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T/CRACM 0010-2023 毒品稽延性戒断综合征中医针灸技术规范

T/CRACM 0010-2023 毒品稽延性戒断综合征中医针灸技术规范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342.09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5-05-13 09:47:58



相关搜索: 针灸 综合征 毒品

内容简介

T/CRACM 0010-2023 毒品稽延性戒断综合征中医针灸技术规范 ICS
03.080.99
CCS A20
CRACM
中 国 中 医 药 研 究 促 进 会 团 体 标 准
T/CRACM 0010—2023
毒品稽延性戒断综合征中医针灸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TCM acupuncture for
drug prolonged withdrawal syndrome
2024 - 7 - 1 发布
2024 - 7 - 15 实施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 发 布
T/CRACM 0010—2023



言 ............................................................................ II
1 范围 ................................................................................. 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3
3 术语和定义 ........................................................................... 3
4 诊断标准 ............................................................................. 4
5 针灸治疗方法 ......................................................................... 5
6 禁忌、不良反应与处理措施 ............................................................. 7
附录 A(资料性)穴位的定位 ..............................................................9
参考文献 .............................................................................. 10
I
T/CRACM 0010—2023


草。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
标准化研究院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安徽中医药大学、南非西开普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
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国中
医药研究促进会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萌、付强、宋小鸽、马学盛、郑娟尔、侯非、王娜娜、刘倩、侯文光、郭春
莉、杜玥瑾、王新陆、高武、王光然
II
T/CRACM 0010—2023
毒品稽延性戒断综合征中医针灸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毒品稽延性戒断综合征的诊断、中医针灸治疗的前期准备、治疗方法和禁忌、不良反
应和处理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指导中医师针对吸毒成瘾者的稽延性戒断综合征进行戒毒康复治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13734-2008 耳穴名称与定位
GB/T 21709.20-2009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20部分:毫针基本刺法
GB/T 30232-2013 针灸学通用术语
GB/T 33415-2016 针灸异常情况处理
GB/T 12346-2021 经穴名称与定位
ISO 17218:2014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Sterile acupuncture needles for single use
ISO/TR 20520-2018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Infection control for acupuncture treatment
ISO
24571:2022 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the basic safety and essential performance of
electro-acupuncture stimulators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毒品
drugs
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
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3.2
戒毒 drug rehabilitation
3
T/CRACM 0010—2023
采取各种措施帮助吸毒人员戒除毒瘾,教育和挽救吸毒人员的过程。
3.3
稽延性的戒断综合征 prolonged withdrawal syndrome
在停止服用毒品或精神类物质后 1 个月至 1 年半期间,出现的一系列不适的生理和心理反应。
3.4
中医针灸
TCM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针法和灸法的总称。以中医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用针刺、艾灸等技术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
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况,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
[来源:GB/T 30232-2013,3.1和3.2,有改动]
3.5
毫针
filiform needle
针灸临床使用最多的一种针具,分为针尖、针体、针根、针柄、针尾5部分。
[来源:GB/T 21709.20,3.1]
3.6
毫针刺法
filiform needling method
使用毫针刺入身体各部位经脉、穴位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来源:GB/T 30232-2013,6.1.4]
3.7
电针疗法
electroacupuncture therapy
在毫针针刺得气的基础上,应用电针仪输出脉冲电流,通过毫针作用于人体各部位以达到防治防疾
病的一种方法。
[来源:GB/T 30232-2013,6.4.23]
3.8
耳穴压丸法
ear plaster therapy
使用特定丸状物贴压耳穴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来源:GB/T 30232-2013,6.4.75.10]
4
诊断标准
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中戒断综合征的症状。
4.1 精神症状
至少有下列3项精神症状。
4
T/CRACM 0010—2023
——意识障碍;
——注意力不集中;
——内感性不适;
——幻觉或错觉;
——妄想;
——记忆减退;
——判断力减退;
——情绪改变,如坐立不安、抑郁、焦虑、易激惹、情感脆弱;
——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
——不能忍受挫折或打击;
——睡眠障碍,如失眠;
——人格改变;
4.2 躯体症状或体征
至少有下列2项躯体症状或体征。
——寒颤、体温升高;
——出汗、心率过速或过缓;
——手颤加重;
——流泪、流涕、打哈欠;
——瞳孔放大或缩小;
——全身疼痛;
——恶心、呕吐、厌食,或食欲增加;
——腹痛、腹泻;
——震颤或抽搐;
5
针灸治疗方法
5.1 前期准备
5.1.1 环境
室内清洁、安静、光线明亮、温度适宜,避免吹风受凉。
5.1.2 人员
应为获得专业资质的中医师。中医师双手应用肥皂水清洗,清水冲净后用 75%乙醇或 0.5%~1%碘
伏的棉球擦拭并佩戴无菌手套。操作者手部的消毒应符合 ISO/TR 20520 的 4.1.1 及 4.1.2 的要求。
5.1.3 体位
5
T/CRACM 0010—2023
患者取坐位,躯体放松,安静 5~10 min,接受针灸治疗。
5.1.4 部位消毒
用含 75%乙醇或 0.5%~1%碘伏的棉球或棉签擦拭穴位消毒。消毒应符合 ISO/TR 20520 的 4.2 的要
求。
5.2 治疗方法
5.2.1 毫针刺法
5.2.1.1 针具
40 mm×0.25 mm~0.35mm 或 25 mm×0.25 mm~0.35mm 的一次性无菌针灸针。针灸针应包装完整,
且在有效期内。针灸针的质量应符合 ISO 17218 的要求。针身应光滑、无锈蚀,针尖应端正不偏、尖中
带圆、锐利、无倒钩。
5.2.1.2 穴位
主穴:百会、内关、足三里、三阴交
配穴:抑郁加神门、肝俞、太冲;焦虑加神门、心俞、肾俞。
5.2.1.3 操作方法
穴位局部消毒后,采用毫针进行针刺,百会穴沿头皮向前平刺 8~12 mm,内关穴直刺 10~15 mm,
足三里穴直刺 15~25 mm,三阴交穴直刺 12~20 mm。以患者得气为度。每 10 分钟行针 1 次,留针 30 min。
出针时一手固定皮肤,另一手将针拔出,用无菌干棉球或棉签按压针孔 1~2min。
5.2.1.4 治疗疗程
每日或隔日治疗 1 次,5-10 天为 1 个疗程,共治疗 3 个疗程。
5.2.2 电针疗法
5.2.2.1 器具
毫针,要求同 5.2.1.1。
电针仪应电源稳定,质量符合 ISO 24571 的要求。电针仪在使用前,各调节旋钮调节到零位(无输
出)
5.2.2.2 穴位
同5.2.1.2。
5.2.2.3 操作方法
穴位局部消毒后,采用毫针进行针刺。百会穴沿头皮向前平刺 8~12 mm,内关穴直刺 10~15 mm,
足三里穴直刺 15~25 mm,三阴交穴直刺 12~20 mm。将电针仪上每对输出的两个电极分别连接在两根
毫针的针体上,将同一对输出电极连接在身体同侧。设置波形为疏密波。频率为 2Hz 与 100Hz 交替,强
6
T/CRACM 0010—2023
度以患者有酸、或麻,或热,或胀痛的得气感为度,或穴位局部肌肉出现节律性收缩为度。留针 20-30
min,每隔 10 分钟,查看并询问患者有无不舒服的感觉,适当调整电针仪的参数。出针时,医师先关闭
电针仪。然后再用一手固定皮肤,另一手将针拔出,用无菌干棉球或棉签按压针孔 1~2min。
5.2.2.4 治疗疗程
每日或隔日治疗 1 次,5-10 天为 1 个疗程,共治疗 3 个疗程。
5.2.3 耳穴压丸法
5.2.3.1 器具
将医用胶布剪成约 0.6 cm×0.6 cm 大小,上置压丸制成耳穴压丸贴片。压丸应圆润、大小适宜、
不易碎、无毒,应清洗消毒,宜选用王不留行子耳穴贴或磁珠耳穴贴。
探棒应不易折断、无毒、施术端应圆钝、光滑、大小适宜。
5.2.3.2 耳穴
神门、肺、三焦、内分泌、交感、皮质下。
5.2.3.3 操作方法
用医用棉球擦拭、消毒患者耳廓,并用探棒找出所选穴位敏感点,将已贴有王不留行籽的医用小块
胶布贴于上述耳穴敏感点处。患者每天适度按压耳穴,每个耳穴按压 3 次/天,每次每穴按压 2-3 分钟,
以受试者耳部有灼热,麻木感,轻度疼痛为宜。每隔 1-2 天,两耳交替更换一次。
5.2.3.4 治疗疗程
10 天为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
5.2.4 其他
本文件未作规定的,按照其他指南、规程等规定执行。
6 禁忌、不良反应与处理措施
6.1 禁忌症
6.1.1 针灸部位存在严重感染、溃疡、破损者。
6.1.2 患有严重心脏病、重度糖尿病、重度贫血、急性炎症和心力衰竭者。
6.1.3 生命体征不平稳者及其他不宜用针灸治疗者。
6.1.4 吸毒导致神志不清者。
6.2 不良反应
6.2.1 晕针:在针刺过程中,患者突然出现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慌气短、倦息乏力、恶心欲呕、
身出冷汗,甚至晕厥的现象。
7
T/CRACM 0010—2023
6.2.2 滞针:在行针或留针过程中,医者感觉针下滞涩,提插、捻转、出针均感困难,患者感觉疼痛
的现象。
6.3 处理措施
6.3.1 如果出现轻度毫针晕针,应立即停止针刺,将刺入穴位的针全部拔出,使患者平卧,头部稍
低,注意通风和保暖,给饮温水或糖水,静卧片刻至症状消失。
6.3.2 出现弯针后,首先嘱咐患者放松肢体,同时不再行提插、捻转等手法。如果是因患者移动体
位所致。嘱患者慢慢恢复原来的体位。如果针身轻微弯曲,中医师应将针身慢慢退出;弯曲角度较大,
先让患者局部的组织皮肤放松,再顺着弯曲的方向将针退出。针身弯曲不止一处,观察针身弯曲的方向
分段逐渐退出,不能强力硬拔。
6.3.3 患者出现其他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参照 GB/T 33415 执行。
7
注意事项
7.1 感染风险防控
治疗过程中的医疗废弃物及患者体液都应认为是具有潜在感染性的,应严格做好清洁卫生工作,使
用不会产生污染或交叉污染的方法,并做好个人防护。
7.2 电针疗法使用
7.2.1 使用电针仪前,必须检查电针仪性能是否良好,输出是否正常。
7.2.2 调节电流量应仔细,开机时电流量要小,不可过强刺激。应逐渐从小到大,切勿突然增大,
以免发生意外。
7.2.3 在胸部、背部的穴位上使用电针时,切勿将两个电极跨接在身体两侧,避免电流回路经过心
脏。
7.2.4 空腹、酒后、神志不清、体弱、疲劳过度者,不易接受电针。

8
T/CRACM 0010—2023
附录 A
(资料性)
穴位的定位
A.1 耳部穴位定位
A.1.1 神门
在三角窝后1/3的上部,即三角窝4区。
A.1.2 交感
位于对耳轮下脚前端与耳轮内缘相交处,即对耳轮6区前端。
A.1.3 肺穴
位于心、气管区周围处,即耳甲14区。
A.1.4 三焦
在外耳后下,肺与内分泌区之间,即耳甲17区。
A.1.5 皮质下
在对耳屏内侧面,即对耳屏4区。
A.1.6 内分泌
在屏间切迹内,耳甲腔的底部,即耳甲18区。
A.2 人体腧穴体表定位
A.2.1 百会
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
注1:在前、后发际正中连线的中点向前1寸凹陷中。
注2:折耳,两耳尖向上连线的中点。
A.2.2 内关
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2寸,掌长肌睫与格侧腕屈肌睫之间。
注1:握拳,手外展,微屈腕时,显现两肌腱。本穴在大陵(PC7)直上2寸,两肌腱之间,与外关(TE5)
相对。
注2:若两手的一侧或双侧摸不到掌长肌腱,则以桡侧腕屈肌腱尺侧定穴。
A.2.3 足三里
在小腿外侧,犊鼻(ST35)下3寸,犊鼻(ST35)与解溪(ST41)连线上。
注:在胫骨前肌上取穴。
A.2.4 三阴交
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胫骨内侧缘后际。
注:交信(KI8)上1寸。
9
T/CRACM 0010—2023
参考文献
[1] GB/T 21709.11-2009,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11部分:电针[S].
[2] GB/T 21709.3-2021,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3部分:耳针[S].
[3]李忠仁. 实验针灸学[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4]梁繁荣,王华. 针灸学[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1.
[5]吴鎏桢,崔彩莲,韩济生.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HANS)对75例海洛因戒断者心率的影响[J].中国疼
痛医学杂志,1996,(02):98-102.
[6]宋小鸽,张浩,王振华,等.针刺配合美沙酮改善海洛因戒断综合征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 2002, (12):
3-5.
[7]张阳,徐伟,宋小鸽,等.针刺配合美沙酮治疗海洛因戒断综合征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英文)
[J].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2016,14(01):55-63.
10
上一章:T/CQSES 04-2024 璧山区种植业(蔬菜)面源污染防控技术规范 下一章:T/CQSES 03-2024 璧山区种植业(蔬菜)面源污染监测技术规范

相关文章

T/CRACM 0009-2023 血浊证中医临床诊疗指南 T/CRACM 0007-2023 T/CI 212-2023 中医体质健康饮食指南 T/SCFA 0010-2023 东阿黄河鲤鱼苗种繁育技术规范 T/GSEE 0010-2023 光纤直流电流互感器技术规范 T/HAASS 0010-2023 优质强筋小麦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DB4505/T 0010-2023 岛礁石斑鱼生态增殖技术规范 T/THWT JS 202 0010-2023 有机菊花栽培技术规程 T/HSPP 0010-2023 欧标茶生产茶园栽培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