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B/T 11060.8—2020/ISO 20729:2017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试验条件 5 原理 6 仪器 7 试剂 8 采样 9 样品分析 10 分析 11 精密度· 附录A(资料性附录)精密度试验的数据分析示例参考文献
0
.
10
GB/T 11060.8—2020/ISO 20729:2017
前言
GB/T11060《天然气含硫化合物的测定》分为以下部分:
第1部分:用碘量法测定硫化氢含量;一第2部分:用亚甲蓝法测定硫化氢含量; -第3部分:用乙酸铅反应速率双光路检测法测定硫化氢含量;一第4部分:用氧化微库仑法测定总硫含量;第5部分:用氢解-速率计比色法测定总硫含量;
一第6部分:用电位法测硫化氢、硫醇硫和硫氧化碳含量;
-第8部分:用紫外荧光光度法测定总硫含量;
一
第9部分:用碘量法测定硫醇型硫含量;
第10部分: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硫化合物;第11部分:用着色长度检测管法测定硫化氢含量;
一
一
第12部分:用激光吸收光谱法测定硫化氢含量。
本部分为GB/T11060的第8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GB/T11060.8一2012《天然气含硫化合物的测定第8部分:用紫外荧光光度法测
定总硫含量》。本部分与GB/T11060.8一2012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总硫测定范围(见第1章,2012年版的第1章);一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2012年版的第2章);增加了吸收、吸附和吸附作用的定义(见第3章);一增加了对试验条件的要求(见第4章);
一修改了含氧条件的表述(见第5章,2012年版的第3章);增加了仪器主要组成部分示意图、进样系统及要求,删除了流量控制、进样系统和微量进样器的说明(见第6章,2012年版的第4章);修改了气、氮气和氧气的要求,删除了对液体标准物质的要求,增加了对气体标准物质的要求(见第7章,2012年版的第5章);删除了对危险性的说明(见2012年版的第6章);增加了取样时的注意事项(见第8章,2012年版的第7章);删除了仪器的准备、校准步骤、操作步骤、计算和质量控制的内容(见2012年版的第8章、 第9章、第10章、第11章、第12章);增加了试验之前仪器的准备和利用气体标准物质建立校正曲线的说明(见第9章); -增加了样品气检测的说明以及样品气总硫含量计算的过程(见第10章);
-
修改了精密度数据(见第11章,2012年版的第13章);
-增加了精密度试验的数据分析示例(见附录A)。 本部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SO20729:2017《天然气含硫化合物的测定用紫外荧光光度法测
定总硫含量》。与本部分中规范性引用的国际文件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我国文件如下:
-GB/T13609—2017天然气取样导则(ISO10715:1997,MOD) GB/T35860一2018气体分析校准用混合气体证书内容(ISO6141:2015,IDT)
本部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I
GB/T11060.8--2020/ISO20729:2017
一在标准名称中增加本部分的序号,以便与现有的标准系列一致。 本部分由全国天然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4)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天然气研究院、中国石油天然气
集团有限公司天然气质量控制和能量计量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输气管理处、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天然气分公司计量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重庆气矿、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蜀南气矿、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中油气矿、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石油工业天然气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周理、沈琳、丁思家、李晓红、罗勤、宋守国、裴全斌、李珍义、詹进先、黄纯虎、 刘超、姜琛、于艳秋。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 11060.8—2012。
Ⅱ
GB/T 11060.8—2020/ISO 20729:2017
5原理
具有代表性的样品气通过进样系统进人到一个高温燃烧炉中,在含氧充分的条件下,样品中的硫被氧化成SO2。将样品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水除去,然后将样品燃烧产生的气体暴露于紫外线中,其中的 SO2 吸收紫外线中的能量后被转化为激发态的 SO2。当 SO2分子从激发态回到基态时释放出荧光,所释放的荧光被紫外荧光检测器所检测,根据获得的信号强度可检测出样品中的硫含量。
6仪器
6.1仪器主要组成部分如图1所示。
氧气
载气
高温燃烧炉
石英裂解管
进样系统
样品气
数据处理及记录
紫外荧光检测器
干燥器
图1紫外荧光仪原理图
6.2进样系统:该系统能够提供一个稳定的载气或样品气体流量,并且能够控制进样口的通断。根据仪器操作规程确定进样体积、流量和压力。 6.3高温燃烧炉:温度可保持在(1000士50)℃,并足以将所有的样品热解并将硫氧化成SO2。 6.4石英裂解管:样品随氧气和载气直接注人燃烧炉内的高温氧化区,并确保样品能够完全燃烧。石英裂解管可以有侧管,以便注人氧气和载气。 6.5干燥器:用于除去样品燃烧过程中形成的水。该装置可以利用膜干燥管,或利用通过选择性渗透作用除去水分的渗透干燥装置。 6.6紫外荧光检测器:一种定量检测器,可测量在紫外光作用下 SO2所释放的荧光。 6.7数据处理与记录装置:可以是记录仪或与之相当的电子数据记录装置、积分仪或者计算机。
7 试剂
7.1载气:氩气或氮气的体积分数不少于99.99%。
注:不选择氮气以避免在放电或高温下形成氮氧化合物。
7.2氧气:体积分数不少于99.99%。
注:不选择空气以避免在放电或高温下形成氮氧化合物。
7.3气体标准物质:使用参照ISO6142或ISO6144或ISO6145认证的工作标准气体混合物进行定期校准。工作标准气体混合物应含有合适的浓度并覆盖分析范围,且应该是氮中硫化氢气体标准物质、
2
GB/T 11060.8—2020/IS0 20729:2017
甲烷中硫化氢气体标准物质、氮中氧硫化碳气体标准物质或甲烷中氧硫化碳气体标准物质。
按照ISO6141出具的气体标准物质证书通常也适用于钢瓶。
8采样
按照ISO10715进行采样。 用于取样设备和输送管线的所有材料均应为硫化合物惰性物质。直接取样应能够对天然气进行预
处理,以保证进入分析单元的气体不含液态水、粉尘和液态烃。
注:由于硫化合物极易吸附在不同材料的表面上,因此有必要在分析之前用样品气对钢瓶阀到取样口之间的管路
进行0.5 min~2 min的吹扫。
9样品分析
9.1仪器的准备
接通载气和氧气,开机,按照仪器说明书设定燃烧炉温度至规定值(1000土50)℃,并检查其他参数正确后,等待基线稳定。 9.2 建立校准曲线
根据待分析样品的预计硫浓度,选用适当浓度的甲烷或氮气中硫化合物的气体标准物质(见7.3)进行校准。
依据最小二乘法建立一条能够涵盖样品气硫浓度的校准曲线。每条校准曲线应至少选择三个浓度
点,每个浓度点的标准物质应至少测试三次。要求直线的线性相关系数r不低于0.998。建立校准曲线时典型的浓度点见表1。如若需要,可使用比标明范围更小的范围。
表1建立校准曲线时典型的浓度点
曲线I c; mg/m3 1.0 5.0 10.0 30.0 60.0
曲线Ⅱ c: mg/m3 60 100 130 170 200
注:硫的质量浓度值可通过气体标准物质中H2S或COS的硫含量计算得到。 使用线性回归拟合的校准曲线见式(1):
.(1 )
y=a·α+b
式中: y1 气体标准物质的检测器响应值; a 校准曲线的斜率; -气体标准物质的总硫含量(以硫计),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 b 校准曲线的截距。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