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根据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 2021 年工程建设标准
编制计划的通知》(豫建科[2021]408 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在广泛
调研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工程实践经验,参考了国内相关资料,结合
我省实际,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本标准。 
本标准共 11 章 3 个附录。主要内容是:1 总则;2 术语;3 基本
规定;4 住宅建筑;5 公共建筑;6 场地设计;7 既有建筑适老化改造;
8 适老化设施;9 室内环境;10 建筑设备;11 施工与验收;附录 A
适老化标志;附录 B 适老化设施标志牌;附录 C 用于指示方向的适老
化设施标志牌。 
本标准由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郑州市建筑设计
研究院有限公司(原郑州市建筑设计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反馈至郑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
公司(郑州市嵩山北路 6 号,邮政编码:450000)。 
 
 
 
 
 
主编单位:郑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河南省中原住宅与成品房研究中心 
河南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 
河南康养集团有限公司 
河南沃克曼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郑州大学综合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河南鼎丰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编制人员:郑丹枫 宋  冰 苗雨蕾 张  骞 潘兵占 
张顺海 陈贵平 周世忠 张  波 李晓辉 
聂  帅 崔  胜 刘  忠 田洹东 王华强  
倪梁峰 刘雪梅 陈  磊 张  亮 李  辉  
孙立春 李寅飞 张偲豪 黑江涛 张浩锋  
孙燕燕 张宏阳 邹雨薇 王  娜 刘超峰  
马  璐 王新庆 杨永乾 刘  磊 王凯正  
曹贝贝 李晓培 叶  宁 邢曼曼 杨明洋  
温  馨 王淑杰 王鹏举 
审查人员:龙文新 刘  寅 朱伟伟 秦晓丽 冯秋保  
刘永生 张玉洁 
 
目次 
1  总则  ............................................................................................... 1 
2  术语  ............................................................................................... 2 
3  基本规定  ....................................................................................... 3 
4  住宅建筑  ....................................................................................... 4 
4.1  一般规定  ................................................................................ 4 
4.2  套内空间  ................................................................................ 4 
4.3  共用部分  .............................................................................. 12 
5  公共建筑  ..................................................................................... 15 
5.1  一般规定  .............................................................................. 15 
5.2  通用部位  .............................................................................. 15 
5.3  其他部位  .............................................................................. 19 
6  场地设计  ..................................................................................... 21 
6.1  一般规定  .............................................................................. 21 
6.2  场地出入口  .......................................................................... 21 
6.3  道路系统  .............................................................................. 21 
6.4  老年人室外活动场地  .......................................................... 23 
6.5  绿化景观  .............................................................................. 24 
6.6  辅助设施  .............................................................................. 26 
7  既有建筑适老化改造  ................................................................. 27 
7.1  一般规定  .............................................................................. 27 
7.2  检查和评定  .......................................................................... 27 
7.3  场地改造  .............................................................................. 28 
7.4  建筑改造  .............................................................................. 29 
7.5  结构改造  .............................................................................. 29 
7.6  设施设备改造  ...................................................................... 30 
8  适老化设施  ................................................................................. 32 
8.1  一般规定  .............................................................................. 32 
8.2  缘石坡道  .............................................................................. 32 
8.3  轮椅坡道  .............................................................................. 32 
8.4  出入口  .................................................................................. 33 
8.5  通道  ...................................................................................... 34 
8.6  门  .......................................................................................... 35 
8.7  电梯和升降平台  .................................................................. 36 
8.8  楼梯和台阶  .......................................................................... 36 
8.9  扶手  ...................................................................................... 37 
8.10 适老化标识系统  .................................................................. 38 
8.11 数字化信息服务  .................................................................. 39 
9  室内环境  ..................................................................................... 40 
9.1  声环境  .................................................................................. 40 
9.2  日照、天然采光  .................................................................. 42 
9.3  热湿环境、自然通风  .......................................................... 43 
9.4  室内空气质量  ...................................................................... 44 
10  建筑设备  ................................................................................... 45 
10.1  给水排水  ............................................................................ 45 
10.2  供暖、通风、空气调节及燃气  ........................................ 47 
10.3  建筑电气  ............................................................................ 48 
10.4  信息与智能化  .................................................................... 51 
11  施工与验收  ............................................................................... 53 
11.1  一般规定  ............................................................................ 53 
11.2  施 工  .................................................................................. 54 
11.3  验 收  .................................................................................. 55 
附录 A  适老化标志  ........................................................................ 58 
附录 B  适老化设施标志牌  ............................................................ 59 
附录 C  用于指示方向的适老化设施标志牌  ................................ 60 
本标准用词说明  ............................................................................... 61 
引用标准名录  ................................................................................... 62 
条文说明……………………………………………………………………………………………. 64 
 
 
 
 
1 
 
 
1  总则 
1.0.1 为适应河南省人口老龄化现状与发展趋势,更好地满足老年人
社会生活需求,规范建筑适老化建设,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河南省新建、改建和扩建的住宅及除老年人照料
设施以外的公共建筑的适老化设计、施工及验收。 
1.0.3 建筑适老化建设应遵循以人为本、安全耐久、适用便利、经济
合理、健康卫生、绿色低碳的原则,体现对老年人健康状况、自理能
力和护理需求的适应性,并保证适老化设施的系统性及其之间的有效
衔接。 
1.0.4 建筑适老化建设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地
方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2  术语 
2.0.1 老年人 
年满 60 周岁及以上的自然人,称为老年人。 
2.0.2 建筑适老化 
在住宅或公共建筑及空间环境的设计与建造中,除符合安全便利、
健康舒适等要求外,同时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及行动特点,
适应其生理、心理及服务的特殊需求,通过无障碍环境建设、引入急
救系统等措施,使建筑满足老年人的生活及出行需求。 
2.0.3 适老化设施 
方便和适合老年人使用,符合无障碍设计要求及老年人的特殊使
用需求,满足其生理及心理需求的各类通行、服务及交流设施。 
2.0.4 老年人住宅 
供以老年人为主的家庭居住使用的专用住宅。 
2.0.5 老年人室外活动场地 
用地范围内主要供老年人使用的室外活动场地。 
2.0.6 助老辅具 
辅助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器具。 
3 
 
3  基本规定 
3.0.1 建筑适老化建设应充分利用现有公共服务资源和基础设施,因
地制宜地进行建设。 
3.0.2 应符合老年人的生理及心理特点,与其身体机能、行为特征相
适应,满足老年人日常生活和参与公共活动的需求。 
3.0.3 应执行国家现行防火、防灾及安全性相关标准,并应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55019、《建筑环境
通用规范》GB55016、《既有建筑维护与改造通用规范》GB55022、《建
筑节能与可再生资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5 的相关规定。 
3.0.4 既有建筑适老化改造前,应进行检查评定,判定具备改造条件,
且能够符合本标准及国家和地方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3.0.5 信息、公共安全和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应满足
适老化需求,信息化应用系统应推进数字适老、智慧养老服务的提升。  
 
 
4 
 
4  住宅建筑 
4.1  一般规定 
4.1.1 住宅建筑的适老化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 及《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
等相关规定。 
4.1.2 满足适老化要求的住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设置老年人住宅; 
2  共用部分应满足适老化要求。 
4.1.3 老年人住宅应设于首层或满足适老化要求的电梯可达的楼层,
应设在便于到达、疏散和进出的位置,并应与满足适老化要求的通道
连接。 
4.1.4 新建老年人住宅应一体化设计,成品交付,室内设施及部品选
用应满足老年人日常生活需求,保证安全和便利。 
4.2  套内空间 
Ⅰ 套型 
4.2.1 老年人住宅应按套型设计,套型内应设卧室、起居室(厅)、厨
房和卫生间等基本功能空间。 
4.2.2 套型的使用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由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和卫生间等组成的套型,不应小
5 
 
于 35.00 ㎡; 
2  由兼起居的卧室、厨房和卫生间等组成的套型,不应小于
27.00 ㎡。 
4.2.3 套型内的主要功能空间宜平层设计。厨房、卫生间、阳台地面
的完成面与相邻空间完成面高差不应大于 15mm,并以斜面过渡。 
4.2.4 套内楼地面应采用防滑材料。厨房、卫生间、阳台地面应采用
耐磨、耐腐蚀、易清洁的材料。厨房、卫生间墙面应采用防水、耐腐
蚀、易清洁的材料。  
4.2.5 套型内墙体、墙角、窗台、窗口竖边等阳角部位宜做成圆角,
且在 1.80m 高度以下设置护角,护角应选择环保坚固的材料。 
4.2.6 家具选择应满足老年人的安全需求。 
Ⅱ 玄关、过道和贮藏空间 
4.2.7 老年人住宅入口处宜设置玄关。玄关宜根据老年人的生活习惯
合理配置以下设施或空间: 
1  换鞋凳,换鞋凳旁宜增设竖向扶手,扶手安装应牢固; 
2  挂衣钩,低位挂衣钩距地面高度不应大于 1.20m; 
3  鞋柜兼置物台,台面高度宜距地 850mm,方便老年人置物的
同时可为老年人提供撑扶的位置。鞋柜距地 300mm 的高度空间内宜留
空; 
6 
 
4  助老辅具的存放空间。 
4.2.8 套内入口过道净宽不宜小于 1.20m,通往卧室、起居室(厅)、
厨房、卫生间及贮藏室的过道净宽不应小于 1.00m。 
4.2.9 套型内部走道宜结合墙面、户门、坐凳、储物柜等设置连续扶
手或可撑扶的家具,安装高度应为 850mm~900mm。 
4.2.10 套内应设置储物柜或贮藏空间,柜门宜采用推拉门,内部宜设
置可移动隔板。 
Ⅲ 卧室、起居室(厅) 
4.2.11 老年人住宅应至少设置一间满足适老化要求的老年人卧室。 
4.2.12 老年人卧室的设计应满足老年人睡眠、通行等生活行为及老年
人护理的空间需求。 
4.2.13 应选择日照良好的房间,远离电梯井等有噪声及振动的设施或
房间。 
4.2.14 老年人卧室、老年人起居室(厅)的使用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双人卧室不应小于 12.00 ㎡; 
2  单人卧室不应小于 8.00 ㎡; 
3  兼起居室的卧室不应小于 15.00 ㎡; 
4  起居室(厅)不应小于 10.00 ㎡。 
4.2.15 老年人卧室布局应符合下列规定: 
7 
 
1  针对自理老年人,床应至少两侧临空,并预留与相邻家具或
墙之间净宽不小于 900mm 的通行空间;  
2  针对需要护理的老年人,床宜三侧临空并采用防跌落措施,
其中至少一侧长边应预留与相邻家具或墙之间净宽不小于 1.20m 的
护理空间;卧室内应预留轮椅回转空间;床尾侧的通行宽度不宜小于
900mm; 
3  应结合家具设置可撑扶物或设置扶手。 
4.2.16 老年人卧室的门应采用杠杆式门执手,宜采用内外均可开启的
锁具。 
4.2.17 起居室(厅)应满足老年人轮椅通行及日常活动的空间需求。
坐席区宜布置在面向户门的方向。 
4.2.18 餐厅宜紧邻厨房布置,餐桌旁宜留有助餐空间。 
Ⅳ 厨房 
4.2.19 老年人住宅厨房的使用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由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和卫生间等组成的住宅套型的厨
房使用面积,不应小于 4.50 ㎡; 
2  由兼起居的卧室、厨房和卫生间等组成的住宅套型的厨房使
用面积,不应小于 4.00 ㎡。 
4.2.20 厨房布局应符合下列规定: 
8 
 
1  厨房应满足老年人洗涤、操作、烹饪、通行等行为的空间需
求,依次设置冰箱、洗涤池、案台、炉灶及排油烟机等设施; 
2  厨房通行净宽不应小于 900mm,并宜预留轮椅转向空间; 
3  当满足通行及转向要求时,可沿墙面设置扶手或橱柜等; 
4  厨房操作案台长度不应小于 2.10m,台面应连续; 
5  厨房操作台应考虑老年人站姿操作、坐姿操作及与其他人员
共用等情况。适合站姿操作的厨房操作台面下宜预留膝盖及脚尖可深
入 的 空 间 ; 适 合 坐 姿 操 作 的 厨 房 操 作 台 面 距 地 面 高 度 应 为
700mm~850mm,其下部应留出不小于宽 750mm、高 650mm、距地面高
度 250mm 范围内进深不小于 450mm、其他部分进深不小于 250mm 的容
膝容脚空间; 
6  洗涤池宜靠近外窗设置; 
7  吊柜下方宜设置开敞式中部柜,中部柜距地高度宜为
1.20m~1.60m,中部柜深度宜为 200mm~250mm。吊柜可采用可下拉
式拉篮。 
Ⅴ 卫生间 
4.2.21 老年人住宅应至少设置一间满足适老化要求的卫生间,并宜有
自然采光和通风。 
9 
 
4.2.22 满足适老化要求的卫生间与老年人卧室应邻近布置,卫生间设
计应满足老年人如厕、盥洗、沐浴、护理、通行等行为的空间需求,
宜干湿分离。 
4.2.23 应至少配置坐便器、洗浴器、洗面器三件卫生洁具。三件卫生
洁具集中配置的卫生间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 3.00 ㎡,有条件时不宜
小于 4.00 ㎡,并应满足轮椅使用需求。 
4.2.24 卫生间门应采用能向外开启的门或推拉门,并应采用门外可紧
急开启的门闩。 
4.2.25 坐便器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坐便器高度不宜低于 450mm; 
2  坐便器旁应设置安全抓杆。  
4.2.26 洗浴区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洗浴区有条件时宜同时设置淋浴区和盆浴区;当空间较小时,
宜优先设置淋浴区; 
2  淋浴区宜设置坐台,高度应为 400mm~450mm,深度应为
400mm~500mm,宽度应为 500mm~550mm; 
3  应设置 L 形 安全 抓杆 ,其 水平 部分 距地 面高 度应 为
700mm~750mm,长度不应小于 700mm,其垂直部分应设置在淋浴间
坐台前端,顶部距地面高度应为 1.40m~1.60m; 
10 
 
4  控制淋浴的开关距地面高度不应大于 1.00m;应设置一个手
持的喷头,其支架高度距地面高度不应大于 1.20m,淋浴软管长度不
应小于 1.50m;宜使用可上下滑动的杆件; 
5  当设置浴盆时,浴盆距地面高度不应大于 450mm;在浴盆一
端宜设置方便进入和使用的坐台; 
6  应沿浴盆长边和洗浴坐台旁设置安全抓杆。 
4.2.27 盥洗区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洗面台下方宜留空,方便坐姿洗漱或乘坐轮椅的老年人使用,
台下容膝容脚空间尺寸宜为不小于宽 750mm、高 650mm、距地面高度
250mm 范围内进深不小于 450mm、其他部分进深不小于 250mm; 
2  洗面台上方的镜子反光面的底端距地面的高度不宜大于
1.00m; 
3  宜在洗面台侧边设置置物柜; 
4  台面直角宜做圆弧处理,防止碰撞。 
4.2.28 安全抓杆、淋浴间坐台应安装牢固。 
4.2.29 门口内地面应低于厅室 5mm,湿区地面应低于干区地面 5mm,
高低差处采用倒角过渡,并找 1%坡度坡向地漏。设置浴缸时,浴缸
下地面标高应与厅室一致。 
Ⅵ 阳台、露台 
11 
 
4.2.30 老年人住宅的套型应设阳台,阳台净宽不应小于 1.50m,并满
足老年人使用轮椅通行的需求。 
4.2.31 阳台栏板或栏杆垂直净高不应小于 1.10m,顶部的抗水平推力
不应小于 1.0kN/m,当采用垂直杆件做栏杆时,其杆件净间距不应大
于 110mm。  
4.2.32 阳台应设置低位晾衣装置,或设置可上下调控的晾衣装置,其
操作手柄或开关高度距地面应为 0.85m~1.10m。 
4.2.33 在阳台设置洗衣空间时,应合理组织排水。 
4.2.34 宜利用建筑露台为老年人创造活动场所,连接露台与走廊的通
道宽度不宜小于 1.20m,露台在临空处应采用防止攀登的构造,护栏
净高不应小于 1.20m。 
Ⅶ 门窗 
4.2.35 户门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采用平开门,门扇宜向外开启,并采用杠杆式门执手; 
2  户门宜设置高低位双观察孔,高位观察孔的距地高度宜为
1.50m,低位观察孔的距地高度宜为 1.20m; 
3  宜安装闪光提示门铃。 
4.2.36 厨房和卫生间的门扇应设置透光窗。 
4.2.37 老年人住宅不宜设置凸窗和落地窗。 
12 
 
4.2.38 门窗五金件不应有尖角,应易于单手执握或操作,外开窗宜设
开启关闭辅助装置。 
4.2.39 老年人住宅窗户可开启扇的执手或启闭开关距地面高度应为
0.85m~1.00m,手动开关窗户操作所需的力度不应大于 25N。 
4.3  共用部分 
4.3.1 设置有老年人住宅的居住单元,其共用部分进行适老化设计的
范围应包括: 
1  建筑出入口及入口平台; 
2  门厅; 
3  公共走道; 
4  电梯及候梯厅; 
5  公共楼梯。 
4.3.2 建筑出入口及入口平台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每个住宅单元应至少设置 1 处满足适老化要求的出入口; 
2  满足适老化要求的出入口宜采用平坡出入口,地面坡度不宜
大于 1:30; 
3  出入口上方应设置雨篷。雨篷出挑长度不宜小于 1.00m,宽
度应覆盖入口平台;有条件时可适当放大,出挑长度宜超过首级台阶
500mm,宽度宜超过入口平台两侧各 300mm。雨篷宜做有组织排水,
13 
 
排水管应避开下方坡道和台阶; 
4  出入口应设置清晰醒目的楼号标识,有条件时楼号标识应考
虑夜间亮化; 
5  出入口门禁操作面板上的按键宜加大,便于老年人识别与操
作,安装高度应考虑乘坐轮椅的老年人的操作要求,面板中心线距地
面高度应为 0.85m~1.10m; 
6  信报箱和快递柜的高度应考虑站姿和乘坐轮椅的老年人共同
使用,宜采用智能信报箱和快递柜; 
7  单元门应采用杠杆式门执手。 
4.3.3 门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设置明显清晰的标识系统,包括楼层导视、安全提示等; 
2  宜设置寄存空间,以便于老年人临时存放物品; 
3  宜设置休息座椅和靠墙扶手。 
4.3.4 公共走道宜设置连续扶手,且扶手的设置不应影响疏散宽度。
当走道净宽小于 1.50m 时,宜在走道中设置直径不小于 1.50m 的轮椅
回转空间,其设置间距不宜超过 20.00 m,且宜设置在户门处。 
14 
 
4.3.5 设置电梯的住宅,每个居住单元应至少设置 1 部满足适老化要
求的电梯,宜与可容纳担架电梯合并设置,并应符合《河南省住宅可
容纳担架电梯设计标准》DBJ41/T195 的有关规定。候梯厅宜设置扶
手。 
4.3.6 公共楼梯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每个住宅单元应设置不少于 1 部满足适老化要求的楼梯; 
2  满足适老化要求的楼梯宜在两侧均设置扶手。 
 
 
 
 
 
 
 
 
 
 
 
 
 
 
 
 
 
 
15 
 
5  公共建筑 
5.1  一般规定 
5.1.1 公共建筑的适老化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
GB50763 等的有关规定。 
5.1.2 满足适老化要求的公共建筑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公共建筑的出入口、入口大厅、服务大厅、休息厅、休息室、
室内走道、电梯、楼梯、公共卫生间(厕所)、公共浴室和更衣室、
公共餐厅、公众坐席、停车场和停车库、各类服务台等通用部位应进
行适老化设计; 
2  旅馆、医疗康复、老年大学等建筑除通用部位应进行适老化
设计外,为老年人服务的其他部位也应进行适老化设计。 
5.1.3 公共建筑的适老化设施应成系统设计,并宜相互靠近。 
5.2  通用部位 
5.2.1 建筑主要出入口宜设置平坡出入口。 
5.2.2 建筑主要出入口大厅、服务大厅、休息厅、休息室等场所有高
差或台阶时应设轮椅坡道,并应提供休息座椅和可以放置轮椅的无障
碍休息区或等待区。休息座椅座面高度应在 400mm~470mm 之间,座
椅宽度不应小于 500mm,并应有靠背及扶手。 
16 
 
5.2.3 供公众使用的主要室内走道应为满足适老化要求的通道,走道
长度大于 60.00m 时,宜设休息区,休息区应避开行走路线。 
5.2.4 当为公众服务的区域设有电梯时,至少应设置 1 部满足适老化
要求的电梯,其候梯厅应设置扶手。 
5.2.5 供公众使用的主要楼梯应为满足适老化要求的楼梯,并应符合
下列规定: 
1  楼梯踏步宽度不应小于 280mm,踏步高度不宜大于 150mm; 
2  宜在两侧均设置扶手。 
5.2.6 供公众使用的的男、女公共卫生间(厕所)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每个男、女公共卫生间(厕所)应至少分别设置 1 个满足适
老化要求的厕位,可结合无障碍厕位设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厕位应设置水平滑动式门或向外开启的平开门,并应采用门
外可紧急开启的门闩; 
2)应设置无障碍坐便器; 
3)坐便器高度不应低于 400mm,不宜低于 450mm; 
4)满足适老化要求的厕位应设置适老化标志,适老化标志应符
合本标准第 8.10 节的有关规定。 
2  有条件时宜增加满足适老化要求的厕位的配置数量。 
3  宜增加坐便器的配置数量。 
17 
 
4  地面应坚固、平整、防滑、不积水。 
5.2.7 供公众使用的的公共浴室和更衣室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设置至少 1 个满足适老化要求的淋浴间或盆浴间,可结合
无障碍淋浴间或盆浴间设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淋浴间应设置坐台,坐台高度应为 400mm~450mm,深度应为
400mm~500mm,宽度应为 500mm~550mm; 
2 ) 应设置 L 形 安全 抓杆 ,其 水平 部分 距地 面高 度应 为
700mm~750mm,长度不应小于 700mm,其垂直部分应设置在淋浴间坐
台前端,顶部距地面高度应为 1.40m~1.60m; 
3)控制淋浴的开关地面高度不应大于 1.00m;应设置一个手持
的喷头,其支架高度距地面高度不应大于 1.20m,淋浴软管长度不应
小于 1.50m; 
4)浴盆距地面高度不应大于 450mm,在浴盆一端设置方便进入
和使用的坐台; 
5)应沿浴盆长边和洗浴坐台旁设置安全抓杆; 
6)宜适当扩大淋浴间和盆浴间的净空间; 
7)满足适老化要求的淋浴间或盆浴间应设置适老化标志,适老
化标志应符合本标准第 8.10 节的有关规定。 
2  有条件时宜增加满足适老化要求的淋浴间或盆浴间的配置数
18 
 
量。 
3  淋浴间入口宜采用活动门帘。 
4  更衣室内的休息座椅高度宜为 400mm~450mm。 
5.2.8 公共餐厅宜采用活动座椅,当采用固定座椅时,应预留活动座
椅席位。 
5.2.9 为公众服务的会议室、报告厅、观众看台、观众厅等的公众坐
席应设置轮椅席位,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轮椅席位应满足无障碍设计要求; 
2  公众坐席宜增加轮椅席位的配置比例。 
5.2.10 停车场和车库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设置无障碍机动车停车位。无障碍机动车停车位宜靠近停
车场和车库的主要人行出入口; 
2  停车场和车库的主要人行出入口应满足适老化要求。设置在
非首层的车库应设满足适老化要求的通道与电梯或楼梯连通,直达首
层,该电梯或楼梯应满足适老化要求; 
3  宜增加无障碍机动车停车位的配置比例; 
4  停车场和车库室内色彩应在和谐搭配原则下,使用明度较强
对比的色彩组合,形成清晰易辨识的视觉效果; 
19 
 
5.2.11 无障碍小汽(客)车上客和落客区的尺寸不应小于 2.40m×
7.00m,和人行通道有高差处应设置缘石坡道,且应与满足适老化要
求的通道衔接。 
5.2.12 为公众提供服务的各类服务台均应设置低位服务设施,包括问
询台、业务台、收银台、借阅台、行李托运台等,并应满足无障碍设
计要求。 
5.2.13 应考虑助老辅具的收纳空间,并预留所需建筑设备的条件。 
5.2.14 在建筑主要出入口、服务大厅、休息厅、报告厅、观众厅等人
员主要活动区域及室内走道、候梯厅、楼梯间等附属设施区域应设置
适老化标识系统,并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提供信息化与智能化的服务
系统。 
5.3  其他部位 
5.3.1 满足适老化要求的旅馆建筑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设置满足适老化要求的客房。满足适老化要求的客房应按
无障碍客房设计; 
2  满足适老化要求的客房应设于首层或满足适老化要求的电梯
可达的楼层,便于到达、疏散和进出的位置,并应与满足适老化要求
的通道连接; 
3  满足适老化要求的客房入口处宜设置玄关。玄关宜合理设置
20 
 
助老辅具收纳空间、换鞋凳、挂衣钩及鞋柜兼置物台,并结合墙面、
客房门、换鞋凳、置物柜等设置扶手或可撑扶的家具。 
5.3.2 满足适老化要求的医疗康复建筑应符合下列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