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JB/T 8146-2014 铝镍钴永磁(硬磁)合金技术条件

JB/T 8146-2014 铝镍钴永磁(硬磁)合金技术条件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580.82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1-11 18:22:46



相关搜索: 永磁 jb 技术 合金 条件 8146

内容简介

JB/T 8146-2014 铝镍钴永磁(硬磁)合金技术条件 ICS 29.030 K 14 备案号:47239—20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 8146--2014 代替 JB/T 8146—1995
铝镍钴永磁(硬磁)合金技术条件
Specification for Al-Ni-Co permanent magnetic (magnetically hard) alloys
2014-11-01 实施
2014-07-09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 8146—2014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合金的分类和牌号.
4.1合金的分类, 4.2牌号. 5技术要求..
.......................
......PO.DOPe..
5..1外观... 5.2 磁特性 5.3辅助磁特性, 5.4密度 5.5尺寸和形位极限偏差 5.6 化学成分 6试验方法 6.1 外观. 6.2 磁特性, 6.3 辅助磁特性 6.4 密度... 6.5 尺寸和形位公差 6.6 化学成分 7检验规则. 7.1组批.
......2.
...............................O1
5
6
5
7.2 检验项目 7.3抽样及合格判定 8交货方式、标志 8.1 交货方式.. 8.2 标志
5
.........................
....................
表 1铝镍钴永磁合金的磁特性表2铸造磁体尺寸和形位极限偏差表3烧结磁体尺寸和形位极限偏差表4铝镍钻永磁合金的化学成分表 5正常检验一次抽样方案,
D JB/T 8146—-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JB/T8146—1995《铸造铝镍钻永磁(硬磁)合金技术条件》,与JB/T8146—1995相比主
要技术变化如下:
-因为本次修订时增加了烧结铝镍钻永磁合金的内容,故将标准名称改为《铝镍钴永磁(硬磁)合金技术条件》; 删除了符号、单位的内容(见1995版第3章); -将牌号的编排方法由汉语拼音的头字母改为化学元素符号;增加了牌号“AINiCo17/9”,将“FLN8”改为“SAINiCo9/5”,删除了牌号“FLNG28”。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电工合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8)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宁波盛事达磁业有限公司、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田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长江合金厂。 本标准起草人:王占国、谢永忠、凌铨、周国兵、崔得锋。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JB/T 81461995。
II JB/T 8146-2014
5.1.3永磁体极面不应有影响使用的边角剥落。 5.2磁特性
铝镍钻永磁合金的磁特性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铝镍钴永磁合金的磁特性
最大磁能积(BH) max
剩磁 Br mT (Gs) a. b 最小值 550 (5 500) 600 (6 000) 700 (7 000) 780 (7 800) 580 (5 800) 1 200 (12 000) 1 200 (12 000) 1 250 (12 500) 1 250 (12 500) 1 300 (13 000) 1 000 (10 000) 800 (8 000) 800 (8 000) 900 (9 000) 1 050 (10 500) 700 (7 000)
矫顽力 HeB 矫顽力Hj kA/m
kJ/m3 (MGOe) a. b
kA/m (Oe) a. b
牌号
备注
(Oe) a, b
9.0 (1.13) 9.6 (1.2) 12.0 (1.5) 16.0 (2.0) 17.0 (2.1) 34.0 (4.3) 37.0 (4.6) 40.0 (5.0) 44.0 (5.5) 52.0 (6.5) 28.0 (3.5) 32.0 (4.0) 38.0 (4.8) 60.0 (7.5) 72.0 (9.0) 36.0 (4.5)
44 (550) 40 (500) 40 (500) 52 (650) 80 (1 000) 44 (550) 48 (600) 48 (600) 52 (653) 56 (700) 58 (725) 100 (1250) 110 (1380) 110 (1380) 118 (1 475) 140 (1750)
47 (590) 43 (540) 43 (540) 54 (680) 86 (1 080) 45 (560) 49 (610) 49 (610) 53 (666) 57 (710) 59 (740) 102 (1 280) 112 (1 400) 112 (1 400) 120 (1 500) 148 (1 860)
AINiCo9/5
AINiCo10/4
AINiCo12/4
各向同性
AINiCo16/5
AINiCo17/9
AINiCo34/5
AINiCo37/5
AINiCo40/5
A1NiCo44/5
AINiCo52/6
AINiCo28/6
各向异性
AINiCo32/10
AINiCo38/11
AINiCo60/11
AINiCo72/12
AINiCo36/15
2 JB/T 8146—2014
表2铸造磁体尺寸和形位极限偏差基本尺寸
单位为毫米
砂型铸造
壳模铸造极限偏差
精密铸造
> 1 4 6 8 10 13 16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70 80 90 任意尺寸平面磨后外圆或无心磨后直径<Φ40
4 6 8 10 13 16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70 80 90 100
±0.30 ±0.37 ±0.45 ±0.45 ±0.50 ±0.50 ±0.55 ±0.60 ±0.65 ±0.70 ±0.75 ±0.80 ±0.80 ±0.95 ±0.95 ±0.95 ±0.95 ±1.10 ±1.10 ±0.13 ±0.05
±0.25 ±0.25 ±0.25 ±0.25 ±0.30 ±0.30 ±0.30 ±0.35 ±0.45 ±0.45 ±0.45 ±0.45 ±0.45 ±0.50 ± 0.60 ±0.70 ±0.75 ±0.75 ±0.75 ±0.13 ± 0.05
±0.13 ±0.13 ±0.13 ±0.13 ±0.13 ±0.13 ±0.13 ±0.13 ±0.25 ±0.25 ±0.25 ±0.25 ±0.25 ±0.38 ±0.38 ±0.38 ±0.38 ±0.51 ±0.51 ±0.05 ±0.05
铸造面
加工面
平行度
加工面两铸造面间
两面间公差值的二分之
90°±1°30"
90°±1°30' 90°±1°30' 90°±30'
90°±30" 90°±30' 90°±30'
垂直度
加工面与铸造面间
90°±1°30" 90°±30'
加工面间
孔径大于长度
0.80 外径公差值的1.5倍
0.80
铸造面
孔径小于长度加工面铸造面
同轴度 (内外径)
0.18
0.08
极限偏差以内
表面粗糙度
≤1.5 μm
加工面的 95%以上的表面 b
≤1.6 μm
Ra a 此栏内数据为0~13:0.13;>13~25:0.25;>25~38:0.38;>38~51:0.51;>51~64:0.64;>64~76:
0.76; b 供需双方另有协议者除外。
4 JB/T 8146-—-2014
表3烧结磁体尺寸和形位极限偏差
单位为毫米
合金含钛量≤1% 与压制方向
合金含钛量>1% 与压制方向
基本尺寸
压制方向
压制方向
垂直
垂直
极限偏差 ±0.20
≤ 4 6 8 10 13 16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
±0.25 ±0.30 ±0.30 ±0.35 ±0.35 ±0.45 ±0.45 ±0.55 ±0.60 ±0.70 ±0.75 ±0.80 ±0.90 ± 1.00 ±1.10
±0.15 ±0.20 ±0.20 ±0.20 ±0.25 ±0.25 ±0.30 ±0.30 ±0.35 ±0.40 ±0.45 ±0.50 ±0.50 ±0.55 ±0.60
±0.20 ±0.25 ±0.25 ±0.30 ±0.30 ±0.35 ±0.40 ±0.45 ±0.50 ±0.55 ±0.65 ±0.70 ±0.75 ±0.80 ±0.90
±0.25 ±0.25 ±0.30 ±0.30 ±0.35 ±0.35 ±0.40 ±0.45 ±0.50 ±0.55 ±0.60 ±0.60 ± 0.70 ±0.80
4 6 9 10 13 16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任意尺寸平面磨后外圆或无心磨后
烧结面
±0.13 ±0.05
加工面
直径<40 加工面两烧结面间
平行度
两面间总偏差的1/2
90° ±1° 90° ±1° 90°±30"
垂直度
加工面与烧结面间
加工面间外径<13
0.13 0.25 0.38 0.08a
烧结面
13~25 25~40
同轴度 (内外径)
加工面烧结面加工面
在极限偏差内 <1.6 μm b
表面粗糙度 Ra
特殊形状,偏差允许放宽,其指标值由供需双方协定; b 供需双方另有协定者除外。
表4铝镍钴永磁合金的化学成分
(质量分数,%)
Ti 0~9
Nb 0~3
Si 0~0.8
Al 6~13.5
Ni 12~28
Co 0~~42
Cu 2~6
Fe 余量
5
上一章:JB/T 8293-2014 浮动油封 下一章:JB/T 7364-2014 倍速输送链和链轮

相关文章

ZJM-007-4693-2023 高性能铝镍钴永磁磁钢 SJ/T 2318-2016 扬声器用铝镍钴系永磁体 T/ZZB 1367-2019 高性能铝镍钴永磁磁钢 GB/T 3217-2013 永磁(硬磁)材料 磁性试验方法 GB/T 29628-2013 永磁(硬磁)脉冲测量方法指南 JB/T 13300-2017 永磁涡流电机耦合器技术条件 JB/T 13301-2017 永磁涡流电机调速器技术条件 JB/T 12218-2015 永磁无铁心发电机技术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