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65.020.20
CCS B 22 体 GXAS
团 标 准
T/GXAS 433—2022
地理标志农产品凤山粳米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code of practice for Agro-product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Fengshan japonica rice
2022 - 12 - 30 发布
2023 - 01 - 05 实施
广西标准化协会 发 布
T/GXAS 433—2022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产地环境 ........................................................................... 1
5 品种选择 ........................................................................... 1
6 播种育秧 ........................................................................... 1
7 大田管理 ........................................................................... 2
8 病虫草害防治 ....................................................................... 3
9 收获贮藏 ........................................................................... 4
10 生产档案 .......................................................................... 4
附录 A(资料性) 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 5
I
T/GXAS 433—2022
前
言
本文件参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凤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归口并宣贯。
本文件起草单位:凤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凤山县农业农村局、凤山县百乐粮油种植专业合作社、
凤山县乔音乡同乐村新飞粳米种植专业合作社、广西凤山县寿源谷粳米种植专业合作社。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龙群峰、罗明照、姜兴礼、陈桂新、牙韩良、韦正陆、韦选科、罗新飞、管相
全、李福学。
II
T/GXAS 433—2022
地理标志农产品凤山粳米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地理标志农产品凤山粳米生产技术的程序,界定了地理标志农产品凤山粳米生产技术
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了产地环境、品种选择的要求,以及播种育秧、大田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收获贮
藏等操作指示,描述了生产过程信息的追溯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地理标志农产品凤山粳米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地理标志农产品凤山粳米 agro-product geographical indication--Fengshan japonica rice
在凤山粳米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内,按本文件要求生产的粳稻品种,经传统工艺加工而成
的大米。
4 产地环境
年平均气温20.1
℃,年平均降雨量1
564.0
mm;海拔700
m~1
100
m,种植区域主要为喀斯特地貌
谷地和土坡梯田,地势较高,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机质丰富,排灌方便,保水和透气良好,pH值5.5~
7.5,其他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NY/T 391的规定。
5 品种选择
选用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粳稻品种或本地农家自留粳稻品种及后续改良品种,如百乐白毛粳、同乐
籼粳等。
6 播种育秧
6.1 播种时间
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
6.2 种子用量
每667
m
2大田用种量为1.5
kg~2.0
kg。
1
T/GXAS 433—2022
6.3 做秧床及施基肥
选择地势较平坦,背风向阳,排灌良好,土质疏松肥沃的中性、弱酸性田地做秧床,播种前5
d~
10
d,每667
m
2均匀撒施腐熟农家肥1
000
kg~1
500
kg,翻耕整碎、整平,按垄面宽1.2
m~1.5
m、沟宽
0.4
m起畦。
6.4 种子处理
6.4.1 选种
选用经过提纯复壮、籽粒饱满、无病虫的稻种。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4.1的规定。
6.4.2 浸种消毒
播种前晒种半天,选用40%~45%三氯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300~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或20%恶苗灵水剂125倍液进行浸种消毒8
h~10
h,用清水漂洗4~5次。在常温下浸种24
h,期
间换水2~3次。
6.4.3 催芽
浸种消毒后将种子捞起沥干,用40
℃~45
℃温水预热3
min~5
min。将稻种装入网袋、布袋或透
水透气编织袋内,用干净稻草或纱布、毛巾等覆盖。控制温度在35
℃~38
℃,温度过高及时翻堆降温,
温度过低时每隔3
h~4
h泼一次温水。经10
h~15
h催芽至破胸露白。破胸率达到90%以上时控制温度
在25
℃~30
℃继续催芽,芽长到1
mm~3
mm时,摊开在常温下炼芽1
h~2
h即可播种。
6.5 育秧方法
6.5.1 半水育秧
整好秧床后,沟底适当灌水或浇水,将沟泥拌成泥浆状,用水勺浇到秧床上,用木板将泥浆刮平,
将种子均匀撒在垄面,再用编织袋拖过垄面,或用扫把轻轻拍打将种子压入土中。
6.5.2 塑盘育秧
选用规格30
cm×58
cm、434孔或353孔塑料秧盘,在秧床上整齐摆好盘后用泥浆填至秧盘孔4/5,在
秧盘上均匀撒播种子,每个穴孔播种2~3粒,再用抹灰刀或扫把将种子压入秧盘泥浆中。
6.5.3 旱育秧
整好秧床后用木板压平、浇足水分,使8
cm~10
cm土层处于水饱和状态,待床面无积水时将种子均
匀撒播在秧床上,然后均匀盖上厚度为1
cm的肥沃细土。
6.6 秧田管理
6.6.1 半水育秧播种后至出苗前保持土壤湿润且无积水;当秧苗达到 1 叶 1 心时可灌水,保持浅水层,
但不宜淹没禾苗。
6.6.2 遇倒春寒应搭盖小拱棚覆盖农膜防寒保温。
6.6.3 秧苗长势弱时,用 2%磷酸二氢钾 300~350 倍液叶面喷施。秧苗长势过旺,用 15%多效唑可湿
性粉剂 500 倍液喷施控苗。
6.6.4 移栽前 5
d~7
d 施送嫁肥,用腐熟稀粪水或沼气液或 1%~2%的尿素浸出液淋施。
6.6.5 移栽前 3
d~5
d 施送嫁药,用 40%异稻瘟净乳油 600~800 倍液加 20%吗啉胍乙铜可湿性粉剂
500~700 倍液或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4
000~6
000 倍液加 20%吗啉胍乙铜可湿性粉剂 500~700 倍
液喷施。
7 大田管理
7.1 整地及施基肥
插秧前7
d~10
d翻沤绿肥。插秧前2
d~3
d翻耕整地,施基肥。每667
m
2施腐熟农家肥1
000
kg~1
500
kg。耕深≥20
cm,耕耙2次,耙烂、耙平泥土,耙田后使土质松软,处于泥浆状态。
2
T/GXAS 433—2022
7.2 移栽
7.2.1 秧龄
人工插秧秧龄30
d~35
d,叶龄4~6叶。抛秧秧龄25
d~30
d,叶龄3.5~5.0叶。
7.2.2 移栽密度
人工插植,规格为行距30
cm,穴距20
cm,每穴秧苗2株~3株;人工抛栽,每1
m
2抛栽18~20蔸苗。
7.3 施肥
7.3.1 原则
以冬种绿肥和施用有机肥为主,少施或不施化肥,肥料使用应符合NY/T 496的规定。
7.3.2 追肥
秧苗移栽10
d~14
d后,每667
m
2施腐熟农家肥1
000
㎏~1
500
㎏。
7.4 水分管理
7.4.1 返青期保持浅水层。
7.4.2 分蘖期按浅水、湿润交替灌溉。
7.4.3 够苗后开始露晒田,多露轻晒。
7.4.4 幼穗分化前灌回浅水。
7.4.5 抽穗扬花期保持浅水。
7.4.6 灌浆结实期间歇灌溉、干湿交替。
7.4.7 收获前 7
d~10
d 断水。
8 病虫草害防治
8.1 主要病虫害
主要病害有稻瘟病、纹枯病等;主要虫害有三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
8.2 防治原则
坚持“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防控原则。
8.3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抗逆性强品种,采用合理轮作等耕作制度,及时清除田间、田埂杂草,冬翻晒垡,加强
田间肥水管理,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8.4 生物防治
保护天敌,采用稻田养鸭、养鱼模式,选用生物农药进行防治。
8.5 物理防治
采用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色光板等物理装置诱杀鳞翅目、同翅目害虫。
8.6 化学防治
主要病虫害的化学防治见附录A,农药使用应符合GB/T 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
8.7 杂草防治
孕穗前通过耘田等方式人工除草。
3
T/GXAS 433—2022
9 收获贮藏
9.1 收获时期
9月底至10月上旬。
9.2 收割
当植株大部分叶片由绿变黄,穗中部变成黄色,稻粒饱满,籽粒坚硬并变成黄色,成熟度达到90%
以上时收割,宜选择晴天收割,用铡子将穗颈往下25
cm~30
cm处剪下,并用绳子捆成一丛,整齐存放。
9.3 干燥
在干净的晒场进行脱粒、晒谷,不应在沥青路面、泥土地或粉尘污染较严重的地方晾晒。
9.4 贮藏
在干净、卫生、通风、干燥、无虫鼠害的地方避光常温贮藏,不应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易挥
发、有异味的物品混存。
10 生产档案
生产过程中应建立生产档案,对栽培品种、播种、育秧、移栽、肥水管理、病虫防治、收获贮藏等
逐一进行详细记录,并妥善保存至该批产品销售后的两年以上。
4
T/GXAS 433—2022
附 A A A
录
(资料性)
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见表1。
表1 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病虫害名称 防治适期 防治方法
稻瘟病 叶瘟病情指标≥5,穗病病情指数 ≥3时。 每667 m 2可选用40%稻瘟灵可湿性粉剂1 300~1 600倍液喷雾防 治。
纹枯病 病丛率≥15%。 每667 m 2可选用5%井岗霉可溶性粉剂4 000~5 000倍液喷雾
1~2次防治。
三化螟 在螟卵孵化初盛期,每667 m 2卵块 在100块以上时。 每667 m 2用25%杀虫双水剂600~800倍液或45%杀虫单可溶性 粉剂500~600倍液喷雾进行防治。
稻飞虱 在分蘖期百丛虫量1 000头以上、 孕穗期百丛虫量500头以上时。 每667 m 2用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4 000~6 000倍液或10%吡虫
啉可湿性粉剂4 000~6 000倍液,针对稻株中下部喷雾进行防
治。
稻纵卷叶螟 在分蘖期百丛幼虫50头以上、孕穗 期百丛虫量30头以上时。 每667 m 2用25%杀虫双水剂600~800倍液或60%杀虫单可湿性 粉剂500~600倍液喷雾进行防治。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团体标准
地理标志农产品凤山粳米生产技术规程
T/GXAS 433—2022
广西标准化协会统一印制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