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11.020
CCS C 05 T/GXAS
团
体 标 准
T/GXAS 342—2022
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介入手术护理规范
Nursing specification for endovascular interventional surgery of
cerebral ischemic stroke
2022-07-20 发布
2022-07-26 实施
广西标准化协会 发 布
T/GXAS 342—2022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提出、归口并宣贯。
本文件起草单位: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柳州市
工人医院、中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河南省人民医院、广西民族医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汪莉、李建民、张素、应燕萍、刘小春、李通、谢丽圣、刘宇、张红梅、杨西
宁、方金菊、李娜、庞舒娴、黄媞、欧阳明月、李丽红、唐丽安。
I
T/GXAS 342—2022
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介入手术护理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界定了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介入手术护理涉及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了介入手术的基本要求、
常用手术器械、耗材及药品和护理要点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内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介入手术的护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50333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缺血性脑卒中 ischemic stroke
各种原因导致脑动脉血流中断,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病症,
又称脑梗死。
3.2
血管内介入手术 endovascular intervention operation
一种微创性的治疗手段,一般是在影像学设备的引导下,将特制的导管或者导丝引入人体的血管,
并对病变的部位进行治疗的一种手术方式。
4 基本要求
4.1 人员
4.1.1 配置经过专科培训的器械及巡回护士各 1 名。应掌握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护理常规和操作规程、
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技能及介入手术的各类器材。
4.1.2 配置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的手术医师、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技师及麻醉医师。
4.2 设施设备
4.2.1 设施
介入手术室应符合GB 50333及国家有关规定的要求。
1
T/GXAS 342—2022
4.2.2 设备
应配备造影用设备:DSA血管造影机、麻醉机、注射泵、血栓抽吸泵、导管塑型装置等;辅助设备:
约束装置、加压输液袋、高值耗材智能柜等;急救设备:心电监护仪、除颤仪、抢救车、吸氧装置、吸
痰装置等。仪器设备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并按手术要求定点放置。
5 常用手术器械、耗材及药品
5.1 手术器械包
应配备治疗巾、大单、4个小药杯、弯盆、大号不锈钢盆、2个不锈钢碗、尖刀片、小纱布及卵圆钳
等。
5.2 耗材
应配备动脉鞘、三通、Y阀、0.89
mm(0.035 in)超滑导丝、高压注射器针筒、猪尾巴造影导管、
单弯造影导管、动脉造影连接管、0.89
mm(0.035 in)交换导丝、6F或8F导引导管、保护装置及配套输
送系统、远端通路导管、微导管、微导丝、压力泵、各型号球囊、各型号血管内支架(包括专用取栓支
架)、血管缝合器等。
5.3 常用药品
非离子型对比剂、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肝素钠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及常用急
救药品,可根据具体需要备专科用药品。
6 护理要点
6.1 术前护理
6.1.1 计划手术者,应进行术前访视,介绍手术方法、术中配合要点、术后注意事项。指导患者练习
在床上使用便器。
6.1.2 应了解病情,详细询问患者是否有对比剂等药物过敏史,评估心理状态。
6.1.3 遵医嘱做抗生素过敏试验。
6.1.4 股动脉置管者,必要时进行术前备皮。范围应为双侧股动脉周围 30
cm 以上(上平脐,下至大
腿上 1/3 外界至腋中线延线,内侧界为大腿内侧中线)。
6.1.5 应根据患者麻醉类型指导其术前禁食水:常规禁水 4
h 以上、禁食 6
h 以上,必要时留置导尿管。
6.2 术中护理
6.2.1 核对患者信息
手术医师、DSA技师、麻醉医师、护士应共同做好患者术前核查。确认患者科室、姓名、年龄、住
院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各种管道,了解各项检验、检查结果。
2
T/GXAS 342—2022
6.2.2 安置体位
要点如下:
a) 护士应协助 DSA 技师或医师给患者取平卧位,双下肢外展 30°,头部固定,必要时使用约束
装置予四肢保护性约束,注意保暖;指导患者术中注意事项,进行呼吸、闭气、咳嗽的训练;
b) 协助 DSA 技师连接心电监护仪,观察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情况,并报告手术医师;
c) 应建立至少两个静脉通道,一般在术者的对侧,患者的左侧上、下肢;
d) 患者采用全身麻醉时,护士应配合麻醉医师做好准备工作。
6.2.3 准备无菌手术台
要点如下:
a) 铺无菌手术台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b) 应双人核查手术用品,合理摆放于无菌器械台上,包括消毒液、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肝素
钠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及各类耗材;
c) 应准备射线防护板;
d) 连接高压注射器及加压输注装置并排气。
6.2.4 术中配合及观察
要点如下:
a) 遵医嘱予患者全身肝素化。肝素钠注射液首次剂量按体重(kg)的 2/3×100
IU 给予,之后每
隔 1h 追加肝素钠注射液 1
000
IU;
b) 应观察患者是否有出血情况,出现皮肤紫癜、黏膜出血、鼻衄、血尿、牙龈出血等表现,及
时报告手术医师;
c) 应严密观察患者血压、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球囊扩张、释放支架时重点观察患
者心率及血压变化,收缩压宜维持在 18.62
KPa~21.28
KPa(140
mmHg~160
mmHg)。发现异
常及时报告手术医师并处理;
d) 应严密观察动脉通道加压输液的滴速(20 滴/min~30 滴/min),并及时补充压力。液体余量
<100
mL 时及时提醒手术医师;
e) 器械护士应根据手术进程需要递送手术耗材、补充对比剂。对比剂总量超过 5
mL/kg 应及时报
告手术医师,遵医嘱予水化治疗;
f) 协助手术医师进行导管塑形;
g) 使用血栓抽吸泵时应注意观察压力及流速;
h) 巡回护士应完整、准确、及时填写护理记录单、高值耗材使用登记表;
i) 拔鞘时,器械护士协助手术医师包扎穿刺口。
6.2.5 术中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6.2.5.1 穿刺部位并发症
6.2.5.1.1 出血、血肿
股动脉穿刺处敷料有渗血,局部肿胀,淤斑。处理如下:
—— 应重新压迫 20
min 以上,止血后用弹力绷带 8 字型加压包扎 24
h;
—— 对局部血肿及淤血者,24
h 后采用 50%硫酸镁湿热敷,5
d~7
d 后血肿及淤斑消退。
3
T/GXAS 342—2022
6.2.5.1.2 假性动脉瘤
术后股动脉处有血管杂音或震颤的搏动性肿块,B超检查提示假性动脉瘤。处理如下:
—— 应采用 6.2.5.1.1 方法加压包扎;
—— 应下肢继续制动。
6.2.5.1.3 后腹膜出血
出现表情淡漠、烦躁、血压下降,腹部稍膨隆,床旁超声显示后腹膜大量液性暗区。处理方法为:
遵医嘱立即配血、快速输液、输血。穿刺部位应徒手按压,待血压回升后,改用1 kg沙包加压包扎,下
肢用绷带固定在床尾制动。
6.2.5.2 对比剂过敏
出现颜面潮红、皮肤瘙痒,严重者出现心慌、心率增快、胸闷和气促等,处理如下:
—— 护士应及时遵医嘱给药;
—— 发生过敏性休克者,应立即抢救。
6.2.5.3 血管痉挛
出现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如肢体瘫痪、麻木、失语等,处理如下:
—— 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评估言语、肢体、运动障碍情况等;
—— 必要时遵医嘱给药。
6.2.5.4 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出现呕吐、心动过缓、低血压,重者可有阿斯综合征等,处理如下:
—— 应置患者处于平卧位,并将患者头偏向一侧;
—— 对于既往有严重心动过缓史的高危患者,护士可协助手术医师置入临时起搏器;
—— 遵医嘱给药。
6.2.5.5 脑血管破裂出血
出现突发剧烈头痛伴恶心呕吐,血压突然升高和心率增快等,处理如下:
—— 应遵医嘱给药,持续给予吸氧,观察生命体征,保持气道通畅,脱水降颅内压,控制血压;
—— 如果出血量符合手术指征(壳核出血≥30
mL,丘脑出血≥15
mL,小脑出血≥10
mL 或直径≥3
cm 或合并明显脑积水),协助医师行脑室引流或转外科手术治疗。
6.3 术后护理
6.3.1 病情观察及处理
6.3.1.1 护士应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注意患者有无头晕、头痛、呕吐、失语、肌力下降、癫痫等
神经系统症状。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6.3.1.2 穿刺点应常规消毒,无菌纱布覆盖。
6.3.1.3 股动脉穿刺患者术侧下肢应严格制动,不可弯曲。制动时间:采用血管缝合器缝合止血者 6
h
内;采用弹力绷带加压法止血者 12
h 内,卧床 24
h。制动期间宜每 2
h 按摩一次穿刺侧下肢,必要时可
使用安全约束带。
4
T/GXAS 342—2022
6.3.1.4 应指导患者主动下肢活动、踝泵运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于下肢肌力小于 3 级或
不能配合者,护士协助被动踝泵运动。观察穿刺侧下肢皮肤、颜色、温度、肿胀程度、血液循环、痛触
觉、足背动脉搏动是否对称,测量并记录双下肢的周径,进行动态评估。
6.3.1.5 患者出现脑过度灌注综合征时,护士应结合患者平时基础血压,将收缩压控制在原水平的 2/3。
如发生颅内出血,应遵医嘱用药。
6.3.1.6 根据疼痛评估量尺(参见附录 A)评估患者疼痛级别,观察并记录疼痛的性质、程度、时间、
发作规律、伴随症状。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痛药,并记录用药的效果。
6.3.2 饮食护理
6.3.2.1 如无禁忌症,应指导患者术后多饮水,4
h 内饮水 400
mL~600
mL,24
h 内总量不少于 2
000 mL。
也可遵医嘱静脉输注生理盐水与 5%葡萄糖液体,观察患者在使用对比剂后最初 6
h 的尿量是否在 75
mL/h~125
mL/h。收集并记录尿量和尿液的颜色,预防对比剂肾病的发生。
6.3.2.2 术后护士根据患者麻醉方式指导其进食。
6.4 康复指导
6.4.1 术后活动量应循序渐进增加,避免劳累,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
6.4.2 指导患者按时服药、自我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如出现牙龈出血、皮肤发绀、大小便颜色变红等
症状,有异常时应及时报告。
5
T/GXAS 342—2022
附 A A A
录
(资料性)
疼痛评估量尺
疼痛评估量尺(结合脸谱评分法、划线法(VAS)、数字分级法(NRS))见图A.1。
图A.1 疼痛评估量尺
6
T/GXAS 342—2022
参 考 文 献
[1] 神经介入治疗护理学基础[M].北京:神经系统疾病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5年9月第一版.
[2] 急诊介入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年8月第1版.
[3] 介入手术室护理管理实用手册[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17年10月第一版.
[4] 介入治疗与护理[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6年10月第一版.
[5] 介入治疗护理管理与操作[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年1月第一版.
[6] 心血管介入治疗护理实用技术[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20.08第二版.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团体标准
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介入手术护理规范
T/GXAS 342—2022
广西标准化协会统一印制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