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T/CQSES 04-2024 璧山区种植业(蔬菜)面源污染防控技术规范

T/CQSES 04-2024 璧山区种植业(蔬菜)面源污染防控技术规范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351.57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5-05-13 09:45:32



相关搜索: 防控 蔬菜 技术规范 山区 山区 种植业

内容简介

T/CQSES 04-2024 璧山区种植业(蔬菜)面源污染防控技术规范 ICS
13.02 0.40
CCS
P57

体 标 准
T/CQSES 04-2024
璧山区种植业(蔬菜)面源污染防控
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of planting (vegetables) in Bishan District,
Chongqing municipality
2024-08-19 发布 2024-08-19 实施
重庆市环境科学学会
发 布
T/CQSES 04-2024


前 言...................................................................................................................................................................... II
璧山区种植业(蔬菜)面源污染防控技术规范................................................................................................ 1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2
4
一般要求...........................................................................................................................................................3
5
源头减量...........................................................................................................................................................4
6
过程拦截...........................................................................................................................................................6
7
末端净化...........................................................................................................................................................6
8
循环利用...........................................................................................................................................................7
附录 A.....................................................................................................................................................................8
附录 B..................................................................................................................................................................... 9
I
T/CQSES 04-2024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由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提出,重庆市环境科学学会归口。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起草单位: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重庆飞扬测控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大学、西南大学和
重庆市环境科学学会。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谊、廖敦秀、张健、陈述斌、许翻、罗友进、杭晓宁、李燕、何丙辉、赵秀
兰、李天阳、李东、何强、方俊华、夏绍兴、颜万漪、伍友娟、李晶、侯艳、李海娟、张淼达、罗孝信、
朱磊、尚钲洁、罗元国、蔡骋。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II
T/CQSES 04-2024
璧山区种植业(蔬菜)面源污染防控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璧山区种植业(蔬菜)面源污染的源头减量、过程拦截、末端净化、循环利用等面源污染防
控各环节的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璧山区蔬菜基地农业面源污染防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17419
含有机质叶面肥
GB/T 17420
微量元素叶面肥料
GB/T 25413
农田地膜残留量限值及测定
GB/T-50085
喷灌工程技术规范
GB/T 50363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标准
GB/T 50485
微灌工程技术规范
HJ 555
化肥使用环境安全技术导则
HJ 556
农药使用环境安全技术导则
HJ 2005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525
有机肥料
NY/T 1118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
LY/T 1914
植物篱营建技术规程
NY/T 2624
水肥一体化技术规范
总则
1
T/CQSES 04-2024
3 NY/T 2911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程
NY/T 3441 蔬菜废弃物高温堆肥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
NY/T 3666 农业化学品包装田间收集池建设技术规范
NY/T 3821.2 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控技术规范 第 2 部分:丘陵山区
DB42/T 1417 生态浮岛(浮床)植物种植技术规程
DB50/T 931 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风险评估技术规范
DB50/T 1470 丘陵区粮菜轮作农田面源污染防治技术规范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蔬菜种植基地 vegetable planting base
璧山区域内蔬菜规模化种植面积达 10 亩及以上的种植园区。
3.2
蔬菜废弃物 vegetable wastes
蔬菜在生产、收获、加工、储运和销售过程中,产生和去除的废弃部分,包括根、茎、叶、花、果
实和种子等。
3.3
农业面源污染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中对化肥、农药、地膜不合理使用,对畜禽粪便以及农村生活垃圾不
合理处置等行为造成的对农业和农村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大面积污染现象。
3.4
农业面源污染防控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为减少或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物的产生、排放、迁移负荷,实现预防或治理农业面源污染而采取的技
术性措施,包括土壤保护和改良、养殖废弃物管理、农药和农药残留控制、农业循环利用和资源化利用
以及农民教育和技术培训措施等。
2
T/CQSES 04-2024
3.5
沉沙凼 desilting basin
沉积径流携带泥沙等悬浮物的低位浅坑。
3.6
径流收集池
runoff collecting pond
收集存储含高浓度农业氮磷污染物径流的池体。
3.7
植物篱 hedgerow
由灌木、灌化乔木或灌草组成的丛篱状或带状集合体。
3.8
拦水坎 water retaining ridge
能够减缓沟渠径流流速的坎状装置。
3.9
生态沟渠 ecological ditch
配置多种植物并辅有生态浮床、拦水坎等工程设施的农田沟渠系统。
3.10
净化植物
purification plant
能通过过滤吸附、吸收利用径流或水体中的氮、磷等污染物起净化水质作用的植物。
4
一般要求
4.1 因地制宜
合理利用璧山区地形地势及现有沟渠和洼地等,科学布置种植业(蔬菜)面源污染防治工程,减少
土方工程量。
3
T/CQSES 04-2024
4.2 减排增效
以璧山区蔬菜基地径流中氮、磷等污染物迁移负荷高效削减为核心,以“重点源头减量、关键过程
拦截、末端净化与循环利用”为路径,有效服务于璧山区种植业(蔬菜)面源污染防治工作。
5
源头减量
5.1 施肥优化
5.1.1 肥料施用遵守 HJ 555 源头控制技术措施中的有关要求。施用铵态氮肥时,加施硝化抑制剂,抑
制铵态氮转化为硝态氮。肥料应深施 15-20cm,有条件的蔬菜种植户可按照 NY/T 2624 的有关要求执
行水肥一体化技术。
5.1.2 参照 NY/T 2911 肥料用量确定与肥料配方设计的有关要求,开展土壤氮、磷和钾等大量元素及
中、微量元素养分测试,科学评估土壤肥力水平,根据蔬菜种类、茬口、目标产量、土壤基础地力、肥
料利用率和土壤养分测试来科学设计施肥配方。
5.1.3 在配方施肥基础上,使用缓/控释肥部分替代传统尿素,与磷钾肥一次性施用;使用有机肥替代
30% ~ 50% 化肥用量,有机肥的施用量参照 NY/T 1118 的有关要求,有机肥可选择充分腐熟的农家肥
和商品有机肥等,所选商品有机肥应符合 NY/T 525 的有关要求。
5.1.4 根据不同蔬菜种类及关键生育期对肥料的需求,增补叶面肥,叶面肥应符合 GB/T 17419 和 GB/T
17420 的有关要求。
5.2 农药减施
5.2.1 农药施用应遵守 GB/T 8321 及 HJ 556 的有关要求。
5.2.2 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方式,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5.2.3 农业防治实行轮作倒茬;选用抗病虫品种;选择适龄壮苗;采收后及时清洁相应地块。
5.2.4 物理防治采取使用黄色粘虫板诱杀蚜虫和粉虱,利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在大棚放风口设置
防虫网。
5.2.5 生物防治使用生物农药和天敌生物资源,达到“以菌治虫”和“以虫治虫”的目的,但要注意外来物
种控制问题,推荐采用当地天敌生物品种资源。
5.2.6 化学防治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禁止使用禁限用农药,农药的使用应符合 GB/T
8321 的
有关要求。
4
T/CQSES 04-2024
5.3 包装废弃物处置
包装废弃物应全部回收并专门存放,其中农业化学品包装物田间收集池建设应符合 NY/T 3666 的
有关要求。回收的包装废弃物,应按照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要求及时处置。
5.4 地膜污染防控
5.4.1 减少地膜使用量
倒茬轮作,结合种植结构调整减少地膜覆盖。使用一膜多用、行间覆盖等技术。
5.4.2 使用标准地膜
使用 0.01mm 及以上厚度地膜,鼓励使用全生物降解地膜。
5.4.3 回收残膜
及时采用人工或机械回收,降低地膜残留量。土壤耕作层地膜残留量限值应不大于 75.0Kg/hm2。
残留量测定方法按照 GB/T 25413 的有关要求执行。
5.5 节水灌溉
5.5.1 喷灌技术
土地连片、种植统一、地面无障碍物、有可靠的水源和电力设施、土地规模化经营和统一管理的蔬
菜基地,宜采用中心支轴式、平移式和绞盘式喷灌机组等。
丘陵地区零星、分散耕地、水源较为分散、无电源或供电保证程度较低的蔬菜基地,宜选用轻型和
小型移动式喷灌机组,灌溉面积宜按每千瓦控制 0.667hm2 配置。
定喷式喷灌系统喷灌均匀系数不应低于 0.75,行喷式喷灌系统喷灌均匀系数不应低于 0.85。
喷灌系统工程建设应符合 GB/T50085 的有关要求。
5.5.2 微喷灌技术
根据水质条件选择微喷灌过滤器的类型及组合方式。
微喷灌系统设置施肥、施药装置,并应设置在过滤器上游。
微灌系统工程建设应符合 GB/T50485 的有关要求。
5.5.3 渗灌技术
根据水质条件选择渗灌过滤器的类型及组合方式。
渗水管埋深一般应在 40cm 以下;行距根据蔬菜种植行距确定;坡度应基本与地面坡度保持一致;
5
T/CQSES 04-2024
工作压力(压力水头)控制在 0.4~1.2 m。
6
过程拦截
6.1 沟-凼-池径流优化
6.1.1 在地块尺度开挖土质水沟,连通旱地和收集池。根据汇水面积,设置小沟(汇水面积< 0.5 hm2,
宽度 10 cm ~ 20 cm,深度 15 cm ~ 20 cm)和大沟(汇水面积> 0.5 hm2,宽度 20 cm ~ 30 cm,深度 20 cm
~ 30 cm)。
6.1.2 在地块与地块之间的沟道连接处建设沉沙凼,沉沙凼设置密度不少于 10 个/hm2。将流经土质沟
渠和沉沙凼的径流导入收集池。
6.2 植物篱
6.2.1 在坡式蔬菜地块外侧(护埂)及梯壁上种植植物篱,亦可根据现场条件在坡面种植。
6.2.2 植物篱的配制、整地、建植方法和管护等参见 LY/T 1914 中的有关要求。
6.3 生态沟渠
6.3.1 对于坡度> 6°渠段,在上下级沟渠连接处,修建沉沙凼和固定拦水坎,具体参见 DB50/T 1470 的
有关要求执行。
6.3.2 对于坡度≤ 6°渠段,渠宽≥ 0.5 m 且长度≥ 5 m,布设浮床或种植水生植物,并用装有吸附基质的
尼龙网袋等装置作为非固定拦水坎拦截水流,拦截高度为 20 cm ~ 30 cm;相对较窄(宽< 0.5 m)的渠
段,仅设置非固定拦水坎。
6.3.3 植物配置选择对氮、磷营养元素有较强吸收能力的本土净化植物或已经经本地驯化后无入侵风险
的外来植物品种,推荐的净化植物品种详见附录 A。
6.3.4 沟底淤积物严重影响水流的渠段,要及时清理。
7
末端净化
7.1 人工湿地
7.1.1 在末端汇水池内构建人工湿地,人工湿地的设计、建设与运维按照 HJ 2005 的有关要求执行。
7.1.2 末端人工湿地具体位置的布设要根据地形地貌和汇水区分析,确保能作为蔬菜基地 80%以上区
域的面源污染物承纳区。
6
T/CQSES 04-2024
7.1.3 人工湿地建设规模测算参照附录 B。
7.2 生态浮床
7.2.1 应结合水流方向及水面空间确定生态浮床布局位置及布局方式;
7.2.2 植物配置选择对氮、磷营养元素有较强吸收能力的本土净化植物或已经经本地驯化后无入侵风险
的外来植物品种,推荐的净化植物品种详见附录 A。
7.2.4 定期检查,随时补植,并根据植物长势情况,定期刈割清除,避免水体二次污染。
8
循环利用
8.1 蔬菜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
对于蔬菜废弃物产量少、含水量高、纤维素含量低、易于腐烂分解的地块,将蔬菜废弃物置于田面
洼地、垄/厢沟或新掘浅坑/沟内,辅以薄土掩埋。降水较多时,做好田面排水,可添加快速腐解菌剂激
发废弃菜叶生物质腐熟。蔬菜废弃物直接还田应符合 DB50/T 1470 的有关要求。
对于蔬菜废弃物产量大、纤维素含量高、不易腐烂分解的地块,将废弃物集中收集、粉碎、菌剂接
种、堆沤发酵。蔬菜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置应符合 NY/T 3441 和 DB50/T 1470 的有关要求。
8.2
农业径流水循环利用
蔬菜基地的径流水用作灌溉水时须消毒杀菌,减少病虫害发生。
8.3
净化植物残体资源化利用
净化植物须定期刈割清理,回收利用率应达 90%以上。
净化植物残体按照 8.1 蔬菜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进行资源化利用。
7
T/CQSES 04-2024
附 录 A
(资料性)
璧山区蔬菜种植基地面源污染防治净化植物推荐名录
表 B.1 给出了适宜于璧山区蔬菜基地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净化植物推荐名录。
表 B.1 璧山区蔬菜种植基地面源污染防治净化植物推荐名录
按生态学特 性分类 植物名称 科名 拉丁名 适用场景 备注
挺水植物 菰(茭白) 禾本科 Tizania latifolia(Griseb.) Stapf 生态沟、人工湿地
芦苇 禾本科 Phragmites australis (Cav.) Trin.ex Steud. 生态沟、人工湿地、浮 床
水葱 莎草科 Scirpus validus Vah L. 生态沟、人工湿地
菖蒲 天南星科 Acorus calamus L. 生态沟、人工湿地
香蒲 香蒲科 Typha orientalis Pres L. 生态沟、人工湿地
千屈菜 千屈菜科 Lythrum salicaria L. 生态沟、人工湿地
水芹 伞形科 Oenanthe javanica(Bl.) DC. 生态沟、人工湿地、浮 床
美人蕉 美人蕉科 Canna indica L. 生态沟、人工湿地、浮 床
伞草 莎草科 Cyperus involucratus Rottb. 生态沟、人工湿地、浮 床
再力花 竹芋科 Thalia dealbata Fraser 生态沟、人工湿地
梭鱼草 雨久花科 Pontederia cordata 生态沟、人工湿地
水芋 天南星科 CallapalustrisL. 生态沟、人工湿地、浮 床
蕹菜 (空心菜) 旋花科 Ipomoea aquatica Forssk. in Forssk. & Niebuhr 生态沟、人工湿地、浮 床
荸荠 莎草科 Eleocharis dulcis (N.L. Burman)Trinius ex Henschel 人工湿地
浮水植物 睡莲 睡莲科 Nymphaea tetragona Georgi 人工湿地
水鳖 水鳖科 Hydrocharis dubia(Bl.)Backer 人工湿地、浮床
萍蓬草 睡莲科 Muphar pumilum(Hoffm.)DC. 人工湿地、浮床
南美天胡荽 (香菇草) 五加科 Hydrocotyle verticillata 生态沟、人工湿地、浮 床
菱 菱科 Trapa bispinosa Roxb. 生态沟、人工湿地
大薸 天南星科 Pistia stratiotes L. 人工湿地、浮床 须硬质 隔离,防 止扩散
凤眼莲 (水葫芦) 雨久花科 Eichhornia crassipes (Mart.) Solms 生态沟、人工湿地、浮 床
沉水植物 狐尾藻 小二仙草 科 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 L. 生态沟、人工湿地、浮 床
黑藻 水鳖科 Hydrilla verticillata (L.f.) Royle 人工湿地
金鱼藻 金鱼藻科 Ceratophyllum demersum L. 人工湿地
伊乐藻 水鳖科 Elodea canadensis Michx. 人工湿地
大茨藻 水鳖科 Na jas marina L. 人工湿地
8
T/CQSES 04-2024
附 录 B
(资料性)
璧山区蔬菜种植基地人工湿地建设规模测算公式
以下给出了璧山区蔬菜基地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人工湿地建设规模测算方法。
前置库人工湿地的面积需要根据蔬菜基地汇水面积、地形坡度综合考虑,并不是越大越好。建议前
置库面积测算公式如下
A=R 拦/h=R 总*r/h=Z*p*α*r/h
Eq·1
R 总=Z*p*α
Eq·2
R 拦=R 总*r
Eq·3
注:
R 总表示流域总径流量;Z 表示前置库所涉流域汇水面积(hm2);p 为选取 75%频率的日降雨量(mm);
α表示降雨径流系数,降雨径流系数建议比对当地水资源公报发布的取值;R 拦表示人工湿地计划最大拦
蓄量;r 表示含污染物浓度高的前端径流比例;A 表示人工湿地需求面积;h 表示人工湿地最大净吃水
深度。
另外须要求通过前置库人工湿地将径流流程延长,并通过溢流坝降低流速,增加滞水时间,促进径
流污染物的截留与利用。
K=T2/T1=(L2/S2)/(L1/S1)
Eq·4
T1=L1/S1
Eq·5
T2=L2/S2
Eq.6
注:
T1、T2 分别表示前置库修建前后径流滞留时长(s);L1、L2 分别表示前置库修建前后径流流程长
度(m);S1、S2 分别表示前置库修建前后径流流速(m/s);K 表示前置库修建后径流滞留时长增加
的倍数,为更好地去除径流中的污染物,建议径流滞留时长增加倍数不低于 10 倍。
9
上一章:T/CRES 0014-2023 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并网发展与运营监测指标 下一章:T/CRACM 0010-2023 毒品稽延性戒断综合征中医针灸技术规范

相关文章

T/CQSES 03-2024 璧山区种植业(蔬菜)面源污染监测技术规范 T/CQSES 02-2024 璧山区种植业(蔬菜)面源污染物排放限值制定指南 DB13/T 5586-2022 设施蔬菜面源污染防控技术规程 DB13/T 5541-2022 设施蔬菜镉污染风险防控技术规程 T/CQSES 01-2024 页岩气开采地下水污染评价技术指南 DB14/T 1373-2017 设施蔬菜面源污染监测技术规范 T/XMSSAL 0064-2023 蔬菜种植生产管理规范 东江源头区水污染系统控制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