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DG/TJ 08-2424-2023 桥梁工业化评价标准

DG/TJ 08-2424-2023 桥梁工业化评价标准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44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5-04-30 15:55:09



相关搜索: 桥梁 评价标准 工业化 dg tj dg

内容简介

DG/TJ 08-2424-2023 桥梁工业化评价标准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
桥梁工业化评价标准
Standard for assessment of bridge industrialization DG/TJ 08—2424—2023 J 17039—2023
主编单位: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批准部门: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
施行日期:2023年12月1日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23 上海
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文件
沪建标定〔2023〕247号
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
关于批准《桥梁工业化评价标准》为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由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主编的《桥梁
工业化评价标准》,经我委审核,现批准为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
统一编号为 DG/TJ
08—2424—2023,自 2023 年 12 月 1 日起
实施。
本标准由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上海
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负责解释。
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
2023年5月22日
前 言
根据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2018年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筑标准设计编制计划>的通知》(沪建标
定〔2017〕898号)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
践经验,吸取有关研究成果,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并在广泛征求
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有: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建造条件评估;
标准化设计评价;工厂化制造评价;装配化施工评价;信息化管理
与效益评价。
各单位及相关人员在执行本标准过程中,请注意总结经验,积
累资料,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至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地址:上
海市世博村路300号1号楼;邮编:200125;E-mail:shjtbiaozhun
@126.com),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地址:
上海市中山北二路901号;邮编:200092;E-mail:bzgf@smedi.
com),上海市建筑建材业市场管理总站(地址:上海市小木桥路
683号;邮编:200032;E-mail:shgcbz@163.com),以供今后修订
时参考。
主 编 单 位: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参 编 单 位:上海建工建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市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公路桥梁(集团)有限公司
大连理工大学
主 要 起 草 人:颜 海 邵长宇 张春雷 黄 虹 苏 俭
陈晓明 吴 杰 蒋海里 祝林盛 崔 伟
肖 容 张 磊 卜小龙 吴军伟 李 杰
— 1 —
魏明光 张耀生 崔 瑶 田周松 陈兆荣
周建诚 余 伟 王会丽 刘 佳
主 要 审 查 人:陆元春 李国平 刘经熠 黄少文 田培云
邓青儿 苏庆田
上海市建筑建材业市场管理总站
— 2 —
目 次
1 总 则 ………………………………………………………… 1 2 术 语 ………………………………………………………… 2 3 基本规定 ……………………………………………………… 3 3.1 一般规定 ……………………………………………… 3 3.2 评价方法 ……………………………………………… 3 4 建造条件评估 ………………………………………………… 6 5 标准化设计评价 …………………………………………… 10 5.1 一般规定 ……………………………………………… 10 5.2 构件标准化评价指标 ………………………………… 10 5.3 装配率评价指标 ……………………………………… 14 5.4 设计深度评价指标 …………………………………… 16 5.5 信息化技术应用评价指标 …………………………… 17 6 工厂化制造评价 …………………………………………… 18 6.1 一般规定 ……………………………………………… 18 6.2 评价指标 ……………………………………………… 18 7 装配化施工评价 …………………………………………… 23 7.1 一般规定 ……………………………………………… 23 7.2 评价指标 ……………………………………………… 23 8 信息化管理与效益评价 …………………………………… 27 8.1 一般规定 ……………………………………………… 27 8.2 信息化管理评价指标 ………………………………… 27 8.3 综合效益评价指标 …………………………………… 28 本标准用词说明 ………………………………………………… 30 条文说明 ………………………………………………………… 31 — 1 —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 …………………………………………… 1 2 Terms ………………………………………………………… 2 3 Basic requirements ………………………………………… 3 3.1 General requirements ………………………………… 3 3.2 Evaluation methods …………………………………… 3 4 Assessment of construction conditions …………………… 6 5 Evaluation of standardized design ………………………… 10 5.1 General requirements ……………………………… 10 5.2 Grade items for standardized design of components …………………………………………… 10 5.3 Grade items for assembly ratio …………………… 14 5.4 Grade items for design depth ……………………… 16 5.5 Grade items for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17 6 Evaluation of factory fabrication ………………………… 18 6.1 General requirements ……………………………… 18 6.2 Grade items ………………………………………… 18 7 Evaluation of assembly construction …………………… 23 7.1 General requirements ……………………………… 23 7.2 Grade items ………………………………………… 23 8 Evaluation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effectiveness ………………………………………………… 27 8.1 General requirements ……………………………… 27 8.2 Grade items for information management ………… 27 — 2 —
8.3 Grade items for comprehensive effectiveness ……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tandard ……………………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 28 30 31
— 3 —
1 总 则
1.0.1 为规范桥梁工业化评价,引导桥梁建造向工业化方向发
展,促进桥梁建造技术进步,提高桥梁建造的质量和效率,制定本
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城市道路、公路新建梁式桥梁的工业化
评价。
1.0.3 桥梁工业化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
和本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 1 —
2 术 语
2.0.1 工业化桥梁 industrialized bridge 采用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制造、装配化施工和信息化管理 等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化生产方式建造的桥梁。 2.0.2 预制构件 prefabricated component 在工厂或现场预先制作的结构构件。 2.0.3 装配率 assembly ratio 通过采用预制构件、钢筋模块化或工具式定型模板等实现的 桥梁装配化施工工作量占全部施工工作量的综合比率。 2.0.4 装配化现浇构件 assembled cast-in-situ component 钢筋、模板等部件在工厂预先制作,并在现场装配,全部或部 分混凝土现场浇注的构件。 2.0.5 钢筋模块化 modularization of reinforcement cages 把构件的钢筋制作成整体骨架或多个骨架模块,并运至构件 生产(施工)区域装配的施工工艺。 2.0.6 工具式定型模板 instrumental sized formwork 由标准化模板单元、连接件和支承件组成,可按构件外形要 求组拼,并可多次重复使用的装配式模板。 2.0.7 工业化目标等级 objective industrialization grade 根据桥梁建造条件确定、预期达到的桥梁工业化级别。 2.0.8 工业化评价等级 evaluated industrialization grade 对桥梁实际建造情况进行评价后得到的桥梁工业化级别。
— 2 —
3 基本规定
3.1 一般规定
3.1.1 工业化桥梁应符合标准化设计、工厂化制造、装配化施
工、信息化管理的基本特征。桥梁工业化评价应针对整体桥梁工
程或按建设管理划分的分段桥梁工程进行。
3.1.2 桥梁应根据建造条件评估确定工业化目标等级。工业化
目标等级宜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确定。
3.1.3 桥梁工业化评价在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
计和施工阶段,应根据设计方案、施工方案等工程资料进行初步
评价和过程控制,在工程竣(交)工验收后,应根据竣(交)工验收
资料进行最终评价并确定工业化评价等级。
3.1.4 桥梁工业化评价等级不应低于工业化目标等级。
3.1.5 桥梁工业化评价应按图3.1.5的评价流程进行。
3.1.6 桥梁的设计、施工应符合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的规定。
3.2 评价方法
3.2.1 桥梁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标准化设计评价、工厂 化制造评价、装配化施工评价和信息化管理与效益评价四项指 标。每项指标的评价得分值均应按本标准的有关规定进行评分 和计算。 3.2.2 桥梁工业化评价总得分值应按下式计算: Q=a1Q1+a2Q2+a3Q3+a4Q4 (3.2.2)
— 3 —
图3.1.5 桥梁工业化评价流程
式中:
Q———桥梁工业化评价总得分值,满分值为100分;
Q1———标准化设计评价的得分值,满分值为100分;
Q2———工厂化制造评价的得分值,满分值为100分;
Q3———装配化施工评价的得分值,满分值为100分;
Q4———信息化管理与效益评价的得分值,满分值为100分;
a1———标准化设计评价指标的权重值;
a2———工厂化制造评价指标的权重值;
a3———装配化施工评价指标的权重值;
a4———信息化管理与效益评价指标的权重值。
— 4 —
3.2.3 工业化桥梁应满足下列要求:
1 标准化设计评价得分值不低于60分。
2 工厂化制造评价得分值不低于50分。
3 装配率不低于60%。
3.2.4 标准化设计、工厂化制造、装配化施工和信息化管理与效
益评价指标的权重值应按表3.2.4采用。
指标 标准化设计 工厂化制造 装配化施工 信息化管理与效益
权重值 a1=0.50 a2=0.25 a3=0.15 a4=0.10
3.2.5 桥梁工业化评价等级应根据评价总得分值Q,划分为 A
级、B级、C级、D级,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Q≥90分时,评价为 A级工业化桥梁。
2 当80分≤Q<90分时,评价为B级工业化桥梁。
3 当70分≤Q<80分时,评价为C级工业化桥梁。
4 当60分≤Q<70分时,评价为D级工业化桥梁。
5 当Q<60分时,不应评价为工业化桥梁。
— 5 —
4 建造条件评估
4.0.1 桥梁工业化建造条件评估应按表4.0.1确定。建造条件
评估值G 最高为100分。
序号 项目 总分值 评估指标 评估值
1 工程性质 10 公路工程 10
市政工程 5
2 项目实施方式 6 工程总承包 6
非工程总承包 3
3 建设方经验 6 桥梁 工 业 化 方 式 实 施 项 目 数 量≥3 6
1≤桥梁工业化方式实施项目数 量<3 4
无桥梁工业化方式实施项目 1
4 工程规模 和主要技 术标准 桥梁面积 S 8 S>10万 m2 8
5万 m2 1万 m2 S≤1万 m2 2
5 标准宽度单 幅桥梁车道 数量 M 5 M≤2 5
2 4 M>6 2
— 6 —
序号 项目 总分值 评估指标 评估值
6 工程规模 和主要技 术标准 标准跨径L 5 L≤35 m 5
35 m 4
50 m 3
75 m 2
L>100 m 1
7 抗震设防 类别 5 市政桥梁:丙类、丁类 公路桥梁:C类、D类 5
市政桥梁:甲类、乙类 公路桥梁:A类、B类 3
8 场地(区域) 施工条件 15 建设场地施工作业面宽松,周边 的现状道路饱和度<0.6,吊装 等施工条件好 15
建设场地施工作业面较宽松,周 边的现状道路饱和度为0.6~ 0.7,吊装等施工条件较好 12
建设场地施工作业面较狭窄,周 边的现状道路饱和度为0.7~ 0.8,吊装等施工条件较差 9
建设场地施工作业面狭窄,周边 的现状道路饱和度>0.8,吊装 等施工条件差 6
9 场地周围对施工 作业的要求 7 对环境、交通等要求高,需优先 采用工厂化、装配化的建造方式 7
对环境、交通等要求一般,可采 用工厂化、装配化的建造方式 4
对环境、交通等要求低,对建造 方式无特殊要求 1
10 运输条件 5 各类桥梁构件能通过现状道路 运抵施工现场,运输可达性好 5
— 7 —
序号 项目 总分值 评估指标 评估值
10 运输条件 5 对现状道路局部加固、拓宽或限 流后,各类桥梁构件能运抵施工 现场,运输可达性较好 3
利用现状道路,仅小型桥梁构件 可运抵施工现 场,运 输 可 达 性 一般 1
11 场地建设 条件 ① ② ③ ④ ⑤ 铁路; 隧道、地 道; 轻轨、地 铁; 轻轨、地 铁车站; 磁浮
每种因 素2分, 共10分 没有,或距离较远,对项目实施 无影响 2
距离较近但无 交 叉,或 局 部 交 叉,对项目实施影响较小 1
大范围重叠或交叉,对项目实施 有较大影响 0
12 机场 2 项目不在机场净空区,对项目实 施无影响 2
项目局部进入机场净空区,对项 目实施影响较小 1
项目大范围进入机场净空区,对 项目实施有较大影响 0
13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军用设施; 地下管线; 架空线; 地下构筑 物; 变电站; 水库; 特种厂区 或仓库; 文物等重 点保护对 象
每种因 素2分, 共16分 没有,或可搬迁,对项目实施无 影响 2
既有设施对项目实施影响较小 1
既有 设 施 对 项 目 实 施 有 较 大 影响 0
14 合计 100
— 8 —
4.0.2 桥梁工业化目标等级应根据桥梁工业化建造条件评估值
划分为四个等级,并应按表4.0.2确定。当桥梁工业化建造条件
评估值G<60分时,可不进行桥梁工业化评价。
桥梁工业化建造条件评估值G 桥梁工业化目标等级
90≤G≤100 A级
80≤G<90 B级
70≤G<80 C级
60≤G<70 D级
— 9 —
5 标准化设计评价
5.1 一般规定
5.1.1 标准化设计评价内容应包括桥梁承台顶面以上主要构
件:主梁、盖梁、立柱、桥台、防撞护栏。
5.1.2 标准化设计评价总得分值应按下式计算:
Q1=γaQ1a+γbQ1b+γcQ1c+γdQ1d
(5.1.2)
式中:
Q1———标准化设计评价总得分值,满分值为100分;
Q1a———构件标准化评价的得分值,满分值为100分;
Q1b———装配率评价的得分值,满分值为100分;
Q1c———设计深度评价的得分值,满分值为100分;
Q1d———信息化技术应用评价的得分值,满分值为100分;
γa———构件标准化评价指标的权重值;
γb———装配率评价指标的权重值;
γc———设计深度评价指标的权重值;
γd———信息化技术应用评价指标的权重值。
5.1.3 构件标准化、装配率、设计深度和信息化技术应用评价指
标的权重值应按表5.1.3采用。
指标 构件标准化 装配率 设计深度 信息化技术应用
权重值 γa=0.35 γb=0.50 γc=0.10 γd=0.05
5.2 构件标准化评价指标
5.2.1 构件标准化评价得分值应按下式计算:
— 1
0 —
Q1a=ω1M1+ω2M2+ω3M3+ω4M4+ω5M5 (5.2.11) 式中:M1———主梁标准化评价得分值,应按表5.2.2 1采用,满 分值为100分; M2———盖梁标准化评价得分值,应按表5.2.22采用,满分 值为100分; M3———立柱标准化评价得分值,应按表5.2.22采用,满分 值为100分; M4———桥台标准化评价得分值,应按表5.2.22采用,满分 值为100分; M5———防撞护栏标准化评价得分值,应按表5.2.23采用, 满分值为100分; ω1———主梁 标 准 化 评 价 指 标 的 权 重 值,应 按 本 标 准 第5.2.3条的规定采用; ω2———盖梁 标 准 化 评 价 指 标 的 权 重 值,应 按 本 标 准 第5.2.3条的规定采用; ω3———立柱 标 准 化 评 价 指 标 的 权 重 值,应 按 本 标 准 第5.2.3条的规定采用; ω4———桥台 标 准 化 评 价 指 标 的 权 重 值,应 按 本 标 准 第5.2.3条的规定采用; ω5———防撞护栏标准化评价指标的权重值,应按本标准 第5.2.3条的规定采用。 当M1~M5 缺项时,Q1a 应乘以修正系数ζ, ζ应按下式计算: ζ= 1 n (5.2.12) 1-∑ i=1ωi n 式中,∑ i=1ωi 为缺失项的权重值之和。 5.2.2 主梁、盖梁、立柱、桥台、防撞护栏的标准化评价得分值 — 1 1 —
M1~M5,应按表5.2.21~表5.2.2 3采用。当表5.2.2 1~
表5.2.23中的单项得分值小于0分时,该项得分值应取0分。
序号 项目 满分值 得分计算方法
1 构件标准化制作 60 重复使用量最多的3种标准化制作的构件 面积之和与桥梁总面积之比≥80%,得满 分。每减少5%,减5分
2 预制构件种类 10 构造种类≤4种,得满分。每增加1种,减 5分
3 构件连接形式 15 连接形式≤2种,得满分。每增加1种,减 7.5分
4 构件节段长度 5 节段 长 度 种 类 ≤2 种,得 满 分。每 增 加 1种,减2分
5 构件节段重量 5 节段 重 量 种 类 ≤2 种,得 满 分。每 增 加 1种,减2分
6 构件安装公差种类 5 安装 公 差 种 类 ≤1 种,得 满 分。每 增 加 1种,减2分
7 合计 100
注:当采用装配化现浇构件时,表中序号2~6不得分,M1 的得分值应为序号1得
分值乘以1.667。
序号 项目 满分值 得分计算方法
1 构件标准化制作 60 重复使用量最多的3种标准化制作的构件 数之和与总构件数之比≥80%,得满分。 每减少5%,减5分
2 预制构件种类 10 构造种类≤4种,得满分。每增加1种,减 2.5分
3 构件连接形式 15 连接形式≤2种,得满分。每增加1种,减 5分
4 构件节段长度 5 节段 长 度 种 类 ≤2 种,得 满 分。每 增 加 1种,减2分
— 1
2 —
序号 项目 满分值 得分计算方法
5 构件节段重量 5 节段 重 量 种 类 ≤2 种,得 满 分。每 增 加 1种,减2分
6 构件安装公差种类 5 安装 公 差 种 类 ≤1 种,得 满 分。每 增 加 1种,减2分
7 合计 100
注:当采用装配化现浇构件时,表中序号2~6不得分,M2~M4 的得分值应为序
号1得分值乘以1.667。
序号 项目 满分值 得分计算方法
1 构件种类 70 构造种类≤2种,得满分。每增加1种,减 25分
2 构件连接形式 15 连接形式≤1种,得满分。每增加1种,减 10分
3 构件节段长度 5 节段 长 度 种 类 ≤1 种,得 满 分。每 增 加 1种,减3分
4 构件节段重量 5 节段 重 量 种 类 ≤1 种,得 满 分。每 增 加 1种,减3分
5 构件安装公差种类 5 安装 公 差 种 类 ≤2 种,得 满 分。每 增 加 1种,减3分
6 合计 100
注:当采用装配化现浇构件时,表中序号2~5不得分,M5 的得分值应为序号1得
分值乘以1.429。
5.2.3 构件标准化评价指标的权重值应按表5.2.3采用。
各类构件权重值 L0≤35 m L0=50 m L0=75 m L0=100 m
主梁ω1 0.60 0.65 0.70 0.75
盖梁ω2 0.24 0.21 0.17 0.13
— 1
3 —
各类构件权重值 L0≤35 m L0=50 m L0=75 m L0=100 m
立柱ω3 0.10 0.08 0.07 0.06
桥台ω4 0.01 0.01 0.01 0.01
防撞护栏ω5 0.05 0.05 0.05 0.05
注:表中L0 为桥梁单孔跨径,当L0 在表中所列数值之间时,权重值可用直线内
插法求得。
5.3 装配率评价指标
5.3.1 装配率评价得分值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Q1b=100·P (5.3.11) P=ω1P' 1+ω2P' 2+ω3P' 3+ω4P' 4+ω5P' 5 (5.3.12) 式中: P———装配率; P' 1———主梁装配率; P' 2———盖梁装配率; P' 3———立柱装配率; P' 4———桥台装配率; P' 5———防撞护栏装配率; ω1 ~ω5 的 符 号 意 义 及 取 值 同 本 标 准 第 5.2.1 条 和 第5.2.3条。 当P' 1~P' 5缺项时,P 应乘以修正系数ζ, ζ应按式(5. 2. 2)计算。 5.3.2 主梁、盖梁、立柱、桥台、防撞护栏的装配率 P' i,应按 表5.3.2采用。
— 1
4 —
i
构件 装配率
主梁 P' 1=主梁名义预制面积/总面积
盖梁 P' 2=预制盖梁混凝土方量/盖梁总混凝土方量
立柱 P' 3=预制立柱混凝土方量/立柱总混凝土方量
桥台 P' 4=预制桥台混凝土方量/桥台总混凝土方量
防撞护栏 P' 5=预制防撞护栏长度/防撞护栏总长度
5.3.3 主梁名义预制面积应按混凝土梁、钢 混凝土组合梁、钢 梁分别计算后相加,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混凝土梁的名义预制面积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A' 1=β1A1 (5.3.31)
β1=V' 1 V1 (5.3.32)
式中:A' 1———混凝土梁的名义预制面积; A1———混凝土梁的实际桥面面积; β1———混凝土梁的装配率系数; V1———混凝土总方量; V' 1———预制混凝土方量。 2 钢 混凝土组合梁的名义预制面积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A' 2=β2A2 (5.3.33)
β2=0.5+0.5V' 2 V2 式中:A' 2———钢 混凝土组合梁的名义预制面积; A2———钢 混凝土组合梁的实际桥面面积; β2———钢 混凝土组合梁的装配率系数; V2———桥面板的混凝土总方量; V' 2———预制桥面板的混凝土方量。 (5.3.34) — 1 5 —
3 钢梁的名义预制面积应按其实际桥面面积计。 5.3.4 当混凝土构件采用装配化现浇施工时,构件装配率P' 1~P' 5 应 按本标准第5.3.2条、第5.3.3条的规定采用,此时,预制构件混 凝土方量为装配化现浇混凝土方量乘以装配化现浇修正系数η。 装配化现浇修正系数η应按下列规定取值: 1 当混凝土主梁、盖梁、立柱、桥台、防撞护栏采用装配化现 浇施工时, η取0.3。 2 当钢 混凝土组合梁的混凝土桥面板采用装配化现浇施 工时, η取0.5。
5.4 设计深度评价指标
5.4.1 项目的设计深度应符合工厂化制造和装配化施工的要求。
5.4.2 设计深度评价得分值应按表5.4.2的规定采用,满分值
为100分。
序号 评价指标及要求 得分值
1 具有完整的构件深化图,主要包括设计说明、构件统计表、连接节点 详图、构件加工详图、构件安装详图、预埋件详图 20
2 构件深化图满足工厂生产、施工装配等相关环节承接工序的技术和 安全要求,各种预埋件、连接件设计准确、清晰、合理 10
3 构件设计与构件生产工艺结合良好,与构件生产工厂建立有协同工 作机制 10
4 项目设计与施工组织紧密结合,与施工单位建立有协同工作机制 10
5 构件设计合理、规格尺寸优化、便于生产制作,有利于提高工效、降 低成本 10
6 构件连接技术安全可靠、构造合理、施工简便 10
7 构件设计满足构件运输和吊装能力要求,便于安装施工 10
— 1
6 —
序号 评价指标及要求 得分值
8 结合施工现场的边界条件,构件设计应考虑施工支架、模板系统设 置的可行性、合理性、便捷性 10
9 构件设计综合考虑装配化施工的安装调节和公差配合要求 10
10 合计 100
5.5 信息化技术应用评价指标
5.5.1 项目各设计阶段过程中应采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进行辅助
设计。
5.5.2 信息化技术应用评价得分值应按表5.5.2采用,满分值
为100分。
序号 设计阶段 评价指标及要求 得分值
1 可行性研究 制定方案设计阶段信息化应用方案及技术标准 5
创建基础环境模型、方案模型等 10
基于模型进行方案展示、虚拟漫游等专项应用 5
2 初步设计 制定初设阶段信息化应用方案及技术标准 5
创建基础环境模型、初设模型等 20
基于模型进行仿真漫游、方案比选、碰撞检查等专 项应用 15
3 施工图设计 制定施工图阶段信息化应用方案及技术标准 5
创建基础环境模型、施工图模型等 20
基于模型进行设计图纸复核、碰撞检查、工程量统 计等专项应用 15
4 合计 100
— 1
7 —
6 工厂化制造评价
6.1 一般规定
6.1.1 预制构件的工厂化制造应满足与桥梁设计、装配施工等
环节的协调配合及组织管理要求。
6.1.2 工厂化制造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容:
1 预制厂场地布局与设备设施。
2 质量管理与验收。
3 人工用量。
4 运输管理。
6.1.3 评价的预制厂应包括为参评项目生产预制构件的所有永
久预制厂或临时预制厂。应对各预制厂分别评价,并应将各预制
厂的评价得分按预制构件混凝土体积进行加权平均后作为参评
项目的工厂化制造评价得分值。
6.1.4 工厂化制造评价可采用查阅资料、抽样检查、现场观察等
方法。
6.2 评价指标
6.2.1 预制厂场地布局与设备设施评价得分值应符合表6.2.1的
规定。本条评价的满分值为40分。
序号 评价指标及要求 得分值
1 场地布局 11(满分值)
— 1
8 —
序号 评价指标及要求 得分值
1.1 预制厂布置符合工厂化、专业化、规模化生产要求,道路和 排水畅通 5
1.2 构件生产 能力 具备单日预制6根及以上立柱的生产能力 6 (满足任一条件)
具备单日预制3根及以上主线盖梁的生产 能力
具备单日预制12根及以上主梁的生产能力
单日构件生产能力不低于400 m3 混凝土
具备单日预制4根及以上立柱的生产能力
具备单日预制2根及以上主线盖梁的生产 能力 4 (满足任一条件)
具备单日预制8根及以上主梁的生产能力
单日构件生产能力不低于250 m3 混凝土
具备单日预制2根及以上立柱的生产能力
具备单日预制1根及以上主线盖梁的生产 能力
2 (满足任一条件)
具备单日预制4根及以上主梁的生产能力
单日构件生产能力不低于120 m3 混凝土
2 生产设备、设施 24(满分值)
2.1 混凝土搅拌站集中搅拌、封闭管理 3
2.2 混凝土加工 设备 不低于150型混凝土搅拌站成套设备(主机 一备一用) 3
不低于120型混凝土搅拌站成套设备(主机 一备一用) 2
不低于90型混凝土搅拌站成套设备(主机 一备一用) 1
2.3 具备钢筋集中加工车间 3
— 1
9 —
序号 评价指标及要求 得分值
2.4 钢筋加工 设备 以数控钢筋加工设备为主 4
以传统机械钢筋加工设备为主 2
2.5 预应力张 拉设备 以智能化张拉设备为主 4
以手动控制张拉设备为主 2
2.6 混凝土 养生设备 以自动喷淋设备(或蒸汽养护)为主 4
以手动喷淋设备为主 2
2.7 其他技术先进的工艺设备 3
3 检测设备(试验室) 5(满分值)
3.1 原材料检测成套设备,应包含砂石、水泥、钢筋、外加剂、粉 煤灰 3
3.2 试验室具备检测资质 2
注:预制厂仅生产非预应力构件时,表中序号2.5不评分,将得分值乘以1.111予
以修正。
6.2.2 预制构件生产质量管理与质量验收评价得分值应符合
表6.2.2的规定。本条评价的满分值为40分。
序号 评价指标及要求 得分值
1 质量管理体系完备 4(满分值)
1.1 完整的质量管理组织架构 2
1.2 完整的质量管理制度 2
2 质量管理实施依据完善 5(满分值)
2.1 按照有关标准规定、设计文件和合同要求编写施工组织设计和 作业指导书 3
2.2 明确原材料的质量要求、生产工艺制度、技术参数和成品质量 要求等 2
3 工厂化生产工艺要求 11(满分值)
— 2
0 —
序号 评价指标及要求 得分值
3.1 合理划分构件钢筋笼模块,钢筋笼在高精度定型胎架上绑扎 成型 3
3.2 混凝土性能符合设计要求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满足 高效生产要求 3
3.3 模具、工装及其零部件标准化、模数化,具有通用性 3
3.4 模具加工、安装精度满足构件生产要求,刚度满足使用要求 2
4 原材料质量控制 6(满分值)
4.1 原材料质量保证资料真实完整 3
4.2 原材料复检报告真实完整 3
5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6(满分值)
5.1 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和作业指导书进行生产 3
5.2 各工序隐蔽工程验收资料真实完整,现场抽检情况与隐蔽工程 验收资料相符 3
6 成品验收 8(满分值)
6.1 成品验收资料真实完整 3
6.2 成品质量抽查符合有关标准规定、设计文件和合同要求 3
6.3 构件成品编号、生产日期、主要构造参数、生产单位等标识清晰 1
6.4 构件出厂检验报告真实完整 1
6.2.3 预制构件生产人工(操作工人)用量控制评价得分值应符
合表6.2.3的规定。本条评价的满分值为6分。
序号 评价指标及要求 得分值
1 单位体积预制 构件耗用人工 主梁、盖梁:不高于0.53工日/m3 6
立柱:不高于0.45工日/m3
— 2
1 —
序号 评价指标及要求 得分值
1 单位体积预制 构件耗用人工 主梁、盖梁:不高于0.58工日/m3 4
立柱:不高于0.50工日/m3
主梁、盖梁:不高于0.64工日/m3 2
立柱:不高于0.55工日/m3
6.2.4 预制构件运输管理评价得分值应符合表6.2.4的规定。
本条评价的满分值为14分。
序号 评价指标及要求 得分值
1 运输条件 7(满分值)
1.1 开展运输线路踏勘及途经桥梁普查、验算、加固等工作 2
1.2 依法取得道路超限运输许可 2
1.3 合理的运输组织方案 3
2 运输过程质量安全控制 7(满分值)
2.1 构件运输和临时存放过程中具有专门的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3
2.2 运输过程严格按照运输方案执行 3
2.3 构件运输进场具有成品交接验收记录 1
注:预制构件运输属于非超限运输时,表中序号 1.2 不评分,将得分值乘以
1.167予以修正。
— 2
2 —
7 装配化施工评价
7.1 一般规定
7.1.1 装配化施工应满足与桥梁设计、构件生产运输等环节的
协调配合与组织管理要求。
7.1.2 装配化施工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容:
1 装配化施工工效。
2 施工组织与专项管理体系。
3 拼装配套模具、装置、起重设备。
4 拼装及灌浆工艺。
5 质量验收。
7.1.3 装配化施工评价对象应包括预制构件和装配化现浇
构件。
7.1.4 装配化现浇构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浇注混凝土所需的模板应采用工具式定型模板,并应预
先拼装成大块或整体后到现场安装。
2 对主梁、盖梁、桥面板等水平构件,不应采用满堂落地
支架。
3 应采用钢筋模块化施工工艺。
7.1.5 装配化施工评价可采用查阅资料、抽样检查、现场观察等
方法。
7.2 评价指标
7.2.1 装配化施工工效评价得分值应符合表7.2.1的规定。本
— 2
3 —
条评价的满分值为30分。
序号 评价指标及要求 得分值
1 单个工作面 主梁架设速度 架设主梁不少于12根/d 5
架设主梁不少于8根/d 3
架设主梁不少于4根/d 1
2 单个工作 面盖梁架 设速度 采用整榀 盖梁时 架设盖梁不少于5根/d 5
架设盖梁不少于3根/d 3
架设盖梁不少于1根/d 1
采用节段 盖梁时 架设盖梁不少于3节/d 5
架设盖梁不少于2节/d 3
架设盖梁不少于1节/d 1
3 单个工作面 立柱架设速度 架设立柱不少于6根/d 5
架设立柱不少于4根/d 3
架设立柱不少于2根/d 1
4 现场施工区域占地 桥梁宽度投影线内 15
桥梁宽度投影线外不超过1车道 10
桥梁宽度投影线外不超过2车道 5
7.2.2 装配化施工组织与专项管理体系评价得分值应符合
表7.2.2的规定。本条评价的满分值为18分。
序号 评价指标及要求 得分值
1 建立完整项目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根据设计要求、预制拼装精度 要求、合同工期和现场实际工况等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8
2 在各项工序施工前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安全生 产管理体系和环保管理体系 4
3 在装配施工前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编制具备完整的装配工法和技术 标准的专项装配施工方案 6
— 2
4 —
7.2.3 装配化施工使用的拼装配套模具、装置、起重设备评价得
分值应符合表7.2.3的规定。本条评价的满分值为14分。
序号 评价指标及要求 得分值
1 承插钢筋定位板、吊具、吊架、吊点等装置进行专项设计,并出具计 算书 4
2 吊车、履带吊、架桥机等大型吊装设备进行专项检测并由相关检测 单位出具有效安全检验合格证 5
3 自行加工的吊具、吊架定期进行探伤检查和保养,使用前出具维修、 使用、检验记录 3
4 立柱垂直度及平面位置调节装置、千斤顶、定位架等进行专项设计 2
7.2.4 装配化施工构件拼装及灌浆工艺评价得分值应符合
表7.2.4的规定。本条评价的满分值为26分。
序号 评价指标及要求 得分值
1 构件拼装前,对拼接面标高、平面坐标和水平度进行复核,偏差符合 设计要求 6
2 进行匹配预拼装,对拼接面、外露钢筋做好保护、清理等措施 7
3 根据工艺要求进行连接部位的座浆垫层、灌浆施工,采用专业设备 进行灌浆料搅拌和压浆,根据相关规范要求留取座浆、灌浆试块并 进行检测 7
4 构件灌浆作业保持连续,针对可能影响灌浆作业的突发状况,现场 配备应急设备和人员 6
7.2.5 装配化施工质量验收评价得分值应符合表7.2.5的规
定。本条评价的满分值为12分。
序号 评价指标及要求 得分值
1 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进行工程质量验收,并且达到国家现行有关装 配式结构工程验收标准的合格要求 4
— 2
5 —
序号 评价指标及要求 得分值
2 拼装前,施工单位对主要构件、材料、配件和设备的外观、规格、型号 和质量证明进行验收,监理工程师进行检查并作出检查结论 4
3 后浇混凝土、灌浆、后装封闭式构件施工时,进行隐蔽工程检查并填 写记录表 4
— 2
6 —
8 信息化管理与效益评价
8.1 一般规定
8.1.1 工业化桥梁应在设计、制造、施工阶段应用信息化技术,
实现构件设计、制造生产、物流运输、施工装配等各环节的信息共
享、数据传递与管理协同。
8.1.2 工业化桥梁宜进行BIM、GIS、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技
上一章:DG/TJ 08-2427-2023 海塘维修养护技术标准 下一章:DG/TJ 08-2422-2023 节约集约建设用地标准

相关文章

DG/TJ 08-2198-2016 工业化住宅建筑评价标准 DG/TJ 08-2440-2023 桥梁抗震设计标准 DG/TJ 08-2160-2021 预制拼装桥梁技术标准 DG/TJ 08-2204-2016 市政道路桥梁信息模型应用标准 DG/TJ08-2284-2018 城市道路和桥梁数据采集标准 DG/TJ 08-2255-2018 节段预制拼装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设计标准 DG/TJ 08-2090-2020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DG/TJ08-2247-2017 绿色养老建筑评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