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DB4117/T 424-2024 丝瓜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DB4117/T 424-2024 丝瓜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701.22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5-04-24 10:53:49



相关搜索:

内容简介

DB4117/T 424-2024 丝瓜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ICS 65.020.20
CCS B 05 4117

马 店 市 地 方 标 准
DB 4117/T 424—2024
丝瓜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2024 - 08 - 23 发布
2024 - 09 - 23 实施
驻马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 4117/T 424—2024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防控原则 ........................................................................... 1
5 类型与诊断 ......................................................................... 1
5.1
主要害虫类型 ................................................................... 1
5.2
主要虫害诊断 ................................................................... 2
6 绿色防治技术 ....................................................................... 2
6.1
农业措施 ....................................................................... 2
6.2
物理措施 ....................................................................... 3
6.3
生物防治 ....................................................................... 3
6.4
化学防控 ....................................................................... 4
7 施药防护 ........................................................................... 4
8 废弃物处理 ......................................................................... 4
9 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档案 ............................................................... 4
附录 A(资料性) 丝瓜主要害虫外观特征、生长习性与危害特点 ............................. 5
附录 B(规范性) 丝瓜主要虫害常用农药与使用方法 ....................................... 6
附录 C(规范性) 安全生产管理档案 ..................................................... 7
I
DB 4117/T 424—2024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南阳市科学院、新蔡县陈店镇人民政府、驻马店市农业经
营指导站、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新蔡县韩集镇人民政府、平顶山市农业发展中心、正阳县农业技术
推广站、上蔡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正阳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正阳县永兴镇综合行政执法大队、
新蔡县栎城乡人民政府、上蔡县五龙镇政府所属二级单位、正阳县原种场、河南省驻马店农业学校、光
山县泼陂河镇综合行政执法大队、驻马店市种业发展中心、泌阳县土壤肥料工作站、新蔡县韩集镇人民
政府、新蔡县黄楼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新蔡县弥陀寺乡综合执法大队、正阳县花生产业服务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阳奇、王梦扬、贾毛毛、刘传歧、赵帅、王旭浩、李春、王月、郑振喜、李
艳、赵红星、杜文青、左亚玺、马超、王丽丽、张林、张亚敏、李新梅、陈红伟、李艳艳、王小军、郭
万圣、任旭妍、晏生正、刘冰、刘彦宏、任艳丽、谢书玲、郭强、张海军。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II
DB 4117/T 424—2024
丝瓜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丝瓜主要虫害的术语和定义、防控对象、防控原则、类型与诊断、绿色防治技术、施
药防护、废弃物处理等技术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丝瓜生产中主要虫害的绿色防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16715.3 瓜菜作物种子 第3部分 茄果类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525 有机肥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NY/T 2118-2012 蔬菜育苗基质
NY/T 393-2020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2020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T 391-202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绿色防控
绿色防控是指以确保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安全为目标,以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为目的,
优先采取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技术措施控制农作物病虫危害的行为。
4 防控原则
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优先采用农业措施,结合物理措施、生物防治,辅助
以进行化学药剂防治,降低虫害发生频率与危害严重程度,提升丝瓜的产量与品质。
5 类型与诊断
5.1 主要害虫类型
1
DB 4117/T 424—2024
瓜绢螟、白粉虱、蚜虫、斑潜蝇、棉铃虫等。
5.2
主要虫害诊断
害虫具体外观特征与生长习性、危害特点见附录A(资料性附录)。
6 绿色防治技术
6.1
农业措施
6.1.1 种子选择
选择形态饱满、表面光滑无伤、大小均匀、无病虫害种子。总体质量符合GB 16715.3要求,品种较
抗虫害。
6.1.2 环境与肥水条件
农田灌溉水质应符合标准GB 5084的规定,尽量保证浇水量适宜、时机把握准确;施足底肥,优先
施用优质腐熟有机肥,有机肥应符合标准NY/T 525的规定,每亩施用商品有机肥800 kg ~1000 kg;生
长发育期、坐果期及时追肥,辅以微肥、叶面肥,肥料使用应符合标准NY/T 394-2020的规定。整体产
地环境质量应符合NY/T 391-2021的规定。
6.1.3 培育壮苗
6.1.3.1 播期要求
根据移栽期春季提前35d~40d播种。
6.1.3.2 育苗穴盘
宜采用新穴盘育苗,如采用旧穴盘需消毒处理,并保证整体外观无破损。
6.1.3.3 育苗基质
选用育苗专用基质进行统一育苗,专用基质选取应符合NY/T 2118-2012蔬菜育苗基质的规定,自制
育苗基质应符合珍珠岩:蛭石:草炭为1:1:3的比例配制。
6.1.3.4 种子处理
种子用50 ℃~55 ℃温水浸种15 min,水温降低后继续浸泡5 h~6 h。然后沥干表面水分后湿纱布
包裹28 ℃~30 ℃催芽,超过半数种子露白时播种。
6.1.3.5 苗期温度
苗前应保持棚内温度25 ℃~30 ℃,低温天气使用加盖草帘或铺设地热线等措施进行保温。
出苗后适当降低温度,白天20 ℃~22 ℃,夜间15 ℃~18 ℃,最高温度白天与夜晚分别控制在
30 ℃、20 ℃以下。
定植前5d~7d通风炼苗。
6.1.3.6 光照与水分管理
春季遇到连续阴雨天气,可设置补光灯等尽量补充光照时间。
出苗后视情况补水,保持空气湿度60 %~70 %。
2
DB 4117/T 424—2024
6.1.3.7 壮苗标准
叶片浓绿肥厚,真叶3片~4片,子叶生长完整,根系发育良好,节间短,茎粗0.4 cm~0.5 cm,无
病虫害。
6.1.4 合理轮作
应与非茄果类作物如粮食、油料、经济作物等轮作,如有条件则进行水旱轮作,减少害虫积累。
6.1.5 清洁田园
及时清除病虫残枝,定植前后清除田间残株老叶及杂草,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
6.1.6 合理密植
合理设置丝瓜种植密度,一般2000株~2200株/667m
2为宜。
高畦深沟、大垄双行,株距60 cm~70 cm,行距80 cm~100 cm为宜。
6.2
物理措施
6.2.1 加设防虫网
根据害虫种类选择防虫网目数,四周压严压实。进出时随手关门。定期巡查是否有撕裂口,发现后
及时修补。
6.2.2 黄蓝板诱杀
黄色粘虫板诱杀蚜虫、白粉虱、斑潜蝇,蓝色粘虫板诱杀蓟马、斑潜蝇,应根据害虫种类分别选择
不同颜色。
粘虫板应选用材质较好,双面诱杀,无毒、抗日晒,耐雨水冲刷的产品。每667 m
2悬挂40张20 cm*25
cm,悬挂时应该高于植株顶部15 cm~20 cm处,视天气情况与害虫数量及时更换。
6.2.3 灯光诱杀
利用黑光灯诱杀趋光性害虫,根据田间害虫发生程度选择不同波段灯光,每天日落后30 min开灯,
日出前30 min关灯。
6.3
生物防治
6.3.1 性诱剂诱杀
采用性诱剂诱杀田间雄虫。害虫发生早期每亩悬挂诱捕器3套,高度高于作物顶部15 cm~20 cm。
安装不同害虫诱心前后需洗手,避免诱心污染。一个月左右更换一次诱心,并及时处理诱捕的害虫。
6.3.2 糖醋液诱捕
利用害虫成虫对酸甜味的趋性诱杀成虫。将白糖与米醋按1:4比例混合,加入适量水搅拌均匀,也
可视情况混入部分杀虫剂与性诱剂。每亩安放6点,避免太阳直射,定期清理诱集到的害虫。
6.3.3 引入害虫天敌
利用害虫天敌来控制害虫数量,减轻危害程度,害虫天敌释放前后应避免使用杀虫剂,并清除田间
周围杂草。
3
DB 4117/T 424—2024
白粉虱引入丽蚜小蜂进行防治,当每株有粉虱0.1头~1头时,将蜂卡挂在植株中部枝条上,每次每
亩8张~10张,10d放一次,连续3次~4次。
棉铃虫与烟青虫引入赤眼蜂进行防治,在成虫第一次大量出现后1d~2d第一次放蜂,放蜂适宜温度
25 ℃左右,空气湿度60 %~90 %,若温湿度过低或过高,应加大放蜂量;还可以在成虫产卵高峰后3d
连续喷施2次苏云金杆菌或核型多角体病毒。
蚜虫引入食蚜蝇进行防治,每次防治每亩释放约300头;还可引入瓢虫防治,每亩释放量约200头~
300头。7d~10d释放一次,定期检查防治效果来决定释放次数,一般需释放2次~5次。
斑潜蝇释放姬小蜂、潜蝇茧蜂等寄生蜂,发生初期在黄蓝板上发现斑潜蝇时即可使用,每亩释放数
量约为300头~600头。
6.4
化学防控
防治害虫时应优先采用农业措施、物理措施、生物防治,当以上三个措施不能有效控制害虫发生,
或害虫已积累有一定基数时应采用化学药剂防控,快速降低害虫虫口密度。
使用时应尽量选择安全、高效、低毒产品,并依据虫害发生严重程度精准施药,用药时严格遵守使
用说明,以提高农药使用效果,尽量轮换使用,降低害虫抗药性发展速度。
化学农药选择与施用应符合GB/T 8321(所有部分)、NY/T 1276、NY/T 393-2020相关规定,农药
安全间隔期应符合GB 4285的相关规定。
具体药剂及施用剂量、施用方法见附录B(规范性附录)。
7 施药防护
田间施药作业时,应符合NY/T 1276规定。
8 废弃物处理
对于丝瓜生产种植中产生的农药、肥料、农作物残体等废弃物,应集中进行压缩与掩埋、堆肥与发
酵、焚烧等无害化处理。
9 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档案
应建立丝瓜虫害防控安全生产管理档案,包括种植环境记载表、农药使用与效果表、物候期记载表
等。详见附录C(规范性附录)。
档案保存需防虫防潮,保存两年及以上。
4
DB 4117/T 424—2024
附 A A A

(资料性)
丝瓜主要害虫外观特征、生长习性与危害特点
名称 外观特征 生长习性 危害特点
瓜绢螟 成虫体长 11 mm,翅展 25 mm,头、胸黑色, 腹部白色。前翅白色略透明,有紫色闪光; 翅的前缘、后缘及外缘均为黑色,形成一圈 黑色宽带包围整个翅面。卵椭圆形,稍扁平, 淡黄色,表面有龟甲状网纹。老熟幼虫体长 23 mm~26 mm,头部、前胸背板淡褐色,胸 腹部草绿色,体背有两条明显的白色纵带, 气门黑色。蛹长约 14 mm,深褐色,外被白 色薄茧。 一年发生约 5 代,卵期 5d~7d, 幼虫历期 9d~16d、共 4 龄,蛹期 6d~9d,成虫寿命 6d~14d。老熟 幼虫或蛹在枯叶或表土越冬,一 般在 4 月底开始羽化,5 月份出现 幼虫为害。7~9 月份为盛发期, 世代重叠,为害严重。 成虫夜间活动,稍有趋光性,卵产于叶 片背面,散产或几粒在一起。初孵幼虫 为害叶片时,先取食叶片下表皮及叶 肉,仅留上表皮;虫龄增大后,将叶肉 吃光,仅留叶脉。虫量大时,可将整片 叶片吃光;幼虫可为害瓜,取食瓜的表 皮,呈花斑,或将整个瓜的表皮吃掉呈 麻皮状,而后钻入瓜内,取食皮下瓜肉, 使瓜腐烂变质。
白粉虱 成虫体长约 0.8 mm~1.4 mm,白色或略带黄 色,雌雄均有翅,翅面有白色蜡粉。停息时 双翅合拢为屋脊状,翅外缘有一排小颗粒 卵长椭圆形,产于叶片背面,初淡绿色有蜡 粉,后褐色,孵化前黑色。 一年可发生十余代,早春随气温 回升而繁殖扩散,7 月份~8 月份 虫口数量增长最快,虫口密度最 大,9 月中旬随气温下降而减少。 具有强烈趋黄性,排斥白色、银 白色。不善飞行,多为点片发生 后扩散蔓延。 成虫与若虫多集聚于叶片背面,口器刺 入叶肉吸取植物汁液,造成叶片退绿枯 萎,果实畸形僵化。严重时引起植物早 衰或死亡。繁殖能力强,聚集时分泌大 量蜜液,造成煤污病。还可携带多种病 菌引起其他病害。
蚜虫 大多为椭圆形或卵形,体长约 2 mm 左右,短 而细的触角向前突出,颜色通常为明亮的绿 色、黄色或黑色。存在有翅蚜与无翅蚜两种 不同形态,田间多为无翅蚜。有翅蚜则出现 在春夏季节,体型稍大具翅两对,主要为了 飞行寻找寄主扩大种群范围。 一年发生二十余代,终年辗转于 大棚内与露地之间繁殖危害。多 以卵在杂草或其他寄主越冬,发 育适温 16 ℃~24 ℃,当条件不 适宜时产生大量有翅蚜迁飞扩 散。通常对于黄色有强烈趋性, 对于银灰色有负趋性。 成虫和若虫刺吸汁液,使叶片卷缩变 形,生长点枯死,植株营养不良,严重 时造成整株死亡,还容易携带病毒传播 病毒病,引发植株花叶、畸形、矮化等 等不良症状。同时还容易造成煤污病, 影响植株正常的光合作用。
棉铃虫 卵半球形,0.45 mm 左右,高大于宽,初产时 乳白色,后黄白色,孵化前为深紫色。幼虫 多数为 6 龄,其中暴食期的 5 龄、6 龄幼虫体 长 16 mm~40 mm,头较小,淡黄色,白色 网纹显著,前胸背板白色,斑纹复杂,体侧 3 条线条清晰,扭曲复杂。 以蛹在寄主植物根际附近土中越 冬,春季气温回升至 15 ℃以上时 开始羽化。高温多雨天气,水肥 条件好长势旺盛的田块有利于棉 铃虫发生。成虫昼伏夜出,有趋 光性与趋化性。幼虫发育最适温 度为 25 ℃~28 ℃。 以幼虫蛀食果实,啃食叶片为主,也可 危害嫩茎、嫩芽,造成嫩茎折断;成熟 果实部分果肉被蛀空后,雨水、病菌容 易进入引起腐烂脱落;幼果被蛀食会被 逐渐掏空;一旦发生将会大大影响丝瓜 的品质与产量。
斑潜蝇 成虫为小型蝇类,体长 1.3 mm~2.3 mm,胸 背面亮黑色有光泽,腹部背面褐色,侧面和 腹面黄色,臀部黑色。翅无色透明,边缘及 缘毛黑色,平衡棒黄色。幼虫蛆形,2 龄 3 龄 为鲜黄色,老熟幼虫可达 3 mm 左右,腹部末 端有一对类似圆锥的后气门。 雌成虫刺伤叶片产卵,2d~5d 孵 化,幼虫期 4d~7d,末龄幼虫咬 破叶表皮在叶外或土表化蛹。 以幼虫危害为主,在叶片内部取食叶 肉,造成叶片布满不规则蛇形白色虫 道,不超过主脉,虫粪交替分布在虫道 两侧。叶片受害后逐渐萎蔫,上下表皮 分离,枯萎、掉落,最终全株死亡。
5
DB 4117/T 424—2024
附 B B B

(规范性)
主要虫害常用农药与使用方法
表B.1 给出了丝瓜主要虫害常用农药与使用方法。
表B.2 主要虫害常用农药与使用方法
名称 使用药剂 制剂使用量 使用方法 备注
瓜绢螟 0.5 %阿维菌素乳油 2000倍液 喷雾 安全间隔期5d~7d
2.5 %功夫菊酯 3000倍液 喷雾 安全间隔期7d~10d
25 %杀虫双水剂 500倍液 喷雾 安全间隔期7d~10d
蚜虫 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2500~4000倍液 喷雾 安全间隔期7d~10d,连续防治2~3次
3 %啶虫脒乳油 每亩27 ml~30 ml 喷雾 安全间隔期7d~10d,连续防治2~3次
2.5 %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 每亩20 ml~40 ml 喷雾 安全间隔期15d以上,每季最多使用3次
20 %氰戊菊酯乳油 每亩20 ml~40 ml 喷雾 安全间隔期12d~14d,每季最多使用3次
0.3 %苦参碱水剂 每亩0.45 g~0.60 g 喷雾 安全间隔期5d~7d,每季最多使用3次
2.5 %鱼藤酮乳油 每亩100 g~150 g 喷雾
白粉虱 70 %吡虫啉水分散粒剂 7000倍液 喷雾 安全间隔期7d
25 %噻虫嗪水分散粒剂 2000~3000倍液 喷雾 安全间隔期7d
40 %啶虫脒水分散粒剂 3000~4000倍液 喷雾 安全间隔期7d
1.8 %阿维菌素乳油 22.4 %螺虫乙酯悬浮剂 每亩30 ml 每亩15 ml 喷雾 复配混合均匀喷雾,虫口密度大、危害严 重时使用,具有较强的触杀、胃毒作用, 安全间隔期7d以上
棉铃虫 1.8 %阿维菌素乳油 3000倍液 喷雾 在卵孵化盛期至2龄幼虫时期喷药使用效 果最佳,安全间隔期7d~10d,喷药1~2次。 喷药时注意整体打湿,并进行多种药剂轮 换使用,降低害虫抗药性出现
25 %灭幼脲悬浮剂 600倍液 喷雾
2.5 %溴氰菊酯乳油 2000倍液 喷雾
5 %氯氰菊酯乳油 2000倍液 喷雾
斑潜蝇 75 %灭蝇胺可湿性粉剂 每亩15 g 喷雾 间隔7d~10d喷雾一次,连续防治2~3次, 注意药剂轮换使用,严格遵循安全间隔期, 配合黄板多重防控
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 每亩30 ml 喷雾
10 %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 剂 每亩14 ml 喷雾
6
DB 4117/T 424—2024
附 C C C

(规范性)
安全生产管理档案
C.1 种植环境调查表
环境调查的内容按照表C.1的项目进行。
表C.1 种植环境调查表
地块序号 地块面积(亩) 土壤种类 土壤肥力 前茬作物 记载人
1
2
3
C.2 使用产品与防治效果
使用产品与防治效果按照表C.2项目进行。
表C.2 使用产品与防治效果
地块序号 产品名称 使用日期 使用量与使用方法 防治效果 调查日期
1
2
3
记录人员
C.3 物候期记载
物候期记载按照表C.3项目进行。
表C.3 物候期记载表
地块序号 育苗期 移栽期 收获期 记载人
1
2
3
7
上一章:DB6109/T 308.1-2024 富硒香菇 第1部分:菌棒生产技术规程 下一章:DB41/T 2695-2024 露地春马铃薯覆膜栽培技术规程

相关文章

DB4117/T 314-2021 设施西瓜土传病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DB4117/T 302-2020 浅山丘陵区葡萄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DB4117/T 345-2022 设施黄瓜生产土传病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DB4117/T 339-2022 设施辣椒生产土传病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DB36/T 1077-2018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DB6110/T 035-2023 木耳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DB1402/T 8-2023 黄花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DB34/T 4484-2023 辣椒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