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B11/T1142—2014
目 次
前言 1
III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一般要求.
2
3
4 5防雷装置的设置
5. 1 接闪器.. 5. 2 引下线. 5. 3 接地装置. 5. 4 其它 6检测、维护与管理. 6.1 检测.. 6.2 维护与管理附录A(规范性附录) 外部防雷装置的材料与规格附录B(规范性附录) 保护游人的接闪杆设置
2
P
b
DB11/T 1142—2014
前 言
DB11/741一2010《文物建筑雷电防护技术规范》与本标准共同构成文物建筑雷电防护的系列标准。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气象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气象局、北京市文物局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避雷装置安全检测中心、北京市文物工程质量监督站、北京市古代建筑研
究所、北京嘉德安雷电防护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宋平健、王乃海、李如箭、黎冬青、孟德兴、尚杰、宋海岩、李逻、钱慕晖、 李京校、逮曦、王长龙、张磊、季晓鸣、李占中、蔡海元、胡曦、石健,
II
DB11/T1142—2014
文物建筑雷电防护技术规范
开放段长城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开放段长城防雷装置的设置、检测、维护与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开放段长城的雷电防护。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1431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DB11/741一2010文物建筑雷电防护技术规范
术语和定义
3
DB11/741一201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开放段长城 opensectionoftheGreatWall 依法批准并对外公布,辟为参观游览场所的长城段落。
3. 2
城楼tower 建于长城墙体上用于瞻望和射击的建筑物。又称门楼、楼子、媒楼等。
3. 3
铺舍shophouse 建于城墙或者敌台上,供守城士兵巡逻放哨时遮风避雨的建筑物,也是戊卒休息和储备军用物品的
场所。又称楼橹、铺房。 3. 4
敌台lookouttower 突出于城墙的高台,可分为空心和实心两种。又称敌楼、墩台。
3. 5
垛口bonnet
1
DB11/T1142—2014
城墙顶部外侧连续凹凸的矮墙。又称女口、雉蝶、垛口墙。
3. 6
女墙parapetwall 城墙顶上的矮墙,一般建于内侧。又称宇墙、女儿墙、脾皖(境)、女头墙。
3.7
防雷装置lightningprotectionsystem(LPs)用于减少闪击击于建(构)筑物上或建(构)筑物附近造成的物质性损害和人身伤亡,由外部
防雷装置和内部防雷装置组成,
[GB50057—2010,定义2.0.5]
3. 8
外部防雷装置externalIightningprotectionsystem 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 [GB50057—2010,定义2.0.6]
3. 9
接闪器air-terminationsystem 由拦截闪击的接闪杆、接闪带、接闪线、接闪网以及金属屋面、金属构件等组成 [GB50057—2010,定义2.0.8]
4一般要求
4.1开放段长城(简称长城)装设外部防雷装置,应遵守不改变建筑原状、不影响结构安全的原则。 对长城原有风貌影响较大的防雷技术措施的运用应通过论证确定。 4.2在设计与施工中,应考虑当地的风向、风速、暴雨、覆冰等气象环境以及防雷装置的重量、形状及固定方式等因素,采用对长城基础、墙体和屋面等扰动小的技术措施及施工方法。 4.3长城的防雷应符合DB11/741一2010第4章对第一类防雷文物建筑的要求, 4.4外部防雷装置的材料、规格应符合附录A的要求。 4.5装设在长城上的监控、广播、灯光等电气、电子设备的防雷措施,应符合DB11/741的要求。
5防雷装置的设置
5.1接闪器
5.1.1接闪器应由下列的一种或多种方式组成:
一安装在长城上的接闪杆、接闪带、接闪网;
安装在长城本体外的独立接闪杆。
5.1.2城楼、铺舍应在屋面的屋脊、垂脊和屋檐设置接闪带,接闪带末端应向斜上方延伸30cm。同时按DB11/741一2010表2的要求,在屋面上设置接闪网。 5.1.3未被辟为登顶的敌台应在顶部周边设置闭合状的接闪带,并宜在四个墙角处各设置与接闪带连接的短接闪杆,其高度宜为0.3m~0.5m。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