组织 1 次综合性安全检查 √
检查、监督结果向被检查、督查企业反馈,按规定组织整改 √ √ √
12 DB37/T 4796—2024
表 A.1 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续)
序号 排查项目 排查内容及排查标准
排查周期
每班/岗位 每季度/企业
17 安全考核 安全考核 以签订目标责任书的形式与职能部门和项目部明确考核指标 √ √ √
考核结果纳入对企业的经营绩效考核和对企业领导班子的年度业绩考核 √ √ √
安全承诺全员覆盖 √ √ √ √
安全考核结果与员工晋升、晋级、评先和奖惩挂钩 √ √ √
13 DB37/T 4796—2024
附 B B B

(规范性)
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
设备设施隐患排查清单见表 B.1。
表B.1 设备设施类隐患排查清单
风险点 排查内容及管控措施 排查周期
序号 风险 等级 检查 项目 管控措施 岗位每 日 1 次 企业每 季 1 次
工程技术措施 管理措施 教育培训 劳动防护 应急措施
1 水平 定向 钻机 操作 台 机械伤害 4 外观 各种仪表、摄像头显示器显示不 清晰、错误; 紧停按钮工作不正常 一般 隐患 做好各种开关的 标识,设置开关锁 紧装置 加强日常 检查,确保 各种开关 灵活有效 加强员工 在应急状 态操作培 训 现场作业人 员正确使用 劳保防护用 品 发现异常,立 即停止作业, 必要时按下紧 急停止按钮 √ √ √
气瓶 火灾 4 检验 标志 储气罐未登记注册且无检验合 格标识牌;安全阀、压力表未在 校验有效期内,无铅封或破损 一般 隐患 安装安全阀和压 力表并定期检测, 设置安全警示标 志 加强巡回 检查,做好 设备维护 保养 加强员工 设备维护 保养培训 现场作业人 员宜正确使 用劳保防护 用品 发现异常, 执行应急处 置方案 √ √ √ √
发电 机 触电、火 灾 3 接地 和消 防 发电机外壳等接地牢靠,电阻不 大于 4 Ω;配 8 kg 二氧化碳灭火 器 2 个,未按期保养和检查 一般 隐患 设置安全警示标 志,铺设绝缘胶 皮,配置应急灯和 消防器材,配电柜 标识清晰,手柄齐 全,设备安装地线 加强巡回 检查,做好 设备维护 保养 加强员工 设备维护 保养、操作 培训 现场作业人 员宜正确使 用劳保防护 用品 发现异常, 执行应急处 置方案 √ √ √ √
14 DB37/T 4796—2024
表 B.1 设备设施类隐患排查清单(续)
风险点 排查内容及管控措施 排查周期
序号 风险 等级 检查 项目 管控措施 岗位每 日 1 次 企业每 季 1 次
工程技术措施 管理措施 教育培训 劳动防护 应急措施
1 水平 定向 钻机 油罐 火灾 3 渗漏、 静电 防护 燃油管线渗漏;未安装 接地线和罐车防静电 装置,接地不良 一般 隐患 配置应急灯和消防器 材安装接地线和防静 电装置,接地良好 设置安全警 示标志,铺设 绝缘胶皮 加强员工 安全意识 提升培训 现场作业人 员宜正确使 用劳保防护 用品 制定防火现 场应急处置 方案 √ √ √ √
2 泥浆 泵 泥浆 泵 机械伤害 4 底座、 仪表 与皮 带防 护 底座顶丝缺失不全、不 牢固,传动护罩、喷淋 泵护罩缺失或破损;安 全阀销钉规格、定位不 符合要求,弯曲、锈蚀; 安全阀盖破损 一般 隐患 防护罩完好;安全阀完 好;泄压管线出口弯头 大于 120°,朝向钻井 液循环罐内,两端固定 加保险绳 加强巡回检 查,做好设备 维护保养 加强员工 设备维护 保养培训 现场作业人 员宜正确使 用劳保防护 用品 发现异常, 执行应急处 置方案 √ √ √ √
地面 管路 其他伤害 3 安全 绳 高压软管的两端未使 用安全绳 一般 隐患 使用专用软管卡固;高 低压阀门螺栓紧固,手 轮齐全,开关灵活 加强巡回检 查,做好设备 维护保养 加强员工 设备维护 保养培训 现场作业人 员宜正确使 用劳保防护 用品 发现异常, 执行应急处 置方案 √ √ √ √
15 DB37/T 4796—2024
表 B.1 设备设施类隐患排查清单(续)
风险点 排查内容及管控措施 排查周期
序号 风险 等级 检查 项目 隐患
管控措施 岗位每 日 1 次 企业每 季 1 次
工程技术措施 管理措施 教育培训 劳动防护 应急措施
2 泥浆 泵 泥浆 回收 罐 淹溺、机 械伤害 4 通道、 防护 罐面通道不畅通、有孔 洞;传动、运转部位护 罩缺失破损 一般 隐患 栏杆齐全可靠,罐面无 孔洞,配备必要的灭火 器材,梯子拴挂保险链 加强巡回检 查,做好设备 维护保养 加强员工 设备维护 保养培训 现场作业人 员宜正确使 用劳保防护 用品 发现异常, 执行应急处 置方案 √ √ √
膨润 土等 材料 区 坍塌 4 放置、 标识 未分类堆放和下垫上 盖,名称数量标识缺 失、损坏 一般 隐患 分类堆放、下垫上盖, 名称数量标识齐全 加强巡回检 查,降低泄露 风险,熟悉药 品风险 加强人员 管理,做好 作业人员 安全教育 现场作业人 员宜正确使 用劳保防护 用品 发现异常, 执行应急处 置方案 √ √ √ √
泥浆 泵区 触电、其 他伤害 4 标识 和防 护 未按要求设置提示牌 及警示标志;未按要求 设置挡杆和门禁人员 一般 隐患 设置警示标志和按要 求设置挡杆和门禁人 员 加强安全检 查,不符合要 求立即整改 加强人员 管理,做好 作业人员 安全教育 现场作业人 员宜正确使 用劳保防护 用品 发现异常, 执行应急处 置方案 √ √ √ √
泥浆 泵布 置 机械伤害 4 位置 泥浆泵布置在塌方、滑 坡、泥石流、泄洪道等 高危险区域 一般 隐患 安全距离要满足要求 制定防控措 施,设置风向 标和紧急集 合点 加强人员 管理,做好 作业人员 安全教育 现场作业人 员宜正确使 用劳保防护 用品 发现异常, 执行应急处 置方案 √ √ √
16 DB37/T 4796—2024
表 B.1 设备设施类隐患排查清单(续)
风险点 排查内容及管控措施 排查周期
序号 风险 等级 检查项目 管控措施 岗位每 日 1 次 企业每 季 1 次
工程技术措施 管理措施 教育培训 劳动防护 应急措施
3 发电 机 配电 箱 触电 1 外观、仪 器仪表、 线缆 电气设备和手动工具 未实行“一机、一闸、 一保护”,无接地线, 电源线破损 重大 隐患 配电箱按要求安装 设置 加强安全检 查,不符合要 求立即整改 岗前安全 教育 正确佩戴劳 保用品 维修更换专 业电工持证 上岗 √ √ √ √
线缆 触电 3 线缆、接 口 线缆破损,接处虚接, 接触不良 一般 隐患 按规范使用线缆 加强日常检 查维护,破损 立即更换 岗前安全 教育 正确佩戴劳 保用品 维修更换专 业电工持证 上岗 √ √ √ √
柴油 机 机械伤害 4 声响、油 路系统、 冷却水系 统 柴油机有异响,润滑 油液位低,冷却液不 足 一般 隐患 施工前对动力系统 进行性能检查,确保 运转无异响 加强日常检 查维护,破损 立即更换 对上岗人 员进行岗 前培训 穿戴劳动防 护用品并穿 戴反光背心 制定机械伤 害应急处置 方案 √ √
防护 罩 机械伤害 3 防护装置 防护罩松动或缺失 一般 隐患 传功装置处必须按 规范要求,安装防护 罩 加强日常检 查维护,破损 立即更换 岗前安全 教育 正确佩戴劳 保用品 立即停止施 工 √ √ √ √
17 DB37/T 4796—2024
表 B.1 设备设施类隐患排查清单(续)
风险点 排查内容及管控措施 排查周期
序号 风险 等级 检查 项目 管控措施 岗位每 日 1 次 企业每 季 1 次
工程技术措施 管理措施 教育培训 劳动防护 应急措施
4 泥浆 搅拌 罐 防护 围栏 高处坠落 3 防护 装置 防护围栏松动或缺失 防护装置 一般 隐患 传功装置处必须按规 范要求,安装防护围栏 加强日常检 查维护,破损 立即更换 岗前安全 教育 正确佩戴劳 保用品 立即停止施 工 √ √ √ √
搅拌 泵 其他伤害 4 外观、 叶轮 连接 泵体异响、叶轮破损 一般 隐患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 行 加强日常检 查维护,破损 立即更换 上岗 岗前安全 教育 正确佩戴劳 保用品 立即停止作 业 √ √ √ √
电器 按钮 触电 4 外观 继电器按钮破损 一般 隐患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 行 加强日常检 查维护,破损 立即更换 上岗 岗前安全 教育 正确佩戴劳 保用品 立即停止作 业 √ √
电机 触电 1 外观、 线缆、 接地 电机未实行“一机、一 闸、一保护”,无接地 线,电源线破损,外壳 破裂 重大 隐患 设短路、断路、过载等 保护设施 加强日常检 查,破损维修 或更换 上岗 岗前安全 教育 正确佩戴劳 保用品 立即停止作 业 √ √ √ √
18 DB37/T 4796—2024
表 B.1 设备设施类隐患排查清单(续)
风险点 排查内容及管控措施 排查周期
序号 风险 等级 检查项目 管控措施 岗位每 日 1 次 企业每 季 1 次
工程技术措 施 管理措施 教育培训 劳动防护 应急措 施
5 振动 筛 电机 触电 1 外观、线缆、接 地 电机未实行“一机、一 闸、一保护”,无接地线, 电源线破损,外壳破裂 重大 隐患 设短路、断 路、过载等保 护设施 加强日常检查,破 损维修或更换 上岗 岗前安全教育 正确佩戴 劳保用品 立即停 止作业 √ √ √ √
电器 按钮 触电 4 外观 继电器按钮破损 一般 隐患 严格按照操 作规程执行 加强日常检查维 护,破损立即更换 上岗 岗前安全教育 正确佩戴 劳保用品 立即停 止作业 √ √
锁销 其他伤害 3 外观、连接 不使用时未固定锁销 一般 隐患 严格按照操 作规程执行 加强日常检查维 护,破损立即更换 上岗 岗前安全教育 正确佩戴 劳保用品 立即停 止作业 √ √
6 挖掘 机 动力 系统 机械伤害 3 声响、油路系 统、冷却水系统 柴油机有异响,润滑油 液位低,冷却液不足 一般 隐患 严格按照操 作规程执行 加强日常检查维 护,破损立即更换 上岗 岗前安全教育 正确佩戴 劳保用品 立即停 止作业 √ √
线缆 其他伤害 3 线缆、接口 线缆破损,接处虚接, 接触不良 一般 隐患 按规范使用 线缆 加强日常检查维 护,破损立即更换 岗前安全教育 正确佩戴 劳保用品 维修更 换专业 电工持 证上岗 √ √ √ √
液压 系统 其他伤害 4 液压油管、控制 阀体 油管破损、阀体破损 一般 隐患 严格按照操 作规程执行 加强日常检查维 护,破损立即更换 上岗 岗前安全教育 正确佩戴 劳保用品 立即停 止作业 √ √ √ √
19 DB37/T 4796—2024
表 B.1 设备设施类隐患排查清单(续)
风险点 排查内容及管控措施 排查周期
序号 检查 项目 管控措施 岗位每 日 1 次 企业每 季 1 次
工程技术措施 管理措施 教育培训 劳动防护 应急措施
7 汽车 式起 重机 起重 设施 起重伤害 3 限制 装置 荷载限制装置 失效 一般 隐患 起重量限制器当吊重超过最 大额定起重量并小于最大额 定起重量的 110%时,停止提升 方向的运行,但允许起升机构 有下降方向的运行 当起重力矩大于相 应幅度额定值并小 于额定值的 110% 时,停止提升方向及 向幅度增大方向变 幅的动作 上岗 岗前安全 教育 正确佩戴 劳保用品 立即停止 作业 √ √ √ √
起重伤害 3 吊钩 吊钩未设置钢 丝绳防脱钩装 置 一般 隐患 吊钩有标记和防钢丝绳脱钩 装置,不允许使用铸造吊钩 加强日常检查维护, 破损立即更换 上岗 岗前安全 教育 正确佩戴 劳保用品 立即停止 作业 √ √ √ √
起重伤害 3 行程 限位 行程限位装置 失效 一般 隐患 高度限位当吊钩装置顶部升 至起重臂下端的最小距离为 800 mm 处时能立即停止起升运 动,但应有下降运动 变幅限位开关动作 后应保证小车停车 时其端部距缓冲装 置最小距离为 200 mm 上岗 前安全教 育 正确佩戴 劳保用品 立即停止 作业 √ √ √ √
20 DB37/T 4796—2024
表 B.1 设备设施类隐患排查清单(续)
风险点 排查内容及管控措施 排查周期
序号 风险 等级 检查 项目 管控措施 岗位每 班组每
日 1 次 周 1 次 企业每 季 1 次
工程技术措施 管理措施 教育培训 劳动防护 应急措施
7 汽车 式起 重机 钢丝 绳 起重伤害 2 钢丝 绳 使用超过报废 标准的钢丝绳 一般 隐患 执行 GB/T 5972 标准 加强日常检查维护, 破损立即更换 上岗 岗前安全 教育 正确佩戴 劳保用品 立即停止 作业 √ √ √ √
起重伤害 2 钢丝 绳 钢丝绳索具安 全系数小于规 定值 一般 隐患 绳夹夹座扣在钢丝绳的工作 端,U 型螺栓扣在钢丝绳尾端, 不得正反交错布置 加强日常检查维护, 破损立即更换 上岗 岗前安全 教育 正确佩戴 劳保用品 立即停止 作业 √ √ √ √
起重伤害 2 钢丝 绳 使用达到报废 标准的卷筒、滑 轮 一般 隐患 卷筒、滑轮应转动良好,不应 出现裂纹、轮缘破损等损伤钢 丝绳的缺陷 加强日常检查维护, 破损立即更换 上岗 岗前安全 教育 正确佩戴 劳保用品 立即停止 作业 √ √ √ √
起重伤害 2 钢丝 绳 卷筒、滑轮未安 装钢丝绳防脱 装置 一般 隐患 卷筒设有钢丝绳防脱装置,该 装置与滑轮最外缘的间隙不 应超过钢丝绳直径的 20% 加强日常检查维护, 破损立即更换 上岗 岗前安全 教育 正确佩戴 劳保用品 立即停止 作业 √ √ √ √
21 DB37/T 4796—2024
表 B.1 设备设施类隐患排查清单(续)
风险点 排查内容及管控措施 排查周期
上一章:DB37/T 4797-2024 水平定向钻进施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下一章:DB37/T 4794-2024 天然酯绝缘油变压器状态检修技术规范

相关文章

DB37/T 4268-2020 电力施工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 DB37/T 3252-2018 甲醛生产行业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 DB37/T 3135-2018 建筑施工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 DB37/T 3179-2018 纯碱行业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 DB37/T 3191-2018 冶金行业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 DB37/T 3220-2018 涂料行业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 DB37/T 3284-2018 纺织行业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 DB37/T 3154-2018 燃气行业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