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HG/T 4562-2013 不可逆示温涂料

HG/T 4562-2013 不可逆示温涂料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408.85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2-20 10:15:37



推荐标签: hg 涂料 4562

内容简介

HG/T 4562-2013 不可逆示温涂料 ICS 87.040 G 51 备案号:41886—2013
H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
HG/T4562—2013
不可逆示温涂料
Irreversible temperature indicating coatings
2014-03-01实施
2013-10-17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HG/T 4562—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涂料和颜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中海油常州环保涂料有限公司、海洋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马鞍山采石矶涂料有限公司、深圳广田装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杨、黄逸东、熊庆荣、马胜军、钱叶苗、曹忠富、李少强。
- HG/T4562—2013
不可逆示温涂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不可逆示温涂料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和贮存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由耐温树脂、颜填料、助剂和有机溶剂配制而成的不可逆示温涂料。主要用于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工业管道等快速升、降温环境中进行温度的标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725一2007色漆、清漆和塑料不挥发物含量的测定 GB/T1728—1979 漆膜、腻子膜干燥时间测定法 GB/T1732·-1993漆膜耐冲击测定法 GB/T1735—2009色漆和清漆耐热性的测定 GB/T1766一2008色漆和清漆涂层老化的评级方法 GB/T 3186 色漆、清漆和色漆与清漆使用原材料取样 GB/T6742—2007 色漆和清漆弯曲试验(圆柱轴) GB/T6753.1一2007色漆、清漆和印刷油墨研磨细度的测定 GB/T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9271—2008色漆和清漆标准试板 GB/T9278涂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温湿度 GB/T9286--1998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 GB/T9750 涂料产品包装标志 GB/T13491 涂料产品包装通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示温涂料 temperature indicating coatings 涂覆于物体表面的涂层颜色随温度变化而发生变化,通过对颜色变化的判读来指示物体表面的温
度及温度分布。 3. 2
不可逆示温涂料irreversibletemperatureindicatingcoatings 示温涂料受热到一定温度涂层颜色发生变化,显出一种新的颜色,而冷却时却不能恢复到原来的
颜色。 3. 3
单变色不可逆示温涂料singlecolor-changing irreversibletemperature indicating coatings 涂膜颜色仅发生一次变化的不可逆示温涂料。
1 HG/T4562—2013
3. 4
多变色不可逆示温涂料multicolor-changingirreversibletemperatureindicatingcoatings 涂膜颜色发生两次及两次以上变化的不可逆示温涂料。
3. 5
等温线isotherm 在测温误差范围内,不同温度区域分界线上的温度相同。
3. 6
示温偏差 temperatureindicatingdeviation 实际测基的等温线变色温度与产品给定的等温线变色温度之差。
4产品分类
按产品的变色特征分为单变色不可逆示温涂料和多变色不可逆示温涂料。 5要求
产品的性能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要求
指 标
项 目
单变色不可逆示温涂料
多变色不可逆示温涂料
在容器中状态细度/μm 不挥发物含量/%
搅拌后均匀无硬块
N ≥
20
30
50 1 24 通过正常 1 商定 2 无异常
表干(自干漆) 实干(自干漆)烘干(烘烤型漆)
b
干燥时间/h
涂膜外观划格试验(划格间距2mm)/级耐冲击性/cm 弯曲试验/mm 耐热性(2 h) 示温偏差/℃
Λ
±8
± 10
6 试验方法 6.1取样
产品按GB/T3186的规定取样,也可按商定方法取样。取样量根据检验需要确定。 6.2试验环境
试板的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温湿度应符合GB/T9278的规定。 6.3试验样板的制备 6.3.1底材及底材处理
除另有规定,试验用底材应符合GB/T9271·2008的要求。干燥时间、涂膜外观、耐冲击性、弯曲试验用底材为马口铁板,马口铁板的处理按GB/T9271--2008中4.3的规定进行。划格试验、耐热性 2 HG/T4562—2013
(500℃及以下)用底材为钢板,耐热性(500℃以上)、示温偏差用底材为不锈钢板(牌号:06Cr19Ni10),钢板和不锈钢板的处理按GB/T9271一2008中3.5的规定进行。 6.3.2制板要求
一般采用喷涂的方式进行制板,经商定,也可以采用刷涂、刮涂、淋涂等方式进行涂装。干膜厚度为 (25士3)μm。涂膜外观、划格试验、耐冲击性、弯曲试验、耐热性和示温偏差项目,烘干漆放置24h后测试,自干漆放置48h后测试。 6.4在容器中状态
打开容器,用调刀或搅棒搅拌,允许容器底部有沉淀,若经搅拌易于混合均匀,则评为“搅拌后均匀无硬块”。多组分涂料,各组分应分别进行测试。 6.5细度
按GB/T6753.1一2007规定进行。多组分涂料,各组分应分别进行测试。 6.6不挥发物含量
按GB/T1725--2007规定进行。烘烤条件为(105士2)℃/3h,称样量约2g。多组分涂料,按配比混合后进行测试。 6.7干燥时间
按GB/T1728-一1979规定进行。自干漆:表干按乙法进行,实干按甲法进行;烘烤型漆:烘烤时间和温度由有关各方商定,按实干甲法进行,在有关各方商定的条件下能够干燥,则评为“通过”。 6.8涂膜外观
在散射日光下目视观察,如涂膜均匀,无流挂、发花、针孔、开裂和剥落等涂膜病态,则视为正常。 6.9划格试验
按GB/T9286-1998规定进行。划格间距为2mm。 6.10耐冲击性
按GB/T1732—1993规定进行。 6.11弯曲试验
按GB/T6742—2007规定进行。 6.12耐热性
按GB/T1735-2009规定进行。标示的最高变色温度在400℃及以下的,耐热温度比标示的最高变色温度低50℃;标示的最高变色温度在400℃以上、600℃以下的,耐热温度比标示的最高变色温度低100℃;标示的最高变色温度在600℃及以上的,耐热温度比标示的最高变色温度低200℃。如未出现起泡、开裂、剥落现象,则评为“无异常”。如出现以上涂膜病态现象按GB/T1766--2008进行描述。 6.13示温偏差
按附录A的规定进行测试。 7检验规则 7.1检验分类 7.1.1产品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7.1.2出厂检验项目包括在容器中状态、细度、不挥发物含量、干燥时间、涂膜外观。 7.1.3型式检验项目包括本标准所列全部技术要求。在正常生产情况下,示温偏差每年至少检验一次,其余项目每半年至少检验一次。 7.2检验结果判定 7.2.1检验结果的判定按GB/T8170中修约值比较法进行。 7.2.2应检项目的检验结果均达到本标准要求时,该试验样品为符合本标准要求。
3 HG/T 4562—2013
8 标志、包装和贮存 8.1标志
按GB/T9750的规定进行。 8.2包装
按GB/T13491中一级包装要求的规定进行。 8.3 3存
产品贮存时应保证通风、干燥、避光,防止日光直接照射并应隔绝火源,远离热源。产品应根据类型定出贮存期,并在包装标志上明示。
1 HG/T 4562--2013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不可逆示温涂料示温偏差的测定
A.1原理
在涂覆样品的试板上施加一直流电流使试板上产生温度梯度,通过试板上颜色的变化特征来确定等温线的位置,根据测量得到等温线上的温度来确定样品的示温偏差。 A.2试板
A.2.1试板
试板的尺寸如图A.1所示。
单位为毫米 d
2Φ8
1
1s
4 5 ts 10
12 10 b1 10
ts 110 b2 40
u 175 3 2
图A.1i 试板
A.3仪器和设备 A.3.1标定系统
标定系统由加温设备、PID控制器和温度采集系统构成,加温设备可以将试板从常温加热到 1300℃,精度±0.6%; A.3.2温度传感器
K型铠装热电偶,I级,精度士0.4%。 A.3.3采集系统
温度采集系统,精度士0.05%。 A.4环境要求
环境温度:15℃~35℃;相对湿度:不大于85%。
5 HG/T4562—2013
A.5测定步骤 A.5.1标定程序
标定程序分为两个部分,即一次标定与二次标定。一次标定是确定样品在试板上的等温线位置,二次标定是在一次标定的等温线位置布置热电偶,完成等温线温度的测量工作。 A.5.1.1一次标定 A.5.1.1.1一次标定试验前,按漆膜制备要求在试板底材上制备待测定的样品。 A.5.1.1.2在试板另一面中间最窄处与中心线垂直方向布置一支热电偶用于控制标定时所需的温度,并将试板安装在标定设备上。 A.5.1.1.3开启电源,用10min将试板加温至样品标定所需的最高温度,并在最高温度处恒温工作 3min,将试板降至室温,降温时间控制在10min。 A.5.1.2等温线判定 A.5.1.2.1将标定后的试板置于自然光或标准光源下,通过目视或等温线自动判定系统对-一次标定时试板上所显示的等温线进行判定。 A.5.1.2.2确定等温线在一次标定上的位置。 A.5.1.3二次标定 A.5.1.3.1二次标定时,在另一片涂有同一种样品的试板上与一次标定时等温线所在的位置处布置热电偶用于温度测量,并将试板安装在标定设备上。 A.5.1.3.2按照一次标定的步骤A.5.1.1.3对试板进行标定。 A.5.1.3.3通过温度采集系统采集并记录等温线处热电偶采集的温度值。 A.5.1.3.4标定结束后,对比等温线与热电偶的位置,等温线与热电偶布置位置不一致时,应重新进行标定。 A.5.1.3.5进行3次二次标定,测量结果取平均值,作为该产品的实际测量温度值。 A.5.2结果表示
等温线变色温度实际测量值以摄氏度表示,按式(A.1)计算:
T= ZT:/n
(A. 1)
i=
式中: T等温线变色温度实际测量平均值,单位为摄氏度(℃); T:一第i次二次标定等温线变色温度实际测量值,单位为摄氏度(℃); n…二次标定的次数。 示温偏差以摄氏度表示,按式(A.2)计算:
AT=T-T。
(A.2)
式中: AT- 示温偏差,单位为摄氏度(℃); T..-等温线变色温度实际测量平均值,单位为摄氏度(℃); To 样品给定的变色温度值,单位为摄氏度(℃)。
6
上一章:HG/T 4817-2015 水处理剂 双氰胺甲醛缩聚物 下一章:GB/T 31586.2-2015 防护涂料体系对钢结构的防腐蚀保护 涂层附着力内聚力(破坏强度)的评定和验收准则 第2部分划格试验和划叉试验

相关文章

GB/T 40794-2021 稀土永磁材料高温磁通不可逆损失检测方法 QB/T 4562-2013 块糖 ZJM-003-3511-2017 水性氟树脂不粘涂料 T/ZZB 0166-2017 水性氟树脂不粘涂料 JJG(交通)126-2015 道路标线用涂料不粘胎时间测定仪 JJG(交通) 126-2015 道路标线用涂料不粘胎时间测定仪 JT/T 996-2015 道路标线用涂料不粘胎时间测定仪 HG/T 5367.3-2020 轨道交通车辆用涂料第3部分∶ 防滑涂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