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JT/T 604-2024 汽车号牌视频自动识别系统

JT/T 604-2024 汽车号牌视频自动识别系统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63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5-04-16 10:35:47



相关搜索:

内容简介

JT/T 604-2024 汽车号牌视频自动识别系统 JT/ T 604—2024
目 次
前言 ………………………………………………………………………………………………………… Ⅱ 1
1 范围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3 术语和定义 ……………………………………………………………………………………………… 1 2
4 组成与分类 ……………………………………………………………………………………………… 5 技术要求 ………………………………………………………………………………………………… 6 试验方法 ………………………………………………………………………………………………… 2 3 7
7 检验规则 ………………………………………………………………………………………………… 8 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 10 11

JT/ T 604—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 / T 1. 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 JT/ T 604—2011《汽车号牌视频自动识别系统》,与 JT/ T 604—2011 相比,除结构调整
和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更改了汽车号牌信息、无效汽车号牌样本、有效汽车号牌样本、汽车号牌识别记录、有效汽车号
牌识别正确率的术语和定义(见 3. 2、3. 4 ~ 3. 7,2011 年版的 3. 2、3. 4 ~ 3. 6、3. 8);
———删除了号牌识别正确率的术语和定义(见 2011 年版的 3. 8);
———更改了组成与分类(见第 4 章,2011 年版的第 4 章);
———更改了环境温度及适用等级[见 5. 1c),2011 年版的 5. 1. 3];
———更改了外观和结构的技术要求(见 5. 2,2011 年版的 5. 2);
———更改了采集功能、汽车号牌识别功能、号牌图像与信息输出功能、存储功能、数据通信接口的技
术要求 (见 5. 3. 1、5. 3. 3 ~ 5. 3. 6,2011 年版的 5. 3. 1 ~ 5. 3. 5);
———增加了光照环境适应功能、时钟同步功能、系统远程升级功能的技术要求(见 5. 3. 2、5. 3. 7、
5. 3. 8);
———更改了号牌识别性能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见 5. 4、6. 4,2011 年版的 5. 4、6. 4);
———增加了直流电源型汽车号牌视频自动识别系统电气安全 性 能 的 技 术 要 求 和 试 验 方 法
(见 5. 5. 2和 6. 5. 2);
———增加了骚扰特性、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见 5. 6. 1、5. 6. 5 和
6. 6. 1、6. 6. 5);
———增加了耐候性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见 5. 7. 7 和 6. 7. 7);
———更改了可靠性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见 5. 8、6. 8,2011 年版的 5. 8、6. 8);
———更改了试验条件的相对湿度[见 6. 1b),2011 年版的 6. 1b)];
———更改了功能的试验方法 (见 6. 3,2011 年版的 6. 3);
———更改了静电放电抗扰度的试验方法 (见 6. 6. 2,2011 年版的 6. 6. 1);
———更改了检验规则(见第 7 章,2011 年版的第 7 章);
———更改了产品标志、包装、储存的要求(见 8. 1. 1、8. 2 和 8. 4,2011 年版的 8. 1. 1、8. 2 和 8. 4);
———删除了通信协议的要求(见 2011 年版的附录 A)。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交通工程设施(公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 / TC 223)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中路高科交通检测检验认证有限公司、北京信路威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高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思卡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浙江交投高速公路建设
管理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玉新、龚柏岩、田晓辰、王峣、陈建、夏堃、王磊、崔晗晶、孟庆霏、孙伟、戚奇卫、
张小磊、阙飚、胡中华、张毅。
本文件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04 年首次发布为 JT/ T 604—2004,2011 年第一次修订;
———本次为第二次修订。

JT/ T 604—2024
汽车号牌视频自动识别系统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汽车号牌视频自动识别系统的组成与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
志、包装、运输和储存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公路用汽车号牌视频自动识别系统的生产、使用和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 / 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 T 2423. 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 2 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A:低温 GB / T 2423. 2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 2 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B:高温 GB / T 2423. 3 环境试验 第 2 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Cab:恒定湿热试验 GB / T 2423. 10 环境试验 第 2 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Fc:振动(正弦) GB / T 2423. 17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 2 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Ka:盐雾 GB / T 2423. 22 环境试验 第 2 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N:温度变化 GB / T 3681. 2 塑料 太阳辐射暴露试验方法 第 2 部分:直接自然气候老化和暴露在窗玻璃后 气候老化 GB / T 4208—2017 外壳防护等级(IP 代码) GB / T 5080. 7 设备可靠性试验 恒定失效率假设下的失效率与平均无故障时间的验证试验方案 GB / T 9254. 1—2021 信息技术设备、多媒体设备和接收机 电磁兼容 第 1 部分:发射要求 GB / T 17626. 2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 / T 17626. 3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 / T 17626. 4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 / T 17626. 6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GA 36—2018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号牌 IEEE 802. 3 信息技术 系统间的通信和信息交换 局域网和城域网 特定要求 第 3 部分: 载波检测多址存取 采用冲突检测( CSMA / CD) 的存取方法和物理层规范[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systems-Local 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Specif- ic requirement-Part 3: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 ( CSMA / CD) Access Method and Physical Layer Specifications]
1
JT/ T 604—2024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汽车号牌 vehicle license plate
按照车辆管理机关要求在汽车规定位置悬挂的号牌。
3. 2
汽车号牌信息 vehicle license plate information
车辆号牌所包含的汉字、英文字母、阿拉伯数字以及号牌颜色等信息。
3. 3
汽车号牌视频自动识别系统 automatic video recognition system for vehicle license plate
用来对汽车号牌使用图像抓拍、分析识别,最终输出汽车号牌信息的系统。
3. 4
无效汽车号牌样本 invalid sample of vehicle license plate
车辆未悬挂号牌,或号牌被遮挡、严重污损,人眼不能准确识别的汽车号牌。
3. 5
有效汽车号牌样本 valid sample of vehicle license plate
所有被检测的汽车号牌中除去无效汽车号牌样本的汽车号牌。
3. 6
汽车号牌识别记录 recognition record of vehicle license plate
汽车号牌视频自动识别系统工作时输出的识别时间、汽车号牌信息、汽车号牌图像、特征图像等
数据记录。
3. 7
有效汽车号牌识别正确率 correct recognition rate of valid vehicle license plate
对所有被检测车辆均能输出识别记录,同车辆通过次数、对应的汽车号牌信息完全一致的记录
数量与实际通过的有效汽车号牌样本数量的百分比。
3. 8
汽车号牌识别时间 recognition period of vehicle license plate
自触发信号发出开始到系统输出识别结果为止所用的时间。
4 组成与分类
4. 1 组成
汽车号牌视频自动识别系统(以下简称系统)一般由图像采集模块、识别分析模块、存储器模块、
通信模块、电源模块、辅助照明模块和机壳等部分组成,组成示意如图 1 所示。
2
JT/ T 604—2024
标引序号说明: 1———图像采集模块; 2———识别分析与存储器模块; 3———通信模块; 4———电源模块; 5———辅助照明模块; 6———机壳
图 1 汽车号牌视频自动识别系统组成示意
4. 2 分类
4. 2. 1 系统按照使用场所分为收费车道型和公路主线型。
4. 2. 2 系统按照供电电源类型分为交流电源型和直流电源型。
4. 2. 3 系统按照环境温度适用等级分为 S1 型、S2 型、A 型、B 型、C 型、J 型。
5 技术要求
5. 1 适用条件
系统的适用条件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安装环境:户外;
b) 相对湿度:不大于 98% ;
c) 环境温度及适用等级:
1)S1 型: - 5 ℃ ~ + 70 ℃ ;
2)S2 型: - 5 ℃ ~ + 55 ℃ ;
3)A 型: - 20 ℃ ~ + 55 ℃ ;
4)B 型: - 40 ℃ ~ + 55 ℃ ;
5)C 型: - 55 ℃ ~ + 45 ℃ ;
6)J 型: - 55 ℃ ~ + 85 ℃ 。
5. 2 外观和结构
5. 2. 1 产品机壳应光滑、平整、美观,涂层色泽均匀,无锈蚀、凹痕、划伤,无裸露基体、裂缝和变形等
缺陷。
5. 2. 2 产品构件应完整、牢固、结构稳定,接口与外部的连接应便于安装调节与维护。
3
JT/ T 604—2024
5. 2. 3 铭牌上所有文字和符号应清晰、正确、牢固。
5. 3 功能
5. 3. 1 采集功能
收费车道型系统应能采集以 0 km / h ~ 60 km / h 的速度行驶通过系统捕获区域的汽车号牌,并实
时输出识别结果。
公路主线型系统应能采集以 60 km / h 以上的速度行驶通过系统捕获区域的汽车号牌,并实时输
出识别结果。
5. 3. 2 光照环境适应功能
当环境照度不高于 0. 1 lx 或有强光进入捕获区域时,系统应能正常工作,图像采集模块采集的
图像清晰度应满足系统及人工正确识别汽车号牌信息的要求。
5. 3. 3 汽车号牌识别功能
系统应能识别 GA 36—2018 表 1 中规定的大型汽车号牌、挂车号牌、大型新能源汽车号牌、小型
汽车号牌、小型新能源汽车号牌、使馆汽车号牌、领馆汽车号牌、港澳入出境车号牌、教练汽车号牌、
警用汽车号牌等种类号牌,以及军队、武警汽车号牌。
5. 3. 4 号牌图像与信息输出功能
系统输出图片的类型应至少包括车头全景图像和汽车号牌图像,输出的车头全景图像应为
JPEG 格式,输出信息应至少包括汽车号牌识别结果、车辆通过识别区域的时间和预设地点等。
5. 3. 5 存储功能
系统应至少能存储每个车头全景图像、汽车号牌图像、识别时间、识别结果、安装位置等信息,断
电时存储的信息应不丢失,存储的信息应能通过数据通信接口导出到外部存储介质。
5. 3. 6 数据通信接口
5. 3. 6. 1 系统的数据通信接口应为通信速率不低于 100 Mbit/ s 的以太网接口,接口应符合 IEEE
802. 3 的相关要求。
5. 3. 6. 2 在使用其他接口时,应提供详细的接口参数和通信协议。
5. 3. 6. 3 接口与外部的连接应便于安装和维护,并采取防水、防尘等措施。
5. 3. 7 时钟同步功能
应能远程对系统的时钟进行统一校准。
5. 3. 8 系统远程升级功能
应能远程对系统软件进行升级。
5. 4 号牌识别性能
5. 4. 1 图像
4 系统输出的车头全景图像像素应不小于 300 万。
JT/ T 604—2024
5. 4. 2 有效汽车号牌识别正确率
收费车道型系统的有效汽车号牌识别正确率应不小于 99% ;公路主线型系统的有效汽车号牌识
别正确率应不小于 98% 。
5. 4. 3 汽车号牌识别时间
收费车道型系统的汽车号牌识别时间应不大于 200 ms;公路主线型系统的汽车号牌识别时间应
不大于 100 ms。
5. 5 电气安全性能
5. 5. 1 交流电源型系统
5. 5. 1. 1 绝缘电阻
系统的电源接线端子与机壳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 100 MΩ。
5. 5. 1. 2 电气强度
在系统的电源接线端子与机壳之间施加频率 50 Hz、有效值 1 500 V 正弦交流电压,历时 1 min,
应无闪络或击穿现象。
5. 5. 1. 3 连接电阻
系统应设安全保护接地端子,接地端子与机壳( 包括带电部件的金属外壳) 连接可靠,接地端子
与机壳的连接电阻应小于 0. 1 Ω。
5. 5. 1. 4 电源适应性
系统应适应电网波动要求,在以下条件下应正常工作:
———电压:交流 220 × (1 ± 15% ) V;
———频率:50 × (1 ± 4% ) Hz。
5. 5. 2 直流电源型系统
5. 5. 2. 1 外置电源适配器供电
系统采用外置电源适配器供电时,电源适配器应作为产品的附件,电气安全性能的技术要求应
按 5. 5. 1 的规定执行。
5. 5. 2. 2 直流输入电压供电
系统在直流输入电压波动不大于 10% 的条件下应正常工作。
5. 5. 3 防水与防尘
系统应采取密封措施,外壳防护等级应不低于 GB / T 4208—2017 规定的 IP55 级。
5. 6 电磁兼容性能
5. 6. 1 骚扰特性
系统应满足 GB / T 9254. 1—2021 中 A 级限值的要求。
5. 6. 2 静电放电抗扰度
系统应具有抗静电放电性能,正常使用时可能接触的点、表面以及维修点进行静电放电抗扰度
5
JT/ T 604—2024
试验,系统应正常工作。
5. 6. 3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
系统应具有抗射频电磁场辐射性能,四个侧面分别在发射天线垂直极化和水平极化位置进行射
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系统应正常工作。
5. 6. 4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
系统应具有抗电快速瞬变脉冲群的性能,电源端口、信号和控制端口以及机壳的接地线进行电
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系统应正常工作。
5. 6. 5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系统应具有抗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性能,每种类型的端口至少选择一个进行射频场感应的传
导骚扰抗扰度试验,系统应正常工作。
5. 7 环境适应性能
5. 7. 1 耐低温
系统在通电状态下进行耐低温性能试验,系统应正常工作。
5. 7. 2 耐高温
系统在通电状态下进行耐高温性能试验,系统应正常工作。
5. 7. 3 耐温度交变
系统在通电工作状态下放入温度交变试验箱中,试验期间和试验结束后,系统应正常工作,结构
件不应产生变形和其他损伤。
5. 7. 4 耐湿热
系统在通电状态下进行耐湿热性能试验,系统应正常工作。
5. 7. 5 耐机械振动
系统在通电状态下进行扫频振动试验,系统应正常工作,结构件不产生变形,零部件无松动。
5. 7. 6 耐盐雾腐蚀
系统机壳经耐盐雾腐蚀性能试验后,应无明显锈蚀现象,金属构件应无锈点,印刷电路板经过
24 h自然晾干后功能正常。
5. 7. 7 耐候性
系统的机壳经过两年自然曝晒试验或经过人工加速老化试验累积能量达到 3. 5 × 106 kJ/ m2 后,
系统外观应无明显褪色、粉化、龟裂、溶解、锈蚀等老化现象。
注:其他部件由供需双方协定。
5. 8 可靠性
6 系统的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应不小于 10 000 h,采集功能不符合要求时应判定系统失效。
JT/ T 604—2024
6 试验方法
6. 1 试验条件
除在收费车道和公路主线上进行的试验外,宜在标准大气条件下进行试验:
a) 环境温度:15 ℃ ~ 35 ℃ ;
b) 相对湿度:35% ~ 75% ;
c) 大气压力:86 kPa ~ 106 kPa。
6. 2 外观和结构
用目测法进行,检查外观、结构、铭牌等。
6. 3 功能
6. 3. 1 除数据通信接口功能外,其他功能均为主观评定项目。 按产品要求完成安装并调试系统,测
试车辆以规定的速度通过系统捕获区域,验证系统能否输出识别结果;按规定模拟不同照度的光照
环境,验证系统能否正常工作;验证系统能否识别规定的所有汽车号牌类型、输出的图像与信息是否
符合要求、存储的信息内容与导出功能是否符合要求;验证系统能否远程对时钟统一校准及软件
升级。
6. 3. 2 数据通信接口的试验方法为将系统与上位机连接并读取数据,验证系统与上位机的通信
情况。
6. 4 号牌识别性能
6. 4. 1 图像
通过核查图像文件属性,检查图像格式、像素等。
6. 4. 2 有效汽车号牌识别正确率
6. 4. 2. 1 该测试应在实际通车运营的收费车道或公路主线上进行。 按产品要求完成安装并调试系
统,由检测人员对系统设置密码进行锁定后开始测试,测试过程中检测人员不应对系统进行任何
操作。
6. 4. 2. 2 系统以车道上实际通行的车辆为样本进行采集识别,连续测试 24 h 以上。
6. 4. 2. 3 测试时间达到 24 h 后查看汽车号牌识别记录,白天、夜间的识别记录均超过 1 000 张,则
现场测试结束;白天、夜间的识别记录有未超过 1 000 张的,则测试继续,直到白天、夜间的识别记录
均超过 1 000 张。
6. 4. 2. 4 将测试时间内所有的汽车号牌识别记录从系统中导出,同时提取车道摄像机在测试时间
内拍摄的实际车辆通行录像,测试人员参照录像对每条记录进行逐一比对、判定、统计有效汽车号牌
样本数量与无效汽车号牌样本数量。
6. 4. 2. 5 将无效汽车号牌样本去除后,分别统计号牌识别正确的记录数量与有效汽车号牌样本数
量,计算出有效汽车号牌识别正确率。
6. 4. 3 汽车号牌识别时间
在实际通车运营的车道上进行 100 次车号牌识别试验,记录每次从触发系统到系统输出识别结
果的时间,取 100 次试验时间的平均值作为检测结果。
7
JT/ T 604—2024
6. 5 电气安全性能
6. 5. 1 交流电源型系统
6. 5. 1. 1 绝缘电阻
用准确度等级 1. 0 级的绝缘电阻表在电源接线端子与机壳之间施加 500 V 直流电压,1 min 后读
取测试值。
6. 5. 1. 2 电气强度
用准确度等级 2. 0 级的耐电压测试仪在电源接线端子与机壳之间测试。
6. 5. 1. 3 连接电阻
用准确度等级 0. 5 级、分辨力 0. 01 Ω 的电阻表在机壳全部裸露金属部位与安全保护接地端子
之间测量,读取测试值。
6. 5. 1. 4 电源适应性
用自耦变压器或可调交流电源给系统供电,测试电压分别为 187 V→200 V→220 V→240 V→
255 V→230 V→210 V→187 V。 每调整到一挡电压并稳定后,分别开启和关闭系统电源,检查功能
是否正常。
用可调频交流电源给系统供电,电源电压为交流 220 V,测试频率分别为 48 Hz→49 Hz→50 Hz→51 Hz→
52Hz。 每调整到一挡并稳定后,分别开启和关闭系统电源开关,检查逻辑和功能是否正常。
6. 5. 2 直流电源型系统
6. 5. 2. 1 外置电源适配器供电
按 6. 5. 1 的规定进行。
6. 5. 2. 2 直流输入电压供电
用直流稳压电源供电,测试电压分别为额定输入电压的 90% 、95% 、105% 和 110% ,每次调节电压
稳定后,分别开启和关闭系统电源,检查功能是否正常。
6. 5. 3 防水与防尘
按 GB / T 4208 的规定进行。
6. 6 电磁兼容性能
6. 6. 1 骚扰特性
按 GB / T 9254. 1 的规定进行。
6. 6. 2 静电放电抗扰度
按 GB / T 17626. 2 的规定进行,接触放电的试验电压为 ± 4 kV,空气放电的试验电压为 ± 8 kV,至
少施加 10 次单次放电,放电间隔不小于 1 s。
6. 6. 3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
按 GB / T 17626. 3 的规定进行,对正常工作的系统四个侧面分别在发射天线垂直极化和水平极化
位置方向进行试验,发射场为 3 V/ m。
6. 6. 4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
8 按 GB / T 17626. 4 的规定进行,将 2 kV 试验电压通过耦合/ 去耦网络施加到供电电源端口和保护
JT/ T 604—2024
接地端子,将 1 kV 试验电压通过耦合/ 去耦网络施加到输入输出信号和控制端口上,施加试验电压五
次,每次持续时间不少于 1 min。
6. 6. 5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按 GB / T 17626. 6 的规定进行,试验等级为 3 级,在每个频率,幅度调制载波的驻留时间应不少于
产品的运行和响应的必要时间,且应不少于 0. 5 s。
6. 7 环境适应性能
6. 7. 1 耐低温
按 GB / T 2423. 1 的规定进行,温度 - 5 ℃(或 - 20 ℃、 - 40 ℃、 - 55 ℃),试验时间 8 h。
6. 7. 2 耐高温
按 GB / T 2423. 2 的规定进行,温度 + 45 ℃(或 + 55 ℃、 + 70 ℃、 + 85 ℃),试验时间 8 h。
6. 7. 3 耐温度交变
按 GB / T 2423. 22 试验 N 的规定进行。 温度从室温到低温 - 40 ℃保持 2 h,在 3 min 内转移至高温
+ 55 ℃保持 2 h,在 3 min 内再转移低温 - 40 ℃开始第二个循环,共进行五次循环。
6. 7. 4 耐湿热
按 GB / T 2423. 3 的规定进行,温度 + 40 ℃,相对湿度(98 ± 2)% ,试验时间 48 h。
6. 7. 5 耐机械振动
按 GB / T 2423. 10 的规定进行,在振动频率 2 Hz ~ 150 Hz 的范围内进行扫频试验。 在 2 Hz ~ 9 Hz
时按位移控制,位移幅值为 3. 5 mm;在 9 Hz ~ 150 Hz 时按加速度控制,加速度幅值为 10 m/ s2。 2 Hz→
9 Hz→150 Hz→9 Hz→2 Hz 为一个循环,扫频速率为每分钟一个倍频程,共经历 20 个循环。
6. 7. 6 耐盐雾腐蚀
按 GB / T 2423. 17 的规定进行,试验时间 168 h。
6. 7. 7 耐候性
耐候性能可用自然曝晒试验和人工加速老化试验两种方法。
自然曝晒试验按照 GB / T 3681. 2 的规定进行。
人工加速老化试验按下列方法进行:
a) 试样的取位和准备条件:做老化试验的试样宜从产品上截取,当取样困难时可用小样替代,小
样的处理工艺应与整体产品相同;
b) 试样的数量:机壳取 9 块,其中 6 块用于试验,3 块用作参比样,放于暗室保存;
c) 试样的大小:65 mm × 142 mm;
d) 试验设备:氙弧灯人工加速耐候性试验箱;
e) 试验方法:波长 290 nm ~ 800 nm 之间的光源辐照度为 550 W/ m2,在光谱波长 340 nm 处光谱
辐照度不大于 0. 50 W/ (m2·nm),在平行于灯轴的试样架平面上的试样,其表面上任意两点
之间的辐照度差别应不大于 10% ;试验过程中采用连续照射,周期性喷水,喷水周期为 18
min / 102 min(喷水时间/ 不喷水时间),即每 120 min 喷水 18 min;黑板温度(65 ± 3) ℃,喷淋
9
JT/ T 604—2024
和氙灯冷却用水为导电电阻大于 1 MΩ·cm 的纯净水; f) 累积辐射能量:累积辐射能量按公式(1)计算。 Q = ET × 10 - 3 ………………………… 式中: Q ———累积辐射能量,单位为千焦每平方米(kJ/ m2) ; E ———平均辐射照度,单位为瓦平方米(W/ m2); T ———总的照射时间,单位为秒(s)。 g) 当累积辐射能量达到规定值后,取出试样与参比样对比,判定是否满足要求。 (1)
6. 8 可靠性
采用序贯试验方案 4 ∶ 2,按 GB / T 5080. 7 的规定进行。
6. 9 测试结果的处理
除特殊规定,宜对可重复的客观测试项目进行三次测试,取算术平均值作为测试结果。
对于主观测试项目,测试人员应不少于三人,测试结果分为合格、不合格。
7 检验规则
7. 1 检验分类
7. 1. 1 系统的检验分为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
7. 1. 2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 新产品定型或者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
b) 正式生产后,如材料、工艺有较大变更,可能影响产品性能;
c) 产品停产一年以上,恢复生产;
d)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
e) 国家和行业管理部门提出型式检验要求。
7. 2 检验项目
系统的检验项目见表 1。
表 1 汽车号牌视频自动识别系统检验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型式检验 出厂检验
1 外观和结构 5. 2 6. 2 + +
2 功能 5. 3 6. 3 + +
3 号牌识别性能 5. 4 6. 4 + ○
4 绝缘电阻 5. 5. 1. 1 6. 5. 1. 1 + +
5 电气强度 5. 5. 1. 2 6. 5. 1. 2 + +
6 连接电阻 5. 5. 1. 3 6. 5. 1. 3 + +
7 电源适应性 5. 5. 1. 4 6. 5. 1. 4 + +
8 直流输入电压供电 5. 5. 2. 2 6. 5. 2. 2 + +
9 防水与防尘 5. 5. 3 6. 5. 3 + -
1
0
JT/ T 604—2024
表 1 汽车号牌视频自动识别系统检验项目(续)
序号 项目名称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型式检验 出厂检验
10 骚扰特性 5. 6. 1 6. 6. 1 + -
11 静电放电抗扰度 5. 6. 2 6. 6. 2 + -
12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 5. 6. 3 6. 6. 3 + -
13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 5. 6. 4 6. 6. 4 + -
14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5. 6. 5 6. 6. 5 + -
15 耐低温性能 5. 7. 1 6. 7. 1 + -
16 耐高温性能 5. 7. 2 6. 7. 2 + -
17 耐温度交变性能 5. 7. 3 6. 7. 3 + -
18 耐湿热性能 5. 7. 4 6. 7. 4 + -
19 耐机械振动性能 5. 7. 5 6. 7. 5 + -
20 耐盐雾腐蚀性能 5. 7. 6 6. 7. 6 + -
21 耐候性能 5. 7. 7 6. 7. 7 + -
22 可靠性 5. 8 6. 8 ○ -
注:“ + ”为检验项目,“ - ”为非检验项目,“○”为选做检验项目。
7. 3 组批和抽样
7. 3. 1 产品以批为单位进行检验,相同材料、相同工艺、相同生产设备的产品为一批。
7. 3. 2 型式检验的样品应从每批中随机抽取一个完整的产品。
7. 3. 3 对于批量不大于三台的产品,出厂检验由产品生产企业质量检验部门逐台进行检验;对于批量
大于三台的产品,出厂检验的样品应从生产线终端随机抽取不少于 30% 的样品,但不少于三台。
7. 4 判定规则
7. 4. 1 型式检验中,电气安全性能不合格时,该次型式检验为不合格;若其他项目出现不合格,应在同
一批产品中加倍抽取样品,对不合格项进行检验,若仍不合格,则该次型式检验不合格。
7. 4. 2 逐台进行出厂检验的样品,检验合格后签发合格证,方可出厂;抽取不少于 30% 的样品进行出
厂检验,若抽取样品全部合格则整个检验批合格,签发合格证,允许出厂,若有一台不合格,则需对整批
进行逐台检验,剔除不合格品。
7. 4. 3 出厂检验中,剔除的不合格品允许返修,返修后重新对不合格项进行检验,但返修次数不应超
过两次。
8 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8. 1 标志
8. 1. 1 产品标志
产品标志采用铭牌或直接喷刷、印字等形式,标志应清晰,易于识别且不易随自然环境的变化而褪
色、脱落。 产品标志上应注明以下内容:
1
1
JT/ T 604—2024
a) 生产企业名称、地址及商标;
b) 产品名称、型号规格及产地;
c) 输入额定电压、频率;
d) 功耗;
e) 质量;
f) 产品编号;
g) 制造日期;
h) 生产标准。
8. 1. 2 包装标志
产品包装标志应符合 GB / T 191 的有关规定,在外包装箱上应标有“注意防潮”“小心轻放”“易碎”
“防倾倒”等图案,在产品内包装箱上应印刷下列内容:
a) 生产企业名称、地址及商标;
b) 产品名称及型号规格;
c) 质量: × × × kg;
d) 外形尺寸:长 × 宽 × 高(mm);
e)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f) 本产品标准编号。
8. 2 包装
8. 2. 1 产品包装由内外两部分组成,外包装箱宜用硬质材料,内部用防潮瓦楞纸箱加聚氨酯泡沫塑料
或其他软性材料充填缓冲,包装应牢固可靠,能适应常用运输工具运送。
8. 2. 2 产品包装箱内应随带如下文件:
a) 产品合格证;
b) 产品使用说明书;
c) 装箱单;
d) 随机备用附件清单;
e) 接线图、安装图和安装连接图;
f) 其他有关技术资料。
8. 3 运输
包装好的产品用常规运输工具运输,运输过程应防止剧烈振动、雨雪淋袭、太阳曝晒、接触腐蚀性气
体及机械损伤。
8. 4 储存
产品应储存于通风、干燥、无酸碱及腐蚀性气体的仓库中,周围应无强烈的机械振动及强磁场作用。
1 2
上一章:JT/T 1520-2024 航标雷达应答器技术规范 下一章:GB 45188-2024 手部防护 焊工防护手套

相关文章

JT/T 604-2011 汽车号牌视频自动识别系统 JT/T 1531-2024 公路汽车号牌视频自动识别补光装置 SZJG 44-2017 停车库(场)车辆视频图像和号牌信息采集与传输系统技术要求 GB/T 28649-2012 机动车号牌自动识别系统 JT/T 982-2015 港口视频监控系统联网技术要求 JT/T 1078-2016 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 视频通讯协议 JT/T 1078-2016 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视频通信协议 JT/T 1077-2016 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视频平台技术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