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JT/T 1512-2024 客车用半导体式低压配电设备技术条件

JT/T 1512-2024 客车用半导体式低压配电设备技术条件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554.5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5-05-05 11:17:53



相关搜索: 设备 半导体 条件 低压配电 客车

内容简介

JT/T 1512-2024 客车用半导体式低压配电设备技术条件 ICS 43.040.10
CCS T 35
中 华人 民 共 和 国 交 通 运 输 行业 标 准
JT / T 1512—2024
客车用半导体式低压配电设备技术条件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of semiconductor type low-voltage power distribution
equipment for bus
2024-08-06 发布
2025-03-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发 布
JT / T 1512—2024
目 次
前言 ………………………………………………………………………………………………………… Ⅱ 1
1 范围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3 术语和定义 ……………………………………………………………………………………………… 1 1
4 一般要求 5 性能要求 6 试验方法 ………………………………………………………………………………………………… 2 3 7
…………………………………………………………………………………………………
…………………………………………………………………………………………………
参考文献 …………………………………………………………………………………………………… 12

JT / T 1512—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 / T 1. 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客车分技术委员会(SAC / TC 114 / SC22)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郑州森鹏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公路车辆机械有限公司、厦门金龙旅行车
有限公司、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浙江吉
利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有限公司、中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有限公司、中车时
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天津广通汽车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巩鹏亮、娄言龙、赵振越、张守珍、张成、秦国、彭亚敏、吴俊、宋光辉、魏涛、
汪祖国、周莉、孟彦、牛银洲。

JT / T 1512—2024
客车用半导体式低压配电设备技术条件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客车用基于半导体技术的低压配电设备的一般要求、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客车用基于半导体技术的低压配电设备的设计和生产,其他车用基于半导体技术的
低压配电设备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 / T 2423. 2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 2 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B:高温
GB/ T 18655—2018 车辆、船和内燃机 无线电骚扰特性 用于保护车载接收机的限值和测量方法
GB / T 19951—2019 道路车辆 电气/ 电子部件对静电放电抗扰性的试验方法
GB / T 21437. 2—2021 道路车辆 电气/ 电子部件对传导和耦合引起的电骚扰试验方法 第 2 部
分:沿电源线的电瞬态传导发射和抗扰性
GB / T 21437. 3—2021 道路车辆 电气/ 电子部件对传导和耦合引起的电骚扰试验方法 第 3 部
分:对耦合到非电源线电瞬态的抗扰性
GB / T 28046. 1—2011 道路车辆 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 第 1 部分:一般规定
GB / T 28046. 2—2019 道路车辆 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 第 2 部分:电气负荷
GB / T 28046. 3—2011 道路车辆 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 第 3 部分:机械负荷
GB / T 28046. 4—2011 道路车辆 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 第 4 部分:气候负荷
GB / T 33014. 2—2016 道路车辆 电气/ 电子部件对窄带辐射电磁能的抗扰性试验方法 第 2 部
分:电波暗室法
GB / T 33014. 4—2016 道路车辆 电气/ 电子部件对窄带辐射电磁能的抗扰性试验方法 第 4 部
分:大电流注入(BCI)法
JT/ T 1163 客车 CAN 总线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半导体式低压配电设备 semiconductor type low-voltage power distribution equipment
标称电压等级 12V 或 24V,采用场效应晶体管或智能驱动芯片等半导体功率器件实现功率输出,同
时具备电源分配、电源控制、线路保护、故障诊断、信息采集及通信、输入输出可编程等功能的配电设备。
3. 2
休眠状态 sleep mode
为满足设备功耗要求而设计的一种低功耗工作状态。
1
JT / T 1512—2024
3. 3
潜在电路 sneak circuit
电子/ 电气系统中,以电能信号(模拟、数字或开关信号)传播为表征信息的所有潜在状态的总称。
注:潜在状态指系统设计(或修改设计)时无意中引入的一种潜伏状态,在特定的条件下能导致系统产生非期望的
功能或抑制所期望的功能。
[来源:QJ 3217—2005,3. 3,有修改]
3. 4
冲击电流 inrush current
负载通电的瞬间所产生的非周期性瞬态电流。
3. 5
标称电流 nominal current
输出端口最大持续电流。
3. 6
过电流 over current
超过标称电流值的电流。
[来源:GB / T 5226. 1—2019,3. 1. 44,有修改]
4 一般要求
4. 1 半导体式低压配电设备(以下简称“设备”)外观应完整,无氧化锈蚀、无变形、无破损、无裂纹、无
明显分模线等缺陷。 涂镀层应均匀,无明显缺陷。
4. 2 设备应具备至少一路通信接口,通信接口宜采用控制器局域网络(CAN),通过此接口能实现对设
备程序升级、通信控制等功能。
4. 3 设备所有输出端口应能独立开启和关闭,且开启和关闭能通过硬线或通信报文进行控制。
4. 4 设备中标称电流不小于 1 A 的每一路输出端口应具备独立的工作电流检测和输出功能。
4. 5 设备所有输出端口应具备独立的过电流保护功能,即任一输出端口发生过电流故障时,仅该输出
端口或同功能输出端口进入保护状态,其他输出端口不受影响且过电流消除后能通过重启电源等方式
消除故障。 输出端口过电流保护阈值和保护时间能通过软件进行设置。
4. 6 设备应支持故障诊断功能,能通过 CAN 通信或其他通信方式获取设备当前和历史故障的故障诊
断码,宜采用统一诊断服务(UDS)诊断协议。
4. 7 设备的输出端口若采用接线柱方式,应具备温度检测、过温报警及保护功能。
4. 8 设备应具有休眠状态,休眠状态的进入和退出能通过硬线或通信报文进行控制。 进入休眠状态
后,设备自身工作电流应不超过 5 mA。
4. 9 设备在接地正常、供电电源被切断后,所有输出端口之间、输出端口和设备供电端口之间均不应
存在潜在电路。
4. 10 设备的所有输出端口应具有抗冲击电流功能。
4. 11 设备应具备根据车辆设计要求采集相关硬线信号的功能,信号采集性能应符合 JT/ T 1163 的
规定。
4. 12 设备宜支持远程升级(OTA)功能。
4. 13 与其他设备通信发生中断故障时,设备应具有保持或变更相应输出通道状态的功能。
2
JT / T 1512—2024
5 性能要求
5. 1 环境适应性
5. 1. 1 工作温度范围
设备工作温度范围为 - 40 ℃ ~ 85 ℃。
5. 1. 2 温度循环
按 6. 3. 1 规定的方法进行温度循环试验,功能状态应达到 GB / T 28046. 1—2011 中第 6 章定义的
A 级。
5. 1. 3 耐高温性能
按 6. 3. 2 规定的方法进行耐高温试验,功能状态应达到 GB / T 28046. 1—2011 中第 6 章定义的
A 级。
5. 1. 4 耐低温性能
按 6. 3. 3 规定的方法进行耐低温试验,功能状态应达到 GB / T 28046. 1—2011 中第 6 章定义的
A 级。
5. 1. 5 湿热循环
按 6. 3. 4 规定的方法进行湿热循环试验,功能状态应达到 GB / T 28046. 1—2011 中第 6 章定义的
A 级。
5. 1. 6 稳态湿热
按 6. 3. 5 规定的方法进行稳态湿热试验,功能状态应达到 GB / T 28046. 1—2011 中第 6 章定义的
A 级。
5. 1. 7 耐盐雾
按 6. 3. 6 规定的方法进行耐盐雾试验,功能状态应达到 GB / T 28046. 1—2011 中第 6 章定义的
C 级。
5. 1. 8 高温耐久
按 6. 3. 7 规定的方法进行高温耐久试验,功能状态应达到 GB / T 28046. 1—2011 中第 6 章定义的
A 级。
5. 2 机械性能
5. 2. 1 耐振动性能
按 6. 4. 1 规定的方法进行振动试验。 试验后,样机无松脱、开裂、变形现象,在工作模式下设备
的功能状态应达到 GB / T 28046. 1—2011 中第 6 章定义的 A 级,其他状态下设备的功能状态应达到
GB / T 28046. 1—2011 中第 6 章定义的 C 级。
5. 2. 2 自由跌落
按 6. 4. 2 规定的方法进行自由跌落试验,允许外壳有微小损坏,功能状态应达到 GB / T 28046. 1—
3
JT / T 1512—2024
2011 中第 6 章定义的 C 级。
5. 2. 3 机械冲击
按 6. 4. 3 规定的方法进行机械冲击试验,功能状态应达到 GB / T 28046. 1—2011 中第 6 章定义的
C 级。
5. 3 电气性能
5. 3. 1 工作电压范围
按 6. 5. 1 规定的方法进行工作电压范围试验,在表 1 规定的电压范围内,设备的功能状态应达到
GB / T 28046. 1—2011 中第 6 章定义的 A 级。
表 1 工作电压范围
单位为伏
标称电压 工作电压范围
Umin Umax
12 6 16
24 10 32
5. 3. 2 过电压
按 6. 5. 2 规定的方法进行过电压试验,设备的功能状态应达到 GB / T 28046. 1—2011 中第 6 章中定
义的 A 级。
5. 3. 3 叠加交流电压
按 6. 5. 3 规定的方法进行叠加交流电压试验,设备的功能状态应达到 GB / T 28046. 1—2011 中第 6
章中定义的 A 级。
5. 3. 4 供电电压缓降和缓升
按 6. 5. 4 规定的方法进行供电电压缓降和缓升试验,设备的功能状态应达到 GB / T 28046. 1—2011
中第 6 章定义的 C 级。
5. 3. 5 供电电压瞬态变化
5. 3. 5. 1 供电电压瞬时下降
按 6. 5. 5. 1 规定的方法进行供电电压瞬时下降试验,供电电压瞬时下降功能状态达到 GB / T
28046. 1—2011 中第 6 章定义的 C 级。
5. 3. 5. 2 复位特性
按 6. 5. 5. 2 规定的方法进行复位特性试验,复位特性功能状态应达到 GB / T 28046. 1—2011 中第 6
章定义的 C 级。
5. 3. 5. 3 启动特性
4 按 6. 5. 5. 3 规定的方法进行启动特性试验,在车辆启动期间工作的功能状态应达到 GB / T
JT / T 1512—2024
28046. 1—2011 中第 6 章定义的 A 级,其他应达到 C 级。
5. 3. 5. 4 抛负载特性
按 6. 5. 5. 4 规定的方法进行抛负载特性试验,抛负载功能状态应达到 GB / T 28046. 1—2011 中第 6
章定义的 C 级。
5. 3. 6 反向电压
按 6. 5. 6 规 定 的 方 法 进 行 反 向 电 压 试 验, 恢 复 正 常 连 接 后, 设 备 的 功 能 状 态 应 达 到 GB / T
28046. 1—2011 中第 6 章定义的 A 级。
5. 3. 7 防潜在电路
按 6. 5. 7 规定的方法进行防潜在电路试验,设备接地正常,供电电源被切断后,依次对设备所有输
出端口施加测试电压,未施加电压的输出端口及电源输入端口不应有电压输出。 所有输出端口不应对
地短路。
5. 3. 8 抗冲击电流
按 6. 5. 8 规定的方法进行抗冲击电流试验,设备输出端口应具有抗冲击电流性能,冲击结束后输出
端口功能正常,其冲击电流倍数和脉冲时间应符合图 1 和图 2 的规定。
图 1 冲击电流倍数
图 2 冲击电流脉冲时间
5. 3. 9 短路保护
按 6. 5. 9 规定的方法进行短路保护试验,设备的功能状态应达到 GB / T 28046. 1—2011 中第 6 章定
义的 C 级。
5. 3. 10 电流检测
按 6. 5. 10 规定的方法进行电流检测试验,设备输出端口的电流为标称电流时,电流检测示值误差
应符合表 2 的规定。
5
JT / T 1512—2024
表 2 电流检测示值误差
端口标称电流 Inom (A) 示值误差
Inom < 6 ≤15%
6≤Inom < 10 ≤10%
10≤Inom < 30 ≤8%
Inom≥30 ≤5%
5. 3. 11 接线柱端口温度检测
按 6. 5. 11 规定的方法进行接线柱端口温度检测试验,温度检测精度误差 ± 3 ℃。
5. 4 电磁兼容
5. 4. 1 传导发射
按 6. 6. 1 规定的方法进行传导发射试验,满足 GB / T 18655—2018 第 6 章中表 5 和表 6 等级 3 的
要求。
5. 4. 2 辐射发射
按 6. 6. 2 规定的方法进行辐射发射试验,满足 GB / T 18655—2018 第 6 章中表 7 等级 3 的要求。
5. 4. 3 沿电源线的电瞬态传导抗扰性
按 6. 6. 3 规定的方法进行沿电源线的电瞬态传导抗扰性试验,设备的功能等级应满足表 3 要求。
表 3 设备功能等级判定标准
脉冲 1 2a 2b 3a 3b
功能等级 C A C A A
5. 4. 4 对耦合到非电源线电瞬态的抗扰性
按 6. 6. 4 规定的方法进行对耦合到非电源线电瞬态的抗扰性试验,设备的功能等级应达到 GB / T
28046. 1—2011 中第 6 章定义的 A 级。
5. 4. 5 电磁辐射抗扰性
5. 4. 5. 1 电波暗室法
按 6. 6. 5. 1 规定的方法进行电波暗室法试验,设备的功能等级应达到 GB / T 28046. 1—2011 中第 6
章定义的 C 级。
5. 4. 5. 2 大电流注入法
按 6. 6. 5. 2 规定的方法进行大电流注入法试验,设备的功能等级应达到 GB / T 28046. 1—2011 中第
6 章定义的 A 级。
6
JT / T 1512—2024
5. 4. 6 静电放电抗扰性
按 6. 6. 6 规定的方法进行静电放电抗扰试验,通电状态下设备的功能等级应达到 GB / T 28046. 1—
2011 中第 6 章定义的 A 级,不通电状态下功能等级应达到 GB / T 28046. 1—2011 中第 6 章定义的 C 级。
6 试验方法
6. 1 试验条件
6. 1. 1 试验环境
如无特别规定,试验环境应满足下列要求:
a) 空气温度:(23 ± 5) ℃;
b) 相对湿度:45% ~ 75% ;
c) 大气压力:86 kPa ~ 106 kPa。
6. 1. 2 试验设备
测量设备与试验用电源应满足下列要求:
a) 试验电源采用足够容量的直流稳压电源,其波纹电压峰-峰值不大于 100 mV;
b) 电压表精度不低于 0. 5 级;
c) 电流表精度不低于 0. 5 级;
d) 电源线长度及输出线长度均不超过 2 000 mm;
e) 电子负载需支持时序控制编程功能,输入功率不小于 12 kW。
6. 2 外观检查
目测检查外观。
6. 3 环境适应性试验
6. 3. 1 温度循环
按照 GB / T 28046. 4—2011 中 5. 3. 1. 2 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6. 3. 2 耐高温
按照 GB / T 28046. 4—2011 中 5. 1. 2. 1. 2 和 5. 1. 2. 2. 2 中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6. 3. 3 耐低温
按照 GB / T 28046. 4—2011 中 5. 1. 1. 1. 2 和 5. 1. 1. 2. 2 中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6. 3. 4 湿热循环
按照 GB / T 28046. 4—2011 中 5. 6. 2 中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6. 3. 5 稳态湿热
按照 GB / T 28046. 4—2011 中 5. 7. 2 中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6. 3. 6 耐盐雾
按照 GB / T 28046. 4—2011 中 5. 5. 1. 2 和 5. 5. 2. 2 中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7
JT / T 1512—2024
6. 3. 7 高温耐久
在 85 ℃高温下,设备处于 GB / T 28046. 1—2011 中 5. 3 规定的工作模式 3. 2,按 GB / T 2423. 2 进行
试验,持续 1 000 h。
6. 4 机械性能试验
6. 4. 1 振动
按照 GB / T 28046. 3—2011 中 4. 1. 2. 7 中规定的方法进行随机振动试验。
6. 4. 2 自由跌落
按照 GB / T 28046. 3—2011 中 4. 3. 2 中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6. 4. 3 机械冲击
按照 GB / T 28046. 3—2011 中 4. 2. 2. 2 中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6. 5 电气性能试验
6. 5. 1 工作电压
试验处于 GB / T 28046. 1—2011 中 5. 3 规定的工作模式 3. 2,分别按照 5. 3. 1 中规定的工作电压范
围中的 Umin和 Umax进行试验。
6. 5. 2 过电压
6. 5. 2. 1 设备标称电压为 12 V 应按照 GB / T 28046. 2—2019 中 4. 3. 1 中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6. 5. 2. 2 设备标称电压为 24 V 应按照 GB / T 28046. 2—2019 中 4. 3. 2 中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6. 5. 3 叠加交流电压
按照 GB / T 28046. 2—2019 中 4. 4. 2 中规定的试验方法,严酷度等级 2 下进行试验。
6. 5. 4 供电电压缓降和缓升
按照 GB / T 28046. 2—2019 中 4. 5. 2 中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
6. 5. 5 供电电压瞬态变化
6. 5. 5. 1 供电电压瞬时下降
按照 GB / T 28046. 2—2019 中 4. 6. 1. 2 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
6. 5. 5. 2 复位特性
按照 GB / T 28046. 2—2019 中 4. 6. 2. 2 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
6. 5. 5. 3 启动特性
按照 GB / T 28046. 2—2019 中 4. 6. 3. 2 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
6. 5. 5. 4 抛负载特性
8 按照 GB / T 28046. 2—2019 中 4. 6. 4. 2 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
JT / T 1512—2024
6. 5. 6 反向电压
按照 GB / T 28046. 2—2019 中 4. 7. 2 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6. 5. 7 防潜在电路
防潜在电路按下列步骤进行试验:
a) 设备在不上电状态下,依次测量所有输出端口对地是否短路;
b) 按照图 3 示意接线,按照表 4 设置供电电压值;
c) 闭合 K1 给设备供电;
d) 测量其他输出口和设备供电端口是否有电压输出;
e) 断开 K1,将 K1 依次连接到其他输出端口,重复步骤 c) ~ d)。
标引符号说明: 1. K1———电源开关; 2. DUT———被测设备; 3. GND———地线。 图 3 防潜在电路试验接线示意
表 4 测试电压
单位为伏
标称电压 测试电压
12 13. 5 ± 0. 5
24 28 ± 1
6. 5. 8 抗冲击电流
抗冲击电流按下列步骤进行试验:
a) 按照图 4 示意接线,闭合 K1 给设备供电;
b) 通过上位机将输出 1 设置为开启状态;
c) 根据输出 1 的标称电流值,按照 5. 3. 8 中对冲击电流倍数和时间要求设置电子负载的冲击电
流值和冲击电流脉冲时间,脉冲数量设置为 10;
d) 将设置好的脉冲施加到输出 1,示波器捕捉电流脉冲,确认示波器捕捉电流脉冲与设置值是否
一致,冲击结束后,检查输出端口 1 是否维持开启状态;
e) 将电子负载和示波器依次连接到其他输出口,重复 b) ~ d)。
9
JT / T 1512—2024
标引符号说明: 1. K1———电源开关; 2. DUT———被测设备; 3. GND———地线。 图 4 抗冲击电流试验连接示意
6. 5. 9 短路保护
按照 GB / T 28046. 2—2019 中 4. 10. 3 中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
6. 5. 10 电流检测
电流按下列步骤进行检测:
a) 按照图 5 示意图接线,闭合 K1 给设备供电;
b) 设置电子负载的电流值为 0. 5 倍的标称电流,启动电子负载;
c) 通过上位机将输出 1 设置为开启状态;
d) 电流表测量实际电流值,与上位机读取到的电流值进行对比;
e) 通过上位机将输出 1 设置为关闭状态;
f) 设置电子负载的电流值为 1 倍的标称电流,启动电子负载;
g) 通过上位机将输出 1 设置为开启状态;
h) 电流表测量实际电流值,与上位机读取到的电流值进行对比;
i) 通过上位机将输出 1 设置为关闭状态;
j) 将电流表和电子负载依次连接到其他输出口,重复 b) ~ i)。
标引符号说明: 1. K1———电源开关; 2. DUT———被测设备; 3. GND———地线。 图 5 电流检测试验接线示意
1
0
JT / T 1512—2024
6. 5. 11 接线柱端口温度检测
接线柱端口温度按下列步骤进行检测: a) 设备通信接口引出温度试验箱并连接上位机,给设备上电,将所有输出口设置为开启状态。 试验过程中设备仅上电不带负载; b) 试验箱目标温度设置为 60 ℃; c) 温度稳定后,对比试验箱上显示的实际温度值和上位机读取温度值; d) 在 60 ℃ ~ 85 ℃,每 5 ℃为一个测试点,重复步骤 c)。
6. 6 电磁兼容试验
6. 6. 1 传导发射
按照 GB / T 18655—2018 中 6. 3 规定的电压法和 6. 4 规定的电流探头法进行试验。
6. 6. 2 辐射发射
按照 GB / T 18655—2018 中 6. 5 规定的辐射骚扰 ALSE 法进行试验。
6. 6. 3 沿电源线的电瞬态传导抗扰性
按照 GB / T 21437. 2—2021 规定的严酷度等级Ⅲ进行试验。
6. 6. 4 对耦合到非电源线电瞬态的抗扰性
按照 GB / T 21437. 3—2021 规定的严酷度等级Ⅲ进行试验。
6. 6. 5 电磁辐射抗扰度
6. 6. 5. 1 电波暗室法
按照 GB / T 33014. 2—2016 规定的方法,在频率范围为 80 MHZ ~ 3 000 MHZ,严酷度等级为 GB / T
33014. 2—2016 附录 C 中表 C. 1 规定的 L3 的条件下进行试验。
6. 6. 5. 2 大电流注入法
按照 GB / T 33014. 4—2016 规定的方法,在频率范围为 1 MHZ ~ 400 MHZ,严酷度等级为 GB / T
33014. 4—2016 附录 C 中表 C. 1 规定的 L3 的条件下进行试验。
6. 6. 6 静电放电抗扰
6. 6. 6. 1 不通电状态
设备处于 GB / T 28046. 1—2011 中第 5 章定义的工作模式 1. 1,按 GB / T 19951—2019 附录 C 中
表 C. 1、表 C. 2 的类别 1 试验严酷度等级不低于 L3的试验电压要求进行试验。
6. 6. 6. 2 通电状态
设备处于以 GB / T 28046. 1—2011 中第 5 章定义的工作模式 2. 2,按 GB / T 19951—2019 附录 C 中
表 C. 1、表 C. 2 的类别 1 试验严酷度等级不低于 L3的试验电压要求进行试验。
1
1
JT / T 1512—2024
参 考 文 献
[1] GB / T 5226. 1—2019 机械电气安全 机械电气设备 第 1 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2] QJ 3217—2005 潜在分析方法和程序
[3] ISO 10483-1 Road vehicles-Intelligent power switches-Part1 : High-side intelligent power switch
1 2
上一章:JT/T 1506-2024 基于区块链的港航集装箱信息交换平台及接口技术要求 下一章:JT/T 1511-2024 城市公共汽电车驾驶员技能和素质要求

相关文章

JT/T 1031-2016 客车线束用波纹管技术条件 JT/T 1094-2016 营运客车安全技术条件 JT/T 216-2020 客车空调系统技术条件 JT/T 216-2020 客车空调系统技术条件 JT/T 1025-2016 混合动力城市客车技术条件 JT/T 1025-2024 混合动力城市客车技术条件 JT/T 1026-2016 纯电动城市客车通用技术条件 JT/T 1026-2021 纯电动城市客车通用技术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