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DB15/T 418-2024 农牧交错区乳用犊牛饲养管理技术规范

DB15/T 418-2024 农牧交错区乳用犊牛饲养管理技术规范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285.3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5-04-24 11:31:06



相关搜索:

内容简介

DB15/T 418-2024 农牧交错区乳用犊牛饲养管理技术规范 ICS 65.020.30
CCS B 40 15

蒙 古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
DB15/T 418—2024
代替DB15/T 418-2019
农牧交错区乳用犊牛饲养管理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feeding and management of dairy calves
in agro-pastoral interlaced area
2024-07-31 发布
2024-08-31 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15/T 418—2024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DB15/T 418-2019 《农牧交错区乳用犊牛饲养管理技术规范》,与DB15/T 418-2019相
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 删除了规范性引用文件中 NY 5027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饮用水水质》、DB15/T 1158《荷斯坦
后备牛生长发育评价技术规范》(见 2019 年版的第 2 章);
b) 删除了初乳、开食料、营养需要、犊牛岛术语和定义(见 2019 年版的第 3 章);
c) 增加了农牧交错区、犊牛料的术语和定义(见第 3 章);
d) 增加了新生犊牛的护理(见 4.1);
e) 更改了初乳的处理和保存的内容(见 4.2.2,2019 年版的 5.3.2.3);
f) 更改了初乳的饲喂量、饲喂温度、被动免疫效果检测的内容(见 4.2.3.1、4.2.3.2、4.2.4 ,
2019 年版的 5.3.2.1、5.3.2.1、5.3.1.2);
g) 更改了常乳饲喂量及饲喂要求(见 5.1.1.1、见 5.1.1.2,2019 年版的 5.4.1、 5.4.2);
h) 更改了犊牛饮水要求(见 5.1.2,2019 年版的 5.7);
i) 更改了采食训练、犊牛料饲喂的内容(见 5.1.3、5.1.4,2019 年版的 5.5.1、5.5.3);
j) 更改了犊牛日增重标准(见 5.1.4.4,见 2019 年版的 5.6.1);
k) 增加了单栏饲喂内容(见 5.2.1);
l) 更改了犊牛去角、去副乳头内容(见 5.2.2、5.2.3,见 2019 年版的 6.6.1、6.7);
m) 增加了犊牛断奶要求、应激管理内容(见 5.3.1、5.3.2);
n) 增加了断奶犊牛的饲养内容及犊牛料营养成分(见 6.1、6.1.2);
o) 删除了犊牛体高、体重的测量内容(见 2019 年版的 6.5);
p) 删除了去角效果评价(见 2019 年版的 6.6.3);
q) 更改了断奶犊牛分群的内容(见 6.2,2019 年版的 6.8.2);
r) 更改了犊牛岛的内容(见 7.2.1,2019 年版的 6.3.1);
s) 更改了档案管理的内容(见第 8 章,2019 年版的第 8 章)。
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M/TC 19)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
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现代牧业(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圣牧高科牧业有限公司、内蒙古
自治区计量测试研究院、呼和浩特市农牧技术推广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武志红、刘玉承、郭钰、杨兴泽、程晓飞、张继安、阿仑、贺永强、田茂、邓
天健、王春浩、黄莎娜、郭婷、王璐、丽丽、赵英、王学峰、武霞霞、赵媛、蒙美丽、田栋、侯丁一、
张媛媛、武烨、李安岩、刘高飞、邵磊、胡春超、张彩霞、李轲、王静、乌云塔娜、周宏辉、郑晓东、
梁丽丽、高博、曹春玲、黄凯、赵熙然、杨海燕、侯利刚、王思、曹越、赵永刚、刘伟、李洪杰。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 2005 年首次发布为 DB15/T 418—2005;2019 年第一次修订;
—— 本次为第二次修订。
I
DB15/T 418—2024
农牧交错区乳用犊牛饲养管理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农牧交错区新生犊牛、哺乳犊牛、断奶犊牛的饲养管理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农牧交错区乳用犊牛的饲养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16568 奶牛场卫生规范
GB/T 37116 后备奶牛饲养技术规范
NY/T 34 奶牛饲养标准
NY/T 1167 畜禽场环境质量及卫生控制规范
NY 5032 无公害食品畜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
NY 5047 无公害食品奶牛饲养兽医防疫准则
NY/T 5049 无公害食品奶牛饲养管理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农牧交错区 agro-pastoral interlaced area
介于农业区和牧业区之间的交错地带或过渡地带。
犊牛 calves
出生至6月龄的小牛,包括新生犊牛、哺乳犊牛、断奶犊牛。
犊牛料 calves feed
根据犊牛消化道的发育和微生物变化规律所配制的能满足犊牛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的一种饲料。
4 新生犊牛的饲养管理
1
DB15/T 418—2024
新生犊牛的的护理
按照 GB/T 37116 要求,犊牛岀生后清除口腔、鼻腔内和体表粘液,脐带距犊牛腹部 7 cm~10 cm
处剪断,使用 7%~10%碘酊溶液立即进行脐带浸泡消毒 5 s~10 s,称重、打耳标并建立出生档案。犊
牛岀生后立即与母牛分开,进行人工饲喂初乳。
初乳饲喂
4.2.1 初乳的检测
用折光仪检测初乳免疫球蛋白水平,白利度≥22%,应符合 GB/T 37116。
4.2.2 初乳的处理和保存
初乳按照 4 L 包装分装,巴杀后在 0 ℃~4 ℃冷藏,储存不超过 48 h;或者-20 ℃冷冻保存不超
过 6 个月。储存的初乳按照先进先岀原则进行取用、饲喂。
4.2.3 初乳的饲喂
4.2.3.1 饲喂温度
初乳饲喂温度为 38 ℃± 1 ℃。
4.2.3.2 饲喂量
新生犊牛岀生后 1 h 内饲喂或灌服 4 L 初乳,或按照犊牛体重的 10%饲喂或灌服,10 h~12 h 再
饲喂或灌服 2 L。
4.2.4 被动免疫效果检测
饲喂初乳后 48 h~72 h,用折光仪检测犊牛血清总蛋白 5.5 g/dL~7.0 g/dL。
5 哺乳犊牛的饲养管理
哺乳犊牛的饲喂
5.1.1 常乳的饲喂
5.1.1.1 常乳饲喂量
犊牛岀生后第 2 d 开始喂常乳,饲喂量为:第 2 d~3 d,每天 5 L;之后每 2 d 增加 1 L,增加到
10 L~12 L 后不再增加,50 日龄后每天减 1 L,直到减到 0 为止,代乳粉按干物质量折算饲喂。
5.1.1.2 常乳饲喂要求
常乳饲喂要求如下:
—— 定时:每天饲喂 2 次,两次饲喂牛奶间隔 9 h~12 h,每天饲喂时间上下浮动不超过 0.5 h;
—— 定温:饲喂或灌服经巴氏杀菌处理后的常乳,奶温在 38 ℃±1 ℃;
—— 定量:按照 5.1.1.1 饲喂或灌服。
5.1.2 犊牛饮水
2
DB15/T 418—2024
犊牛出生后第 2 d 开始给水,4~9 月,24 h 不间断供给,水温不做特殊要求;10~次年 3 月,每
天 2 次给水,与喂奶间隔大于等于 30 min,水温 16 ℃~18 ℃,水质符合 GB 5749 的要求。
5.1.3 采食训练
犊牛出生第 3 d 后给犊牛料,每次喂奶后,饲养人员抓取少许犊牛料放置于犊牛口腔中,训练其采
食犊牛料,引导开食。
5.1.4 犊牛料饲喂
5.1.4.1 犊牛料自由采食,每次定量添加犊牛料。
5.1.4.2 犊牛 30 日龄后至断奶期间,料槽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添加犊牛料重量 5%~7%的优质干草。
5.1.4.3 犊牛料粗蛋白大于等于 22%,营养需要按照 NY/T 34 的要求执行,添加剂及其他应符合 NY
5032 的要求。
5.1.4.4 出生至 2 月龄犊牛日增重 800 g~1000 g。
哺乳犊牛的管理
5.2.1 哺乳期犊牛饲养方式
采用单栏饲喂。
5.2.2 犊牛去角
犊牛 3 日龄内去角,及时观察,避免感染。
5.2.3 犊牛去副乳头
犊牛岀生后 4~6 周龄去副乳头。使用 7%碘酊消毒,碘酊涂抹 1 min 后用 75%酒精脱碘,使用手术
剪直接剪去副乳头,并结扎消毒。犊牛断奶时再次检查有无副乳头。
犊牛断奶
5.3.1 断奶要求
犊牛哺乳 60 d,体重达到初生重的 2 倍以上,连续 3 d 犊牛料采食量达到 1.5 kg 以上时断奶。
5.3.2 应激管理
为减少犊牛应激,犊牛断奶后在原犊牛舍饲养 1~2 周,完成断奶和换料后转入断奶犊牛舍。犊牛
断奶、换料、换舍避免同时进行。
6 断奶犊牛的饲养管理
断奶犊牛的饲养
6.1.1 断奶后至 6 月龄,犊牛料自由采食,3~4 月龄采食量为 1.5 kg~3 kg、5~6 月龄采食量为 2.5
kg~4 kg,犊牛自由采食优质粗饲料。
6.1.2 犊牛料粗蛋白含量 20%~22%,日粮中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按照 NY/T 34 要求执行,添加剂及其
他应符合 NY 5032 的要求。
6.1.3 断奶犊牛自由饮水,水温 16 ℃~18 ℃,水质符合 GB 5749 的要求,每天清洗水槽。
3
DB15/T 418—2024
6.1.4 断奶至 6 月龄犊牛日增重 800 g~1000 g,6 月龄体重 180 kg~200 kg。
断奶犊牛的管理
断奶犊牛应按体型大小分群,每群 6~8 头为宜。
7 环境与设施要求
一般要求
7.1.1 牛场环境符合 NY/T 1167 的要求。
7.1.2 防疫检疫和兽医卫生制度符合 NY 5047、GB/T 16568 的要求。
饲养设施要求
7.2.1 新生犊牛栏
新生犊牛栏应干净清洁,垫草厚度 20 cm~40 cm,温度 18 ℃~25 ℃。
7.2.2 犊牛岛
7.2.2.1 犊牛岛(哺乳犊牛舍)按冬季防风保暖,夏季防暑降温原则摆放。
7.2.2.2 犊牛岛高于饲喂道 10 cm 以上,前低后高,坡度 5%,每排犊牛岛的间距为 2.5 m~5 m,岛与
岛之间间隔 30 cm~100 cm,周围不易积水。
7.2.2.3 犊牛岛使用前需清洗、消毒、铺放垫料,铺垫有效厚度大于等于 20 cm。
7.2.3 断奶犊牛舍
断奶后至 6 月龄的犊牛转入断奶牛舍,每通栏内饲养犊牛 6~8 头,每头犊牛保证有 3 m
2的躺卧和
活动空间。
设施消毒
7.3.1 建立严格消毒制度,冬季每周消毒 1 次,夏季每周消毒 2~3 次,消毒制度应符合 NY/T 5049 要
求。
7.3.2 选用安全、高效的消毒液。消毒时,将牛舍、运动场内的粪便、污物清扫干净,喷洒消毒液。
8 档案管理
建立犊牛系谱信息档案,并妥善保存。
4
上一章:DB42/T 2253-2024 优质稻米蒸煮食味感官评价操作规程 下一章:DB5307/T 66-2024 丽江金沙木梨栽培技术规程

相关文章

DB15/T 418-2019 农牧交错区乳用犊牛饲养管理技术规范 DB15/T 416-2019 农牧交错区乳用育成母牛饲养管理技术规范 DB15/T 417-2019 农牧交错区乳用青年母牛饲养管理技术规范 DB15/T 417-2024 农牧交错区乳用青年母牛饲养管理技术规范 DB15/T 419-2019 农牧交错区成年奶牛饲养管理技术规范 DB15/T 419-2024 农牧交错区成年奶牛饲养管理技术规范 DB15/T 1112-2017 农牧交错区菊芋种植技术规程 DB15/T 1941-2020 农牧交错区饲草谷子栽培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