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DB23/T 3837-2024 机械化农业生产企业风险辨识与防范导则

DB23/T 3837-2024 机械化农业生产企业风险辨识与防范导则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922.73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5-05-14 17:01:12



相关搜索: 导则 辨识 机械化 防范 农业生产

内容简介

DB23/T 3837-2024 机械化农业生产企业风险辨识与防范导则 ICS 13.110
CCS C 65 23

龙 江 省 地 方 标 准
DB23/T 3837—2024
机械化农业生产企业风险辨识与防范导则
2024 - 08 - 30 发布
2024 - 09 - 29 实施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23/T 3837—2024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风险辨识 ........................................................................... 1
5 防范措施 ........................................................................... 2
6 典型风险辨识与防范措施 ............................................................. 3
附录 A(资料性) 机械化农业生产企业典型场所设施的风险辨识与防范措施 ................... 4
附录 B(资料性) 机械化农业生产企业典型作业过程的风险辨识与防范措施 .................. 10
参考文献 ............................................................................. 13
I
DB23/T 3837—2024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黑龙江省应急管理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安全应急事务部、黑
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七星分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国锋、刘宝剑、李华超、牛明利、孙智野、黎东光、周广超、李振宇、任智
明、徐聪。
II
DB23/T 3837—2024
机械化农业生产企业风险辨识与防范导则
1 范围
本文件界定了机械化农业生产企业风险辨识与防范的术语和定义,给出了机械化农业生产企业风险
辨识的工作流程和防范措施的制定等方面的指导和建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6441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 12475 农药贮运、销售和使用的防毒规程
GB/T 1386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 18597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 39800.1 个体防护装备配备规范 第1部分:总则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DB23/T 2296—2019 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DB23/T 2296—201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风险单元
风险辨识过程中结合农业生产场所、设备设施、作业活动等将辨识对象划分成若干个单元。
4 风险辨识
4.1
前期准备
4.1.1 根据安全风险辨识工作需要,成立以企业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风险辨识工作小组。
4.1.2 风险辨识工作小组需组织、策划、收集、处理风险辨识相关资料与信息,确保风险辨识全面、
充分、准确。
4.1.3 风险辨识评估相关资源与信息包括但不限于:
—— 相关法律法规、文件和技术标准;
—— 工艺、设备、设施的安全分析报告;
—— 工艺、设备、设施使用说明书;
—— 安全操作规程、检维修规程;
—— 所涉及的危险化学品技术说明书;
—— 行业相关的事故资料及应急处置措施。
1
DB23/T 3837—2024
4.2
确定风险辨识范围
4.2.1 风险辨识范围应覆盖本单位的所有生产活动及区域。
4.2.2 风险辨识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 增雨防雹弹药库、粮仓、粮食烘干塔、烘干塔锅炉房、农业物资库、农药库房、航化飞机起
降运行区、航化站搅拌罐、晒场、农具场等场所设施;
—— 农业机械作业,增雨防雹作业,粮食出、入仓作业。
4.3
划分风险单元
4.3.1 单元划分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
4.3.2 单元划分依据生产场所、设备设施、作业活动等合理予以划分,包括但不限于:
—— 按生产区域划分;
—— 按工序(工艺)流程划分;
—— 按作业任务划分;
—— 按生产装置划分;
—— 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
4.4
风险辨识要点
4.4.1 确保全面、详细地剖析各生产系统,确定风险存在的部位和方式。
4.4.2 从地理区域、自然条件、作业环境、工艺流程、设备设施、作业任务等各个方面进行辨识,并
考虑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及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
4.4.3 企业根据自身情况选用风险矩阵法、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法、事故树
等方法确定风险等级。
4.5
确定风险类型
企业依据GB/T 13861或GB 6441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分类。
4.6
形成风险清单
风险辨识后,将辨识出的风险形成风险点清单,风险点清单包括:单元编号、风险点序号、风险点
编号、风险点名称、风险类型及防范措施等。
5 防范措施
5.1
措施制定原则
5.1.1 按工程技术措施、安全管理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安全教育培训措施、应急措施的顺序考虑降
低风险。
5.1.2 个体防护措施按照 GB 39800.1 的规定执行。
5.1.3 特种作业培训按国家相关管理规定执行,日常教育培训按本单位培训相关规定执行。
5.1.4 应急措施执行本单位现场处置方案。
5.2
工程技术措施
工程技术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 机械安全防护措施;
2
DB23/T 3837—2024
—— 用电保护措施;
—— 报警装置;
—— 通风设施;
—— 防火、防爆、防毒措施;
—— 防尘措施;
—— 防雷、防静电措施;
—— 警示标志设置措施。
5.3
安全管理措施
安全管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 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
—— 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
—— 实施对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巡检、检测检验、作业记录等。
6 典型风险辨识与防范措施
6.1
机械化农业生产企业典型场所设施的风险辨识与防范措施见附录 A。
6.2 机械化农业生产企业典型作业过程的风险辨识与防范措施见附录 B。
3
附 A A A

(资料性)
机械化农业生产企业典型场所设施的风险辨识与防范措施
机械化农业生产企业典型场所设施的风险辨识与防范措施见表A。
表A.1 机械化农业生产企业典型场所设施的风险辨识与防范措施
风险点 危险因素 易发生的 事故类型 工程技术措施 安全管理措施
增雨防雹弹 药库 1.增雨防雹弹药库与周边建(构)筑物防 火间距不足。 2.建设结构受损、基础沉陷、墙壁裂缝、 屋顶漏水、地面凹陷积水等。 3.高炮库、火箭炮库面积不符合规范。 4.防雷、防静电装置不符合规范。 5.弹药库房照明、门窗设施缺陷。 6.监控设施缺陷。 7.防爆炮弹柜安装不符合标准。 爆炸 物体打击 1.炮弹库防护间距按《人工影响天气地面作业站建设规范》 QXT329 设置。 2.建筑结构、防火、防雷按《人工影响天气地面作业站建设 规范》QXT329 执行。 3.高炮库面积大于 10 平方米,火箭炮库面积大于 20 平方米。 4.设置防雷防静电与接地系统,并经专业部门检测合格。 5.库房内安装防爆照明灯、防爆门,储存库的门均向外开启, 外层门为防盗门,内层门为加金属网的通风栅栏门。 6.安装电子监控装置无死角,视频储存时间设置大于 90 天。 7.炮弹柜安装地面平整,周围无易燃物。 1.健全并落实弹药库管理制度。制定双人双 发、出入库登记、作业值班、日常检查、设 备设施管理、日常清扫等管理制度。 2.现场配备急救药箱、弹药库专用工具。
粮仓 1.粮仓基础沉降不均匀。 2.粮仓结构受力部位(支架及底座等)出 现较大裂缝、钢筋或受力杆件断裂、锈 蚀、变形,焊缝缺陷,连接螺栓损伤、 变形、松动、缺失等。 3.斜梯、平台、栏杆固定不牢固,壁挂式 爬梯腐蚀。 4.仓房门、窗固定不牢、挡粮板固定不牢、 结构强度不够。 坍塌 火灾 触电 高处坠落 机械伤害 物体打击 1.严格控制仓内料位,严禁超过设计储量储存物料。 2.长期处于磨损工作状态下的结构件采取抗磨损措施,且结 构外层单独设置耐磨层。 3.斜梯、平台、栏杆、壁挂式爬梯固定牢固、可靠,安装安 全护笼,腐蚀部分及时处理。 4.采用结构强度满足要求的仓房门、窗、挡粮板。 5.粮仓内采用防尘、防爆设备,及时更换仓内老化破损电线。 1.定期检测粮仓基础沉降,发现问题及时处 理。 2.对耐磨层进行定期检查。定期对筒仓的结构 稳定性进行检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定期检查梯台、围栏腐蚀、脱焊、破损、断 裂情况。 4.作业前对仓房结构、挡粮板(门、网)及附 属设施进行隐患排查。 5.定期检查、保养电器设备、配电线路。
4 — 2024DB23/T 3837—
表A.1 机械化农业生产企业典型场所设施的风险辨识与防范措施(续)
风险点 危险因素 易发生的 事故类型 工程技术措施 安全管理措施
粮仓 5.仓内违规设置电源插座。仓内照明灯 具、输送设备、电气设备、换气风机、 控制系统等不符合防爆要求;仓内电线、 电器线路老化、破损。 6.高位粮情检测门缺陷。 7.粮面高差大;运送走道板和测温探头 时,人员操作失误坠落。 8.测温电缆接头未防护;测温点损坏。 9.仓内机械传动设备未配备安全防护罩。 10.防雷接地设施缺陷,雷击电引起建筑、 设备损坏或火灾。 坍塌 火灾 触电 高处坠落 机械伤害 物体打击 6.高位粮情检测门关闭落锁。 7.平整粮面时安排不少于 2 人同时作业,并在仓门或进人口 安排专人监护;严禁多人站在挡粮板(门)附近;从粮堆 顶部自上而下摊平粮食,粮面高差较大时,作业人员严禁 站在粮堆低凹处摊平粮食;平整粮面时,在粮食入仓达到 预定数量后平仓;严禁人员站在运送走道板和测温探头区 域的正下方;用绳索提升走道板和测温探头时,捆扎结实, 严防脱落。 8.测温电缆与分线器间的连接牢固可靠,完成连接后对接头 做密封处理。 9.仓内机械传动设备配备安全防护罩,设置警示标志。 10.粮仓安装防雷、接地设施。设备外壳接地,并形成良好 的电气通路。 6.人员按安全规程作业、按规范要求采取防护 措施。 7.人员入仓作业时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8.定期检查、保养测温电缆。 9.非作业人员禁止进入作业区。 10.粮仓定期进行防雷、防静电测试。
粮食 烘干塔 1.烘干机周围堆放易燃品。 2.长时间闷塔。 3.换热器破损。 4.电气设施老化、绝缘破损。 5.爬梯松动,不牢固、断裂,工作平台腐 蚀、连接件松动。 6.塔顶结冰,坠落伤人。 7.提升机防护装置损坏或失效。 8.提升机皮输送带老化或接头硫化不良。 火灾 触电 物体打击 高处坠落 机械伤害 1.烘干机周围严禁堆放各类易燃品。 2.初始烘干时保持烘干机内粮食流动,严禁长时间闷塔;突 然断电时打开紧急排粮门排粮,防止塔内糊粮和着火;粮 食入烘前仓前进行清理,烘前仓入粮与烘干作业同步,随 进随烘。禁止烘前仓进完粮后再烘干,以防烘前仓结拱; 烘干机使用 30 天内清理烘干塔一次。 3.使用燃煤或生物质热风炉时,每半月或每周清理燃烧炉的 沉降室和换热器中烟气侧的灰尘。 4.配电设备设置短路和过载保护、露天或容易受到外部破坏 的线路穿管敷设。 5.每半年对爬梯进行紧固、防腐。定期处理平台锈蚀,紧固 连接件,塔架设置警示标志。 6.塔顶结冰及时处理,设置警示标志。 7.定期检修提升机防护装置。 8.发现提升机皮带老化、裂痕,及时更换。 1.现场配备消防器材。 2.烘干作业期间,严禁人员进入烘前仓和烘后 仓。 3.每月检查换热器,防止换热器破损将火种随 热风管进入烘干塔内。 4.定期巡查,制定临时线路台账,设置防止触 电警示标志。 5.定期检查工作平台,发现松动、破损及时处 理。 6.塔顶结冰时及时划定警戒区域。 7.完善斗式提升机安全操作规程,明确操作设 备的注意事项、各部件检查维修和保养的要求。 8.定期检查提升机皮带老化、磨损情况,发现 问题及时处理。
5 — 2024DB23/T 3837—
表A.1 机械化农业生产企业典型场所设施的风险辨识与防范措施(续)
风险点 危险因素 易发生的 事故类型 工程技术措施 安全管理措施
烘干塔 锅炉房 1.热风管道接保温措施缺陷。 2.机械设施的传动部位缺少安全防护。 3.电气设施老化、绝缘破损。 4.检修热风炉操作失误。 5.上煤机钢丝绳断裂,滑落伤人。 灼烫 机械伤害 触电 高处坠落 1.高温管道采取保温措施并及时修复保温受损部位,高温部 位设置警示标志。 2.定期检查加固、修复防护罩,防止发生机械伤害事故。 3.定期检查维护电气设备和电气线路,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高处作业做好防护措施。 5.上料前检查钢丝绳有无断裂点,及时更换。 1.制定锅炉房管理制度,建立操作规程。 2.定期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农业 物资库 1.建筑墙体结构受损、基础沉陷、墙壁裂 缝、屋顶漏水、地面凹陷积水等。 2.建筑物耐火等级与所储存物品火灾危 险性类别不符。 3.库房用机械设备转动部位无防护。 4.库房内用电线路老化破损。 5.库内私自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6.装卸车辆违规作业。 7.物资摆放不规范、堆放超限。 8.库房内采用电热采暖。 火灾 触电 物体打击 车辆伤害 1.库房建筑定期检测沉降情况。 2.库房耐火等级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 执行。 3.对提升、码垛等机械设备易产生火花的部位,要设置防护 罩,易发生机械伤害部位设警示标志。 4.库房内敷设配电线路穿金属管或用非燃硬塑料管保护。 5.易燃易爆物品专用仓库储存。 6.机动车辆装、卸车前放好车轮停位器,防车辆移动伤人; 自卸车车斗完全复位后方可移动车辆。 7.在物资库房存放物资时必须摆放整齐并根据存放的物资 特性进行限高摆放;库存物品分类、分垛储存,每垛占地 面积不大于 100 平方米,垛与垛间距不小于 1 米,垛与墙 间距不小于 0.5 米,垛与梁、柱间距不小于 0.3 米,主要通 道的宽度不小于 2 米;仓库电器设备的周围和架空线路的 下方严禁堆放物品。 8.库房内因物品防冻必须采暖时采用水暖,其散热器、供暖 管道与储存物品的距离不小于 0.3 米。 1.定期巡视检查建筑状况,及时维护修理。 2.消防设施放置点设置明显夜光标志并定期进 行标志检查;按要求配备消防器材并定期进行 检查,发现失效立即更换。 3.定期检查机械设备传动、旋转部位防护装置。 4.严禁带电维修作业;老化破损的用电线路及 时维修、更换。 5.库房内严禁使用明火。库房外动用明火作业 时,办理动火证。 6.作业区域内,严禁非作业停车和无关人员逗 留;作业现场设专人指挥。 7.制定库房管理制度,建立库房作业规程。 8.库房采暖设施定期检查维护。
6 — 2024DB23/T 3837—
表A.1 机械化农业生产企业典型场所设施的风险辨识与防范措施(续)
风险点 危险因素 易发生的 事故类型 工程技术措施 安全管理措施
农 药 库 房 (包括农药 废弃包装物 存放处) 1.建筑墙体结构受损、基础沉陷、墙壁裂 缝、屋顶漏水、地面凹陷积水等。 2.农药库房耐火等级不足。 3.库房存放物品布局不合理,通道不畅 通。 4.库房照明灯具与储存物品安全距离不 足。 5.库房内用电线路老化、破损。 6.库房内通风、采暖、防雷设施缺陷,有 毒有害气体聚集。 7.农业废弃物处置不当,引发中毒。 8.工作人员操作不当引发中毒。 火灾 触电 物体打击 中毒 1.库房建筑定期检测沉降情况。 2.库房耐火等级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 执行。 3.包装农药按《农药贮运、销售和使用的防毒规程》GB 12475 执行;不同包装农药分类存放,设防渗防潮垫;不同种类 的农药分开存放;高毒、剧毒农药存放在彼此隔离的有出 入口、锁封的单间(或专箱)内,并保持通风;闭杯闪点 低于 61℃的易燃农药与其他农药分开,并用难燃材料分隔; 库房内农药堆放要合理,离开电源,避免阳光直射,垛码 稳固,并留出运送工具所必需的过道;存放农药有专柜或 专仓,且不与食品、种子、饲料、日用品及其他易燃易爆 物品混装、混放;存放的农药有完整无损的内外包装和标 志,包装破损或无标志的农药及时处理;设置灯光疏散指 示标志、设置应急照明装置、安全出口指示标志。 4.库房内不设置移动式照明灯具。照明灯具下方不准堆放物 品,其垂直下方与储存物品水平间距离不得小于 0.5 米。 5.库房内敷设配电线路穿金属管或用非燃硬塑料管保护。 6.库房内不设暖气,当需升温满足贮存条件时,采用间接加 热空气送入的方法;库房设良好的通风设备。 7.农业废弃物管理按《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7 执行。 8.操作人员进入农药库房前通风换气。危险部位设置明显的 警示标志。 1.定期巡视检查建筑状况,及时维护修理。 2.按要求配备消防器材并定期进行检查,发现 失效立即更换。 3.车辆出入库时设引导员现场指挥。 4.定期巡查库房物品堆高,与照明设施保持安 全距离。 5.定期维护、检查配电线路。 6.定期维护库房防雷、照明、消防等设施和防 护用具,使其处于良好状态;库房定期进行防 雷接地检测。 7.按国家相关法规制定和修订库房、农业废弃 包装物管理制度。 8.在库房中进行农药的装卸、布置、检查等活 动时至少二人参加;严格执行农药出入库登记 制度;制定库房管理制度,建立库房作业规程。
航化飞机起 降运行区 1.航化飞机起降场地地面不平整,有较大 裂缝、凹陷、积水、障碍物等影响起降 安全。 2.装卸肥料、药物时未正确放置防溜车挡 桩。 3.起降作业区域有架空线路,高大设备 作业未采取避让措施。 4.航化区警戒、风向、消防装置失效。 机械伤害 其他伤害 1 按照《农林喷洒作业飞行运行规则》(民航规〔2022〕43 号)起降场地检查要求执行。 2.飞机起落前后装卸肥料、农药物资时,运输车辆和航化飞 机均正确放置防溜车挡桩。 3.按《农林喷洒作业飞行运行规则》(民航规〔2022〕43 号) 规定检查起降区周边环境。 4.检查警戒线、风向标、灭火器、地锚、加油、加药等相关 设施完好有效。 1.加强运行场地管理,起降前后检查清理场地, 定期检查场地状况,及时维护起降场地。 2 制定飞机航化起降运行区管理制度和相关操 作规程。 3. 制定飞机航化起降运行区周边环境检查单。 4.制定起降区设备设施管理维护制度。
7 — 2024DB23/T 3837—
表A.1 机械化农业生产企业典型场所设施的风险辨识与防范措施(续)
风险点 危险因素 易发生的 事故类型 工程技术措施 安全管理措施
航化站 搅拌罐 1.罐体基础沉降不均匀。 2.罐体腐蚀,支架及底座锈蚀、变形、断 裂,焊缝缺陷,连接螺栓损伤、变形、 松动、缺失等造成药品泄漏。 3.管道、液位计、阀门、法兰损坏、密封 不良,药品泄漏。 4.罐内清理维修作业过程中人员中毒。 5.搅轮、动力传送链条等传动、旋转部位 和罐口处安全防护装置缺失。 6.电气线路老化、绝缘破损、接线松动。 7.控制盘、控制柜和电气设备外壳接地不 良、绝缘缺陷。 中毒 火灾 触电 1.定期巡查罐体基础沉降。 2.定期检查罐体,支架、底座、连接螺栓情况,发现问题及 时处理。 3.定期检查维护液位计、管道、阀门,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罐内清理维修执行作业审批制度,设监护人。 5.清理和维修时先切断电源、挂牌、闭锁、上锁后作业,并 设置专人监护;设备传动、旋转部位、罐口处设置防护装 置和防止机械伤害警示标志。 6.定期检查维护电气设备和电气线路,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7.定期检测防雷防静电装置,保持其完好有效。 1.严格执行每人巡查制度,做好巡查记录。 2.制定并完善设备管理维护制度,按要求配备 消防器材并保持完好有效。 3.制定并完善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4.制定并严格执行有限空间作业审批。 5.定期检查机械设备传动、旋转部位和罐口处 防护装置。 6.规范敷设电气线路,定期巡查。 7.定期检修控制盘、柜及设备接地情况。
晒场 1.用电不规范,线路老化、破损。 2.用电设备附近违规堆放杂物。 3.架空线路下卷扬机等高大设备作业。 4.作业现场输送、清理设备间的衔接不牢 固,输送机影响人员通行。 5.机械运转部位防护罩损坏或缺失。 6.粮食运输车辆剐蹭伤人。 7.移动式粮食输送机械倒塌伤人。 触电 机械伤害 车辆伤害 1.配电设备设置短路和过载保护、露天或容易受到外部破坏 的线路穿管敷设,设置防止触电警示标志。 2.及时清理配电盘(柜)附近影响正常操作的杂物。 3.晒场设置在相对独立的安全区域,不设置在架空电气线路 的下方,水平距离架空电力线路不小于其杆高的 1.5 倍。 4.定期紧固设备衔接处,划定人员通行路线。 5.及时修复损坏的机械设备安全附件。 6.粮食运输车辆进入晒场限速 5km。 7.及时修复移动式机械设备受损部件。 1.定期巡查,制定临时线路台账。 2.建立定期巡查制度。 3.作业现场划定安全区域并设立警戒线。 4.定期检修、保养机械设备,合理布置。 5.加强机械设备安全附件的日常检查,机械设 备旋转部位设置警示标志。 6 晒场出入口分开设置,合理设置行车路线, 设专人指挥。 7.制定移动式输送机械使用安全管理规定,定 期维护保养。
8 DB23/T 3837—2024
表A.1 机械化农业生产企业典型场所设施的风险辨识与防范措施(续)
风险点 危险因素 易发生的 事故类型 工程技术措施 安全管理措施
农具场 1.农具场与周边建(构)筑物防火间距 不足,受周边建(构)筑物火灾影响。 2.农具库房屋顶荷载不足,发生坍塌事 故。 3.农具存放场所布局不合理,通道不 畅。 4.农具不规范停放。 5.燃油设备漏油,充电电瓶着火。 6.悬挂式的农具未落地停放,传输动力 未熄火。 7.农具库房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8.农具库房内动火或违规用电。 9.农机具伤人。 火灾 机械伤害 车辆伤害 触电 1.农具场与周边民用设施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保持 防火间距。 2.及时清理农具库房屋顶积雪、积水,禁止堆放杂物。 3.农具存放场所划停车线,按线停车。清理杂物,保持通道畅通; 易发生碰撞部位设置反光贴;拖拉机库、联合收割机排气管上方 天棚处做防火处理。 4.入场机具清洁后定点定位分类停放,排列整齐;联合收割机开 放部位封包存放;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割晒机(带有驾驶室的) 用纸或绸布将驾驶室密闭;收割台、拾禾台与主机分离,摆放在 停放台上或支垫离地平放,油管部分包封,漏漆处喷漆防腐;机 具轮胎卸下入库保管或支垫、封包,并减压三分之一;液压油缸 活塞杆卸荷、封包,液压油管接头密封;种肥箱清理余种余肥等 杂物,涂油防锈;搅浆平地机、水田犁、水耙轮、水稻深施肥机 开沟器清洁、涂油防锈。 5.电瓶拆除另行存放,并定期充电。 6.农机具各部弹簧卸压,悬挂式农具落地。 7.易燃易爆物品专用场所存放。 8.农机库房人员离开时切断电源。 9.农业机械停车后锁定刹车,发动机熄火后,取下钥匙;农机停 机再启动前,确保挡位在空挡位置、制动有效、周围无人员活动。 1.场区应设保卫,负责场区的安全管理工作。 组织防火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2.定期检查农具库房屋顶承载情况。 3.农机具停放场保持清洁无杂物,冬天无积雪、 夏天无杂草和积水;保障安全出口、消防车通 道畅通。 4.制定农具存放管理要求,规范农具停放。 5.制定农具存放管理要求,管理燃油机具停放。 6.制定农具存放管理要求,管理悬挂式农具停 放。 7.农具场内严禁明火烤车或照明,农具场配备 有效的灭火器材。 8.制定用电安全管理制度,建立临时用电台账。 9.车辆限速入库。
B 9 — 2024DB23/T 3837—
附 B C B

(资料性)
机械化农业生产企业典型作业过程的风险辨识与防范措施
机械化农业生产企业典型作业过程的风险辨识与防范措施见表B.1。
表 B.1 机械化农业生产企业典型作业过程的风险辨识与防范措施
风险点 危险因素 易发生的 事故类型 工程技术措施 安全管理措施
农业机械 作业 1.作业人员不熟悉作业环境及作业路线,影 响农业机械安全作业。 2.农业机械设备安全装置、安全标志缺陷。 3.超速超载超限、违章载人、违章操作。 4.农业机械设备缺陷,驾驶私自改装的农业 机械作业。 5.挂接农具操作失误导致人员伤亡。 6.农机具维修或排除故障时机具伤人。 7.夜间作业照明不良。 8.动力机停机前未卸负荷,满负荷工作时骤 然停机。 9.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农用运输车等自走 式农业机械启停、行走过程中失控伤人。 10.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农用运输车和其他 自走式农业机械地号转移、跨区作业转运时 与其他车辆相互影响,从而导致交通事故。 物体打击 机械伤害 高温 1.驾驶、操作人员作业前查看作业现场,对于危险地段和 不明显的石头、树根等障碍物做出标记或清除。 2.作业前按要求进行检查、保养,按规定检验检测农业机 械,保持转向、制动、灯光、安全防护装置及安全标志 齐全有效。 3.坡路停车卡住制动踏板或采取可靠防滑措施;起步、倒 车前清查车下或周围人员,鸣号、瞭望确认安全。 4.农业机械按期检验,禁止私自拼装、改装和增速。 5.挂接农具时待车停稳后侧方挂接,并插好安全销。 6.保养、调整和排除农具故障时停机进行;保养、加油或 排除故障时禁止使用明火照明。 7.夜间作业时,照明须良好,夜间避免疲劳作业。 8.动力机停机前先卸去负荷,低速运转数分钟后停机。 9.农业机械停车后锁定刹车,发动机熄火后,取下钥匙; 农机检维修或停机再启动前,确保挡位在空挡位置、制 动有效、周围无人员活动。 10.农业机械地号转移、跨区作业转运,经过国道、省道 等重点路段时前方设引导车辆,后方设护卫车辆。 1.建立农机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监 督检查,禁止无证驾驶和酒后、服用违禁药 品等操作农业机械,禁止违章载人、超速超 载超限等行为。 2.加强安全监督检查,确保农业机械牌证齐 全,技术状态完好。 3.建立并落实农用机械安全操作规程。 4.与农业机械使用单位或人员签订安全生产 承诺书、责任书。
10 — 2024DB23/T 3837—
表 B.1 机械化农业生产企业典型作业过程的风险辨识与防范措施(续)
风险点 危险因素 易发生的 事故类型 工程技术措施 安全管理措施
增雨防 雹作业 1.作业前未履行申请手续,未在批准 的空域内、时间内作业或天气条件和 作业时机选择不适合。 2.作业现场能与指挥中心通讯联络 不可靠。 3.人工增雨防雹设备(含发射工具、 弹药)故障。 4.操作不当,炮弹残骸或故障弹溅落 伤人。 5.人工增雨防雹设备损坏或丢失。 爆炸 机械伤害 物体打击 1.按《37mm 高炮增雨防雹作业安全技术规范》QXT17、《火箭 增雨防雹作业岗位规范》QX/T338 执行。 2.配备专用和备用通讯设备。 3.人工增雨防雹设备必须为国家指定生产企业和单位产品,具备 主管部门核发的使用许可证。 4.严格执行高炮作业流程,核实射界,作业前划定作业警戒区。 5.按规定销毁不合格弹药。 1.按照人工增雨防雹安全管理制度要求,履行申 请手续。 2.定期检测专用通讯设施和备用通讯设备,确保 完好有效。 3.严格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作业前全面检修。 4.实行责任制管理;建立人工增雨防雹安全管理 制度、操作规程;为作业人员办理人身意外伤 害保险。 5.作业前后清点、登记作业设备。
粮食出 仓作业 1.出粮车辆启动或停止期间人员开 展作业活动。 2.人员肢体碰触、倚靠输送设备或从 输送设备下方通行;移动正在运转的 设备。 3.粮面粮膜、走道板、测温电缆等器 材拆除后,未按规定存放。 4.出粮口堵塞,仓内排堵作业人员作 业过程中发生粮食埋人事故。 5.粮食结拱(挂壁),在壁挂下方作 业时发生挂壁坍塌伤人事故。 6.拆卸高位挡粮板作业过程中发生 坠落或粮堆埋人事故。 车辆伤害 高处坠落 机械伤害 物体打击 粮食埋人 1.机动车辆装车前,放置车轮停位器。 2.输送设备人员易接触的旋转部位设置防护罩、防护网,并设置 警示标志。 3.粮面粮膜、走道板、测温电缆等器材的拆除后,存放到指定安 全区域,防止掉落伤人。 4.出粮口排堵优先采用仓外作业排堵方式,作业人员开大闸门, 利用长杆通过出料闸门、扦样孔、排堵孔等扰动粮堆排堵;有多 个出粮口的粮仓先从未堵塞出粮口出粮,严防不对称出粮;对于 立筒仓和浅圆仓,通过仓底安装空气炮清堵器用于排堵。 5.平房仓挂壁时,作业人员利用长杆或高空作业车处置;立筒仓 挂壁时,作业人员通过仓顶吊篮入仓利用长杆处置;立筒仓结拱 时,通过向立筒仓入粮,或作业人员通过仓顶吊篮入仓利用长杆 处置。 6.优先采用仓外作业方式。作业人员不少于 2 人,将安全带有效 系在系留装置上,通过移动升降机或扶梯拆卸挡粮板。先关闭出 粮口,在粮面稳定的前提下,逐一拆除粮堆以上的挡粮板;作业 过程中发现粮面流动,作业人员迅速撤离至安全地点。 1.车上有人员作业时禁止移动车辆。 2.制定作业区安全管理制度。作业现场设专人指 挥,作业区域内严禁非作业停车和无关人员逗 留。 3.作业现场作业器材放置有序,保障足够的作业 空间,通道畅通。 4.作业人员系安全带,设监护人员。严禁作业人 员擅自入仓拆卸挡粮板。 5.严格执行粮食结拱(挂壁)处置作业分级审批 制度;粮食有结块现象的立筒仓严禁一出到底。 粮面每下降 1 米左右时,作业人员关闭出仓闸 门后进入仓内检修平台观察粮面,发现明显挂 壁或结块露出粮面,可入仓清理露出粮面的结 块或壁挂;严禁作业人员位于挂壁下方作业; 严禁作业人员站立粮面处置。 6.制订平房仓挡粮板拆卸方案。拆卸高位挡粮板 时系安全带。
11 — 2024DB23/T 3837—
表 B.1 机械化农业生产企业典型作业过程的风险辨识与防范措施(续)
风险点 危险因素 易发生的 事故类型 工程技术措施 安全管理措施
粮食入 仓作业 1.空仓清理时粉尘危害。 2.铺设通风地上笼作业时人员被锋 利边缘碰触、挤压。 3.临时线路安装不规范,电源线绝缘 破损。 4.入仓设备停放未固定。 5.人员肢体碰触、倚靠输送设备或从 输送设备下方通行;移动正在运转的 设备。 6.输送带跑偏或断带。 7.卸粮车辆启动或停止期间人员开 展作业活动。 8.无关人员擅自进入卸粮作业区域。 粉尘 机械伤害 触电 车辆伤害 物体打击 粮食埋人 1.清仓时采取负压或湿式作业措施,作业人员佩戴防尘口罩。严 禁使用压缩空气吹扫浅圆仓、立筒仓的上下通廊和工作塔。 2.对地上笼尖锐角和锋利边缘采取保护措施,防止人员碰触。 3.临时线路安装漏电保护装置,可靠连接临时用电设备 PE 线。 4.设备停放时采用支撑脚或固定制动装置。 5.输送设备人员易接触的旋转部位设置防护罩、防护网。 6.通过调整头轮滚筒、尾部拉紧装置、上、下托辊调整皮带跑偏 情况。 7.机动车辆卸车前,放置车轮停位器;自卸车在车斗完全复位后 移动车辆。 8.进粮口安装钢格栅,并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卸粮作业区设置警 戒线和标志;夜间作业时,作业人员工作服上设置反光警示标志。 1.制定清扫作业规范和安全注意事项。 2.有序组织铺设通风地上笼作业。 3.制定临时线路管理台账。 4.制定作业规范。 5.制定作业区安全管理制度,作业区域内严禁非 作业停车和无关人员逗留。 6.定期巡查输送带磨损和跑偏情况,及时调整跑 偏皮带。 7.移动设备时设专人统一指挥,严防设备失控; 严禁移动正在运转的机械设备。 8.完善卸粮安全操作规程。卸粮时,严禁非作业 人员进入作业区,严禁作业人员擅自进入粮堆。 作业人员处理板结的粮堆时做好监护,防止人 员跌落进粮口被粮食掩埋。
12 — 2024DB23/T 3837—
DB23/T 3837—2024
参 考 文 献
[1] GB 16151.1—2008 农业机械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第1部分:拖拉机
[2] NY/T 2612—2014 农业机械机身反光标识
[3] XF 1131—2014 仓储场所消防安全管理通则
[4] DB23/T 1533—2013 粮食储存场所消防安全管理技术规范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
[6] 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
[7] 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定
[8]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
[9] 农林喷洒作业飞行运行规则(民航规〔2022〕43号)
13
上一章:DB50/T 1652.1-2024 山地城市车路协同系统建设指南 第1部分:总体框架 下一章:DB23/T 3843-2024 自然灾害应急避难场所标志设置管理规范

相关文章

DB13(J) /T 8315-2019 燃气企业安全生产风险辨识、评价与管控技术标准 DB13(J)/T 8315-2019 燃气企业安全生产风险辨识、评价与管控技术标准 供电企业生产班组作业风险辨识和控制图册 供电企业生产班组作业风险辨识和控制图册 调度 供电企业生产班组作业风险辨识和控制图册:配电检修 供电企业生产班组作业风险辨识和控制图册 配电运行 供电企业生产班组作业风险辨识和控制图册 输电运行 供电企业生产班组作业风险辨识和控制图册 带电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