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NB/T 47013.8-2012(JB/T 4730.8)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8部分:泄漏检测

NB/T 47013.8-2012(JB/T 4730.8)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8部分:泄漏检测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7.35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2-11 10:28:55



相关搜索: 检测 jb 设备 无损检测 4730 47013 部分 承压 承压

内容简介

NB/T 47013.8-2012(JB/T 4730.8)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8部分:泄漏检测 ICS 77.040.20 826
NB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雅
NB/T 47013.82012 1JBT 4730.8l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8部分:泄漏检测 Noidestruetive testug of pressure equipmemts--
Part s:Leak Testing
2012-03-01实施
2012-01-04 发布
国家熊源局发布 国家能源局
公告
2012年第1号
按照《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化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经审查,国家能源局批准《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7部分:目视检测》等 182项行业标准(见附件),其中能源标准(NB)3项、电力标准(DL)81项和石油天然气标准(SV)98项,现子以发布。
附件:行业标准目录
二〇一二年一月四日 10-0-10 0-1 10-50-210 1 1 10-1010
(100)《 100810 (100)《 “十 -90S

《冒
0
2i

8 621
() 81~
:期 台州
2
n
F NE/T 47013.82012 (JB/T 4730.B)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 般要求 5检测] 6结果评价· 7记录和报告附录A(规范性附录) 气泡准漏检测 直接如压技术附录E(规范性附录) 气泡油漏检测 真空罩技术附录C(规范性附录) 卤素二极管注海检测技术附录D(规范性附录) 氨质谱仪池漏检测 -吸枪技术附录F(规范性附录) 氮质谱仪泄漏检测 示踪探头技术附录F(规范性附录) 氧质谱仪泄漏检测 护置技术附录G(规范性附录) 氨泄漏检测技术附录耳(规范性附录) 管道声波泄漏检测技术附录I(规范性附录) 压力变化泄漏检测技术附录」(规范性附录) 热导泄漏检测技术附录K(规范性附录) 声泄漏检测技术
13 ·16 ·19 23 26 ·29 32 36 NB/T47013.82012(JB/T 4730.B)
前 言
本部分为NIB/T47013《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的第8部分:泄漏检测。 本部分主要参照ASME《锅炉压力容器规范》(2001)第V卷第十章的有关要求。并结合国内
的实际情况制定,其中谢录G“氨泄漏检测技术”参考ASTME1066-95R06制定,附录H“管道声波泄漏检测技术”参考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承担的国家“十一五”科研课题“埋地燃气管道泄漏点定位检测技术研究及设备研制”研究成果制定。
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为规范性附录。 本部分由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2)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南京市锅炉压力容器检验研究院、合肥通用机械
研究院、上海材料研究所、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航天晨光股份公司、中石化南化公司化工机械厂、南京宝色股份公司、河北省锅炉压力容器监督检验院、江西省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检测研究院。
本部分起草人:沈功田、景为科、林树青、业成、陶元宏、金宇飞、徐锋、王笑梅、陈国柱、 刘鸿彦、周勤明、刘灿荧、马建宇、肖忠群、胡斌、案先勇、崔强。
本部分由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2)负贵解释。
O NB/T47013.8—2012(JB/T4730.8)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8部分:泄漏检测
1范围
NB/T47013的本部分规定了承压设备的泄漏检测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在制和在用承压设备的泄漏检测,可以用来确定泄漏部位和测量泄漏率。 本部分规定的各种检测方法与技术要求分别在各附录中规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1533 GB/T12604.7 无损检测术语泄漏检测
标准对数视力表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要求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7部分:目视检测
JB/T4730.1 NB/T47013.7
3术语和定义
GB/T12604.7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4一般要求 4.1概迹
泄漏检测的一般要求除应符合JB/T4730.1的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4.2~4.4的规定。 4.2 检测人员
泄漏检测人员未经矫正或经添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 1.0),测试方法应符合GB11533的规定。检测人员应每12个月检查一次视力。以保证正常的或正确的近距离分辨能力。 4.3工艺规程 4.3.1 应按JB4730.1的要求制定泄漏检测工艺规翟,工艺规程应至少包括如下内容:
) 适用范围: b 引用法规、标准; c) 检测人员资格: d) 检测设备和器材; ) 检测条件(温度、气体或浓度等) f) 检测压力和保压时间: g) 检测表面准备; h) 检测时机; NB/T47013.8—2012(JB/T4730.8)
5检测 5.1检测准备 5.1.1表面准备
被检件表面应当无油液、油脂、油漆以及其他可能妨碍检测的污物。如果采用液体来清洁工件或是在泄漏检测前进行耐压试验,则被检件在检测前应充分干燥。 5.1.2密封
检测前,应使用塞子、盖板、密封蜡、粘合剂或其他能在检测后易于完全去除的合适材料把所有的孔加以密封,密封材料在检测时不应影响示踪气体的浓度。 5.1.3检测温度
2
被检件在检测时的最低温度应符合各附录或其他相关要求对被检件进行耐压等试验的规定。 检测时的最低或最高温度不应超过所采用泄漏检测方法或技术要求所允许的温度。 5.1.4压力/真空(压力极限.)
除本部分附录或相关要求另有规定外,需进行压力泄漏检测的工件,最大检测压力不应超过设计压力的1.15倍。 5.2预泄漏检测
在采用高灵敏度的检测方法之前,可进行 预泄漏检测, 以检出和消除较大的泄漏,检测过程中不得封堵或遮蔽被检件上可能存在的泄漏。
2
5.3检测时机 : / ++
除非另有规定,泄漏检测宜在耐压试验之前进行:若验收方认为必要,可在耐压试验之后再进行一次泄漏检测。未经设计计算确认不应抽真空
.
5.4检测
具体要求见本部分相应的附录。 结果评价除另有规定外,应采用每种检测方法或技术所规定的验收标准。
6
7记录和报告 7.1记录
+
应按检测工艺规程的要求记录检测数据或信息,并按相关法规、标准和(或)合同要求保存所有记录。 7.2报告
检测报告应至少包括如下内容: a)委托单位; b)检测日期; c)工艺规程编号和版本; d) 被检件的名称、编号、规格、材质等; e)采用的方法或技术; f) 检测方法或技术方案的示意图(必要时); g) 检测仪器、标准泄漏孔和材料识别号; ICS 77.040.20 826
NB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雅
NB/T 47013.82012 1JBT 4730.8l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8部分:泄漏检测 Noidestruetive testug of pressure equipmemts--
Part s:Leak Testing
2012-03-01实施
2012-01-04 发布
国家熊源局发布 国家能源局
公告
2012年第1号
按照《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化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经审查,国家能源局批准《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7部分:目视检测》等 182项行业标准(见附件),其中能源标准(NB)3项、电力标准(DL)81项和石油天然气标准(SV)98项,现子以发布。
附件:行业标准目录
二〇一二年一月四日 10-0-10 0-1 10-50-210 1 1 10-1010
(100)《 100810 (100)《 “十 -90S

《冒
0
2i

8 621
() 81~
:期 台州
2
n
F NE/T 47013.82012 (JB/T 4730.B)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 般要求 5检测] 6结果评价· 7记录和报告附录A(规范性附录) 气泡准漏检测 直接如压技术附录E(规范性附录) 气泡油漏检测 真空罩技术附录C(规范性附录) 卤素二极管注海检测技术附录D(规范性附录) 氨质谱仪池漏检测 -吸枪技术附录F(规范性附录) 氮质谱仪泄漏检测 示踪探头技术附录F(规范性附录) 氧质谱仪泄漏检测 护置技术附录G(规范性附录) 氨泄漏检测技术附录耳(规范性附录) 管道声波泄漏检测技术附录I(规范性附录) 压力变化泄漏检测技术附录」(规范性附录) 热导泄漏检测技术附录K(规范性附录) 声泄漏检测技术
13 ·16 ·19 23 26 ·29 32 36 NB/T47013.82012(JB/T 4730.B)
前 言
本部分为NIB/T47013《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的第8部分:泄漏检测。 本部分主要参照ASME《锅炉压力容器规范》(2001)第V卷第十章的有关要求。并结合国内
的实际情况制定,其中谢录G“氨泄漏检测技术”参考ASTME1066-95R06制定,附录H“管道声波泄漏检测技术”参考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承担的国家“十一五”科研课题“埋地燃气管道泄漏点定位检测技术研究及设备研制”研究成果制定。
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为规范性附录。 本部分由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2)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南京市锅炉压力容器检验研究院、合肥通用机械
研究院、上海材料研究所、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航天晨光股份公司、中石化南化公司化工机械厂、南京宝色股份公司、河北省锅炉压力容器监督检验院、江西省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检测研究院。
本部分起草人:沈功田、景为科、林树青、业成、陶元宏、金宇飞、徐锋、王笑梅、陈国柱、 刘鸿彦、周勤明、刘灿荧、马建宇、肖忠群、胡斌、案先勇、崔强。
本部分由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2)负贵解释。
O NB/T47013.8—2012(JB/T4730.8)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8部分:泄漏检测
1范围
NB/T47013的本部分规定了承压设备的泄漏检测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在制和在用承压设备的泄漏检测,可以用来确定泄漏部位和测量泄漏率。 本部分规定的各种检测方法与技术要求分别在各附录中规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1533 GB/T12604.7 无损检测术语泄漏检测
标准对数视力表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要求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7部分:目视检测
JB/T4730.1 NB/T47013.7
3术语和定义
GB/T12604.7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4一般要求 4.1概迹
泄漏检测的一般要求除应符合JB/T4730.1的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4.2~4.4的规定。 4.2 检测人员
泄漏检测人员未经矫正或经添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 1.0),测试方法应符合GB11533的规定。检测人员应每12个月检查一次视力。以保证正常的或正确的近距离分辨能力。 4.3工艺规程 4.3.1 应按JB4730.1的要求制定泄漏检测工艺规翟,工艺规程应至少包括如下内容:
) 适用范围: b 引用法规、标准; c) 检测人员资格: d) 检测设备和器材; ) 检测条件(温度、气体或浓度等) f) 检测压力和保压时间: g) 检测表面准备; h) 检测时机; NB/T47013.8—2012(JB/T4730.8)
5检测 5.1检测准备 5.1.1表面准备
被检件表面应当无油液、油脂、油漆以及其他可能妨碍检测的污物。如果采用液体来清洁工件或是在泄漏检测前进行耐压试验,则被检件在检测前应充分干燥。 5.1.2密封
检测前,应使用塞子、盖板、密封蜡、粘合剂或其他能在检测后易于完全去除的合适材料把所有的孔加以密封,密封材料在检测时不应影响示踪气体的浓度。 5.1.3检测温度
2
被检件在检测时的最低温度应符合各附录或其他相关要求对被检件进行耐压等试验的规定。 检测时的最低或最高温度不应超过所采用泄漏检测方法或技术要求所允许的温度。 5.1.4压力/真空(压力极限.)
除本部分附录或相关要求另有规定外,需进行压力泄漏检测的工件,最大检测压力不应超过设计压力的1.15倍。 5.2预泄漏检测
在采用高灵敏度的检测方法之前,可进行 预泄漏检测, 以检出和消除较大的泄漏,检测过程中不得封堵或遮蔽被检件上可能存在的泄漏。
2
5.3检测时机 : / ++
除非另有规定,泄漏检测宜在耐压试验之前进行:若验收方认为必要,可在耐压试验之后再进行一次泄漏检测。未经设计计算确认不应抽真空
.
5.4检测
具体要求见本部分相应的附录。 结果评价除另有规定外,应采用每种检测方法或技术所规定的验收标准。
6
7记录和报告 7.1记录
+
应按检测工艺规程的要求记录检测数据或信息,并按相关法规、标准和(或)合同要求保存所有记录。 7.2报告
检测报告应至少包括如下内容: a)委托单位; b)检测日期; c)工艺规程编号和版本; d) 被检件的名称、编号、规格、材质等; e)采用的方法或技术; f) 检测方法或技术方案的示意图(必要时); g) 检测仪器、标准泄漏孔和材料识别号;
上一章:GB/T 39429-2020 无损检测 导电材料热电势分选方法 下一章:NB/T 47013.9-2012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9部分:声发射检测

相关文章

NB/T 47013.8-2012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8部分; 泄漏检测 JB/T 4730.8-2012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8部分:泄漏检测 NB/T 20003.8-2021 核电厂核岛机械设备无损检测 第8部分:泄漏检测 NB/T 47013.7-2012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7部分∶ 目视检测 NB/T 47013.3-201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3部分:超声检测 NB/T 47013.2-201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2部分:射线检测 NB/T 47013.4-201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4部分:磁粉检测 NB/T 47013.5-201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5部分:渗透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