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65.020.20
CCS
B 31
团
体 标 准
T/HNNXH 001—2024
汪菜种植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cultivation of Wangcai
2024-07-18 发布
2024-08-18 实施
海宁市农学会 发 布
T/HNNXH 001—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海宁市农学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海宁市农学会、海宁市农作物技术服务站、海宁市盐官镇农业农村办公室、海宁
市盐官镇城北股份经济合作社、海宁市盐官汪菜协会、海宁市盐官镇城北蔬菜专业合作社、海宁聚隆农
业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孙洁明、沈涛、李叶清、张杭、范莉莉、朱益斌、盛清照、刘银萍、羊生亚、
钱晓明、倪添、钱伦、王雯婷、付习、苏烨琴、周腾、张岚、沈炜、蒋未未、张冉、刘玉红。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I
T/HNNXH 001—2024
汪菜种植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汪菜种植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种子质量、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
治、采收、选种留种、档案管理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汪菜的种植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 16715.2 瓜菜作物种子 第2部分白菜类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525 有机肥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汪菜 Wangcai
十字花科芸薹属蔓菁的变种白菜的地方农家品种,株形矮小,菜色乌黑,叶片厚实。
4 产地环境
选择肥力中等以上、排灌方便的沙壤土。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GB 3095的规定。灌溉水质应符合GB
5084的规定。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 15618的规定。
5 品种选择
选择病害轻、生育期适宜、商品性好的植株留种。
6 种子质量
种子质量应符合GB 16715.2的要求。种子纯度≥96%,净度≥98%,发芽率≥85%,水分≤7.0%。
7 播前准备
7.1 整地做畦
7.1.1 选择排水性好、耕作层深厚、肥沃疏松的地块。不宜与萝卜、白菜、甘蓝、花椰菜等十字花科
1
T/HNNXH 001—2024
植物连作。
7.1.2 连片种植的畦宽 1.5 m,沟宽 25 cm,水田沟深 20 cm~25 cm、旱地沟深 10 cm~15 cm;桑园
地或果园地套种按原有的畦沟整地。清除杂草和残茬后,浅翻垦,做到垄直、畦平或呈弓背形。
7.2 基肥施用
施用的肥料应符合NY/T 496和NY/T 525的规定。每667 m
2(亩)施入腐熟农家肥800 kg~1000 kg
或商品有机肥800 kg~1000 kg,复合肥20 kg。结合耕翻整地时与耕层土壤均匀混合。
8 播种
播种时间以10月底~11月初为宜,播种前3 d内,选晴天晒种3 h。选择阴天或者晴天下午播种。畦
面均匀撒播。用种量0.4 kg/667 m
2~0.45 kg/667 m
2。
9 田间管理
9.1 间苗补苗
在2片~3片真叶展开时开始间苗,去除病、劣、杂苗及长势特强苗,达到苗不挤苗。4叶~5叶期,
再次间苗补苗。株行距以17 cm×17 cm为宜。
9.2 水分管理
土壤水分以田间持水量的40%~60%为宜。收获前2 d停止浇水。
9.3 肥料管理
追肥2次。第一次间苗后进行第一次追肥,每667 m
2施用尿素10 kg~15 kg,待露水干后畦面撒施。
冬至前后进行第二次追肥,每667 m
2施用尿素20 kg~25 kg,畦面撒施。
10 病虫害防治
10.1 主要病虫害
主要病害有霜霉病、软腐病等;虫害主要有蚜虫、菜粉蝶、菜蛾等。
10.2 防治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合理使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
学防治等措施。
10.3 防治方法
10.3.1 农业防治
选用抗(耐)病的优良品种;避免与十字花科作物连作,提倡水旱轮作;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培
育适龄壮苗,提高抗逆性;深沟高畦,严防积水;在采收后将残枝败叶和杂草及时清理干净,保持田间
清洁。
10.3.2 物理防治
采用黄板诱杀蚜虫等害虫,采用性诱剂诱杀小菜蛾等害虫。采用太阳能诱虫灯、黑光灯、频振式杀
虫灯等诱杀叶蛾类等趋光性害虫。
10.3.3 生物防治
利用性信息素技术控制甜菜夜蛾、斜纹夜蛾,每300 m
2放置1只专用诱捕器,每只诱捕器安装诱芯1
枚,每15 d更换1次诱芯,诱捕器的诱虫孔离地1.0 m;用苦参碱、印楝素等生物制剂防治害虫。
10.3.4 化学防治
2
T/HNNXH 001—2024
选择在十字花科蔬菜上登记的农药,并符合NY/T 393的要求,农药使用按照NY/T 1276的规定执行。
选用经农业推广部门试验后推荐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严格控制农药浓度和安全间隔期,注意
交替使用,合理混用;提倡使用植物源、生物源、矿物源农药;严禁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主要病
虫害化学防治方法参见表1。
表1 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法
防治对象 防治时期 农药名称 剂型及含量 每 667 m 2每次制剂施用量
蚜虫 出苗2片~3片 真叶及间苗后 吡虫啉 20%可溶液剂 5 g~10 g
苦参碱 0.3%水剂 150 g~200 g
抗蚜威 25%水分散粒剂 20 g~36 g
啶虫脒 36%水分散粒剂 4 g~6 g
菜粉蝶、菜蛾、 斜纹夜蛾 幼虫2龄前 高效氯氰菊酯 4.5%乳油 13.3 mL~37.8 mL
氟铃脲 5%乳油 40 g~75 g
甲氰菊酯 20%乳油 25 mL~30 mL
印楝素 1%微乳剂 36 mL~45 mL
虫螨腈 100 g/L悬浮剂 50 mL~70 mL
霜霉病 发病初期 三乙膦酸铝 40%可湿性粉剂 235 g~470 g
软腐病 发病初期 大蒜素 5%微乳剂 60 g~80 g
11 采收
鲜菜收获一般在第二年1月底~2月初,当发现个别植株见心抽薹时,宜在晴朗天气及时收获。产品
农药残留限量应符合GB 2763规定。
12 选种留种
12.1 留种地块宜选择远离白菜、甘蓝、花椰菜等十字花科植物,选择无病害、生长健壮,株型和熟期
一致的植株进行留种。用防虫网隔离,防止串粉,以保证品种纯度。5 月上中旬种子成熟后采收种子。
12.2 选择成熟、饱满的种子,待种子干燥后,装入容器,置于阴凉干燥处存放。
13 档案管理
建立完整的生产档案,对投入品使用、田间生产各环节所采取的措施及产品检测等进行详细记录,
档案保存时间不少于2年。汪菜生产记录表参见附录A。
14 技术模式图
汪菜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图参见附录B。
3
T/HNNXH 001—2024
附 录 A
(资料性)
汪菜生产记录表
A.1 生产检测记录
生产检测记录见表 A.1。
表 A.1 生产检测记录表
基地名称
基地地址 基地面积
基地负责人 电话 抽检时间
水源检测结果
土壤检测结果
汪菜检测结果
A.2 肥药施用记录
肥药施用记录见表 A.2。
表 A.2 肥药施用记录表
日期 活动内容 面积 田间农事活动
农药/化肥名称 使用量及使用设备 技术负责人
A.3 灾害信息记录
灾害信息记录见表 A.3。
表 A.3 灾害信息记录表
灾害类型 持续时间 应对措施 损失情况 备注
注:灾害类型包括虫害(蚜虫、菜粉蝶、菜蛾等)、病害(霜霉病、软腐病等)和自然灾害(低温冷害、暴雨、水涝等)。
4
T/HNNXH 001—2024
附 录 B
(资料性)
汪菜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图
汪菜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图见表 B.1。
图 B.1 汪菜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图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