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53.020.20 J 80 备案号:44398—2014
J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4030.3—2013 代替JB/T4030.3—2000
汽车起重机和轮胎起重机试验规范
第3部分:液压系统试验
Test code for truck crane and wheel crane
-Part3:Testofhydraulicsystem
2013-12-31发布
2014-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4030.3—2013
目 次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2 3 试验要求.. 4 试验项目...
4.1 液压泵真空度的测定 4.2 起升液压回路流量的测定, 4.3 压力的测定, 4.4 压力损失的测定 4.5 压力冲击试验 4.6 平衡阀控制压力测定 4.7 变幅、伸缩液压回路平稳性试验 4.8 温升试验.. 4.9 密封性能试验 4.10 液压油污染度的测定
5起升液压回路效率计算
5.1 容积效率 5.2 压力效率 5.3 总效率 6试验报告.. 附录A(资料性附录)试验记录表表1试验工况及测定项目表2压力损失及计算式.. 表3连续作业时间.. 表A.1起升回路流量测定记录表A.2 压力值测定记录,表A.3 压力损失测定记录,表A.4 压力冲击测定记录表A.5 温升试验记录
JB/T4030.3—2013
前言
JB/T4030《汽车起重机和轮胎起重机试验规范》分为三个部分:
第1部分:作业可靠性试验;一第2部分:行驶可靠性试验;第3部分:液压系统试验。
本部分为JB/T4030的第3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JB/T4030.3一2000《汽车起重机和轮胎起重机试验规范液压系统试验》,与JB/T
4030.3一2000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一将适用范围修改为“本部分适用于液压汽车起重机和轮胎起重机”(见第1章,2000年版的第1
章); 明确规定了试验用的测量仪器、仪表的测量准确度等级、测量系统误差(见3.3,2000年版的 3.4); 修改了“起升液压回路流量的测定”方法(见4.2,2000年版的4.2);增加了“伸缩液压回路压力损失”的测定(见表2序号5);修改了“温升试验”要求(见4.8,2000年版的4.8);增加了“密封性能试验、液压油污染度测定”的具体要求(见4.9和4.10);增加了“试验报告”(见第6章)。
本部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起重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7)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工程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孟霞龙、杨武、何晖、尹飞、胡廷江、芦友、江旭。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JB/T4030.3—1986、JB/T4030.3—2000。
II
JB/T4030.3—2013
汽车起重机和轮胎起重机试验规范
第3部分:液压系统试验
1范围
JB/T4030的本部分规定了汽车起重机和轮胎起重机(以下简称起重机)液压系统试验的试验要求、 试验项目、试验工况、试验方法、起升液压回路效率计算和试验报告。
本部分适用于液压式的汽车起重机和轮胎起重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2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905一2011起重机试验规范和程序 GB/T6068汽车起重机和轮胎起重机试验规范 GB/T7935一2005液压元件通用技术条件 JB/T9737流动式起重机液压油固体颗粒污染等级、测量和选用
3试验要求
3.1试验用起重机应符合GB/T6068的试验条件。 3.2液压泵的工作转速和液压系统的压力按GB/T6068的有关规定调定。 3.3试验用的测量仪器、仪表的测量准确度等级、测量系统误差应符合GB/T7935一2005中5.1、5.2 的规定,试验测量应符合GB/T7935一2005中5.3的规定。 3.4备有液压泵、液压马达(以下简称马达)及其他主要液压元件的使用说明书,
4试验项目
4.1 液压泵真空度的测定 4.1.1试验工况
起重机空载,液压泵为额定工作转速,液压油油温为50℃土5℃,操纵阀杆均处于中间位置。 4.1.2 2试验方法
在靠近液压泵进口处接真空压力表直接读数。 4.2起升液压回路流量的测定 4.2.1试验工况
起升机构空载/满载(最大起重量或最大单绳拉力下相对应倍率的起重量),液压泵为额定工作转速,
1
JB/T4030.3—2013
液压油油温为50℃土5℃,起升操纵阀杆处于起升最大的开口位置。 4.2.2试验方法
用流量计测量起升马达出口的流量。 测量结果记录于附录A的表A.1。
4.3压力的测定
试验工况及测定项目见表1。每种工况测试三次,取其平均值,测定结果记录于表A.2。
表1试验工况及测定项目
测定项目
序号
试验工况
一次循环内容
符号 单位 Pi Pql Pq2 Pbl
名称
液压泵出口压力起升马达进口压力起升马达出口压力变幅液压缸无杆腔压力或变幅马达进口压力变幅液压缸有杆腔压力或变幅马达出口压力同侧前支腿液压缸无杆腔压力同侧后支腿液压缸无杆腔压力液压泵出口压力回转马达进口压力
基本臂;最大起重量;相应工作幅度:臂架处在支腿最大受压位置
载荷由地面起升到最大高度——下降到地面
1
Pb2 Pz1 pz2 pi Phl Ph2 Pbl Pz1 Pz2 pi Pbl
基本臂;最大起重量;相应工作幅度;臂架在正侧方
载荷由地面起升到能回 回转马达出口压力转的最低高度 度一一在作业 变幅液压缸无杆腔压力或区内作180°左右回转
2
变幅马达进口压力同侧前支腿液压缸无杆腔压力同侧后支腿液压缸无杆腔压力液压泵出口压力变幅液压缸无杆腔压力或
MPa
基本臂;幅度:最大到最小至最 载荷起升离地200mm, 变幅马达进口压力
从起臂到最小工作幅度 一 变幅液压缸有杆腔压力或一落臂到最大工作幅度
3 小到最大
Pb2 Pzl pa Pi Ps1
相应起重量;臂架在正侧方
变幅马达出口压力同侧前支腿液压缸无杆腔压力同侧后支腿液压缸无杆腔压力液压泵出口压力
臂架允许带载伸缩时:基本臂;允许的臂架仰角;带载伸缩允许的重量; 臂到全缩位置臂架在正侧方
载荷起升离地200mm,从伸臂到极限位置一一缩 伸缩液压缸无杆腔压力
4
伸缩液压缸有杆腔压力
Ps2
注:液压泵若有多个,则p:为P1、P2、。
2
JB/T4030.3—2013
4.4压力损失的测定 4.4.1试验工况
起重机空载,液压泵为额定工作转速,液压油油温为50℃土5℃。 4.4.2 试验方法
通过压力传感器或压力表测出各点间的压力差,计算出压力损失值。测试项目及计算式见表2,试验结果记录于表A.3。
表2压力损失及计算式操纵阀杆位置
序号
测试项目中位压力损失,APz 操纵阀杆均处于中间位置 液压泵出口压力,P:
测定值MPa
计算式 P,=P:
1
液压泵出口与起升马达进口间的压力差,APal 起升马达出口压力,Pa2 液压泵出口与回转马达进口间的压力差,APhl 回转马达出口压力,Ph2 液压泵出口与变幅液压缸无杆腔或变幅马达进口间的压力差,APbl 变幅液压缸有杆腔压力或变幅马达出口压力,Ph2 液压泵出口与伸缩液压缸无杆腔间的压力差,APs! 伸缩液压缸有杆腔压力,Ps2
起升液压回路压力损失,NPa
起升操纵阀杆处于载荷上升位置
AP=△p1+P2
2
回转液压回路压力损失,APh
回转操纵阀杆处于
APh=APh1+Ph2
工作位置
变幅液压回路压力损失,APp
变幅操纵阀杆处于
P,=APb1+Pb2
起臂位置
伸缩液压回路压力损失,APs 注:可以采用把执行机构液压元件进出油口短接的方法直接测量。
伸缩操纵阀杆处于
NP,=APs1+ps2
伸臂位置
4.5 压力冲击试验 4.5.1测试部位
压力测试部位分别为: a)起升马达回油口(下降时); b)变幅液压缸无杆腔; c)相应支腿液压缸无杆腔。
4.5.2试验工况
基本臂,最大起重量,相应工作幅度,臂架处在支腿最大受压位置。 4.5.3试验方法
载荷起升到最大起升高度,以额定速度下降距地面1m~2m时,快速制动。通过压力传感器、 动态应变仪、示波器、记录仪进行记录,整理确定压力冲击峰值及其过渡时间。试验结果记录于表 A.4。
3
JB/T4030.3—2013
4.6平衡阀控制压力测定 4.6.1试验工况
起重机空载,液压油油温50℃土5℃,起升和变幅时液压泵为最大工作转速(流量);伸缩时臂架为最大仰角,液压泵为最大工作转速(流量)的1/3。 4.6.2试验方法
通过压力传感器或压力表直接测量平衡阀控制口的压力(包括平衡阀回油口的压力)。 4.7变幅、伸缩液压回路平稳性试验 4.7.1变幅液压回路平稳性试验工况及方法
基本臂,起吊相应的起重量和空载,以最大和最小速度(流量),以及两种操作方式(以突然快速
打开换向阀和以正常操作速度打开换向阀)操作换向阀进行变幅,其动作应平稳、无抖动现象。 4.7.2伸缩液压回路平稳性试验工况及方法
基本臂,起吊充许带载伸缩的起重量及空载,以最大和最小速度(流量),用两种操作方式操纵换
向阀,分别在45°和最大仰角下进行全程伸缩,其动作应平稳、无抖动现象。
4.8温升试验
4.8.1试验环境
无雨,环境温度不低于30℃,风速不大于3m/s。如环境温度低于30℃,则应详细记录试验时的环
境温度、湿度、风速等气象参数。
4.8.2试验工况
基本臂、最大起重量(或最大起重量的1/2,此时倍率也为最大倍率的1/2),相应工作幅度,臂架在正侧方。
最大起重量大于200t的起重机可不做温升试验 4.8.3试验方法
载荷由地面起升到0.6倍的最大高度→稍停→下降到能回转的最低高度→左右回转180°→下降到地面为一次循环。在表3规定的时间内连续作业40次循环(若用最大起重量1/2的,为80次循环)。
每进行四个循环检测一次工作油温,并绘制温升曲线。试验结果记录于表A.5。
表3连续作业时间
起重量 9
3≤Q≤5 5
t 时间 min
160
220
360
80
120
260
310
4.9密封性能试验 4.9.1液压油缸回缩量和载荷下沉量的测定
基本臂和最长主臂分别在相应的额定工作幅度下起吊相应的额定起重量,起升到某一高度后,旋转
4
JB/T4030.3—2013
到某一支腿压力最大的位置,试验载荷在空中停稳后,发动机熄火。15min后测量变幅液压缸和支腿液压缸的回缩量及载荷下沉量。 4.9.2渗漏检查
按GB/T6068进行空载试验、额定载荷试验、动载荷试验和静载荷试验过程中,或试验结束后15min 内,检查液压油箱、液压泵、油马达、液压缸、液压阀、管接头和油堵等连接部位。 4.10 液压油污染度的测定
起重机在按GB/T6068进行空载试验、额定载荷试验、动载荷试验、静载荷试验、稳定性试验和按
本标准4.9的要求进行密封性能试验结束后,应根据JB/T9737规定的方法,检测液压系统中液压油的固体颗粒污染等级。
5起升液压回路效率计算
5.1容积效率
起升液压回路的容积效率按式(1)计算:
×100% Q0
(1)
nvq
式中: Vq 额定工况下的容积效率; Q—空载起升时流量,单位为升每分(L/min); Qo—额定载荷起升时流量,单位为升每分(L/min)。
5.2压力效率
起升液压回路的压力效率按式(2)计算:
P; -Apq Pi
×100%
(2)
npq
式中: np—额定工况下的压力效率。
5.3总效率
起升液压回路的总效率按式(3)计算:
(3)
g=gpg×100%
式中: n——额定工况下的总效率。
6试验报告
液压系统试验完成后,按GB/T5905一2011中第6章的要求出具试验报告。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