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65.020.20
CCS B 11 体 GXAS 准
团 标
T/GXAS 389—2022
昭平茶生态管护技术规程
Technical code of ecological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of Zhaoping tea
2022 - 10 - 14 发布
2022 - 10 - 20 实施
广西标准化协会 发 布
T/GXAS 389—2022
前
言
本文件参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提出、归口并宣贯。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茶叶科学研
究所、昭平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昭平县茶叶协会。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胡钧铭、卢一科、张俊辉、谢茂成、刘志明、刘助生、萧开光、莫贱友、卢亮
红、陆超丽、郑富海、韦翔华、谭少波、黄源木、李婷婷、俞月凤、苏敏、刘初生、何铁光、邱剑平、
龚明寿、陈宏胜、余鸿。
I
T/GXAS 389—2022
昭平茶生态管护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界定了昭平茶生态管护技术所涉及的术语和定义,确立了昭平茶生态管护技术的程序,规定
了选地与规划的要求,以及定植、茶园生态管护等阶段的操作指示。
本文件适用于昭平茶的生态管护。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11767 茶树种苗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DB45/T 203 绿色食品 茶叶生产技术规程
DB45/T 1124 地理标志产品 昭平茶
DB45/T 2247 有机茶园绿肥栽培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昭平茶 Zhaoping tea
符合DB45/T 1124规定的昭平县范围内开展茶树繁育、栽培的茶园。
3.2
茶园生态管护 ecological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of tea garden
依据生态学原理,通过茶园耕作、土壤改良、水肥管理、科学采剪、病虫害综合防治等科学管理措
施,结合林木配置、绿肥套种、生态种养等多物种多层次组合的复合生态系统。
4 选地与规划
宜选择植被丰富,年平均温度≥13℃、年降水量1000 mm以上、pH 5.0~6.5、坡度<25 °的地块,
规划按DB45/T 203执行。
5 定植
5.1 整地
坡度<15 °的平缓坡地可直接开垦,翻垦深度50 cm;坡度15 °~25 °的坡地,按等高水平线筑
梯地,梯面宽≥2 m。不适宜种植茶树的区域,应保留自然植被。山顶和山底应保留绿化带种植林木和
隔离林,宜保留原有的高大林木。
5.2 种苗选择
宜选择适应性、抗病性强的茶树品种,种苗质量应符合GB 11767的规定。
5.3 定植时间
宜在12月~翌年3月定植。
1
T/GXAS 389—2022
5.4 定植密度
双行密植茶园按双行交错栽植,规格为大行距150 cm~180 cm,小行距30 cm~40 cm,穴距25 cm~
30 cm,每穴定植1株或2株;单行定植规格为行距150 cm~180 cm,穴距25 cm~30 cm,每穴定植1株或2
株。
5.5 定植方法
种植前,茶苗留25 cm~30 cm剪除上部,用生根粉混合泥浆(赤红壤)蘸染种苗根部30 s,浆根后
及时种植。种植时,将苗木扶正,根系舒张,覆土压实后,浇足定根水。定植后可进行地膜或秸杆覆盖。
5.6 定植管理
茶苗定植后当年12月~翌年3月,检查缺苗并及时补种;冬季于茶行间覆盖稻草、杂草或地膜防冻。
6 茶园生态管护
6.1 茶园耕作
每年中耕除草2~3次,在各茶季茶芽萌发前的晴天进行。浅耕5
cm~10
cm、中耕10
cm~15
cm、深
耕25
cm~30
cm,深耕每年或隔年进行1次,浅耕和中耕可结合各季的锄草与追肥进行,处理后的杂草晒
干覆盖土表或翻埋入土,保持茶园土壤疏松、无杂草。
6.2 水分管理
茶苗移栽后,春夏季茶园保持排水通畅、土壤湿润。根据茶树的生理、生态需水规律,利用自然降
雨,可结合喷灌、滴灌等生态灌溉措施,并运用秸秆覆盖、绿肥还田等茶园保湿保墒综合措施,进行茶
园生态水分管理。覆盖保墒以不露土为宜,厚度5
cm~10
cm,幼龄茶园可适当增加。
6.3 土壤改良
6.3.1 原则
根据茶园土壤酸碱度、容重、养分含量等土壤质量状况,采用绿肥、土壤调理剂、有机肥等绿色投
入品,对茶园土壤进行生态改良,达到茶树绿色生态生长。
6.3.2 改良方法
pH<5.0,容重>1.25
g/cm
3,养分含量较少的土壤,可种植冬季、夏季绿肥于盛花期进行翻压入土,
施基肥时增加有机肥投入,每667
m
2配合施用氧化钙型调理剂50
kg~100
kg。
6.4 施肥
6.4.1 施肥原则
根据茶树养分需求特性,采用有机无机结合原则。肥料的使用应符合NY/T 394的规定。
6.4.2 幼龄茶园
扦插苗形成根系后,追肥2~3次,至翌年4~5月施第一次追肥,以后每月施肥1次。追肥浓度应随
茶苗的生长逐步增加,尿素可由0.1%逐步增至0.5%,追肥可结合浇水进行,并防止灼伤芽叶。
6.4.3 成龄茶园
6.4.3.1 基肥
基肥宜在每年11~12月施用,每667
m
2沟施腐熟有机肥1
000
kg~2
000
kg。于离茶树根15
cm~20
cm
处开深20
cm~30
cm,宽20 cm~30 cm的施肥沟,施用后及时覆土。
2
T/GXAS 389—2022
6.4.3.2 追肥
在茶季采摘前30 d~40 d,或在茶芽萌发前7 d追肥;夏季追肥宜在5~6月进行。1~2年生茶苗采用
穴施、成年茶园来用条施,沟穴深度10 cm~15 cm、宽度15 cm~20 cm,边施肥边盖土。宜选用氮磷钾
速效肥或茶树专用肥,氮磷钾比例(4-1-1.5),每次施用量以纯氮计算,每667 m
2施5 kg~10 kg。
6.5 科学采剪
6.5.1 幼龄茶园
在茶苗定植后的第二年春茶生长休眠时进行,对生长高度超过40 cm且半木质化的新植进行定剪,
剪口高度离地面25 cm~30 cm为宜。定剪6个月后再次进行修剪,剪口高度在定剪剪口上提高15 cm~20 cm。
第二次定剪一年后进行第三次修剪,剪口在第二次剪口上提高15 cm~20 cm。
6.5.2 成龄茶园
根据茶树生长特性和加工原料标准,遵循采养结合原则,成龄茶树应勤采少留,春茶宜采一芽一叶,
留鱼叶。每年12月~翌年2月进行一次蓬面修剪,剪口在上年剪口上提高3 cm~5cm,并对茶蓬进行修整。
每5年进行一次重修或台刈,剪口离地30 cm~40 cm。
6.6 结构优化
6.6.1 优化原则
通过在茶园内部配置乔灌草三层生态结构,即树木-茶树-矮杆绿肥作物,茶园内遮荫树宜种植乔木,
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增加生物多样性。
6.6.2 林木配置
6.6.2.1 树种
采用无异味且与茶树无共同病虫害的经济型或观赏型树种。山地种植水源林,选择保水能力强的树
种;防护林及主干道选择有地方特色的香枫、山樱花、玉兰、四季红山茶、宫粉羊蹄甲、黄花风铃木、
桃花、木荷、银杏树等;行内种植树种选择桂花树、宫粉羊蹄甲、玉兰树等树种。
6.6.2.2 遮阴
在种植茶树的同年冬末春初进行林木配置,根据地面宽度种植3~10行,每公顷75~120株,以保持
茶树30%左右的遮荫度为原则决定种植密度。
6.6.3 绿肥配置
可在幼龄茶园行间、隙地种植矮生或匍匐型绿肥,如紫云英、豆科类植物等。一年生茶园茶行间隙
种植2~3行,2年生茶园种植1~2行,行距1.2
m以上,3年生茶园还可种植1行,4年生以上的茶园可种
植1行或隔行种植,栽培管理应符合DB45/T 2247要求。
6.7 生态种养
根据茶园承载量,选择适宜野外放养、适应性强的优良鸡、鸭品种,雏鸟于笼舍里圈养,成年后于
茶园放养,放养按照每一小区2 668 m
2~3 350 m
2设立围栏,高度1.5 m;放养密度为鸡30只/667 m
2~40
只/667 m
2,鸭10只/667 m
2~15只/667 m
2。
6.8 病虫害防治
按照DB45/T 203的规定执行。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团体标准
昭平茶生态管护技术规程
T/GXAS 389—2022
广西标准化协会统一印制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