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59.060.20
CCS W 52
团
体 标 准
T/SDMS 011—2024
全氟离子交换膜用增强网
Reinforced fabric for perfluorinated ion exchange membrane
2024-06-12 发布
2024-07-12 实施
山东省膜学会 发 布
T/SDMS 011—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山东东岳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提出。
本文件由山东省膜学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法人单位):山东东岳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山东大学、山东理工大学、聊城大
学、山东东岳氟硅材料有限公司、淄博市计量技术研究院、河南神马氯碱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淄博市标
准化研究院、万华化学(烟台)氯碱热电有限公司、东明万海氯碱化工有限公司、山东森荣新材料股份
有限公司、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厦鹭电化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永明、张笑来、杨乃涛、张宪玺、朱永田、尚凯、黄金豹、王安冉、张波、
岳昆鹏、谷圣萍、袁建华、胡斌、陈越、丁磊、赵冰冰、韩理理。
II
T/SDMS 011—2024
全氟离子交换膜用增强网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全氟离子交换膜用增强网(以下简称“增强网”)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
以及标签、标志、随行文件、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全氟离子交换膜用增强网的生产和检验。
注: 该产品主要用于氯碱工业用全氟离子交换膜,也可用于电渗析、电解盐酸等领域用全氟离子交换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3917.1
GB/T 3923.1
纺织品 织物撕破性能 第1部分:冲击摆锤法撕破强力的测定
纺织品 织物拉伸性能 第1部分: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样条法)
GB/T 4666
纺织品
织物长度和幅宽的测定
GB/T 4668—1995
机织物密度的测定
GB/T 7689.1
GB/T 8683
GB/T 24250
增强材料 机织物试验方法 第1部分:厚度的测定
纺织品 机织物 一般术语和基本组织的定义
机织物 疵点的描述 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GB/T 8683、GB/T 24250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全氟离子交换膜用增强网
reinforced fabric for perfluorinated ion exchange membrane
以聚四氟乙烯(PTFE)纱线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纱线混编为原料,或单独以PTFE纱
线为原料,按照平纹组织或纱罗组织结构编织成型,用以提高全氟离子交换膜强度的网。
3.2
纱罗组织
leno weave
由地、绞两个系统经纱与一个系统纬纱构成,经纱相互扭绞的织物组织。
4
规格
常见规格见表1。
1
T/SDMS 011—2024
表 1
全氟离子交换膜用增强网常见规格
型号 织物组织 经纱比例
L 型 纱罗 PTFE:PET=2:0
P0 型 平纹 PTFE:PET=1:0
P2 型 平纹 PTFE:PET=1:2
P4 型 平纹 PTFE:PET=1:4
注:特殊规格由供需双方协商。
5 技术要求
5.1 外观
5.1.1 经纬纱应相互垂直,织物组织不应存在纬斜。
5.1.2 表面应平整干燥,无线头和线团,不得有污迹。
5.1.3 每 1000 m 内增强网的外观疵点总个数≤30 处,且应符合以下要求:
a) 断经≤6 处,每一处长度≤50 cm;
b) 断纬≤8 处;
c) 挂纬≤6 处;
d) 开关档≤13 处;
e) 破洞≤2 处,每一个破洞最长处尺寸≤1 cm。
5.2 物理指标
产品的物理指标应符合表 2 的要求。
表 2
物理指标要求
项 目 要求
L型 P0型 P2型 P4型
厚度,μm 150~300 80~150 50~150 50~150
编 织 密 度 PTFE,根 /inch 经纱10~30;纬纱10~30 经纱20~50;纬纱20~50 经纱10~30;纬纱10~30 经纱10~30;纬纱10~30
PET,根(束) /inch 经纱0;纬纱0 经纱0;纬纱0 经纱20~60;纬纱20~60 经纱40~120;纬纱 40~120
全幅宽,mm 1000~1720
有效幅宽,mm ≥950,且不低于全幅宽的95%
断裂强力,N 经向≥120;纬向≥120 经向≥120;纬向≥120 经向≥100;纬向≥100 经向≥100;纬向≥100
撕破强力,N 经向≥10;纬向≥10 经向≥15;纬向≥15 经向≥10;纬向≥10 经向≥10;纬向≥10
注:织物中的PET纱线采用复丝形式编织时,则PET的编织密度单位为束/inch。
2
T/SDMS 011—2024
6 试验方法
6.1 外观检验
在自然光或 40 W 日光灯下,将增强网以不高于 8 m/min 的速度一边放卷,一边收卷,检验人员的
视线垂直于样品表面,距离约 60 cm,目测检验。
6.2
厚度
按照 GB/T 7689.1 规定的方法进行。
6.3
编织密度
按照 GB/T 4668—1995 中 10 规定的方法进行。
6.4
全幅宽和有效幅宽
按照 GB/T 4666 规定的方法进行。
6.5
断裂强力
按照 GB/T 3923.1 规定的方法进行。
6.6
撕破强力
按照 GB/T 3917.1 规定的方法进行。
7 检验规则
7.1 组批
同一批次纱线、同一工艺条件生产的同一规格型号的增强网为一个检验批。
7.2
抽样方案
本产品实行抽检与全检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外观为全检;性能指标每批产品中随机抽取 2 m 进行检
测。取样时,每卷的最前端与最后端各 1m 舍去。
7.3
合格批的判定
项目的检验结果全部符合本文件要求则判为合格批。
若性能有一项不符合本文件要求时,则应重新在该批次剩余产品中加倍抽取样本对不符合项进行复
检,复检结果若符合本文件要求则判该批产品合格,复检结果若仍不符合本文件要求,则判该批产品不
合格。
8 标签、标志和随行文件
8.1 标签
产品内包装应粘贴标签,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a)
产品名称;
b)
规格型号;
3
T/SDMS 011—2024
c)
数量;
d)
生产单位名称;
e)
地址;
f)
生产日期;
g)
执行标准编号。
8.2
标志
产品的外包装上应有牢固清晰的标志,标明产品名称及“禁止翻滚”“怕晒”、“怕雨”等储运标
志,运输标志应符合GB/T 191的规定。
8.3
随行文件
随行文件应包含产品合格证和检测报告。检测报告的内容至少应包括: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执行
标准;长度;批号;检验日期;检验人员;编号和检验结果。
9 包装、运输、贮存
9.1 包装
9.1.1 内包装
9.1.1.1 内包装采用防潮材料缠绕包装,防止受潮进水以及混入灰尘等杂质。
9.1.1.2 中心 PVC 直管应整根、无接缝,不得有弯曲。
9.1.2 外包装
外包装箱采用木质厚壁外壳。
9.2
运输
产品在运输过程中辊轴两端进行限位处理,避免运送过程增强网层间滑移,做好防护,禁止受潮,
禁止竖立放置。
9.3
贮存
产品贮存于阴凉、通风、干燥的仓库中,防止日光直接照射,隔绝火源,远离高温热源,严禁雨淋,
并应防静电贮存。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