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房屋结构安全性与抗震鉴定标准
Standard for structural safety and
seismic appraisal of buildings
DB22/T 5096-2024
主编部门: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
批准部门: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施行日期:2024 年 10 月 21 日
2024·长 春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吉 林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厅
通 告
第 661 号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关于发布《建设工程消防验收现场评定标准》等
4 项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的通告
现批准《建设工程消防验收现场评定标准》《房屋结构安全性
与抗震鉴定标准》《烧结复合保温砌块墙体工程技术标准》《市政
桥梁结构监测系统运行维护与管理标准》为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
准,编号依次为:DB22/T 5165-2024,DB22/T 5096-2024,DB22/T
5166-2024,DB22/T 5167-2024,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房屋结构
安全性与抗震鉴定标准》DB22/T 5096-2015 同时废止。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2024 年 10 月 21 日
前 言
根据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下达〈2022 年全省工程建
设地方标准制定(修订)计划(一)〉的通知》(吉建设〔2022〕4
号)文件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近年工程实
践经验,参考大量相关技术资料及国内、国际相关标准,结合我省
既有建筑实际情况,依据国家现行规范,对《房屋结构安全性与抗
震鉴定标准》DB22/T 5096-2015 相关内容进行调整。
本标准主要技术内容:1 总则;2 术语和符号;3 基本规定;
4 地基基础;5 砌体结构;6 钢筋混凝土结构;7 钢结构;8 底层
框架砖房和内框架结构;9 砖木结构。
本标准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 1确定了既有建筑鉴定基本原则;
2 进一步明确了排查及各类鉴定的适用情况,以适应工程现实的各
种需求;3 细化了排查、鉴定工作流程,取消了原标准中排查、鉴
定的房屋状况分类,使鉴定程序简化,便于实际操作;4 细化了安
全性鉴定评级方法,以弥补现行标准与工程实际的偏差;5 与现行
通用规范相协调。
本标准由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负责管理。由吉林省阳
光硕苑结构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本
标准的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反馈至: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
理办公室(地址:长春市贵阳街 287 号 建设大厦,邮编:130051,
电子邮箱:jljsbz@126.com)。
本标准主编单位:吉林省阳光硕苑结构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
吉林省硕苑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张 玲 杨红卫 曲 波 张信祥
王 彬 马 进 宋政明 邹文龙
苏正瑞 高嘉骑 刘继龙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马青龙 毕建东 张海泉 孙其锋
袁志仁 李志国 陶乐然
目 次
1 总则 ................................................................................................... 1
2 术语和符号 ....................................................................................... 2
2.1 术语 ........................................................................................... 2
2.2 符号 ........................................................................................... 3
3 基本规定 ........................................................................................... 5
3.1 一般规定 ................................................................................... 5
3.2 排查、鉴定程序 ....................................................................... 6
3.3 初步评定工作内容 ................................................................... 7
3.4 详细评定工作内容 ................................................................... 9
3.5 评定结果 ................................................................................. 16
3.6 排查、鉴定评价标准 ............................................................. 17
4 地基基础 ......................................................................................... 25
4.1 一般规定 ................................................................................. 25
4.2 地基基础安全性排查 ............................................................. 25
4.3 地基基础安全性与抗震鉴定 ................................................. 26
5 砌体结构 ......................................................................................... 30
5.1 一般规定 ................................................................................. 30
5.2 结构安全性排查 ..................................................................... 30
5.3 结构安全性与抗震鉴定 ......................................................... 33
6 钢筋混凝土结构 ............................................................................. 36
6.1 一般规定 ................................................................................. 36
6.2 结构安全性排查 ..................................................................... 36
6.3 结构安全性与抗震鉴定 ......................................................... 39
7 钢结构 ............................................................................................. 42
7.1 一般规定 ................................................................................. 42
7.2 结构安全性排查 ..................................................................... 42
7.3 结构安全性与抗震鉴定 ......................................................... 45
8 底层框架砖房和内框架结构 ......................................................... 49
8.1 一般规定 ................................................................................. 49
8.2 结构安全性排查 ..................................................................... 49
8.3 结构安全性与抗震鉴定 ......................................................... 53
9 砖木结构 ......................................................................................... 55
9.1 一般规定 ................................................................................. 55
9.2 结构安全性排查 ..................................................................... 55
9.3 结构安全性与抗震鉴定 ......................................................... 58
附录 A 排查鉴定流程图 .................................................................... 61
附录 B 房屋状况初步评价表 ............................................................ 62
附录 C 砌体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详细检查记录 ................ 64
附录 D 砌体结构房屋排查与鉴定报告内容及格式要求 ................ 71
附录 E 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排查与鉴定报告内容及格式要求 .... 95
附录 F 钢结构房屋检查记录和安全性排查报告内容及格式要求 113
附录 G 底层框架砖房和内框架房屋抗震鉴定报告内容及格式要求 122
本标准用词说明 ................................................................................. 131
引用标准名录 ..................................................................................... 132
附:条文说明 ..................................................................................... 133
1
1 总则
1.0.1 为使既有建筑的结构安全性排查和安全性与抗震鉴定遵循经
济性、社会性、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明确既有建筑的结
构安全性排查和安全性与抗震鉴定工作技术要求,保证排查、鉴定
工作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既有建筑的结构安全性排查和安全性与抗震鉴定。
1.0.3 既有建筑的结构安全性排查和安全性与抗震鉴定,除应符合
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1.1 既有结构 existing structure
既有建筑的承重结构及其相关部分的总称。
2.1.2 鉴定 appraisal
为评定既有结构未来使用的可靠性程度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
2.1.3 安全性排查 structural safety check
为评价(评定)既有结构是否可以在预期工作年限内继续正常
使用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
2.1.4 安全性鉴定 structural safety appraisal
为评定既有结构承载能力和结构整体稳定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
2.1.5 抗震鉴定 seismic appraisal
为评定既有结构在未来使用中遭遇当地设防烈度地震时的预期
抗震性能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
2.1.6 局部安全性鉴定 part safety appraisal
对既有结构局部或指定构件是否具有正常使用所需承载能力评
定的一系列活动。
2.1.7 专项鉴定 special appraisal
针对既有结构某特定问题或某特定要求所进行评定的一系列活动。
2.1.8 功能系统 functional system
结构的承载(承重)功能、围护功能及其整体性(包括稳定性)
功能,统称为结构的功能系统。
2.1.9 主要构件 dominant member
其自身失效将导致相关构件失效,并危及承重结构系统工作的
构件。
3
2.1.10 一般构件 common member
其自身失效不会导致主要构件失效的构件。
2.1.11 非结构构件 nonstructural components
建筑中除承重体系以外的固定构件和部件,主要包括非承重墙
体、附着于楼面和屋面结构的构件、装饰构件和部件等。
2.1.12 修缮处理 repair treatment
为维持正常使用功能而采取的修理维护工作,如修补饰面、防
水、填缝等。
2.1.13 加固处理 reinforcement treatment
为改善结构不良状况,采取使结构构件提高承载力或整体性等
方面结构性能的处理方法。
2.1.14 验证性检测 confirmatory detection
为验证既有结构构件的材料性能、几何尺寸与设计资料的符合
程度,或了解结构材料性能基本情况所进行的检测。
2.2 符号
2.2.1 结构性能、作用效应和计算系数
R —— 结构构件的承载力设计值;
R′—— 考虑结构体系影响系数和局部影响系数的抗震承载力
设计值;
S1—— 不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结构构件内力组合的设计值;
S2——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结构构件内力组合的设计值;
β—— 综合抗震能力指数;
0γ —— 结构重要性系数;
γRa
—— 抗震鉴定的承载力调整系数;
ci
β —— 第 i 楼层的纵向或横向墙体综合抗震能力指数;
iβ —— 第 i 楼层的纵向或横向墙体平均抗震能力指数;
1
ψ —— 结构构造的体系影响系数;
4
2
ψ —— 结构构造的局部影响系数。
2.2.2 结构安全性鉴定评级
au、bu、cu、du —— 构件或其检查项目的安全性等级;
Au、Bu、Cu、Du —— 子单元或其中某组成部分或功能系统的安
全性等级;
Asu、Bsu、Csu、Dsu —— 鉴定单元安全性等级。
5
3 基本规定
3.1 一般规定
3.1.1 既有建筑排查、鉴定目的应根据既有结构所处状态、遭遇灾
害事故情况,或预期使用功能、环境、年限所需要的结构或构件性
能确定;排查对象一般为整栋建筑,鉴定对象可为整栋建筑或局部
亦或构件。
3.1.2 为评估既有建筑在正常使用状态下,既有结构是否可以在设
计工作年限内继续安全使用,下列情况可进行安全性排查:
1 遭遇偶发灾害事故等各种需要应急安全性检查的;
2 某一个历史时期建造的同种结构类型房屋出现了安全隐患
需要进行安全性筛查的;
3 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应进行安全性统一排查的;
4 产权单位或使用主体单位发起的厂区、社区、住宅小区等区
域性建筑安全性评估的。
3.1.3 在下列情况下,既有建筑应同时进行结构安全性鉴定与抗震
鉴定:
1 达到设计工作年限需要继续使用的;
2 原设计低于现行抗震设防标准或建筑抗震设防类别提高的;
3 既有建筑进行增层、扩建、改建,或改变使用功能影响结构
安全和抗震性能的;
4 遭遇偶发灾害事故,导致结构整体损伤,修复处理前需要鉴
定的;
5 日常使用或安全性排查中发现既有结构存在安全、抗震方面
隐患的。
3.1.4 在下列情况下,既有建筑可仅进行结构安全性鉴定:
6
1 按建造年代技术标准设计且现状运行正常无明显损伤,需要
安全性鉴定的;
2 功能改变不影响整体抗震性能,需要安全性鉴定的;
3 少量结构构件出现开裂、变形等损伤影响承载能力的。
3.1.5 在下列情况下,既有建筑可进行结构局部安全性鉴定:
1 结构局部改造仅影响一定范围内的结构构件的;
2 因受灾等导致结构局部损伤的;
3 正常使用发现结构个别构件存在安全问题的。
3.1.6 在下列情况下,可进行专项鉴定:
1 结构耐久性问题突出的;
2 功能改变对结构有专门要求的。
3.1.7 排查鉴定工作应由本专业具有一定工程经验的一级注册结构工
程师或高级工程师负责,鉴定报告应由承担鉴定的单位盖章后生效。
3.2 排查、鉴定程序
3.2.1 排查、鉴定的主要工作程序有:确定评定目的、初步评定、
详细评定和给出评定结果等工作,排查鉴定流程图见本标准附录 A,
具体内容如下:
1 设定预期使用条件,确定评定目的;
2 初步评定:
1) 初步资料核查和现场调查;
2) 初步检查、检测;
3) 初步分析评定;
4) 紧急措施的决策;
5) 对详细评定的建议;
6) 必要时补充验证性检测及验算,进一步明确初步评定的结果;
3 详细评定:
1) 详细的资料搜集和查阅;
7
2) 详细的检查、检测和材料试验;
3) 确定作用;
4) 确定结构既有承载性能;
5) 详细结构分析;
6) 鉴定;
4 评定结果:
1) 报告;
2) 加固处理等工程措施及风险控制建议;
5 必要时可补充调查,重复详细评定步骤。
3.2.2 排查可按初步评定程序进行,其初步评定结果作为排查结论;
鉴定在初步评定阶段可以明确既有结构安全或者存在影响安全性的
严重缺陷时,可将初步评定结果作为鉴定结论,不再进入详细评定
流程,否则应进行详细评定。
3.3 初步评定工作内容
3.3.1 初步核查及调查。应搜集既有结构评定必需的重要信息,包
括下列基本内容:
1 查阅图纸资料:包括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竣工图或设计图、
施工及验收资料等;
2 核查建筑历史运行状况:包括原始施工、历次修缮、加固改
造、用途变更、使用条件改变以及受灾等情况;
3 调查重大环境影响:包括地震作用的发生、强烈的外力作用、
地质条件的变化、腐蚀、结构的不当环境使用情况等;
4 踏察现场:包括核查实物现状、调查建筑物实际使用条件和
内外环境、查看已发现的问题、听取有关人员的情况介绍等。
3.3.2 初步检查与检测。应了解结构体系和结构损伤有关信息,包
括下列基本内容:
1 检查外观特征:包括结构布置、传力路径、非破损即可见的
8
主要构造等;
2 检查结构损伤及材料表现:肉眼可见的变形、裂缝、剥落、
锈蚀,以及通过简单工具敲打扣凿了解材料状况等;
3 检查地基基础是否明显沉降变形,或由地基基础沉降变形引
起的上部结构变形开裂或整体倾斜。
3.3.3 初步分析评定。应在初步调查、检查、检测的基础上,分析判
断结构是否安全或存在严重缺陷,初步分析评定包括下列基本内容:
1 资料及历史运行情况核查;
2 结构及地基基础外观特征检查分析;
3 损伤状况分析;
4 根据以上分析,对房屋现状进行初步评价,见表 3.3.3。
表 3.3.3 房屋状况初步评价
现状分析
状况
评价
结构体系与构件布置或传力路径基本合理;结构的构造措施、整体性、
支撑系统尚好;未发现结构构件存在裂缝、变形与损伤,非结构构件
存在明显裂缝和损伤;未见地基变形和不均匀沉降现象
良好
结构体系与构件布置或传力路径基本合理;结构的构造措施、整体性、
支撑系统存在不直接影响结构安全的局部缺陷;未发现结构构件存在
明显影响其承载力的裂缝、变形与损伤,非结构构件存在明显影响安
全的裂缝及损伤;未见明显地基变形和不均匀沉降现象
一般
结构体系与构件布置或传力路径不合理,或结构的构造措施、整体性、
支撑系统明显缺陷;或结构构件存在影响其承载力的裂缝、变形与损
伤,或非结构构件出现严重损伤;或出现明显地基变形或不均匀沉降
现象
较差
房屋状况初步调查、检查用表,可参考本标准附录 B。
3.3.4 紧急措施的决策。当初步分析中发现结构存在严重缺陷或结
构已处于危险状态时,应在初步评定结果中给出必要时采取措施或
9
立即采取紧急措施的建议。
3.3.5 对详细评定的建议。当初步分析不能给出结构安全或存在严
重缺陷的评定结果时,应进行详细评定,并对详细评定的重点提出
建议。
3.3.6 当存在下列情况时,应补充验证性检测和必要验算:
1 房屋现状良好,无图纸资料,经分析有必要验证结构材料性
能的;
2 有图纸资料,但房屋现状一般,经分析需进一步核查承载能
力的。
3.3.7 验证性检测数量和必要验算内容应按下列原则确定:
1 当初步评定房屋状况良好时,一个检测批验证抽样数量可按
主要构件 3 个,一般构件 2 个;
2 当初步评价房屋状况一般或按第一款抽样数据与资料不符
或有怀疑时,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
50344 规定的检测类别 A 确定抽样检测数量;
3 不符合上述两款情况,问题较多时,应进行详细检测;
4 必要验算内容根据不同结构类型及结构传力特点确定,按后
续章节规定。
3.4 详细评定工作内容
3.4.1 详细资料核查与现场调查应按下列规定进行:
1 详细资料核查宜包括:核查有关资料的完整有效性和与实
际的相符情况。资料包括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设计计算书、设计
变更记录、施工图、施工及施工变更记录、竣工图、相关质量验
收资料如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的验收文件、观测记录、事故处理报
告等;
2 详细的现场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
1) 调查房屋使用条件:包括使用史,荷载史、灾害史及内部
10
或建筑周围环境变化;
2) 调查房屋场地条件:包括场地类别、地基土层分布、特殊
土层及地基承载力情况、建筑周围是否存在地铁和隧道施
工以及振动源、长期积水等影响所处地下环境变化的情
况;
3) 调查地基的变形、稳定情况,及其在上部结构产生的反应、
发展趋势。
3.4.2 详细检查与检测,应包括地基基础、上部结构(含非结构构
件)两部分,其检查结果及检测数据应作详细记录,砌体结构房屋
详细检查记录参见本标准附录 C.0.1,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详细检查
记录参见本标准附录 C.0.2,钢结构房屋详细检查记录参见本标准附
录 F.0.1,其他结构形式可参考上述表格。
3.4.3 详细检查与检测,可分为有图纸资料、无图纸资料和图纸资
料不全等情况,分别按下列规定进行:
1 有图纸资料
1) 可仅进行符合性检查,检查应包括实际结构体系、布置、
主要受力构件等与图纸资料符合程度,检查结构布置或构
件是否有变动,分析结构、构件与图纸资料不符合或变动
的部分对结构安全性影响;
2) 可仅进行验证性检测,验证性抽样检测构件材料性能和几何
尺寸,符合原设计要求时,可采用原设计资料数据;当不符
合原设计要求时可增加验证抽样数量,或进行详细检测;
2 无图纸资料
1) 应通过详细检查确定结构体系和布置、承重构件类别;
2) 应通过详细检测确定构件的材料强度、几何尺寸、连接构
造等,钢筋混凝土构件还要确定主筋与箍筋配置及钢筋保
护层等;
3) 应在检查与检测的基础上绘制所缺少的主要结构布置图;
3 图纸资料不全时,应检查实际结构与已有图纸资料的符合程
11
度,对缺少图纸资料部分的结构进行详细检查检测。
3.4.4 详细检查检测应根据各类结构的受力特点确定主要检测项
目、主要检查项目和重点检查部位:
1 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其构件材料强度、截面尺寸为主要检
测项目;结构整体倾斜和构件损伤,为主要检查项目;
2 钢结构和砖木结构检测除材料性能、截面尺寸外,其节点连
接构造也为主要检测项目;除结构整体倾斜、构件损伤外,连接构
造损伤也为主要检查项目,并应检查下列重点部位的腐蚀、腐朽或
虫蛀的状况:
1) 埋入地下构件的接近地面部位;
2) 易积水或遭受水蒸气侵袭部位;
3) 受干湿交替作用的构件或节点连接部位;
4) 易积灰的潮湿部位;
5) 钢结构组合截面空隙小于 20mm 的难喷刷涂层的部位;
6) 钢索节点、锚固部位。
3.4.5 地基基础详细检查与检测应进行下列工作:
1 查勘建筑实际使用荷载、地基变形引起的沉降与沉降稳定情
况、沉降差、上部结构倾斜、扭曲、裂缝、地下室和管线情况。当
地基资料不足时,可根据房屋上部结构是否存在地基变形的反应进
行评估;必要时,可对场地地基进行近位勘察或沉降观测;
2 基础的种类和材料性能,可通过查阅图纸资料确定;当资料
不足或资料虽基本齐全但有怀疑时,可开挖个别基础检测,查明基
础类型、尺寸、埋深,检验基础材料强度,并检测基础开裂、腐蚀
和损伤等情况。
3.4.6 上部结构详细检查,应根据结构的具体情况和鉴定内容、要
求,按下列规定进行:
1 结构体系及其整体性检查,应包括层数、高度、结构平面布
置、竖向和水平向承重构件布置、结构抗侧力作用体系(支撑系统)、
抗侧力构件平面布置的对称性、竖向抗侧力构件的连续性、房屋有
12
无错层等;应找出其破坏会导致整个体系丧失抗震能力或丧失承重
能力的构件;对砌体结构还应包括圈梁和构造柱;
2 结构构件及其连接的检查,应包括结构构件的几何尺寸、预
埋件、紧固件与构件连接,结构间的连接等;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还
应包括短柱、深梁的性能;对砌体结构还应包括局部承压与局部尺
寸;对钢结构还应包括构件的长细比等;
3 结构缺陷、损伤的详细检查,应包括构件裂缝、损伤及其连
接节点的开裂或其他损伤等;
4 结构位移和变形的检查,应包括结构顶点位移和层间位移,
受弯构件的挠度变形与侧弯,墙、柱的侧倾等;
5 结构构件老化、腐蚀的检查,应包括钢筋和钢件的锈蚀,砌
体块材的风化和砂浆的酥碱、粉化,木材的腐朽、虫蛀等;
6 易塌落伤人的悬挑阳台、雨棚、女儿墙及人员疏散通道处
易倒塌构件的检查,包括易塌落构件最小尺寸、支撑长度及其连接
构造等。
3.4.7 上部结构详细检测应符合下列原则:
1 应遵循尽可能减少对既有结构损伤的原则,根据鉴定目的合
理确定检测方案。方案应包括检测项目、检测部位、检测批次、检
测数量;
2 检测抽样部位应具有代表性,应选取影响结构安全性的关键
构件进行检测;当采用局部破损检测方法时,宜选择构件受力较小
的部位取样,且尽可能减小对结构构件安全的影响;
3 抽样检测批次可根据本标准后续各章确定,检测数量可根据
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 50344 等相关现场检
测技术标准,结合既有结构实际情况确定;
4 当发现检测数据出现异常情况时,应补充抽样数量;
5 破损性检测现场工作结束后,应及时修补或加固受损构件的
局部损伤。
3.4.8 详细检查检测中,对材料性能明显较差以及存在明显变形裂
13
缝等损伤、老化酥碱等腐蚀的部位和构件应进行复核性检查、检测,
并应详细记录材料缺陷、构件损伤和腐蚀部位及其范围、程度和形
态;应绘制构件材料性能缺陷、裂缝损伤构件的位置分布图,必要
时可绘制腐蚀部位、范围、程度的分布图。
3.4.9 结构上作用确定按下列原则:
1 当为鉴定原结构、构件在剩余设计工作年限内的安全性时,
应按不低于原建造时的荷载规范和设计规范进行验算;如原结构、
构件出现过与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相关的较大变形或损伤,则相关
性能指标应按现行规范与标准的规定进行复核;
2 当为结构加固、改变用途或延长工作年限的目的而鉴定
原结构、构件的安全性时,应在调查结构上实际作用的荷载及
拟新增荷载的基础上,按现行规范与标准的相应可靠度水平进
行验算;
3 当结构受到温度、变形等作用,且对其承载能力有显著影响
时,应计入由此产生的附加内力。
3.4.10 既有结构承载性能的确定按下列原则:
1 构件材料强度标准值应根据结构的实际状态按下列原则确定:
1) 若原设计文件有效,且不怀疑结构有严重的性能退化或设
计、施工偏差,可采用原设计的标准值;
2) 若调查表明实际情况不符合上款的要求,应进行现场检测,
并确定其标准值;
2 结构或构件的几何参数应采用实测值,并应计入锈蚀、腐蚀、
腐朽、虫蛀、风化、裂缝、缺陷、损伤以及施工偏差等的影响;
3 构件变形、缺陷、损伤的影响应按下列原则确定:
1) 对于变形超过允许限值的构件,应考虑产生的附加作用效应;
2) 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的开裂构件,应考虑其刚
度的降低;
3) 对于可以量化的构件损伤或缺陷,可按第 2 款扣除损伤或
缺陷后的截面尺寸考虑,并单独进行该构件的承载力验算;
14
4) 对于不能量化的构件损伤或缺陷,或虽能量化但不能在构
件承载力验算中考虑其影响时,可先按无损伤或缺陷的构
件计算其构件承载力,再根据损伤或缺陷程度评价其对承
载力的影响程度,确定构件承载力。
3.4.11 详细结构分析应符合以下规定:
1 既有结构构件承载力验算可分为不考虑地震作用内力组合
和考虑地震作用内力组合两种情况:
1) 不考虑地震作用内力组合的构件承载力验算应符合下式规定:
1
/ 0
S
≤ R γ
(3.4.11-1)
式中:
S1——不考虑地震作用的结构构件内力组合的设计值,应按现
行国家标准《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 55001、《建筑结
构荷载规范》GB 50009 的规定采用;
R——结构构件承载力设计值,其计算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
范》GB 50010、《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木结
构设计规范》GB 50005 的规定采用;
0γ ——结构重要性系数,对于安全性等级为一级的结构构件不
应小于 1.1,对于安全性等级为二级的结构构件不应小
于 1.0,对于安全性等级为三级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 0.9。
2)考虑地震作用内力组合的构件承载力验算应符合下式规定:
'
2
/ Ra
S
R
γ
≤
(3.4.11-2)
式中:
S2——结构构件内力组合的设计值;计算时,有关的荷载、地
震作用分项系数、组合值系数和作用效应系数,应按现
行国家标准《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 5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