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T/GDFS 35-2024 牛肝土林地生态修复技术指引

T/GDFS 35-2024 牛肝土林地生态修复技术指引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857.96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5-05-23 14:48:00



相关搜索: 指引 生态 修复 林地

内容简介

T/GDFS 35-2024 牛肝土林地生态修复技术指引 ICS 65.020.40
CCS B 60 省 林 学 会 GDFS
广 东 团 体 标 准
T/GDFS 35—2024
牛肝土林地生态修复技术指引
Technical guidelines o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Niugan soil woodland
2024 - 06 - 28 发布
2024 - 06 - 28 实施
广东省林学会 发 布
T/GDFS 35—2024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总则 ............................................................................... 2
5 树种选择 ........................................................................... 2
6 无林地修复 ......................................................................... 2
7 有林地修复 ......................................................................... 3
8 防护工程 ........................................................................... 3
9 效果评价 ........................................................................... 3
10 建档 .............................................................................. 3
附录 A(资料性) 牛肝土林地生态修复参考树种 ........................................... 4
附录 B(规范性) 牛肝土林地生态修复树种质量要求 ....................................... 6
附录 C(资料性) 牛肝土林地样方调查表 ................................................. 7
附录 D(资料性) 牛肝土林地生态修复效果评价 ........................................... 9
I
T/GDFS 35—2024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广东省林学会团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梅州市农林科学院林业研究所、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冬生、向司宇、李显煌、肖腊兴、胡德活、郑会全、韦如萍、罗万业、范剑
明。
II
T/GDFS 35—2024
牛肝土林地生态修复技术指引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牛肝土林地生态修复的总则、树种选择、无林地修复、有林地修复、防护工程、效果
评价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牛肝土林地的生态修复。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2772 林木种子检验规程
GB 6000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GB 7908 林木种子质量分级
GB/T 15163 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
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
GB/T 16453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
DB44/T 245 主要阔叶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牛肝土林地 Niugan soil woodland
林地土壤属石灰性紫色土亚类紫色土土属,土层浅薄,风化迅速,基岩裸露,颜色上下均一,主要
为紫色。此类林地水土流失严重,土壤瘠薄,有机质含量低,在此类土壤上栽种的植物应具有较强的耐
旱与耐高温特性。
无林地修复 restoration of no-woodland
对牛肝土林地中因生境退化导致林地地力丧失且经生境修复后可达到宜林条件的牛肝土区域,通
过人工恢复植被、人工造林等方式,促进形成稳定生态系统的过程。
有林地修复 restoration of woodland
对牛肝土林地的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等已有原生植物存在的区域,通过封山育林或人工措施
补植生态树种和经济树种的过程。
客土 imported soil
人为搬运并掺入本地土壤中的土壤。
防护网 protective mesh
安装于牛肝土林地生态修复区周围的铁丝网或其他材料制成的栅栏,主要作用是防止牛、羊等大型
动物踩踏、啃食新栽植的幼苗。
1
T/GDFS 35—2024
4 总则
修复目标
通过整体保护、生境修复、植被恢复等系统性措施,增强牛肝土林地的生态功能,维护生物多样性,
减缓水土流失,增加森林面积、优化森林结构、提高森林的景观质量和其他功能,全面提升牛肝土林地
生态系统健康水平。
修复原则
牛肚土林地生态修复遵循以下原则:
a) 坚持自然恢复优先,充分利用牛肝土林地已有植物繁殖体的扩散能力和生境条件,自然恢复和
人工促进相结合;
b) 坚持生态优先,兼顾经济、社会效益;
c) 坚持科学绿化,因地制宜,乔灌草结合,优先选用乡土树种;
d) 坚持长效管护,措施科学合理,经济可行。
修复方式
采取无林地修复、有林地修复两种方式。
5 树种选择
优选种苗
按以下要求选择:
a) 优先选择已在牛肝土林地有较好种植效果的乡土生态树种,参考附录 A 的表 A.1;
b) 适当引进抗逆性强的树种试种,参考附录 A 的表 A.2;
c) 优先选择乡土经济树种,参考附录 A 的表 A.3。
种苗质量
林木的种子质量执行GB 2772、GB 7908规定,使用的种子质量达到Ⅱ级以上要求。苗木质量执
行GB 6000、DB44/T 245规定,使用Ⅱ级以上的苗木。苗木应同时满足苗高和地径要求,苗木合格指
标执行附录B。
6 无林地修复
整地
6.1.1 整地方式
根据种植的植物不同采取不同的整地方式:
a) 种植乔木:沿水平带穴状整地,挖穴规格为 50 cm×50 cm×40 cm,株行距(1.5~2.0)m ×
(1.5~2.0)m。
b) 种植灌木:沿水平带穴状整地,挖穴规格为 30 cm×30 cm×20 cm,株行距为(1.0~1.5)m×
(1.0~1.5)m。
6.1.2 回填客土与施基肥
造林前一周回穴土,土壤泥质少、石砾多的牛肝土林地,可运载养分适宜的客土回填,回土应细碎、
无杂物。回土时,在客土中加入适量枯草芽孢杆菌,施加量为3 g/kg,同时施放有机肥(有机质含量≥
30%的复混肥,乔木施放2 kg/穴有机肥,灌木施放1 kg/穴有机肥,下同)和农林保水剂(每株0.2 kg)
充分搅拌均匀。对于保水能力差的区域,可在回土后筑成外高内低的蓄水台。
栽植
在植穴中央挖一个比苗木泥头稍大稍深的栽植孔,去掉苗木包扎材料或营养袋后,带土轻放于栽植
2
T/GDFS 35—2024
孔中,扶正苗木,栽植深度适宜,苗木根系伸展充分,苗木四周回填细土,回满后踩实回填土,使苗木
与原土充分接触。继续回填土至穴面,踩实后再回填松土呈馒头状,使土壤处于“下紧上松”状态。
抚育
6.3.1 松土除杂
三年宜进行6次:
a) 时间:种植一个月后和半年后,翌年、第三年的春季和秋季(视造林时间适当调整,两次之间
间隔半年)。
b) 方法:以幼树为圆心,铲除影响目的树种生长的植物。以植株为中心松土、培土,半径 30 cm~
40 cm,松土深度不小于 10 cm,定植当年不宜松土。
6.3.2 追肥
结合松土除杂进行。除杂、松土、培土等完成后,在树冠垂直投影外沿的上坡处开挖深5 cm~10 cm
的浅沟,将肥料均匀地施放于沟内,然后用土覆盖。每株追施复合肥:乔木2 kg/穴,灌木1 kg/穴。
补植
对死株及时补植。
7 有林地修复
封山育林
对达到封育条件的牛肝土林地进行封山育林,具体封育条件和措施执行GB/T 15163规定。
补植修复
对未达到封育条件的牛肝土林地进行补植修复。整地按6.1执行,整地时应不破坏原生乔灌树种;
树种选择按5.1执行,造林后一个生长季或一年内,对牛肝地生态修复区域树种生长情况进行调查,优
先选择成活率高、长势较好的树种,参考表C.1;栽植方法按6.2执行;抚育按6.3执行;补植按6.4执行。
8 防护工程
防护网
苗木栽植后在造林小班外围用刺绳围蔽成防护网,并在角钢上捆绑固定,角钢埋土深60 cm以上,
围蔽防护网高度1.2 m以上。
排水沟
苗木栽植前设置排水沟。根据坡度、坡地面积、预计排水量等设计排水沟数量,排水沟宽30 cm~
40 cm,深30 cm~40 cm,长度视造林范围设计,具体建造标准执行GB/T 16453规定。
9 效果评价
牛肝土林地生态修复效果评价按附录D执行。
10 建档
建立牛肝土林地生态修复全过程档案,以电子文档和纸质形式保存,执行GB/T 15776规定。
3
T/GDFS 35—2024
附 A A A

(资料性)
牛肝土林地生态修复参考树种
牛肝土林地生态修复树种选择可参考表A.1至表A.3。
表A.1 主要种植树种
树种 拉丁学名 树种特性
肯氏相思 Acacia trinervata DC. 喜光,喜温暖湿润,适应性强,对土壤要 求不高,可作为贫瘠山地的先锋造林树种
大叶相思 Acacia auriculiformis A. Cunn. ex Benth. 喜光,适应力强,生长迅速,萌生力极强
台湾相思 Acacia confusa Merr. 生长迅速,耐干旱,为荒山造林、水土保 持和沿海防护林的重要树种
马占相思 Acacia mangium Willd. 喜光,适应性强,生长迅速,可作为贫瘠 山地的先锋造林树种
乌桕 Sapium sebiferum (L.) Roxb. 喜光,耐寒,对土壤要求不高
朴树 Celtis sinensis Pers. 喜光,喜温暖湿润,耐旱,适应性强
苦楝树 Melia azedarach L. 喜光,耐干旱、瘠薄,适应性强,对土壤 要求不高
铁刀木 Cassia siamea Lam. 喜光,耐热,耐旱,生长迅速,萌芽力 强,可作为先锋造林树种
番石榴 Psidium guajava L. 喜光热,怕霜冻,对土壤要求不严,喜排 水良好的砂质壤土
牡荆(布惊) Vitex negundo L. 灌木,喜光,耐寒,耐旱及耐瘠薄土壤, 适应性强,可作为经济植物
尖叶铁扫帚 Lespedeza juncea (L. f.) Pers. 喜光,耐干旱,适应性强
表A.2 推荐试种树种
树种 拉丁学名 树种特性
九里香 Murraya exotica L. 喜光,喜温暖湿润,耐贫瘠,抗风。适应性强,对土壤 要求不高,可作为贫瘠山地的先锋造林树种
板栗 Castanea mollissima Bl. 喜光,耐旱,耐热,对土壤要求不严,喜肥沃温、排水 良好的砂质或是砂质壤土
西南桦 Betula alnoides Buch.Ham.ex D. Don 喜光,耐寒,对土壤要求不高
黧蒴栲 Castanopsis fissa (Champ.ex Benth.) Rehd.et Wils. 幼龄要求庇荫,长大则喜光,能耐寒冷、干瘠,适应性 广
木荷 Schima superba Gardn 喜光,幼年稍耐庇荫,对土壤适应性较强,酸性土如红 壤、红黄壤、黄壤上均可生长
4
T/GDFS 35—2024
树种 拉丁学名 树种特性
大头茶 Polyspora axillaris (Roxburgh ex Ker Gawler) Sweet 喜光,喜温暖湿润,耐贫瘠,抗风。适应性强,对土壤 要求不高,在排水良好的土壤中即可生长,在富含腐殖 质的酸性土壤中长势最好,可作为贫瘠山地的先锋造林 树种
白花泡桐 Paulownia fortunei (Seem.) Hemsl. 泡桐喜光,较耐阴,喜温暖,耐寒性不强,对黏重瘠薄 土壤有较强适应性。是速生树种,对大气干旱的适应能 力较强
小叶紫薇 Lagerstroemia indica L. 紫薇性强健,易于栽培,对土壤要求不严,但栽种于深 厚肥沃的砂质壤土中生长最好。性喜光,较耐寒,耐 旱,怕涝,幼苗期应做好防寒保温工作,三年生以上的 成株则不用保温
表A.3 推荐经济植物
树种 拉丁学名 树种特性
鸡血藤 Spatholobus suberectus Dunn 藤本植物,茎入药,已有多年种植历史
钩藤 Uncaria rhynchophylla Miq.ex Havil. 藤本植物,茎入药,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在一般土壤 中能正常生长,喜温暖、湿润、光照充足的环境
金银花 Lonicera japonica Thunb. 藤本植物,喜阳光和温暖、湿润的环境,较耐阴,较耐寒,也 耐干旱和水湿。对土壤要求不严,酸性、盐碱地均能生长,但 在湿润、肥沃、深厚的沙质壤土上生长最好
桃金娘 Rhodomyrtus tomentosa Hassk. 灌木,生长迅速,耐贫瘠,抗逆性强,株形紧凑,四季常青
金樱子 Rosa laevigata Michx. 灌木,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和阳光充足的环境。适应性强,能在 较干旱和瘠薄土壤上生长,以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沙 质壤土为好,在中性和微酸性土壤上生长最好
两面针 Zanthoxylumnitidum (Roxb.) DC. 藤本植物,对土壤要求不严,喜温暖湿润、光照充足的环境, 不耐寒,怕涝怕积水
美丽崖豆藤 (牛大力) Millettia speciosa Champ. 藤本植物,适应力强,对气候、土壤的质量没有特殊要求,具 有较强的抗旱能力、抗寒能力和抗病虫害能力,能够充分适应 大规模的人工种植
5
T/GDFS 35—2024
附 B B B

(规范性)
牛肝土林地生态修复树种质量要求
主要树种苗木质量要求见表B.1。
表B.1 主要树种苗木质量要求
树种 苗高(cm) 地径(cm)
肯氏相思 ≥40 ≥0.5
大叶相思 ≥40 ≥0.5
马占相思 ≥40 ≥0.5
乌桕 ≥35 ≥0.5
朴树 ≥40 ≥0.5
苦楝树 ≥45 ≥0.5
大头茶 ≥30 ≥0.3
番石榴 ≥45 ≥0.8
铁刀木 ≥60 ≥0.6
板栗 ≥40 ≥0.45
西南桦 ≥45 ≥0.5
黧蒴栲 ≥40 ≥0.4
木荷 ≥40 ≥0.45
白花泡桐 ≥40 ≥0.4
小叶紫薇 ≥40 ≥0.45
注: 参照DB44/T 245苗木规格进行设置。
6
T/GDFS 35—2024
附 C C C

(资料性)
牛肝土林地样方调查表
牛肝土林地样方调查情况记录于表C.1。
表C.1 牛肝土林地样方调查表
编号(1):
省 (2) 县(市、区) (3) 调查日期(4)
调查人(5) 填表人(6)
调查地点(7)
经度(8) 纬度(9) 海拔(m) (10)
样方编号 (11) 样方大小(12)
坡向(13) ○北坡 ○东北坡 ○东坡 ○东南坡 ○南坡 ○西南坡 ○西坡 ○西北坡 ○无坡向 坡度 (14) 坡位(15) ○山脊 ○上坡 ○中坡 ○下坡 ○山谷 ○平地
群落类型及组成(16) 干扰程度(17) ○无 ○轻 ○中 ○重
人为干扰类型(18) ○采集 ○放牧 ○狩猎 ○开矿 ○开荒 ○旅游 ○林业生产 ○无 ○其它
郁闭度(19) 灌木盖度(%)(20) 草本盖度 (%)(21)
生境(22) ○林地 ○疏林地 ○灌木林地 ○草地 ○荒漠 ○高山灌丛
修复方式 (23) ○无林地修复 ○封山育林 ○补植修复
植物名称 (24) 种植日期 (25) 地径 (cm) (26) 株高 (cm) (27) 冠幅 (cm) (28) 植物名称 种植 日期 地径 (cm ) 株高 (cm) 冠幅 (cm)











7
T/GDFS 35—2024
填表说明
(1) 编号:调查表的编号。
(2) 省:填写省级行政区域的全称。
(3) 县(市、区):填写县级行政区域的全称。
(4) 调查日期:采用年-月-日格式,例如 2023-01-01。
(5) 调查人:填写调查小组的名称或调查人员,如 XX 县林木种质资源调查 I 组,或张三、李四。
(6) 填表人:负责填表人员姓名。
(7) 调查地点:填写调查的具体地点,如 XXX 乡 XXX 村 XXX 林场等。
(8) 经度: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地点的经度,格式为 DDD°FF′MM″,其中 DDD 为度,FF 为分,MM 为秒,东经以
正数表示,西经以负数表示。
(9) 纬度: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地点的纬度,格式为 DD°FF′MM″,其中 DD 为度,FF 为分,MM 为秒,北纬以正
数表示,南纬以负数表示。
(10) 海拔: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地点的海拔高度,单位为 m。
(11) 样方编号:样线号+顺序号。
(12) 样方大小:乔木林地样方大小为 10×10 或 20×20,灌木林地样方大小为 5×5,草地样方大小为 1×1 或 2×2,
单位为 m。
(13) 坡向:分为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无,单选。
(14) 坡度:可采用测高仪实测,单位为“度”。
(15) 坡位:分为山脊、上坡、中坡、下坡、山谷、平地,单选。
(16) 群落类型及组成:填写样方内林木种质资源群落的类型及组成,如栎类阔叶林。
(17) 干扰程度:分为无、轻、中、重,单选。
(18) 人为干扰类型:采集、放牧、狩猎、开矿、开荒、旅游、林业生产、无、其它等,可多选。
(19) 郁闭度:树冠在阳光直射下在地面的总投影面积(冠幅)与该林分总面积的比,用小数表示,如 0.7。
(20) 灌木盖度:样方内灌木植物覆盖地面的面积与样方总面积的比值,用百分比表示。
(21) 草本盖度:样方内草本植物覆盖地面的面积与样方总面积的比值,用百分比表示。
(22) 生境:分为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无林地、高山灌丛,单选。
(23) 种修复方式:确定了生境类型及郁闭度后,选择采用的修复方式,分为无林地修复、封山育林、补植修复,单
选。
(24) 植物名称:树种的中文名称,采用《中国植物志》中的名称。
(25) 种植日期:向当地有关部门查询,外业阶段可不填。
(26) 地径(cm):实测或估测样方内该树种接近地面 5cm~15cm 处的粗度直径单位为 cm
(27) 树高(cm):实测或估测样方内该树种的树高,单位为 cm。
(28) 冠幅(cm):乔木树种填写,实测或估测样方内该树种的冠幅,单位为 cm。
8
T/GDFS 35—2024
附 D D D

(资料性)
牛肝土林地生态修复效果评价
D.1 评价方法
D.1.1 面积调查
利用无人机航拍,结合地面调查,绘制牛肝土林地生态修复区域影像,采用人机交互、目视解译等
方式确定生态修复区域植物种植区,并与作业设计进行一致性比对。
D.1.2 成活率和保存率调查
根据牛肝土林地生态修复工程作业小班的面积和空间分布特征,设置调查样方(或样带),以造林
小班为单位,造林质量评价当年成活苗木的种植点穴数与作业设计种植点穴数的百分比,调查表见附录
C。
D.1.3 生长状况调查
1) 在样方内分树种测量和记录株高、地径和冠幅,测量总株数不小于 10 株(其中优势种不
少于 5 株),不足 10 株的则全部测量,计算平均值。
2) 工程验收时进行调查,作为工程验收数据和修复效果评价基础数据。
D.2 评价标准
D.2.1 成活率/保存率评价标准
牛肝土林地生态修复效果评价的苗木成活率/保存率合格标准执行 GB/T 15776 规定,乔、灌木树种
一同纳入造林株数保存率计算,草本植物可根据存活面积与播种面积的比值计算,详见表 D.1。
表D.1 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合格标准
评价指标 6 个月 1 年 2 年 3 年
成活率/保存率 ≥90% ≥75% ≥70% ≥70%
备注:不同牛肝土林地生态修复地区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降低成活率和保存率标准。
D.2.2 生长指标评价标准
牛肝土林地生态修复效果评价的植物生长状况指标的合格标准参考表D.2
表D.2 植物生长状况合格标准
评价指标 第 2 年 第 3 年
生长 指标 株高生长量 H(%) 以工程验收数据为基准, H+D+C≥10% 以工程验收数据为基准, H+D+C≥20%
地径生长量 D(%)
冠幅生长量 C(%)
9
上一章:T/GDFS 36-2024 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实验室建设规范 下一章:T/GDFS 34-2024 基于遥感的自然保护地人为活动监测技术指引

相关文章

T/GDFS 34-2024 基于遥感的自然保护地人为活动监测技术指引 T/GDFS 31-2023 自然教育径建设指引 T/GDFS 43-2024 自然教育基地户外活动安全管理指引 LY/T3180-2020 干旱干热河谷区退化林地土壤修复技术规程 LY/T 3180-2020 干旱干热河谷区退化林地土壤修复技术规程 DB31/T 536-2011 家禽林地生态养殖技术规范 DB41/T 2630-2024 林地生态养鹅技术规范 DB41/T 941-2014 蛋鸡规模化林地生态养殖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