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GB/T 20899.6-2021 金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6部分:锌量的测定

GB/T 20899.6-2021 金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6部分:锌量的测定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580.32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1-18 16:23:40



相关搜索: 化学分析 方法 20899 矿石 部分 测定

内容简介

GB/T 20899.6-2021 金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6部分:锌量的测定 ICS73.060.99 CCS D 46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0899.6—2021 代替GB/T20899.6—2007
金矿石化学分析方法第6部分:锌量的测定
Methods for chemical analysis of gold ores-
Part 6:Determination of zinc content
2022-03-01实施
2021-08-20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20899.6—2021
目 次
前言引言
III
IV
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
1
2
3 术语和定义
原理试剂或材料仪器设备样品 7.1 试样 7.2 试料试验步骤 8.1 空白试验 8.2 测定次数 8.3 测定 8.4 标准曲线的绘制
7 5
6 7
8.
9 试验数据处理 10 精密度
10.1 重复性 10.2 再现性 11 试验报告 GB/T20899.6—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为GB/T20899《金矿石化学分析方法》的第6部分,GB/T20899已经发布了以下14个部分:
一第1部分:金量的测定;一第2部分:银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一第3部分:砷量的测定;
第4部分:铜量的测定;一第5部分:铅量的测定;
一第6部分:锌量的测定;

第7部分:铁量的测定;第8部分:硫量的测定;第9部分:碳量的测定;

—第10部分:锑量的测定;
第11部分:砷量和铋量的测定;一第12部分:碑、汞、镉、铅和铋量的测定原子荧光光谱法;一 第13部分:铅、锌、铋、镐、铬、砷和汞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一第14部分:铊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本文件代替GB/T20899.6一2007《金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6部分:锌量的测定》,与
GB/T20899.6一2007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 更改了样品的测定范围(见第1章,2007年版的第1章); b)删除了“允许差”条款(见2007年版的第8章); c)增加了“重复性”条款和“再现性”条款(见第10章)。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全国黄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79)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长春黄金研究院有限公司、国标(北京)检验认证有限公司、深圳市金质金银珠宝
检验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北矿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大冶有色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南中原黄金冶炼厂有限责任公司、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云南云铜锌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南豫光金铅股份有限公司、 云南黄金矿业集团贵金属检测有限公司、山东恒邦冶炼股份有限公司、招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金翅岭金矿。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永红、郭嘉鹏、芦新根、孟宪伟、赵可迪、张越、李延吉、严鹏、陈雄飞、张鑫、 张芳、杨佩、王德雨、孙计先、肖泽红、施小英、孙辑、谢燕红、罗华生、高文键、张全胜、王洪栋、陈晓科、 昌文先、杨国洮、杨永文,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20899.6—2007; —一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SAC E
= GB/T 20899.6—2021
引言
GB/T20899《金矿石化学分析方法》旨在帮助黄金工矿企业准确了解金矿石的有价元素及杂质含量,有利于优化选冶工艺控制参数,精准控制药剂消耗、减少杂质元素对冶炼提纯过程的干扰、提高各有价元素的综合回收率,能够为整个黄金行业资源的高效回收利用、可持续绿色健康发展及智慧矿山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撑。GB/T20899拟由15个部分构成,
一第1部分:金量和银量的测定。目的在于规定金矿石中金量和银量测定的火试金重量法、火试
金富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活性炭富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活性炭富集-碘量法及各方法适用的测定范围。
一第2部分:银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目的在于规定金矿石中银量测定的火焰原子
吸收光谱法及适用的测定范围。 - 第3部分:砷量的测定。目的在于规定金矿石中砷量测定的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
度法和重铬酸钾滴定法及各方法适用的测定范围,第4部分:铜量的测定。目的在于规定金矿石中铜量测定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硫代硫酸钠滴定法及各方法适用的测定范围
一第5部分:铅量的测定。目的在于规定金矿石中铅量测定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乙二胺四
乙酸二钠滴定法及各方法适用的测定范围,一第6部分:锌量的测定。目的在于规定金矿石中锌量测定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及适用的测
定范围。 一第7部分:铁量的测定。目的在于规定金矿石中铁量测定的重铬酸钾滴定法及适用的测定
范围。 一第8部分:硫量的测定。目的在于规定金矿石中硫量测定的硫酸钡重量法和燃烧-酸碱滴定法
及各方法适用的测定范围。 一第9部分:碳量的测定。目的在于规定金矿石中碳量测定的乙醇-乙醇胺-氢氧化钾滴定法及
适用的测定范围。 一第10部分:锑量的测定。目的在于规定金矿石中锑量测定的硫酸铈滴定法和氢化物发生-原
子荧光光谱法及各方法适用的测定范围。 第11部分:砷量和铋量的测定。目的在于规定金矿石中砷量和铋量测定的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及适用的测定范围。 第12部分:砷、汞、镉、铅和铋量的测定原子荧光光谱法。目的在于规定金矿石中砷、汞、镉、 铅和铋量测定的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及适用的测定范围。 第13部分:铅、锌、铋、镉、铬、砷和汞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目的在于规定金矿石中铅、锌、、镉、铬、砷和汞量测定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及适用的测定范围,第14部分:铊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目的在于规定金矿石中铊量测定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及各方法适用的测定范围。 第15部分:铜、铅、锌、银、铁、锰、镍、钴、铝、铬、镉、锑、铋、砷、汞、硒、钡和铍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目的在于规定金精矿中铜、铅、锌、银、铁、锰、镍、钴、铝、铬、镉、锑、铋、砷、 汞、硒、钡和铍量测定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及适用的测定范围。
-
IV GB/T20899.6—2021
金矿石化学分析方法第6部分:锌量的测定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金矿石中锌量的测定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金矿石中锌量的测定。测定范围:0.050%~2.00%。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7433 冶金产品化学分析基础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GB/T17433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实验室样品 laboratorysample 为送交实验室供检验或测试而制备的样品。 [来源:GB/T17433—2014,2.3.2.1]
3.2
试样 testsample 由实验室样品进一步制得的,可进行称量的样品。 [来源:GB/T17433—2014,2.3.2.2]
3.3
■试料 ftestportion 用以进行检验或观测所称取的一定量的试样。 [来源:GB/T17433—2014,2.3.2.3
4原理
试样经盐酸、硝酸、高氯酸溶解。在稀盐酸介质中,于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波长213.9nm处,以空
气-乙炔火焰测量锌的吸光度。按标准曲线法计算锌的含量
试剂或材料
5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蒸留水或去离子水或相当纯度的水。
5.1 盐酸(p=1.19g/mL)。
1 GB/T20899.6—2021
5.2 2硝酸(p=1.42g/mL)。 5.3 3高氯酸(p=1.67g/mL)。 5.4氢氟酸(p=1.13g/mL)。 5.5 5盐酸(1+1)。 5.6 5硝酸(1+1)。 5.7 锌标准贮存溶液:称取1.0000g金属锌(wz≥99.99%)置于250mL烧杯中,加入20mL硝酸(5.6),盖上表面皿,于电热板上低温加热至完全溶解,煮沸驱赶氮的氧化物。取下冷至室温,移入 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注:此溶液1mL含1mg锌。 5.8 3锌标准溶液:移取10mL锌标准贮存溶液(5.7)于250mL容量瓶中,加入10mL硝酸(5.6),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注:此溶液1mL含40μg锌
6 仪器设备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附锌空心阴极灯。 在仪器最佳条件下,凡能满足下列指标的原子吸收光谱仪均可使用灵敏度:在与测量溶液的基体相一致的溶液中,锌的特征浓度应不大于0.0077μg/mL。 精密度:用最高浓度的标准溶液测量11次吸光度,其标准偏差应不超过平均吸光度的1.0%;用最
低浓度的标准溶液(不是“零”标准溶液)测量11次吸光度,其标准偏差应不超过最高浓度标准溶液平均吸光度的0.5%。
标准曲线线性:将标准曲线按浓度等分成五段,最高段的吸光度差值与最低段的吸光度差值之比应不小于0.8
7样品 7.1试样 7.1.1 试样粒度不大于0.074mm。 7.1.2试样应在100℃~105℃烘干1h后,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7.2 2试料
称取0.20g试样。精确至0.0001g。
8试验步骤
8.1 空白试验
随同试料做空白试验。 8.2 测定次数
独立进行两次测定,结果取其平均值。 8.3 3测定 8.3.1将试料置于250mL烧杯中,加人少量水润湿,加人15mL盐酸(5.1),盖上表面皿,于电热板上
2 GB/T20899.6—2021
低温加热溶解2min~5min,取下稍冷。加入5mL硝酸(5.2)、3mL~5mL高氯酸(5.3),蒸至湿盐状取下冷却。加入10mL盐酸(5.5),用水吹洗表面皿及杯壁,加热煮沸使可溶性盐溶解,取下冷至室温。将溶液移入100mL容量瓶中,以水稀释至刻度,混匀,静置。
当试样中硅含量较高时,使用聚四氟乙烯烧杯溶解试样,加人15mL盐酸(5.1),5mL硝酸(5.2), 5mL氢氟酸(5.4)和3mL~5mL高氯酸(5.3)低温蒸至近干。 8.3.2按表1分取8.3.1所得试液并补加盐酸(5.5)于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表1试液分取量
锌质量分数
试液分取量
容量瓶体积
补加盐酸(5.5)量
mL
% 0.050~0.10 >0.10~0.50 >0.50~1.00 >1.00~2.00
mL
mL
5 10 10
10 10 L5)
50 100 100
8.3.3于原子吸收光谱仪波长213.9nm处,使用空气-乙炔火焰,以水调零,测量锌的吸光度,减去随同试料的空白溶液吸光度,从8.4.2所得标准曲线上查出相应的锌的质量浓度 8.4标准曲线的绘制 8.4.1准确移取0mL、0.50mL、1.00mL、2.00mL、3.00mL、4.00mL、5.00mL锌标准溶液(5.8),分别置于一组100mL容量瓶中,加入10mL盐酸(5.5),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8.4.2在与测量试液相同条件下,测量系列锌标准溶液的吸光度,减去零浓度溶液的吸光度,以锌的质量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9 试验数据处理
按公式(1)计算锌的质量分数wz:
(p,-p).V。.V2X10-6
X 100
.(1)
Zn
m。.V,
式中: Wzn 锌的质量分数,%;
试液自标准曲线上查得的锌的质量浓度,单位为微克每毫升(ug/mL);空白溶液自标准曲线上查得的锌的质量浓度,单位为微克每毫升(μg/mL);试液的总体积,单位为毫升(mL);
P Po V. V2 分取试液稀释后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m. 试料的质量,单位为克(g);
分取试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i 计算结果表示至小数点后两位;质量分数小于0.10%时,表示至小数点后三位。
10 精密度 10.1 重复性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测定值,在以下给出的平均值范围内,这两个测试结果
3 GB/T20899.6—2021
的绝对差值不超过重复性限(r),超过重复性限(r)的情况不超过5%,重复性限(r)按表2数据采用线性内插法求得。锌的含量低于最低水平,重复性限按外延法求得;锌的含量高于最高水平,重复性限按最高水平执行。
表 2 重复性限
1.98 0.09
W2z / % r/%
1.29 0.07
0.11 0.01
0.50 0.03
0.99 0.05
10.2再现性
在再现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测定值,在以下给出的平均值范围内,这两个测试结果
的绝对差值不超过再现性限(R),超过再现性限(R)的情况不超过5%,再现性限(R)按表3数据采用线性内插法求得。锌的含量低于最低水平,再现性限按外延法求得;锌的含量高于最高水平,再现性限按最高水平执行。
表3 再现性限
Wz / % R/%
0.11 0.03
0.99 0.08
1.98 0.13
1.29 0.10
0.50 0.05
试验报告
11
试验报告至少应给出以下内容:
试样;使用的标准GB/T20899.6—2021;使用的方法;测定结果及其表示;与基本试验步骤的差异;测定中观察到的异常现象;试验日期。
4
上一章:GB/T 7739.5-2021 金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5部分:铅量的测定 下一章:GB/T 20899.5-2021 金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5部分:铅量的测定

相关文章

GB/T 20899.6-2021 金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6部分:锌量的测定 GB/T 7739.6-2021 金精矿化学分析方法第6部分∶锌量的测定 GB/T 7739.6-2021 金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6部分:锌量的测定 GB/T 20899.3-2019 金矿石化学分析方法第3部分:御量的测定 GB/T 20899.3-2019 金矿石化学分析方法第3部分∶砷量的测定 GB/T 20899.5-2021 金矿石化学分析方法第5部分∶铅量的测定 GB/T 20899.4-2021 金矿石化学分析方法第4部分∶铜量的测定 GB/T 20899.8-2022 金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8部分:硫量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