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65.020.20
CCS B 00/09 41
河
南 省 地 方 标 准
DB41/T 2679—2024
大蒜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2024 - 07 - 26 发布
2024 - 10 - 25 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41/T 2679—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
本文件由河南省植物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HN/TC 32)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科技学院、河南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孔凡彬、田雪亮、魏小春、周锋、张强、郎剑锋、杨蕊、陈茹、王文星、陈梦
飞。
I
DB41/T 2679—2024
大蒜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大蒜主要病虫害的防控原则、防控对象、防控措施和生产档案。
本文件适用于大蒜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2475 农药贮运、销售和使用的防毒规程
GB 13735 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
GB/T 15063 复合肥料
GB 20287 农用微生物菌剂
GB/T 24689.2 植物保护机械 杀虫灯
GB/T 24689.4 植物保护机械 诱虫板
NY/T 525 有机肥料
NY/T 798 复合微生物肥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NY/T 3029 大蒜良好农业操作规程
DB41/T 2023 地理标志产品 杞县大蒜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防控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绿色植保的理念,以农业防治、理化诱杀为主,以
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相结合的药剂防治为辅,将主要病虫种群数量控制在经济允
许水平之下。
5 防控对象
5.1
主要病害
大蒜锈病、叶枯病、疫病、软腐病、病毒病等,大蒜主要病害特征见附录A表A.1。
5.2 主要害虫
1
DB41/T 2679—2024
蒜蛆、叶螨、蛴螬、蝼蛄、蓟马、斑潜蝇、甜菜夜蛾等,大蒜主要虫害特征见附录A表A.2。
6 防控措施
6.1
农业防治
6.1.1 土壤选择
选择排灌方便、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富含有机质的砂质壤土。
6.1.2 清园整地
种植前,及时清理上茬作物残枝等杂物;每亩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1 500 kg~2 500 kg,搭配复合肥
10 kg~20 kg进行撒施,有机肥符合NY/T 525要求。每亩可用微生物菌肥2 kg与肥料混合均匀施用。微
生物菌剂使用应符合GB 20287和NY/T 798的要求。施肥后及时整地。
生长季节,及时清除病残体和杂草。
6.1.3 品种选择
选择耐寒、抗病、优质、高产的品种。根据栽培目的选用适宜品种,3年进行一次异地换种。蒜种
的选取按照NY/T 3029要求进行。
6.1.4 合理轮作
大蒜病虫害发生较重的田块,可与小麦、马铃薯等同期播种的作物轮作。
6.1.5 适时播种
播种时间为9月上旬到10月中旬,根据栽培目的适时播种。
6.1.6 播种密度
以蒜头产量为主的品种,播种行距18 cm~20 cm,株距12 cm~14 cm,种植密度每亩27 000~30 000
株为宜;以苔蒜产量为主的品种,播种行距18 cm~20 cm,株距10 cm~12 cm,种植密度每亩33 000~
35 000株为宜。播深3 cm~4 cm,栽直、栽匀,蒜瓣腹背方向一致,覆土1.5 cm~2 cm为宜。
6.1.7 覆盖地膜
大蒜播种后,浇水,次日喷洒除草剂,可每亩使用330 g/L的二甲戊灵130 mL兑水喷雾,喷药后及时
覆盖地膜,地膜应与地面接触严密,两边压实。农用地膜符合GB 13735要求。
6.1.8 水肥管理
根据土壤墒情及时浇水或排涝。施肥以复混肥料为主,肥料符合GB/T 15063要求。水肥管理具体方
法按NY/T 3029、DB41/T 2023的规定执行。
6.2
理化诱杀
6.2.1 杀虫灯诱杀
规模化种植区,诱杀鳞翅目、半翅目和直翅目害虫,每10~15亩安装1套频振式杀虫灯,高度距地
面1.2 m~1.5 m,按日出日落时间设置自动开关。杀虫灯质量应符合GB/T 24689.2要求。
2
DB41/T 2679—2024
6.2.2 色板诱杀
蒜田悬挂蓝色黏虫板,诱杀蓟马、蒜蛆等成虫。每亩使用25 cm×20 cm粘虫板30片。色板底边距离
地面85 cm~100 cm,粘满虫体后及时更换。色板质量符合GB/T 24689.4要求。
6.2.3 糖醋液诱杀
将糖、酒精、食醋、水按比例1∶1∶4∶16配制成糖醋液诱杀鳞翅目害虫,每5 kg糖醋液中加入20 g~
25 g晶体敌百虫混匀,每亩均匀放置6个敞口诱盆,距离地面1 m左右,每周更换一次。
6.3
药剂防治
6.3.1 种蒜处理
采用药剂浸种,药剂为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同时添加磷酸二氢钾和芸苔素,使浸种液含
0.3%的磷酸二氢钾和0.005 mg/L的芸苔素。大蒜在药液中浸泡10 h,晾晒后播种。也可采用药剂拌种,
用60%吡虫啉悬浮液种衣剂250 mL+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200 mL~300 mL,加适量水,拌160 kg~180 kg
大蒜,在阴凉处晾干,然后播种。
6.3.2 田间喷药
根据大蒜不同生育期田间病虫发生情况,在病虫发生初期用药,推荐使用的生物防治农药品种及使
用方法参见附录B表B.1,推荐使用的化学防治农药品种及使用方法参见附录B表B.2。农药施用应符合
GB/T 8321(所有部分)、GB 12475和NY/T 1276的规定。
7 生产档案
生产档案应如实反映生产真实情况,并能涵盖生产的全过程。基本记录格式符合NY/T 3029的规定。
3
DB41/T 2679—2024
附 A A A
录
(资料性)
大蒜主要病虫害特征
大蒜主要病害特征见表A.1,大蒜主要虫害特征见表A.2。
表 A.1 大蒜主要病害特征
病害名称 发生特点 发生高峰期 防治最佳时期
锈病 发病初期,在大蒜的中下部叶片上会出现 少量梭形或棱形褪绿斑,逐渐变成橙黄色稍 隆起的夏孢子堆,四周有黄色晕圈。随着病 情发展,病斑会连片,全叶发黄,植株提前 枯死,影响大蒜的光合作用和产量。 第一次是在大蒜返青期,清 明节前后;第二次是在大蒜抽 苔后,此时大蒜植株抗病性降 低,一旦遭遇阴雨天气,就会 出现第二次发病高峰。 在春季 3~5 月和 10~11 月进入盛发期,此时需要及 时防治。
软腐病 病株表现为叶片黄化、萎蔫,病斑部位变 软,挤压时流出白色浑浊的粘液。鳞茎及根 部易受感染,逐渐软化腐烂,并伴有恶臭味, 导致大蒜严重减产。 温度在 25 ℃~30 ℃、湿度 较高的环境下,病害发生尤为 严重。雨季过后或灌溉不当也 会导致病害暴发。 大蒜生长后期,特别是在 雨水多的年份,要重点防 治。
病毒病 黄化条纹病,叶片上出现黄色条纹或斑 点,植株生长受抑,严重时整个叶片呈黄白 色。花叶病,叶片上出现黄绿相间的斑驳花 叶,叶片变窄,植株矮小,生长不良。扭叶 病,叶片扭曲变形,叶色变淡,植株生长缓 慢,严重影响大蒜的产量。大蒜病毒病严重 影响大蒜的产量和品质。 发病盛期主要集中在 9~11 月和来年 4~5 月,尤其是在 春季大蒜返青期,病害进入危 害盛期。 春季返青期是防治大蒜 病毒病的关键时期之一。在 蚜虫等病毒传播媒介活动 频繁的时期,及时采取防虫 措施。
叶枯病 初期在叶片上出现褐色或黑色小斑点,周 围有黄色晕圈。随着病情发展,斑点逐渐扩 大,并融合成不规则的大斑块。叶片从尖端 开始枯萎,逐渐向下蔓延。严重感染时,整 个叶片会变褐色并干枯,最终整株枯死。 在大蒜生长期的中后期 3~ 5 月,气温升高、湿度增加, 为发病高峰期。 大蒜生长中后期,一旦发 现大蒜叶片出现叶枯病的 症状,应立即进行药剂防 治。
疫病 初期在叶片上出现淡黄色或绿色水渍状 斑点,随后逐渐扩展。斑点处会长出灰白色 霉层。感染严重时,整个叶片变黄、枯萎、 卷曲并最终干枯。病原菌侵入鳞茎后,会导 致鳞茎表面出现黑色或褐色斑点,内部组织 腐烂变软。 发病高峰期通常在大蒜生 长早期至中期,特别是在3月, 春季气温回升、湿度增加的时 期。 春季返青期是大蒜疫病 防治的关键时期。发病初期 喷施杀菌剂。
4
DB41/T 2679—2024
表 A.2 大蒜主要虫害特征
虫害名称 发生特点 发生高峰期 防治最佳时期
蒜蛆 蒜蛆是种蝇和葱蝇的幼虫,体长约 7 mm~9 mm, 乳黄色,尾端有 7 对肉质突起。蒜蛆的幼虫为无 足蛆,体呈乳白色,稍透明,头部尖细。成虫是 一种灰黑色小蝇,体长约 6 mm~8 mm,复眼大而 突出,触角短。蒜蛆主要危害大蒜根部和基部, 幼虫取食植物组织,导致植株生长受阻,甚至死 亡。 3~5 月。随着气温回升, 蒜 蛆 成 虫 开 始 活动 并 产 卵,幼虫大量孵化,集中 危害。秋季高峰期:9~10 月,气温适宜,蒜蛆进入 活跃期,成虫大量产卵, 幼虫孵化并危害。 在 4 月上中旬,根据田间 调查,当发现成虫数量增加 或幼虫开始危害时,应立即 进行防治。秋季是蒜蛆的另 一个危害盛期,应在 10 月底 前进行防治。
蓟马 成虫体长约 1 mm~1.5 mm,纤细,颜色为黄色 或淡棕色。在温暖气候下全年可多代重叠。通过 刺吸口器吸取植物汁液,导致叶片失绿、变黄, 严重时叶片干枯,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在大蒜幼苗期及生长旺 季最易受到蓟马的侵害。 干旱少雨的环境更有利于 蓟马的繁殖与传播。 在 4 月中下旬,大蒜蓟马 进入为害盛期之前,是防治 的关键时期。
蛴螬 蛴螬是金龟子的幼虫,体形肥胖,呈“C”字形, 体色乳白,头部黄褐色,具强壮的咀嚼口器。蛴 螬主要在地下啃食大蒜根部和鳞茎,导致植株营 养吸收受阻,生长缓慢,严重时植株枯萎死亡。 春季 4~5 月和秋季 9~ 10 月为蛴螬发生高峰期。 蛴螬幼虫活动的高峰期, 应加强田间监测,一旦发现 幼虫危害,应立即采取措施 进行防治。
斑潜蝇 成虫体长约 1.5 mm~2 mm,体色黑色或灰黑色, 翅膀透明,具黑色斑点。幼虫体长约 2 mm~3 mm, 呈乳白色至淡黄色,蛆状,无足。幼虫在大蒜叶 片内部取食,形成曲折的潜道,影响光合作用, 导致叶片黄化、枯萎。 在 大 蒜 生 长 的 关 键 时 期,温度适宜、湿度较高 的 情 况 下 斑 潜 蝇活 动 频 繁,进入盛发期。 在斑潜蝇的危害高峰期 (6~10 月)之前,尤其是其 成虫羽化高峰期和产卵期, 加强防治。
叶螨 成螨体形小,体色多为红色或橙红色,足为黄 色或橙黄色,具四对足。卵呈圆形,初产时为透 明,逐渐变为乳白色。幼螨体形更小,呈透明或 淡黄色,仅具三对足。成螨和幼螨在叶片和鳞茎 上刺吸汁液,导致叶片失绿,呈现白色斑点,严 重时叶片干枯、萎蔫,鳞茎发育不良。 大蒜叶螨的发生高峰期 一般在大蒜生长期的中后 期,尤其是气候干燥的时 期。 春季末到夏季初是大蒜叶 螨的主要活跃期,也是防治 的关键时期。
蝼蛄 大蒜蝼蛄主要有两种,即华北蝼蛄和非洲蝼蛄。 华北蝼蛄成虫体长 36 mm~55 mm,身体肥大,黄 褐色,腹部末端近圆筒形;非洲蝼蛄成虫体长 30 mm~35 mm,灰褐色,身体瘦小,腹部末端近 纺锤形。成虫和若虫在土壤中咬食幼苗和植株根 系,导致根系失水干枯而死。 越冬成虫在翌年 3~4 月 开始活动。当平均气温和 20 cm 土 温 为 15 ℃ ~ 20 ℃时进入为害盛期,并 开始交配产卵。 大蒜蝼蛄的最佳防治时期 主要集中在春季成虫出土活 动期和幼虫孵化盛期。
甜菜夜蛾 成虫体长 8 mm~10 mm,翅展 19 mm~25 mm, 灰褐色。头、胸有黑点。前翅外缘线由 1 列黑色 三角形小斑组成,翅面有黑白两色双线 2 条,有 黄褐色肾状纹和环状纹。幼虫体色多变,一般为 绿色或暗绿色,气门下线黄白色,两侧有黄白色 纵带纹。幼虫取食大蒜叶片,严重影响大蒜长势。 甜菜夜蛾在河南地区的 始见期通常为 5 月下旬。 害盛期主要集中在 8 月中 旬至 10 月中旬。 早春时期,甜菜夜蛾开始 从越冬场所中活动,清除田 间杂草和残株,减少越冬成 虫或若虫的数量。在甜菜夜 蛾进入为害盛期之前,是防 治的关键时期。
5
DB41/T 2679—2024
附 录 B
(资料性)
防治大蒜主要病虫害推荐农药品种及使用方法
防治大蒜主要病虫害推荐生物农药品种及使用方法见表B.1,防治大蒜主要病虫害推荐化学农药品
种及使用方法见表B.2。
表 B.1 防治大蒜主要病虫害推荐生物农药品种及使用方法
防治对象 农药名称 安全间隔期 每亩使用剂量 施用方法 每生长季最多 使用次数
软腐病 60 亿芽孢/毫升解淀粉芽孢杆菌 LX-11 悬浮剂 — 100 mL~200 mL 喷雾 —
病毒病 8%氨基寡糖素·宁南霉素可溶液剂 14 d 75 mL~100 mL 喷雾 3 次
叶枯病 1.5%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 14 d 150 g~200 g 喷雾 3 次
疫病 100 万孢子/克寡雄腐霉菌可湿性粉剂 — 6.67 g~20 g 喷雾 —
锈病 1 000 亿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 — 15 g~20 g 喷雾 —
病毒病 1%香菇多糖水剂 7 d 100 mL~120 mL 喷雾 2 次
蓟马 10%多杀霉素悬浮剂 7 d 12.5 mL~15 mL 喷雾 3 次
甜菜夜蛾 16 000 IU/毫克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 — 75 g~100 g 喷雾 —
0.5%苦参碱水剂 14 d 80 mL~90 mL 喷雾 1 次
表 B.2 防治大蒜主要病虫害推荐化学农药品种及使用方法
防治对象 农药名称 安全间隔期 每亩使用剂量 施用方法 每生长季最多 使用次数
叶枯病 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 7 d 30 g~45 g 喷雾 3 次
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 7 d 60 g~100 g 喷雾 3 次
25%咪鲜胺乳油 7 d 100 g~ 120 g 喷雾 3 次
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 15 d 50 g~60 g 喷雾 1 次
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 30 d 10 g~20 g 喷雾 3 次
锈病 18.7%丙环·嘧菌酯悬乳剂 10 d 30 mL~60 mL 喷雾 3 次
325 克/升苯甲·嘧菌酯悬浮剂 7 d 20 mL~40 mL 喷雾 3 次
疫病 30%吡唑酯·氟醚菌悬浮剂 7 d 25 mL~30 mL 喷雾 3 次
23.4%双炔酰菌胺悬浮剂 10 d 30 mL~45 mL 喷雾 3 次
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 42 d 20 g~40 g 喷雾 3 次
687.5 g/L 氟菌·霜霉威悬浮剂 7 d 80 mL~100 mL 喷雾 3 次
软腐病 20%噻唑锌悬浮剂 21 d 125 mL~150 mL 喷雾 3 次
蒜蛆 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 28 d 180 g~360 g 喷淋 1 次
35%辛硫磷微囊悬浮剂 14 d 520 mL~700 mL 灌根 1 次
5%氟铃脲乳油 14 d 450 mL~600 mL 喷淋 1 次
99%硫酰氟气体制剂 14 d 50 kg~66 kg 土壤熏蒸 1 次
1%呋虫胺颗粒剂 20 d 2 500 g~3 500 g 沟施 1 次
叶螨 43%联苯肼酯悬浮剂 7 d 20 mL~30 mL 喷雾 2 次
6
DB41/T 2679—2024
表B.2 防治大蒜主要病虫害推荐化学农药品种及使用方法(续)
防治对象 农药名称 安全间隔期 14 d 每亩使用剂量 施用方法 每生长季最多 使用次数
蛴螬、蝼蛄 99%硫酰氟气体制剂 33 kg~66 kg 土壤熏蒸 1 次
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 21 d 350 mL~500 mL 灌根 1 次
6%毒·辛颗粒剂 21 d 2 000 g~2 667 g 撒施 1 次
3%辛硫磷颗粒剂 28 d 6 000 g~8 000 g 沟施 1 次
蓟马 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 28 d 10 g~20 g 喷雾 2 次
8%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可溶液剂 3 d 2 mL~2.5 mL 喷雾 2 次
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 14 d 18 mL~24 mL 喷雾 1 次
240 g/L 虫螨腈悬浮剂 10 d 15 mL~20 mL 喷雾 1 次
50 g/L 氟氯氰菊酯乳油 7 d 100 mL~150 mL 喷雾 2 次
斑潜蝇 70%灭蝇胺可湿性粉剂 7 d 15 g~21 g 喷雾 2 次
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 7 d 14 mL~24 mL 喷雾 1 次
甜菜夜蛾 0.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 7 d 20 mL~30 mL 喷雾 2 次
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 7 d 10 mL~18 mL 喷雾 1 次
15%茚虫威悬浮剂 7 d 15 mL~20 mL 喷雾 2 次
100 g/L 虫螨腈悬浮剂 10 d 45 mL~75 mL 喷雾 1 次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