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04.040.19 J 04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4365—2017
无损检测 术语 工业计算机层析成像
(CT)检测
Non-destructive testing-Terminology-Terms used in industrial computed
tomography testing
2018-04-01实施
2017-09-29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34365—2017
目 次
前言范围 2 一般术语
+
检测设备、器件和材料术语..
3
检测原理和方法术语
4
-.
5检测工艺和操作术语索引..
GB/T 34365—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无损检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6)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重庆大学、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宁波分院、重庆真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北三江
航天江河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珏、倪培君、刘荣、曾理、卢艳平、徐向群、周日峰、沈宽、蔡玉芳、谭辉、段晓礁、 邹永宁、安康、刘荣臻。
一
GB/T34365—2017
无损检测术语 工业计算机层析成像
(CT)检测
1范围
本标准界定了工业计算机层析成像(CT)检测的术语本标准适用于工业计算机层析成像(CT)检测及其相关领域
一般术语
2
2.1
计算机层析成像 computedtomography,computerizedtomography;CT -种从投影数据重建物体断层物理特征分布图的检测方法。 注:CT在医学领域称之为计算机断层成像。
2.2
工业计算机层析成像 industrial computed tomography;ICT 工业 CT 应用于工业领域的计算机层析成像
2.3
分辨力 resolvingpower,resolution CT系统辨别物体物理特征(结构或密度)的能力。
2.4
空间分辨力 spatial resolving power 空间分辨率 spatial resolution CT系统鉴别和区分被测物体几何细节能力的量度,是CT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之一,空间分辨力
通常以mm为单位,空间分辨率通常以lp/mm为单位。 2.5
对比灵敏度 contrast sensitivity CT系统辨别物体中指定大小区域与周边区域对比度差异的能力,受限于系统信噪比。
2.6
密度分辨力 density resolving power 密度分辨率 density resolution 在一定条件下,CT系统辨别物体中指定大小区域与周边区域密度差异的能力,是CT系统的主要
技术指标之一。 2.7
伪像 artifact CT图像上出现的与被测物体的表面结构、内部特征不相符的物理特性图像
2.8
CT数 CT number CT图像的测量值,用来表征CT图像中像素对应位置的被测物体与参照物的射线衰减系数的相对
1
GB/T34365—2017
值,通常是以空气为零点、某种参考材料为最大值对应的线性变换数值。 2.9
CT密度CT density CT图像的重建值,该值与射线束穿透被测物体横截面上对应点的线性衰减系数对应,在一定程度
上反映物体中该点的密度, 2.10
杯状伪像 cuppingartifact 在使用非单能射线源的CT系统中,由于射束硬化效应等原因,扫描圆柱形均匀样品时在CT图像
上呈现出CT数随圆柱体截面半径减小而减小,在CT图像上产生的伪像,这种伪像在灰度曲线上反映出类似“杯子”的形状。 2.11
帽沿状伪像 capping artifact 以靠近图像边缘像素CT数逐渐减小为特征的伪像,有时因射束硬化过度补偿引起,
2.12
环状伪像 ring artifact CT图像中以图像中心为圆心的环状或弧状伪像。主要指只旋转扫描中由未经校正的探测信道性
能不一致而形成的伪像。 2.13
金属伪像 metal artifact 金属物体的CT图像在其边缘处的条状伪像。主要由于射线在金属边缘散射等原因造成。
2.14
部分体积伪像 partial-volume artifact 由部分体积效应引起的伪像。
2.15
混叠伪像 aliasingartifact 由高频信息采样不足而形成的伪像
2.16
笔束 pencilbeam;PB 经细长的孔型准直器准直后,发出的细射线束,一般用于单探测器
2.17
扇束 fanbeam;FB 扇形射线束。一般用于线阵列探测器。
2.18
锥束 conebeam;CB 锥形射线束。一般用于面阵探测器
?
2.19
图像对比度 image contrast 图像中邻近区域灰度的相对变化程度。
2.20
视场 5fieldofview;FOV CT扫描成像的范围。
2
GB/T34365—2017
2.21
几何放大倍数 geometric magnification 图像几何尺寸相对于被测物体几何尺寸的放大倍数,等于源一探测器距离(SDD)除以源一物体距
离(SOD)。 2.22
采样间距 sampling spacing 相邻两个采样之间的物理空间间隔。
2.23
采样数 numberofsample 重建一幅CT图像所用到的采样总数,
2.24
调制度 modulation CT系统对特定空间频率响应能力的度量。在CT图像上,它近似等于细节特征有效对比度与实际
对比度的比值。有效对比度是CT图像上细节特征和背景的显示对比度;实际对比度是实际被测物体细节特征和背景的真实对比度。 2.25
对比度-细节-定量曲线 contrast-detail-dose curve CDD曲线 CDDcurve 在50%的检测概率下,将间距为宽度两倍的细节特征区分开所需要的实际对比度与细节特征宽度
之间的关系曲线。 2.26
对比度范围 contrastscale CT数随线性衰减系数变化的范围
2.27
部分体积效应 partial-volume effect 当被测物体的射线透射率在射束宽度或高度内迅速变化时,测量到的透射率是射束范围内各种物
质透射率的平均值,导致它与实际的透射率存在差异的现象。 2.28
射线源-探测器距离 source-to-detector distance;SDD 源至探测器距离射线源焦点到中心探测器之间的距离。
2.29
射线源-物体距离 source-to-object distance; SOD 源至工件距离射线源焦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
2.30
切片slice 断层 section 一层CT扫描图像或与之相对应的物体的横断面。
2.31
切片厚度 slice thickness 断层厚度 section thickness CT图像所对应的射线切割被测物体的平均厚度。
3
GB/T34365—2017
2.32
切片间距 slice distance 断层间距 sectiondistance 相邻两层CT切片之间的距离。
2.33
线性衰减系数 linearattenuationcoefficient 射线穿过物体时,表示透射强度与入射强度关系中的一个因子。与构成物体的各种材料原子序数、
密度以及射线的能量有关。通常情况下,材料原子序数越高、密度越大,材料的线性衰减系数也越大。 2.34
质量衰减系数 massattenuation coefficient 物体线性衰减系数与其物理密度的比值。
2.35
射束硬化 beam hardening 在使用非单能射线源时,射线穿透被测物体的过程中平均能量逐渐提高的现象
2.36
射束宽度 beamwidth;BW 在被测物体的特定位置,垂直射线的方向上,射线源发出的被单个探测器接收的射束的有效宽度,
与焦点尺寸、探测器尺寸以及射线源、探测器、被测物体的相对位置有关, 2.37
等效钢厚度 equivalent steel thickness 射线穿过被测物体的透射率与穿过一定厚度钢的透射率相同时,这个钢的厚度被称为被测物体的
等效钢厚度。 2.38
探测器间距 detectorspacing 相邻探测器单元之间的距离。
2.39
探测器孔径 detector aperture 探测器晶体有效采集射线光子的尺寸范围,在数值上相当于探测器准直孔的物理尺寸。
2.40
串扰 crosstalk 邻近探测器单元之间的信号干扰现象。
2.41
动态范围 dynamicrange 探测器可输出的最大值(去掉本底数据均值)与射线源关闭时采集的探测器本底数据均方差之比。
2.42
CT图像 象CTimage 利用CT系统得出的反映物体某个横截面上物质对特定能量射线的线性衰减系数的分布图。
2.43
投影projection 物体的线性衰减系数分布函数沿着射线路径的线积分,
2.44
反投影 backprojection 在投影路径的每个像素上分配并迭加该路径下的投影值的过程,是CT图像重建过程的一部分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