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65.020
CCS B 38 体 GXAS
团 标 准
T/GXAS 504—2023
桂北吊瓜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code of practice for cultivation of 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 or Trichosanthes rosthornii Harms in northern Guilin
2023 - 06 - 15 发布
2023 - 06 - 21 实施
广西标准化协会 发 布
T/GXAS 504—2023
前
言
本文件参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州县农业农村局提出、归口并宣贯。
本文件起草单位:全州县农业农村局、全州县农业技术中心推广站、桂林春满园生态农业开发有限
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逢博、廖红梅、黄盛、韦凤玲、蒋文艳、唐艳玉、唐小华、唐粤军、邓运亮、
唐娜、刘平平、周玉燕、赵立军、杨玲英、唐玉萍、蒋锦辉、马振平、蒋焱、伍赟、马欢。
I
T/GXAS 504—2023
桂北吊瓜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界定了吊瓜的术语和定义,确立了桂北吊瓜栽培的程序,规定了产地环境、品种选择、种子
和种茎、档案管理的要求,以及种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初加工的操作指示。
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北地区吊瓜的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吊瓜 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 or Trichosanthes rosthornii Harms
葫芦科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或双边栝楼(Trichosanthes rosthornii Harms)。
4 产地环境
4.1 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灌方便、交通便利的向阳地块,以壤土、沙壤土为宜。不宜在易积
水的洼地栽培;前茬不宜为瓜类及茄果类蔬菜。
4.2 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 NY/T 5010 的要求。
5 品种选择
宜选择适宜桂北地区种植的具有高产、抗病等优良性状的品种。如:越蒌3号、越蒌6号等。
6 种子和种茎要求
6.1 种子选择与处理
6.1.1 从成熟果实中,取出种子、洗净、晒干、去杂、贮藏备用。
6.1.2 3 月~4 月,选饱满、无病虫害的种子,将种子置于 20 ℃温水中浸泡 48 h,取出稍晾,用 3 倍
湿沙土混匀后置 20
℃~30
℃温度下催芽至种子露白,即可播种。
6.2 种茎选择与消毒
6.2.1 选择 3~5 年生、健康、无病虫害、直径 3 cm~5 cm、长 6 cm~8 cm、断面白色无纤维的新鲜块
茎作为种茎,采种后及时种植。
6.2.2 播种前对种茎进行消毒,用 0.3%~0.5%高锰酸钾溶液或 3%中生菌素 800 倍溶液浸种 30
min。
1
T/GXAS 504—2023
7 种植
7.1 种植前准备
7.1.1 整地前 15
d~20
d,撒施 75%可湿性棉隆粉剂进行土壤消毒。
7.1.2 整地前,每 667
m
2撒施腐熟农家肥 3
000kg,过磷酸钙 20
kg,深翻 30
cm 以上,充分混匀,整
平耙细,畦宽 2
m~3
m,畦高 15
cm~30
cm,沟宽 0.5
m~1.0
m。整平地块,可不做畦,应在地块四周
开好排水沟。
7.1.3 种植前用生石灰对穴内四周和沟中撒施进行土壤消毒;种植时将繁殖种茎的断面沾草木灰进行
消毒。
7.2 种植时间
宜在3月~4月,选择晴天或阴天种植。
7.3 种植规格
每667
m
2种植70株~80株。直播株行距为30
cm×150
cm~200
cm,种茎种植株行距为250
cm×350
cm~
400
cm。
7.4 种植方法
7.4.1 直播
种植前在畦上按株行距开好种植穴,穴深5
cm~6
cm,每穴5~6粒,覆土约3
cm~4
cm,并浇水,保
持土壤湿润,15
d后即可出苗。
7.4.2 种茎
种植前在畦上按株行距开好种植穴,穴深10
cm~12
cm,每穴平放一段种茎,覆土4
cm~5
cm,用
手压实,再培土10
cm~15
cm,堆成小土堆,栽后15
d~20
d开始萌芽时,除去上面的保墒土。
7.4.3 雌雄比例
待植株开花时确定雌雄株,按雌雄株20:1的比例配置雄株,雄株在田间宜均匀分布。
8 田间管理
8.1 查苗补苗
种植后20
d~25
d进行查苗补苗。
8.2 水分管理
出苗前后保持土壤湿润,雨季及时清沟排水,连续天晴15
d应及时浇水,有条件的宜采用水肥一体
化滴灌设施。
8.3 中耕除草
每年4月中旬进行1次中耕除草。在病虫害发生初期及时清除病株、病叶和有虫枝叶,带出田外销毁,
并在病穴和埋坑内撒施生石灰杀菌。
8.4 追肥
8.4.1 幼苗苗高 20
cm 时施第一次肥,在距根部 30
cm 处,每株沟施或穴施腐熟农家肥 2.5
kg~3
kg
或复合肥(N:P2O5:K2O=15-15-15)0.05
kg~0.075
kg;5 月中下旬施第二次肥,6 月下旬施第三次肥,8
月上中旬施第四次肥,每次株施复合肥(N:P2O5:K2O=15-15-15)0.15
kg~0.25
kg;冬季应增施过磷酸
钙 1
kg~1.5
kg。
2
T/GXAS 504—2023
8.4.2 成年开花结果植株 5 月中下旬施第一次肥,8 月上中旬施第二次肥,每次每株沟施或穴施复合
肥(N:P2O5:K2O=15-15-15)0.5
kg~0.75
kg;冬季应增施过磷酸钙 1
kg~1.5
kg。
8.4.3 肥料的使用应符合 NY/T 496 的规定。
8.5 搭架引蔓
当茎蔓长至30
cm以上时,可用竹竿等作为支柱搭架,棚架高2
m~2.2
m。每株选留2个~3个健壮主
蔓,多余蔓全部清除。当主蔓长到4
m~5
m时,摘去顶芽,促其多生侧枝,注意左右错开均匀引蔓,留
取侧蔓。
8.6 冬季管理
果实采收完毕,地上藤蔓干枯后,将地上藤蔓割除,并清理出园,集中处置。对裸露地面的块茎应
及时培土覆盖,进入12月后可采用塑料薄膜覆盖防冻。
9 病虫害防治
9.1 主要病虫害
主要病害有蔓枯病、炭疽病、枯萎病、病毒病、根腐病等。主要害虫有黄守瓜、红蜘蛛等。
9.2 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
9.3 物理防治
每667
m
2悬挂30块~40块(25.0
cm×40.0
cm)天敌友好型且可降解黄板诱杀蚜虫;悬挂频振式杀
虫灯诱杀栝楼透翅蛾。
9.4
化学防治
桂北吊瓜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法参见附录A,农药使用应符合GB/T 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
10 采收与初加工
10.1 采收
10.1.1 果实采收
于10月~11月,待果皮有白粉并变成浅黄色时可分批采摘。
10.1.2 块茎采收
栽植3年后,于霜降前人工或机械采挖雄株块根,雌株块根则待吊瓜采收后采挖。
10.2 初加工
10.2.1 吊瓜全瓜
将采下的吊瓜悬挂在通风处晾干即得吊瓜全瓜。
10.2.2 吊瓜皮
将瓜从瓜蒂处剖开,取出内瓤和种子后晒干,即成吊瓜皮。
10.2.3 吊瓜瓜仁
内瓤和种子加草木灰,用手反复搓揉,并在水中淘净瓤,捞出种子晒干,即得吊瓜瓜仁。
3
T/GXAS 504—2023
10.2.4 天花粉
将刨出的吊瓜块根去泥沙及芦头、粗皮,切成8
cm~12
cm的短节或纵剖2至3瓣,晒干,即得天花粉。
11 档案管理
应对各时期生产环节的操作、天气情况及操作人等进行详细记录,生产档案应专人记载,年终系统
整理,负责人审查存档,保存时间应不少于3年。
4
T/GXAS 504—2023
附 录 A
(规范性)
桂北吊瓜主要病害化学防治方法
桂北吊瓜主要病害化学防治方法见表A.1,主要虫害化学防治方法见表A.2。
表A.1 桂北吊瓜主要病害化学防治方法
防治对象 主要症状 推荐药剂及浓度 使用方法
蔓枯病 主要危害叶片和茎蔓,叶片染病,多从 叶缘开始发病,形成黄褐色至褐色 V 字形 病斑,表面生小黑点,干燥后易破碎。茎 蔓染病,主要发生在茎基和茎节等部位, 初始产生油浸小病斑,逐渐扩大后往往围 绕茎蔓半周至一周,病部产生小黑点,后 期病斑变黄褐色。 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 在吊瓜茎蔓长至 20 cm~30 cm,开始防治一次,以后在进 入梅雨期后的 6 月底、7 月初 和入秋后 8 月上中旬再分别 防治一次,以后视病情轻重而 定。
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
4O%氟硅唑乳油 8 000 倍液
30%苯甲嘧菌酯(235 g/L)1 500~2 000 倍液
75%百菌清 600 倍液
10%苯醚甲环唑 100 倍 对于茎部病斑,可在发病初 期削除茎部病斑,若藤蔓上有 明显的蔓枯病病斑(如流脓 胶)则采用药剂,用毛笔涂茎。
炭疽病 从苗期到成株均为害,发病叶片初始出 现水渍状小斑点,后扩大成淡褐色近圆形 病斑,周围常有黄色晕圈,往往连接成不 规则大病斑,微具轮纹。干燥时病斑中央 容易破裂,潮湿时病部长出小黑点,流出 粉红色黏液。叶柄、茎蔓染病,出现黄褐 色凹陷病斑,近圆形,中央产生小黑点, 后期在病斑上产生粉红色黏液。 25%咪鲜胺乳油 1 000 倍液 吊瓜开花期至长果期是炭 疽病发病高峰期,也是防治的 主要时期应重点用药。隔 7 d~10 d 防一次,连续防治 2~ 3 次。喷雾防治注意不同药剂 轮换使用。
45%咪鲜胺 2 000 倍液
80%福·福锌 800 倍液
枯萎病 叶片出现似缺水状萎蔫,尤其是心叶萎 蔫下垂较明显,并逐渐枯干死亡,拔起病 株检查,多数根部受损害不大,但主蔓基 基部外皮常出现纵裂,湿度大时表面长出 一层粉红色霉层。将病株茎基部剖开,可 见到维管束变褐色。 30%苯甲嘧菌酯(235g/L)1 500~1 500 倍液 苗期可用淋根 1~2 次。
10%世高水分散剂 1 200~1 500 倍液
病毒病 发病叶片呈黄绿相间花叶、皱缩、畸型。 主要症状表现为老叶叶片变小,叶面凹凸 不平,皱缩变硬而脆,呈花斑状,故又称 花叶病。新叶狭长且皱缩扭曲;侧枝生长 无力,呈倒挂。植株生长严重受抑制;节 间缩短,出现笼头;花器不育,难于座果。 2%宁南霉素水剂 200 倍液 发病初期,使用药剂防治, 交替进行喷施,每次间隔 7 d~10 d,连喷 2~3 次。
20%吗胍·乙酸铜 500 倍液
1.5%植病灵 1 000 倍液
40%病毒必克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
根腐病 先在根茎表皮周围发生褐色病块,然 后逐渐向根茎蔓延扩大,使根茎大部分变 黑而腐烂。地上茎、叶渐枯萎死亡。 70%根腐灵 600 倍液 每株浇药液 250 mL,每次间
隔 5 d~7 d,连浇 2~3 次
20%噻菌铜 400 倍液
70%噁霉灵 3 000 倍液
5
T/GXAS 504—2023
表A.2 桂北吊瓜主要虫害化学防治方法
防治对象
主要症状
推荐药剂及浓度
使用方法
黄守瓜
40%毒死蜱乳油 1
000 倍
除喷叶茎外,幼虫期可灌主根。
成虫主要在咬食叶片、嫩茎,苗 期危害造成死苗,幼虫在土中咬食
2.5%溴氰菊酯 3
000 倍
50%辛硫磷乳油 1
000~1 500 倍液
24%美满悬浮剂 1
500 倍液
25%杀虫双水剂 500 倍液
2.5%联苯菊酯乳油 3 000 倍液
红蜘蛛
红蜘蛛成、若、幼螨在叶背吸食
1.8%阿维菌素 1
500~2 000 倍液
喷雾防治
汁液。初期叶面出现零星褪绿斑点,
5%氟虫脲乳油 1
000~2 000 倍液
严重时遍布白色小点,叶面变为灰
产量降低。果被害果皮粗糙,呈灰
5%噻螨酮乳油 2 000 倍液
色,品质变劣。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团体标准
桂北吊瓜栽培技术规程
T/GXAS 504—2023
广西标准化协会统一印制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