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T/CSER 004-2024 油田罐底泥与浮渣制作新型燃料污染控制技术规范

T/CSER 004-2024 油田罐底泥与浮渣制作新型燃料污染控制技术规范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299.08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5-05-13 09:27:35



相关搜索: 油田 燃料 技术规范 新型 浮渣

内容简介

T/CSER 004-2024 油田罐底泥与浮渣制作新型燃料污染控制技术规范 ICS 13.020.40
CCS Z 00

体 标 准
T/CSER-004-2024
油田罐底泥与浮渣制作新型燃料
污染控制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Pollution Control for Producing New Fuel
By Using Oilfield Tank Bottom Mud and Scum
(发布稿)
2024-07-05发布 2024-07-08实施
中关村众信土壤修复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发布
T/CSER-004-2024


目次........................................................................................................................................... I
前言..........................................................................................................................................II
1 适用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2
4 油田罐底泥与浮渣制作新型燃料技术及要求..................................................................... 2
5 污染控制.................................................................................................................................4
6 环境监测和管理要求.............................................................................................................5
I
T/CSER-004-2024


本文件按照 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标准由辽宁省生态环境厅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处提出。
本标准由中关村众信土壤修复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盘锦辽河油田远达油污泥处理利用有限公司、盘锦市生态环境保护服务中心、
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 、杰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丹、赵朋、王新宇、尹海、李立君、张亮、刘源、宋俊红、郭国军、候万
飞、张妍、路治、孟庆海、颉海江、赵长宏、纪永胜、宋宇生、孙震、罗庆东、于桂兰、刘德宇。
II
T/CSER-004-2024
油田罐底泥与浮渣制作新型燃料污染控制技术规范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油田罐底泥与浮渣制作新型燃料的方法及工艺、制作过程的污染控制以及环境监测
和环境管理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油田罐底泥与浮渣制作新型燃料的污染控制及监督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
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 1629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 37822
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
GB 1234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 14554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HJ/T 20
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
CJ/T 221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检验方法
HJ 557
固体废物 浸出毒性浸出方法 水平振荡法
GB/T 213
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
GB/T 15555.12
固体废物 腐蚀性测定 玻璃电极法
GB/T 189
煤炭粒度分级
GB/T 211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GB/T 212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GB/T 214
煤中全硫的测定方法
MT/T 915
工业型煤样品采取方法
MT/T 916
工业型煤样品制备方法
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T 50087
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HJ/T 166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 91.1
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HJ/T 164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 397
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
HJ/T 55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
GBZ/T 189.8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噪声
HJ 630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导则
HJ 2025
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
HJ 1276
危险废物识别标志设置技术规范
1
T/CSER-004-2024
SY/T 7301
陆上石油天然气含油污泥资源化综合利用及污染控制技术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油田罐底泥 Oilfield tank bottom mud
原油开采及储运过程中,各种处理容器和构筑物的清淘渣泥。
3.2
浮渣 scum
主要是指在含油污水浮选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含油污泥。
3.3
新型燃料 New fuels
以油田罐底泥与浮渣可提取物质作为原材料,以煤、炭泥、煤矸石粉、油泥热脱附后固相渣料、
粉煤灰、助燃剂等为配料,按一定比例调配而成的一种燃料。
4 油田罐底泥与浮渣制作新型燃料技术及要求
包括油田罐底泥与浮渣的入厂检验、预处理、脱水处理、新型燃料产品调配、成型、产品检测、
检验规则、包装出厂运输与储存等。
4.1 入厂检验
4.1.1 含油率测定执行 CJ/T 221 规定方法。
4.1.2 含水率测定执行 HJ 557 规定方法。
4.1.3 热值检测执行 GB/T 213 规定方法。
4.1.4 pH 测定执行 GB/T 15555.12 规定方法。
4.2 预处理
4.2.1 通过化学药剂作用于油田罐底泥或浮渣,使其调质脱稳,宜于固液分离。一般应包括流化预
处理、调质等过程。
4.2.2 流化预处理宜采用筛分搅拌设备,根据含水率不同添加一定比例的配料,流化预处理后油田
罐底泥或浮渣中固体颗粒粒径≤5mm 且宜于压滤进料。
4.2.3 调质处理宜采用搅拌匀化、投加化学药剂等工艺措施。
4.3 脱水处理
4.3.1 液压压榨机脱水,过滤压力宜为 200~300 kg/cm2,当压力稳定时,保压 0.2~1 h,压榨后固
相含水率≤40%。
4.3.2 板框压滤机脱水,宜选用具有二次压榨板框设备,过滤压力宜为 25~28 kg/cm2,当压力稳定
2
T/CSER-004-2024
时,保压 0.5~0.6 h,压滤后固相含水率≤40%。
4.3.3 经压滤处理后产生的废水应综合利用或回用,无法综合利用或回用的废水,应集中处理。
4.4 新型燃料产品调配
4.4.1 对压滤后物料进行粉碎,粉碎后颗粒粒径≤15 mm。
4.4.2 使用煤、炭泥、煤矸石粉、油泥热脱附后固相渣料、粉煤灰、助燃剂等进行调配,调配后新
型燃料热值宜≥6000 KJ/kg,含水率≤30%。
4.5 成型
4.5.1 根据用户需求,制成符合 GB/T 189 粒度分级、核桃形以及卵形的新型燃料。
4.5.2 制备圆柱体与长方体形状的新型燃料。
规格尺寸
形状 直径d(mm) 高度h(mm) 孔径d(mm) 开孔率(%)
圆柱体 120 80/85 14-18 16-25
圆柱体 140 80/85 18-22 16-25
圆柱体 160 100/110 18-22 16-25
形状 边长l(mm) 高度h(mm) 孔径d(mm) 开孔率(%)
长方体 150*150 80/90 18-22 16-25
长方体 200*200 110/120 18-22 16-25
4.6 产品检测
4.6.1 收到基低位发热量的测定,按 GB/T 213 规定进行。
4.6.2 全水分的测定,按 GB/T 211 规定进行。
4.6.3 空气干燥基水分的测定,按 GB/T 211 规定进行。
4.6.4 空气干燥基灰分的测定,按 GB/T 212 规定进行。
4.6.5 空气干燥基挥发分的测定,按 GB/T 212 规定进行。
4.6.6 空气干燥基固定碳的测定,按 GB/T 212 规定进行。
4.6.7 空气干燥基全硫的测定,按 GB/T 214 规定进行。
4.7 检验规则
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试验。
4.7.1 出厂检验
出厂检验项目为:收到基低位发热量、全水分、空气干燥基水分、空气干燥基灰分、空气干燥基
挥发分、空气干燥基固定碳、空气干燥基全硫。
4.7.2 型式试验
型式试验为本技术规范全部要求,如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进行型式试验:
3
T/CSER-004-2024
4.7.2.1 原料、工艺、配方有较大变化,可能影响新型燃料产品质量时;
4.7.2.2 长期停产,恢复生产时;
4.7.2.3 同一级别的新型燃料产品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质量检验差别较大时;
4.7.2.4 正常生产,一年至少进行一次检验;
4.7.2.5 合同规定时;
4.7.2.6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或者主管部门提出进行型式试验要求时。
4.7.3 组批与抽样
同一批次生产的新型燃料产品,随机抽取 5kg 作检验与留样用。
采样与制样按 MT/T 915 和 MT/T 916 规定执行。
4.7.4 判定规则
新型燃料的热值与含水率全部符合要求,则判定该批产品为合格,如果有一项不符合规定指标要
求,应在同批次新型燃料产品中加倍取样、对不符合项进行复检,如果仍不合格,则该批次新型燃料
产品降低等级或该批新型燃料判定为不合格。
4.8 包装、出厂、运输与储存
4.8.1 包装
散装、袋装。
4.8.2 出厂
新型燃料出厂随货附带批次检验单,检验单应包含新型燃料热值、含水率、批次、生产日期、公
司名称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4.8.3 运输与储存
新型燃料运输应加盖防水、防雪蓬布等措施并避免混入其它杂物,储存时应储存在通风干燥的库
房内或者专用储存场地。
5 污染控制
5.1 一般要求
油田罐底泥与浮渣制作新型燃料过程中不应对大气、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二次污染。
5.2 大气污染控制
挥发性有机物(非甲烷总烃)在新型燃料制作过程中,有组织及无组织排放有地方排放标准的执行
地方排放标准规定,无地方排放标准的执行 GB 16297、GB 37822 标准规定。
5.3 水污染控制
5.3.1 油田罐底泥与浮渣处理利用过程产生的废水应综合利用或者回用。
5.3.2 不能综合利用或者回用的废水应集中处理,废水直接排放或间接排放有地方排放标准的执行
地方排放标准规定,无地方排放标准的执行 GB 8978 标准规定。
5.2.3 废水处理过程中恶臭污染物排放执行 GB 14554 标准规定。
4
T/CSER-004-2024
5.4 噪声污染控制
5.4.1 油田罐底泥与浮渣处理利用过程中宜尽量选择低噪声设备,主要噪声设备应采取基础减振、
消声或隔声等减振降噪措施。
5.4.2 油田罐底泥与浮渣处理利用场所厂(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
准》GB 12348 规定。
5.4.3 油田罐底泥与浮渣处理利用场所噪声应符合 GB/T 50087 的噪声限值要求。
5.5 对配料的要求
5.5.1 调制使用的煤矸石粉符合 SW04 要求、粉煤灰符合 SW02 要求、炭泥符合 SW07 要求。
5.5.2 油泥热脱附后固相渣料含油率≤2%。
5.5.3 助燃剂无毒无味,不造成二次污染。
6 环境监测和管理要求
6.1 环境监测
6.1.1 油田罐底泥与浮渣采样制样应执行 HJ/T 20 的规定。
6.1.2 对油田罐底泥与浮渣贮存和处理利用场所周边土壤的监测应符合 HJ/T 166 的要求,对污水的
监测应符合 HJ 91.1 的要求,对地下水的监测应符合 HJ/T 164 的要求。
6.1.3 对油田罐底泥与浮渣贮存和处理利用场所的大气污染物有组织及无组织排放的监测应符合
HJ/T 397、HJ/T 55 的要求。
6.1.4 油田罐底泥与浮渣处理利用场所厂(场)界环境噪声的监测应符合 GB 12348 的要求。
6.1.5 油田罐底泥与浮渣处理利用场所噪声的监测应按 GBZ/T 189.8 规定的方法监测。
6.1.6 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执行 HJ 630 的规定。
6.2 环境管理
6.2.1 处理、利用单位应建立环境保护管理责任制度,设置环境保护部门及专(兼)职人员,负责
监督制作新型燃料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及相关管理工作。
6.2.2 收集贮存运输油田罐底泥与浮渣应执行 HJ 2025 的规定。
6.2.3 油田罐底泥与浮渣处理、利用的设施、场所,应粘贴或设置符合 HJ 1276 规定的标签、图形
标志。
6.2.4 处理、利用单位,应制定意外事故的防范措施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向生态环境主管部
门备案。
6.2.5 使用工业固体废物作为配料的企业,应建立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台账,如实记录工业固体废物
的种类、数量、贮存、利用等信息。
6.2.6 处理、利用企业应定期进行环境监测,经营情况记录、污染物排放环境监测记录等应保存 10
年以上,并接受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检查。
-----------------------------------------------------------------------------
5
上一章:T/CSES 140-2024 页岩气开发地块特征污染物生态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下一章:T/CSER 003-2024 含水层水质综合调查技术指南

相关文章

太湖有毒有害与高氮磷污染底泥环保疏浚规划研究 新型燃料生产与应用技术 一种新型双燃料发动机控制系统的应用研究 T/QGCML 4263-2024 发酵罐浮渣去除工艺控制系统 新型油田阻垢剂的合成与性能分析 NB/SH/T 6053-2022 燃料、燃料水混合物和燃料罐底水中微生物的三磷酸腺苷(ATP)含量的测定 DB37∕T 4327-2021 底泥污染状况调查点位布设技术规范 T/SSSC 004-2024 污染场地原位热传导电阻加热耦合蒸汽强化抽提修复技术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