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35.240.60 P 07
CJ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建设行业标准
CJ/T304—2017 代替CJ/T304—2008
建设事业智能卡操作系统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 for chip operating system of
smart card in construction cause
2018-05-01实施
2017-09-30发布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CJ/T 304—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CJ/T304—2008《建设事业CPU卡操作系统技术要求》,与CJ/T304一2008相比较,
主要技术变化包括:
删除机电特性、逻辑接口与传输协议(2008年版中第5章);删除密钥的推导方法和过程密钥的产生方法等相关内容(2008年版中附录C、E、F); -增加记录格式说明(见6.4);
增加状态命令表(见8.3.1);
一完善了相关指令的参数定义。 本标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
修改了标准名称。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信息技术应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外建设信息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参编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IC卡应用服务中心、北京亿速码数据处理有限责任公司、深圳
市华旭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大唐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武汉天喻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华虹集成电路有限责任公司、东信和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捷德(中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复旦微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英飞凌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北京中电华大电子设计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雅斯拓智能卡技术有限公司、金邦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软件有限公司、国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楚天龙智能卡有限公司、河北一卡通电子支付服务有限公司、上海公共交通卡股份有限公司、郑州城市一卡通有限责任公司、南通公共交通总公司、青岛市琴岛通卡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欧贝特卡系统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永刚、尚治宇、樊静静、殷骏、张昕、王猛、张志红、李玉华、吴思凯、黄小鹏丁晓明、段永刚、黄显明、刘觅、常小争、徐木平、刘春晓、柳建勇、刘典清、霍立民、胡振清、刘广乐、陆流、 李妍、张鲲鹏。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CJ/T304-2008。
I
CJ/T304—2017
建设事业智能卡操作系统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建设事业智能卡文件和命令、应用选择、安全机制及安全要求、电子存折/电子钱包应用和相应的定义符号等。
本标准适用于建设事业智能卡操作系统的设计、管理以及应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2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CJ/T166建设事业集成电路(IC)卡应用技术 JR/T0025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智能卡smartcard 一种具有微处理器芯片的IC卡,本文件中提到的IC卡特指智能卡。
3.2
接口设备 interfacedevice 终端上插入IC卡的部分,包括其中的机械和电气部分。
3.3
响应response IC卡处理完终端收到的命令报文后,返回给终端的报文
3.4
电子存折 Telectronicdeposit 一种为持卡人进行消费、取现等交易而设计的使用个人密码(PIN)保护的金融IC卡应用。 注:它支持圈存、圈提、消费、取现等交易。
3.5
电子钱包electronicpurse 一种为方便持卡人小额消费而设计的金融IC卡应用。 注:它支持圈存、消费等交易。除圈存交易外,使用电子钱包进行的其他交易均无需提交个人密码(PIN)。
3.6
哈希函数 hashfunction 将位串映射为定长位串的函数。
3.7
报文 message 由终端向卡或卡向终端发出的,不含传输控制字符的字节串。
I
CJ/T304—2017
3.8
报文认证码 messageauthentication code 对交易数据及其相关参数进行运算后产生的代码。主要用于验证报文的完整性。
3.9
半字节 5nibble 一个字节的高四位或低四位。
3.10
密钥key 控制加密转换操作的符号序列。
3.11
数字签名 digital signature 一种非对称加密数据变换注:它使得接收方能够验证数据的原始性和完整性,保护发送和接收的数据不被第三方伪造,同时对于发送方来
说,还可用以防止接收方的伪造。
3.12
加密算法 cryptographicalgorithm 为了隐藏或揭露信息内容而变换数据的算法
3.13
对称加密技术 symmetric cryptographic technique 发送方和接收方使用相同保密密钥进行数据变换的加密技术。
3.14
非对称加密技术 asymmetric cryptographictechnique 采用两种相关变换进行加密的技术,一种是公开变换(由公共密钥定义),另一种是私有变换(由私
有密钥定义)。
注:这两种变换具有以下属性,即私有变换不能通过给定的公开变换导出。 3.15
私有密钥 privatekey 一个实体的非对称密钥对中仅供实体自身使用的密钥,在数字签名模式中,私有密钥用于签名
功能。 3.16
公共密钥 publickey 一个实体的非对称密钥对中可以公开的密钥,在数字签名模式中,公共密钥用于验证功能。
3.17
灰锁ashlock 应用临时锁定。
4缩略语和符号
ADF AEF AID APDU ATR 2
应用定义文件(ApplicationDefinitionFile)应用基本文件(ApplicationElementaryFile)应用标识符(ApplicationIdentifier)应用协议数据单元(ApplicationProtocolDataUnit) 复位应答(AnswertoRe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