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NB/SH/T 0456-2014 特7 号精密仪表脂

NB/SH/T 0456-2014 特7 号精密仪表脂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419.31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2-16 10:44:40



相关搜索: 仪表 sh 精密 0456

内容简介

NB/SH/T 0456-2014 特7 号精密仪表脂 ICS 75.100 E 40
SH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化工行业标准
NB/SH/T0456—2014
代替SH0456—1992(1998)
特7号精密仪表脂 Precision instrument grease special 7
2014-11-01实施
2014-06-29 发布
国家能源局 发布 NB/SH/T0456—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SH0456—1992(1998)《特7号精密仪表脂》。 本标准与SH0456—1992(199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外观和强度极限项目。 -滴点项目的试验方法改用GB/T3498。 漏斗分油、腐蚀项目采用附录A(规范性附录)、附录B(规范性附录)方法。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合成油脂分技术委员会(TC280/SC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润滑油重庆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润滑油兰州研发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康健、欧阳秋、颜自力。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
SY1522—1966、SY1522—1977、SY1522—1982(1988)、SH0456—1992、SH0456—1992 (1998)。
I NB/SH/T0456—2014
特7号精密仪表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特7号精密仪表脂的要求和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地蜡和硬脂酸锂皂稠化精密仪表油制成的,用在精密仪器、仪表轴承及摩擦部件上
起润滑和防护作用,使用温度范围在-70℃~120℃的特7号精密仪表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12润滑脂水分测定法 GB/T 513 润滑脂机械杂质测定法(酸分解法) GB/T 3498 润滑脂宽温度范围滴点测定法 SH/T 0048 润滑脂相似粘度测定法 SH 0164 石油产品包装、贮运及交货验收规则 SH/T 0229 固体和半固体石油产品取样法 SH/T 0323 润滑脂强度极限测定法 SH/T 0329 润滑脂游离碱和游离有机酸测定法 SH/T 0337 润滑脂蒸发度测定法
3 要求和试验方法
特7号精密仪表脂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见表1
表1特7号精密仪表脂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项目
试验方法目测 GB/T 3498 SH/T 0048 附录A SH/T 0323 GB/T 512 GB/T 513 SH/T 0329 SH/T 0337 附录B
质量指标
外观滴点/℃ 相似黏度(-50℃,10s-1)/(Pa·s)漏斗分油(50℃,48h)(质量分数)/% 强度极限(50℃)/Pa 水分(质量分数)/% 机械杂质(质量分数)/% 游离碱/NaOH% 蒸发度(120℃,1h)(质量分数)/% 腐蚀(40号钢片、H62黄铜片、LY11硬铝合金片,50℃,48h)
浅黄色至褐色光滑均匀油膏
不低于不大于不大于
180 1800 2. 5 报告无无 0. 05 2. 5 合格
不大于不大于
注:强度极限项目为推荐性检测项目,由产品的供需双方根据实际使用情况选择采用。 NB/SH/T0456—2014
4 检验规则
4.1# 检验分类与检验项目 4. 1.1 检验分类
本产品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4.1.2出厂检验
出厂检验项目包括第3章技术要求规定的所有检验项目。 4.1.3 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项目为第3章技术要求规定的所有检验项目。 在下列情况下进行型式检验:
新产品投产或产品定型鉴定时; -原材料、工艺等发生较大变化,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一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
4.2组批
在原材料、工艺不变的条件下,产品每生产一罐或釜为一批。 4.3取样
取样按SH/T0229进行,每批产品取两份同等数量的样品(每份0.5kg)作为检验和留样用。 4.4判定规则
出厂检验或型式检验结果符合第3章的技术要求,则判定该批产品合格。 4.5复验规则
如出厂检验或型式检验结果中有不符合第3章技术要求的规定时,按SH/T0229的规定自同批产品中重新抽取双倍样品进行复检,复检结果如仍有一项不符合第3章技术要求的规定时,则判定该批产品为不合格。
5标志、包装、运输和购存
5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及交货验收按SH0164进行。
2 NB/SH/T 0456—2014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润滑脂漏斗分油测定法
A.1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用漏斗分油法测定润滑脂的分油量。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润滑脂的析油趋势。它利用提高温度及毛细管作用加速润滑脂胶体结构的变化,
进而析出液体来测定析出的油量。
A.2方法概要
把一定量的试样放在紧贴漏斗壁的滤纸上,在规定温度下,经一定时间测定其析出的油量。
A.3试剂与材料
A.3.1:- 定量滤纸:快速,直径90mm。
A.4仪器、设备
A.4.1. 测定石油产品锥人度所用仪器的捣脂器 A.4.2玻璃漏斗:直径50mm~70mm。 A.4.3离心机用锥形试管:10mL,分度为0.05mL或0.1mL。 A.4.41 恒温器:温度能控制到±1℃。 A.5试验步骤 A.5.1取预先洗涤及干燥过的玻璃漏斗和离心机用的试管各两个,使每个漏斗与试管用塞子连接起来。为了能使空气从试管中逸出,在塞上必须有纵形切口。 A.5.2用几滴矿物油稍微润湿漏斗,然后将每张滤纸分别放人漏斗中使滤纸紧紧贴在漏斗壁上。 A.5.3将试样装人捣脂器中,把盖拧上并上下工作10次,以便搅拌试样。 A.5.4恒温器的温度应按照试样的产品标准要求来调整。 A.5.5自捣脂器内搅拌好的试样中取两份,每份约20g,称精确至0.01.g,放人两只有滤纸的漏斗内。将试样紧密地放在滤纸上。 A.5.6将装有漏斗的试管,垂直的放在架上,然后放人恒温器内,使在规定温度下精确至±1℃,保持24h。 A.5.7经过24h后,将带有漏斗的试管从恒温器中取出,冷却至20℃±3%,并读取析出润滑油的体积,要精确至0.05mL。
3 NB/SH/T 04562014
A.6 计算
试样的分油量X(%(质量分数))按式A.1计算:
V × 0. 9
(A. 1)
X :
× 100
m
式中:
V- 析出润滑油的体积,mL; 0. 9- 润滑油的平均密度,g/mL; m- 试样质量,g。
A.7精密度
重复性:同一操作者重复测定的两个结果之差不应大于较小结果的8%。
A.8报告
取重复测定两个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7 NB/SH/T0456—2014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润滑脂腐蚀试验法(常温法)
B.1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润滑脂腐蚀试验法。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室温下润滑脂对金属的腐蚀性。
B.2方法概要
以浸人润滑脂的金属试片表面与润滑脂在室温下,经一定时间作用后所发生的颜色变化,来确定润滑脂对金属的腐蚀性。
B.3试剂与材料
B.3.1试剂 B.3.1.1 95%乙醇:分析纯。 B.3.1.2苯:分析纯。 B.3.2材料 B. 3. 2. 1 金属片:25mm×25mm×3mm。 B. 3.2.2 脱脂棉。 B. 3.2.3 砂纸或砂布:粒度为180号或220号。 B. 3. 2. 4 橡胶工业用溶剂油。
B. 4 仪器、设备
B. 4. 1 瓷蒸发皿。 B.4.2 玻璃皿:高度不低于40mm。 B.4.3 放大镜:6倍~8倍。 B.4.4 瓷刮刀。
B.5试验步骤
B.5.1将金属片磨光用溶剂油在瓷皿中洗涤,然后先用95%乙醇浸湿的脱脂棉擦拭,再用干棉花擦干,勿与手接触。 B.5.2洗过擦干的金属片在放大镜下观察时,不许有锈或污点的痕迹。 B.5.3用玻璃血装满试样,将金属片全部挤人试样中,金属片上方的试样,用刮刀刮平,然后将玻璃皿封盖在室温(15℃~20℃)下静置。静置时间按各种润滑脂产品标准规定。
5 NB/SH/T 04562014
B.5.4经过规定时间后,自玻璃皿中取出金属片,移人盛有乙醇-苯混合液(体积比1:4)的瓷血中,用棉花小心除去上面的试样,再用热乙醇-苯混合液将金属片洗涤数次,以彻底除去试样。 B.5.5钢片须立即用干脱脂棉擦拭,并仔细观察。 B.5. 6 黄铜片或铜片须首先观察,是否有绿色存在,然后用干脱脂棉轻轻擦拭,再仔细观察。
B.6判断
B. 6. 1J 用肉眼观察,在金属片上没有斑点和明显的不均匀的颜色变化,即认为试样合格。在试验铜片及铜合金片时,允许金属片有轻微的均匀变色。 B.6.2如仅有一块金属片上有腐蚀痕迹,则应重新试验,第二次试验时即使在一块金属片上再度出现上述的腐蚀情况,即认为试样不合格。 ICS 75.100 E 40
SH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化工行业标准
NB/SH/T0456—2014
代替SH0456—1992(1998)
特7号精密仪表脂 Precision instrument grease special 7
2014-11-01实施
2014-06-29 发布
国家能源局 发布 NB/SH/T0456—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SH0456—1992(1998)《特7号精密仪表脂》。 本标准与SH0456—1992(199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外观和强度极限项目。 -滴点项目的试验方法改用GB/T3498。 漏斗分油、腐蚀项目采用附录A(规范性附录)、附录B(规范性附录)方法。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合成油脂分技术委员会(TC280/SC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润滑油重庆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润滑油兰州研发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康健、欧阳秋、颜自力。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
SY1522—1966、SY1522—1977、SY1522—1982(1988)、SH0456—1992、SH0456—1992 (1998)。
I NB/SH/T0456—2014
特7号精密仪表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特7号精密仪表脂的要求和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地蜡和硬脂酸锂皂稠化精密仪表油制成的,用在精密仪器、仪表轴承及摩擦部件上
起润滑和防护作用,使用温度范围在-70℃~120℃的特7号精密仪表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12润滑脂水分测定法 GB/T 513 润滑脂机械杂质测定法(酸分解法) GB/T 3498 润滑脂宽温度范围滴点测定法 SH/T 0048 润滑脂相似粘度测定法 SH 0164 石油产品包装、贮运及交货验收规则 SH/T 0229 固体和半固体石油产品取样法 SH/T 0323 润滑脂强度极限测定法 SH/T 0329 润滑脂游离碱和游离有机酸测定法 SH/T 0337 润滑脂蒸发度测定法
3 要求和试验方法
特7号精密仪表脂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见表1
表1特7号精密仪表脂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项目
试验方法目测 GB/T 3498 SH/T 0048 附录A SH/T 0323 GB/T 512 GB/T 513 SH/T 0329 SH/T 0337 附录B
质量指标
外观滴点/℃ 相似黏度(-50℃,10s-1)/(Pa·s)漏斗分油(50℃,48h)(质量分数)/% 强度极限(50℃)/Pa 水分(质量分数)/% 机械杂质(质量分数)/% 游离碱/NaOH% 蒸发度(120℃,1h)(质量分数)/% 腐蚀(40号钢片、H62黄铜片、LY11硬铝合金片,50℃,48h)
浅黄色至褐色光滑均匀油膏
不低于不大于不大于
180 1800 2. 5 报告无无 0. 05 2. 5 合格
不大于不大于
注:强度极限项目为推荐性检测项目,由产品的供需双方根据实际使用情况选择采用。 NB/SH/T0456—2014
4 检验规则
4.1# 检验分类与检验项目 4. 1.1 检验分类
本产品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4.1.2出厂检验
出厂检验项目包括第3章技术要求规定的所有检验项目。 4.1.3 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项目为第3章技术要求规定的所有检验项目。 在下列情况下进行型式检验:
新产品投产或产品定型鉴定时; -原材料、工艺等发生较大变化,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一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
4.2组批
在原材料、工艺不变的条件下,产品每生产一罐或釜为一批。 4.3取样
取样按SH/T0229进行,每批产品取两份同等数量的样品(每份0.5kg)作为检验和留样用。 4.4判定规则
出厂检验或型式检验结果符合第3章的技术要求,则判定该批产品合格。 4.5复验规则
如出厂检验或型式检验结果中有不符合第3章技术要求的规定时,按SH/T0229的规定自同批产品中重新抽取双倍样品进行复检,复检结果如仍有一项不符合第3章技术要求的规定时,则判定该批产品为不合格。
5标志、包装、运输和购存
5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及交货验收按SH0164进行。
2 NB/SH/T 0456—2014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润滑脂漏斗分油测定法
A.1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用漏斗分油法测定润滑脂的分油量。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润滑脂的析油趋势。它利用提高温度及毛细管作用加速润滑脂胶体结构的变化,
进而析出液体来测定析出的油量。
A.2方法概要
把一定量的试样放在紧贴漏斗壁的滤纸上,在规定温度下,经一定时间测定其析出的油量。
A.3试剂与材料
A.3.1:- 定量滤纸:快速,直径90mm。
A.4仪器、设备
A.4.1. 测定石油产品锥人度所用仪器的捣脂器 A.4.2玻璃漏斗:直径50mm~70mm。 A.4.3离心机用锥形试管:10mL,分度为0.05mL或0.1mL。 A.4.41 恒温器:温度能控制到±1℃。 A.5试验步骤 A.5.1取预先洗涤及干燥过的玻璃漏斗和离心机用的试管各两个,使每个漏斗与试管用塞子连接起来。为了能使空气从试管中逸出,在塞上必须有纵形切口。 A.5.2用几滴矿物油稍微润湿漏斗,然后将每张滤纸分别放人漏斗中使滤纸紧紧贴在漏斗壁上。 A.5.3将试样装人捣脂器中,把盖拧上并上下工作10次,以便搅拌试样。 A.5.4恒温器的温度应按照试样的产品标准要求来调整。 A.5.5自捣脂器内搅拌好的试样中取两份,每份约20g,称精确至0.01.g,放人两只有滤纸的漏斗内。将试样紧密地放在滤纸上。 A.5.6将装有漏斗的试管,垂直的放在架上,然后放人恒温器内,使在规定温度下精确至±1℃,保持24h。 A.5.7经过24h后,将带有漏斗的试管从恒温器中取出,冷却至20℃±3%,并读取析出润滑油的体积,要精确至0.05mL。
3 NB/SH/T 04562014
A.6 计算
试样的分油量X(%(质量分数))按式A.1计算:
V × 0. 9
(A. 1)
X :
× 100
m
式中:
V- 析出润滑油的体积,mL; 0. 9- 润滑油的平均密度,g/mL; m- 试样质量,g。
A.7精密度
重复性:同一操作者重复测定的两个结果之差不应大于较小结果的8%。
A.8报告
取重复测定两个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7 NB/SH/T0456—2014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润滑脂腐蚀试验法(常温法)
B.1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润滑脂腐蚀试验法。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室温下润滑脂对金属的腐蚀性。
B.2方法概要
以浸人润滑脂的金属试片表面与润滑脂在室温下,经一定时间作用后所发生的颜色变化,来确定润滑脂对金属的腐蚀性。
B.3试剂与材料
B.3.1试剂 B.3.1.1 95%乙醇:分析纯。 B.3.1.2苯:分析纯。 B.3.2材料 B. 3. 2. 1 金属片:25mm×25mm×3mm。 B. 3.2.2 脱脂棉。 B. 3.2.3 砂纸或砂布:粒度为180号或220号。 B. 3. 2. 4 橡胶工业用溶剂油。
B. 4 仪器、设备
B. 4. 1 瓷蒸发皿。 B.4.2 玻璃皿:高度不低于40mm。 B.4.3 放大镜:6倍~8倍。 B.4.4 瓷刮刀。
B.5试验步骤
B.5.1将金属片磨光用溶剂油在瓷皿中洗涤,然后先用95%乙醇浸湿的脱脂棉擦拭,再用干棉花擦干,勿与手接触。 B.5.2洗过擦干的金属片在放大镜下观察时,不许有锈或污点的痕迹。 B.5.3用玻璃血装满试样,将金属片全部挤人试样中,金属片上方的试样,用刮刀刮平,然后将玻璃皿封盖在室温(15℃~20℃)下静置。静置时间按各种润滑脂产品标准规定。
5 NB/SH/T 04562014
B.5.4经过规定时间后,自玻璃皿中取出金属片,移人盛有乙醇-苯混合液(体积比1:4)的瓷血中,用棉花小心除去上面的试样,再用热乙醇-苯混合液将金属片洗涤数次,以彻底除去试样。 B.5.5钢片须立即用干脱脂棉擦拭,并仔细观察。 B.5. 6 黄铜片或铜片须首先观察,是否有绿色存在,然后用干脱脂棉轻轻擦拭,再仔细观察。
B.6判断
B. 6. 1J 用肉眼观察,在金属片上没有斑点和明显的不均匀的颜色变化,即认为试样合格。在试验铜片及铜合金片时,允许金属片有轻微的均匀变色。 B.6.2如仅有一块金属片上有腐蚀痕迹,则应重新试验,第二次试验时即使在一块金属片上再度出现上述的腐蚀情况,即认为试样不合格。
上一章:JB/T 3733-2017 大型锻造合金钢热轧工作辊 技术条件 下一章:SH/T 1792-2015 工业用裂解碳九

相关文章

NB/SH/T 0438-2014 7011号低温极压脂 NB/SH/T 0459-2014 特221号润滑脂 NB/SH/T 0454-2018 特种精密仪表油规范 NB/SH/T 0454-2018 特种精密仪表油规范 NB/SH/T 0385-2017 3号仪表润滑脂 NB/SH/T 0449-2013 7805号抗化学密封脂 NB/SH/T 0941-2016 精密铸造专用蜡 NB/SH/T 0851-2010 精密机械和光学仪器用润滑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