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11.020
CCS C 05
团
体 标 准
T/CRHA 082—2024
————————————————————————————————
————————
儿童经膀胱腹内压测量技术
Measurement technique of transvesical intra-abdominal pressure in
children
(送审稿)
2024-08-22 发布
2024-08-30 实施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 发 布
T/CRHA 082—2024
目
次
前言.................................................................................................................................................. Ⅱ
1
范围.............................................................................................................................................2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3
术语和定义...............................................................................................................................2
4
基本要求................................................................................................................................... 3
5
评估与准备............................................................................................................................... 3
6
测量方法....................................................................................................................................4
7
操作要点....................................................................................................................................4
附录 A(资料性)儿童经膀胱腹内压电子法测量示意图....................................................6
附录 B(规范性)儿童腹内高压分级表...................................................................................... 7
附录 C(资料性)儿童腹内压动态监测时机表.......................................................................8
附录 D(资料性)儿童经膀胱腹内压电子法测量波形分析图............................................ 9
参考文献........................................................................................................................................10
I
T/CRHA 082—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
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护理教育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南
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安徽省儿童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
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卢芳燕、王华芬、邱逸红、盛美君、彭林敏、张美英、吉莉、
戴燕红、王燕、卫建华、吴丽芬、唐梦琳。
II
T/CRHA 082—2024
儿童经膀胱腹内压测量技术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儿童经膀胱腹内压测量技术的基本要求、评估与准备、测量方法
和操作要点。
本文件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执行儿童腹内压测量的医护人员。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
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标准
WS/T 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T/CNAS 36 中心静脉压测量技术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儿童
children
本文件适用年龄<18 岁的儿童。
3.2
腹内压 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P
腹壁与内脏器官相互作用引起的腹腔内的稳态压力。在危重症患儿中,正常腹内
压值约为4~10 mmHg(1mmHg=1.36 cmH2O)。
3.3
腹内高压 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IAH
因各种原因导致腹内压持续或反复病理性升高,在儿童中,腹内压>10mmHg即为
腹内高压。
3.4
经膀胱腹内压测量
measurement of transvesical intra-abdominal pressure
通过膀胱留置导尿管来测量膀胱压,间接反映腹内压。
3.5
压力传感器 pressure transducer
能感受压力信号,并能将其转换成可用的输出电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3.6
电子法测量 electrical pressure transducer system
通过三通将注射器、压力传感器连接导尿管,将导管开口处的压力信号通过压力传感器
转换成电信号,在监护仪上显示腹内压波形与数值的方法。
1
T/CRHA 082—2024
3.7
水柱法测量 water manometer
通过三通将注射器、测压管与导尿管相连,开放大气压使测压管液面下降。当测压管的
液面稳定不再下降时,用标尺测量零点与液面间垂直距离测得腹内压的方法。
3.8
校零 zero calibration
仪器测量前调至零值进行校准的过程。
注:本文件是将压力传感器校准至大气压水平,遵循 T/CNAS 36 中的相关规定。
4
基本要求
4.1 应遵医嘱测量腹内压。
4.2 应遵循无菌原则,手卫生应遵循 WS/T 313 的规定;对于有隔离要求的患儿,
应遵循 WS/T 311 的规定进行隔离和自我防护。
4.3 应采取平卧位进行测量。当患儿因病情无法采取平卧位时,同一患儿应保持测
量位置前后一致,避免床头抬高≥30°。
4.4 应注意患儿的保暖与隐私保护。
5
评估与准备
5.1 应评估患儿是否存在测量禁忌证,包括膀胱创伤、膀胱手术、神经源性膀胱、
特伦德伦堡体位(即仰卧状态下头低脚高位)。
5.2 应评估患儿的意识状态,确保在平静状态下测量腹内压。当患儿出现烦躁、抽
搐、咳嗽等导致腹肌紧张的情况时暂缓测量。
5.3 对躁动不能合作的患儿,遵医嘱予以保护性约束及合理的镇痛镇静治疗;治疗
期间宜采用儿童镇痛、镇静评估量表进行评估。
5.4 应先去除限制性腹部约束(如腹带)。
5.5 应确认压力传感器、监测模块、电缆线及监护仪处于备用状态。
5.6 应评估导尿管留置时间及固定是否妥善。
5.7 应确保测压管路通畅并排除管路内气泡。
6
测量方法与时机
6.1 可选择水柱法、电子法测量腹内压(儿童经膀胱腹内压电子法测量示意图见附录 A)。
6.2 当患儿需连续多次测量时,宜选择电子法测量。
6.3 当患儿存在腹内高压时(儿童腹内高压分级表见附录 B),应动态监测腹内压(儿
童腹内压动态监测时机表见附录 C)。
7
操作要点
7.1 使用适宜的膀胱灌注量及水温。
7.1.1 宜根据儿童体重,使用 1ml/kg 作为灌注量计算标准(灌注量范围:3 ml~25 ml),且
应缓慢推注。
7.1.2 宜使用 37℃ ~ 40℃的 0.9%氯化钠注射液。
7.2 确定体表零点标志
7.2.1 应选用髂嵴与腋中线的交点作为零点标志。
7.2.2 对同一患儿的体表零点标志作好标记。
7.2.3 应将电子法传感器或水柱法标尺的零刻度与体表零点标志保持在同一水平。
7.3 校零
2
T/CRHA 082—2024
首次测量前应先校零,当发生下述情况时须重新校零:
——重新连接或更换监护仪;
——重新连接或更换测压装置;
——患儿体位改变;
——传感器位置改变。
7.4 读取数值
7.4.1 待 0.9%氯化钠注射液注入膀胱后停 0.5~1min,在患儿呼气末读取腹内压数值。
7.4.2 对使用机械通气的患儿,测压读数时应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脱离呼吸机片刻
或暂停使用呼气末正压,以排除正压通气对腹内压的影响。不能脱机的患儿,应关
注呼气末正压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7.4.3 电子法测量应在波形平稳后读取(儿童经膀胱腹内压电子法测量波形分析图见附
录 D);水柱法测量应在测压管液面稳定后保持视线与凹面液面平齐读取。
7.4.4 出现测量数值异常时,需重复测量,取平均值。
7.5 管路维护
7.5.1 应保持测压装置管路的通畅、妥善固定,避免牵拉、打折、受压或脱出等。
7.5.2 应确保采用无菌技术和无菌器材进行留置导尿,妥善固定导尿管,防止导尿
管移动和尿道牵拉,保持引流袋位置低于膀胱水平。
7.5.3 应至少每班检查导尿管及电子传感器测压装置各连接处是否松动、破裂、断
开、漏液等。
7.5.4 应保持导尿管装置及测压装置的密闭性。
7.5.5 压力传感器套装应每 96h 更换 1 次,更换过程严格遵循无菌原则及 WS/T 367
的规定。
3
T/CRHA 082—2024
附 录 A
(资料性)
儿童经膀胱腹内压电子法测量示意图
采用电子法测量儿童经膀胱腹内压时按图 A.1 准备。
图 A.1 儿童经膀胱腹内压电子法测量示意图
4
T/CRHA 082—2024
附 录 B
(规范性)
儿童腹内高压分级表
儿童腹内压测量结果按表 B.1 进行正确分级。
表 B.1 儿童腹内高压分级表
腹内高压分级 腹内压范围
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10~12 mmHg(13.60~16.32 cmH2O) 13~15 mmHg(17.68~20.40 cmH2O) 16~20 mmHg(21.76~27.20cmH2O) >20 mmHg(>27.20 cmH2O)
5
T/CRHA 082—2024
附 录 C
(资料性)
儿童腹内压动态监测时机表
当患儿存在腹内高压需动态监测时按表 C.1 采取正确的测量频率。
表 C.1 儿童腹内压动态监测时机表
腹内压 监测时机 1.对存在腹内高压危险因素的患儿,每隔 6~8h 测量 1 次腹内压
2.当腹内压>10 mmHg 时,每隔 4~6h 测量 1 次腹内压
3.当腹内压≤10mmHg 且腹内高压危险因素被消除时,每隔 24h 重复测量腹内压
4.当腹内压≤10mmHg 超过 48 h 时,停止测量腹内压;一旦患儿出现新的腹内高压危险因素, 则重新启动腹内压监测
5.以下情况需及时上报医生:①腹内压>10mmHg;②腹内压>10mmHg 伴新发器官功能障碍; ③持续的腹内压>20mmHg(连续 2 次)
6
T/CRHA 082—2024
附 录 D
(资料性)
儿童经膀胱腹内压电子法测量波形分析图
采用电子法测量儿童经膀胱腹内压时参考图 D.1 选择正确时机读数。
图 D.1 儿童经膀胱腹内压电子法测量波形分析图
7
T/CRHA 082—2024
参
考 文 献
[1] Kirkpatrick AW, Roberts DJ, De Waele J, et al. 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 and the
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 updated consensus definitions an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rom the world society of the 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J].Intensive Care
Med,2013,39(7):1190-120.
[2] 李志茹,卢芳燕,王华芬,等.危重症患儿腹内压监测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
,2022,37(15):106-109.
[3] De Laet IE, Malbrain MLNG, De Waele JJ. A clinician's guide to management of
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 and 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J]. Crit Care, 2020,24(1):97.
[4] 白琳,史颜梅,周雅婷,等.腹内压测量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6,31(11):109-112.
[5] 中华护理学会.T/CNAS 36-2023 中心静脉压测量技术[S].2023.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WS/T 313-2019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S].2019.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WS/T 311-2023 医院隔离技术标准[S].2023.
[8]
Li Z, Wang H, Lu F.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of intra-abdominal pressure in critically ill
children[J]. Crit Care Nurse,2023,43(3):44-51.
[9] 李志茹,王华芬,卢芳燕,等.危重症患儿腹内高压预防及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J].加速康复
外科杂志,2022,5(04):154-159.
[10] Deindl P, Wagner J, Herden U, et al. Monitoring intra-abdominal pressure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in children[J]. Pediatr Transplant, 2019,23(7):e13565.
[11] Defontaine A, Tirel O, Costet N, et al. Transvesical Intra-abdominal pressure measurement in
newborn: what is the optimal saline volume instillation?[J]. Pediatr Crit Care
Med,2016,17(2):144-149.
[12]李素萍,陈少珍,梁玉坚,等.危重患儿腹胀与腹内压的相关性分析[J].护理研究
,2016,30(24):3044-3046.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WS/T 367-2012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S].2012.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