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GB/T 10870-2014 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性能试验方法

GB/T 10870-2014 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性能试验方法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0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2-25 14:21:47



推荐标签: 热泵 方法 试验 蒸气 性能 机组 循环 冷水 性能 机组 10870 循环

内容简介

GB/T 10870-2014 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性能试验方法 ICS 27.200 J 73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0870—2014 代替GB/T10870—2001
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
性能试验方法
The methods of performance test for water chilling (heat pump)
packages using the vaper compression cycle
2014-12-31实施
2014-06-24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10870—2014
目 次
前言 1 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
m
2
术语和定义 4 试验规定
3
试验方法试验偏差总输人功率性能系数的评定性能不确定度分析示例..
5 6
7
a
8
10 11 16 20 22 24
9
附录A(规范性附录)风冷式和蒸发冷却式冷水(热泵)机组制热性能试验要求· 附录B(规范性附录) 风冷式和蒸发冷却式冷水(热泵)机组空气进口温度测量附录C(规范性附录) 试验用仪器仪表的型式及准确度的规定附录D(规范性附录) 压缩机、油泵、风机和淋水装置水泵输入功率的测量和计算附录E(资料性附录) 水冷式冷水机组制冷性能测量不确定度分析示例· GB/T 10870—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10870一2001《容积式和离心式冷水(热泵)机组性能试验方法》,与
GB/T10870-200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改为“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性能试验方法”;修改了主要试验和校核试验试验结果的允许偏差的要求;
一删除了水冷冷凝器校核试验方法;增加冷水(热泵)机组制热性能系数的评定;
一增加风冷式和蒸发冷却式冷水(热泵)机组制热性能试验要求;
增加风冷式和蒸发冷却式冷水(热泵)机组空气进口温度测量;增加水冷式冷水机组制冷性能测量不确定度分析示例。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冷冻空调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38)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合肥通用机电产品检测院有限公司、宁波博浪热能科
技有限公司、广东芬尼克兹节能设备有限公司、合肥通用环境控制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秀平、王汝金、答世超、陈劲康、王凯。 本标准所代替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0870—2001。 GB/T10870—2014
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性能试验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由电动机驱动的采用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的冷水(热泵)机组的主要性能参数的术语和定义、试验规定、试验方法、试验偏差、总输人功率、性能系数的评定等
本标准适用于由电动机驱动的采用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的冷水(热泵)机组(以下简称“机组”)的性能试验。冷却塔一体机组、盐水机组、乙二醇机组等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624.1 用安装在圆形截面管道中的差压装置测量满管流体流量 第1部分:一般原理和要求
GB/T2624.2J 用安装在圆形截面管道中的差压装置测量满管流体流量第2部分:孔板 GB/T2624.3 用安装在圆形截面管道中的差压装置测量满管流体流量第3部分:喷嘴和文丘
里喷嘴
GB/T2624.4 用安装在圆形截面管道中的差压装置测量满管流体流量 第4部分:文丘里管 GB/T5773-2004容积式制冷剂压缩机性能试验方法 GB/T 18430.1 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第1部分:工业或商业用及类似用途的冷水(热
泵)机组
GB/T18430.2 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第2部分:户用及类似用途的冷水(热泵)机组 GB50050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 JB/T7249制冷设备术语
3术语和定义
GB/T57732004、GB/T18430.1、GB/T18430.2和JB/T724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总输入功率grosselectricpower 在规定的制冷(热)能力试验条件下,机组运行时所消耗的输人功率的总和。 注1:总输人功率包括压缩机电动机、油泵电动机、电加热器和操作控制电路等的输人功率。 注2:对于风冷式机组,总输人功率还包括冷却风机功率;对于蒸发冷却式机组,总输人功率还包括淋水装置水泵功
率及冷却风机功率。
3.2
制冷性能系数 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for cooling;COP 在规定的制冷能力试验条件下,机组制冷量与制冷总输人功率之比,其值用W/W表示。
1 GB/T10870-2014
3.3
制热性能系数coefficientofperformanceforheating;COP 在规定的制热能力试验条件下,机组制热量与制热总输入功率之比,其值用W/W表示。
4试验规定
4.1一般规定
4.1.1排除机组制冷系统内的不凝性气体,并确认没有制冷剂的泄漏。 4.1.2机组制冷(热)系统内应有足够的制冷剂(按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制冷剂为混合工质的应保证其组分及构成,压缩机内应保持正常运转用润滑油量。 4.1.3试验系统应设置温度计套管和压力表引出接头等。 4.1.4试验用的测试设备和仪器仪表不应妨碍机组的正常运转和操作。 4.1.5机组使用侧换热器、热源侧换热器和油冷却器等的水侧应清洗干净。 4.1.6机组使用的水质应符合GB50050的规定。 4.1.7风冷式和蒸发冷却式机组的试验环境应充分宽散,距离机组0.5m处的空气流速不应大于 2 m/s。 4.2试验要求 4.2.1水冷式机组性能试验应包括主要试验和校核试验,两者应同时进行测量;风冷式和蒸发冷却式机组进行主要试验时,应采用两套仪表进行同时测量。机组性能试验时,应在对应测点位置处,预留一套测量仪表接口供第三方测试时使用。
校核试验仅适用于水冷式机组,风冷式和蒸发冷却式机组不做校核试验。 4.2.2水冷式机组的校核试验与主要试验的试验结果之间的允许偏差应不大于式(1)计算值,并以主要试验的测量结果为计算依据。
风冷式和蒸发冷却式机组采用两套仪表同时测量时,两组测量值中水温测量值的偏差不大于 0.1℃,水流量测量值的偏差不大于2%,总输人功率测量值的偏差不大于2%;两组试验结果之间的允许偏差应不大于式(1)计算值,并以两组试验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计算依据。
833.3
α=10.5-(0.07×FL)+ (DT×FL)
......(1 )
式中: 0 FL 负荷百分数,%; DTFL 使用侧换热器满负荷运行时的进、出水温差,单位为摄氏度(℃)。
试验结果的允许偏差,%;
4.2.3 测量应在机组试验工况稳定1h后进行。在测量开始前允许压力、温度、流量和液面作微小的调节。测量开始后不允许对机组做任何调节,所有记录的测量数据应满足GB/T18430.1和 GB/T18430.2的试验规定。稳态试验时,每5min取一组数据,每一个数据点的采集周期不应超过 10s,至少采集7组数据作为测试报告的原始记录。 4.2.4风冷式和蒸发冷却式机组制热性能试验要求按附录A执行。 4.3试验方法 4.3.1# 机组性能的主要试验方法为液体载冷剂法(见5.1)。 4.3.2 机组性能的校核试验方法可选取以下一种:
热平衡法(见5.2);
-
2 GB/T10870—2014
液体制冷剂流量计法(见5.3)。
4.3.3风冷式和蒸发冷却式机组的空气进口温度测量按附录B执行。 4.4 试验参数
试验时,试验参数按GB/T18430.1或GB/T18430.2的规定执行。 4.5 仪器仪表 4.5.1 试验用仪器仪表应经法定计量检验部门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 4.5.2 试验用仪器仪表的型式及准确度应按附录C的规定。 4.6 试验数据 4.6.1 一般应记录数据为:
试验日期、地点和人员;机组型号和出厂编号;
电源电压、频率; —机组总输人功率;
使用侧冷热)水进、出口温度;使用侧冷(热)水体积流量;使用侧进、出口水侧压降;制冷剂、润滑油及其充注量;大气压力及环境温度;使用侧换热器隔热层的说明。
4.6.2水冷式机组还应记录:
热源侧水进、出口温度;热源侧水体积流量;热源侧进、出口水侧压降。
4.6.3风冷式机组还应记录:
热源侧换热器进风干、湿球温度;风机转速。
4.6.4蒸发冷却式机组还应记录:
热源侧换热器进风干、湿球温度;风机转速;淋水装置水泵电动机输人功率;热源侧换热器供水温度;热源侧换热器供水体积流量。
4.6.5试验结果应记录:
一水冷式机组的主要试验和校核试验的制冷(热)量,风冷式和蒸发冷却式机组的主要试验的制
冷(热)量;校核试验和主要试验的试验结果的偏差(适用于水冷式机组),或采用两套仪表试验的试验结果的偏差(适用于风冷式或蒸发冷却式机组);机组总输人功率;制冷(热)性能系数
3 GB/T10870—2014
5试验方法
5.1液体载冷剂法 5.1.1试验装置
试验装置如图1所示,在机组使用侧换热器的冷(热)水进(出)口处安装有水量测量装置,进、出口处设置水量调节阀门。
水冷式机组试验时,还应有能提供满足热源侧水温和水流量试验条件的附加装置;风冷式或蒸发冷却式机组试验时,还应有能提供满足热源侧空气环境温湿度试验条件的附加装置。
9’ 4 0
N
机组
说明:
流量调节阀;流量计;
1
2
3 使用侧换热器; 4温度计。
图 1
5.1.2 试验要求 5.1.2.1 使用侧冷(热)水进、出口温度及流量的允许偏差应符合GB/T18430.1或GB/T18430.2的规定。 5.1.2.2 热源侧水进、出口温度或空气进口温度及流量的允许偏差应符合GB/T18430.1或 GB/T18430.2的规定。 5.1.2.3电源电压、频率应符合GB/T18430.1或GB/T18430.2的规定。 5.1.3制冷量和制热量
机组制冷量按式(2)计算:
Q.=Cpq(t,-t2)+Q
( 2 )
机组制热量按式(3)计算:
QCpq(t2-t)+Qe.h
·(3)
对于使用侧换热器水侧进行隔热时,式(2)中的Q.和式(3)中的Qc.可忽略不计;无隔热时,Q。.由式(4)确定,Q.h由式(5)确定:
Q..=-KA.(t,-te.m) Q..h=K.A.(te.m-t.)
..(4) ..(5)
式(2)~式(5)中: 4 ICS 27.200 J 73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0870—2014 代替GB/T10870—2001
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
性能试验方法
The methods of performance test for water chilling (heat pump)
packages using the vaper compression cycle
2014-12-31实施
2014-06-24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10870—2014
目 次
前言 1 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
m
2
术语和定义 4 试验规定
3
试验方法试验偏差总输人功率性能系数的评定性能不确定度分析示例..
5 6
7
a
8
10 11 16 20 22 24
9
附录A(规范性附录)风冷式和蒸发冷却式冷水(热泵)机组制热性能试验要求· 附录B(规范性附录) 风冷式和蒸发冷却式冷水(热泵)机组空气进口温度测量附录C(规范性附录) 试验用仪器仪表的型式及准确度的规定附录D(规范性附录) 压缩机、油泵、风机和淋水装置水泵输入功率的测量和计算附录E(资料性附录) 水冷式冷水机组制冷性能测量不确定度分析示例· GB/T 10870—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10870一2001《容积式和离心式冷水(热泵)机组性能试验方法》,与
GB/T10870-200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改为“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性能试验方法”;修改了主要试验和校核试验试验结果的允许偏差的要求;
一删除了水冷冷凝器校核试验方法;增加冷水(热泵)机组制热性能系数的评定;
一增加风冷式和蒸发冷却式冷水(热泵)机组制热性能试验要求;
增加风冷式和蒸发冷却式冷水(热泵)机组空气进口温度测量;增加水冷式冷水机组制冷性能测量不确定度分析示例。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冷冻空调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38)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合肥通用机电产品检测院有限公司、宁波博浪热能科
技有限公司、广东芬尼克兹节能设备有限公司、合肥通用环境控制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秀平、王汝金、答世超、陈劲康、王凯。 本标准所代替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0870—2001。 GB/T10870—2014
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性能试验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由电动机驱动的采用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的冷水(热泵)机组的主要性能参数的术语和定义、试验规定、试验方法、试验偏差、总输人功率、性能系数的评定等
本标准适用于由电动机驱动的采用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的冷水(热泵)机组(以下简称“机组”)的性能试验。冷却塔一体机组、盐水机组、乙二醇机组等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624.1 用安装在圆形截面管道中的差压装置测量满管流体流量 第1部分:一般原理和要求
GB/T2624.2J 用安装在圆形截面管道中的差压装置测量满管流体流量第2部分:孔板 GB/T2624.3 用安装在圆形截面管道中的差压装置测量满管流体流量第3部分:喷嘴和文丘
里喷嘴
GB/T2624.4 用安装在圆形截面管道中的差压装置测量满管流体流量 第4部分:文丘里管 GB/T5773-2004容积式制冷剂压缩机性能试验方法 GB/T 18430.1 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第1部分:工业或商业用及类似用途的冷水(热
泵)机组
GB/T18430.2 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第2部分:户用及类似用途的冷水(热泵)机组 GB50050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 JB/T7249制冷设备术语
3术语和定义
GB/T57732004、GB/T18430.1、GB/T18430.2和JB/T724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总输入功率grosselectricpower 在规定的制冷(热)能力试验条件下,机组运行时所消耗的输人功率的总和。 注1:总输人功率包括压缩机电动机、油泵电动机、电加热器和操作控制电路等的输人功率。 注2:对于风冷式机组,总输人功率还包括冷却风机功率;对于蒸发冷却式机组,总输人功率还包括淋水装置水泵功
率及冷却风机功率。
3.2
制冷性能系数 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for cooling;COP 在规定的制冷能力试验条件下,机组制冷量与制冷总输人功率之比,其值用W/W表示。
1 GB/T10870-2014
3.3
制热性能系数coefficientofperformanceforheating;COP 在规定的制热能力试验条件下,机组制热量与制热总输入功率之比,其值用W/W表示。
4试验规定
4.1一般规定
4.1.1排除机组制冷系统内的不凝性气体,并确认没有制冷剂的泄漏。 4.1.2机组制冷(热)系统内应有足够的制冷剂(按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制冷剂为混合工质的应保证其组分及构成,压缩机内应保持正常运转用润滑油量。 4.1.3试验系统应设置温度计套管和压力表引出接头等。 4.1.4试验用的测试设备和仪器仪表不应妨碍机组的正常运转和操作。 4.1.5机组使用侧换热器、热源侧换热器和油冷却器等的水侧应清洗干净。 4.1.6机组使用的水质应符合GB50050的规定。 4.1.7风冷式和蒸发冷却式机组的试验环境应充分宽散,距离机组0.5m处的空气流速不应大于 2 m/s。 4.2试验要求 4.2.1水冷式机组性能试验应包括主要试验和校核试验,两者应同时进行测量;风冷式和蒸发冷却式机组进行主要试验时,应采用两套仪表进行同时测量。机组性能试验时,应在对应测点位置处,预留一套测量仪表接口供第三方测试时使用。
校核试验仅适用于水冷式机组,风冷式和蒸发冷却式机组不做校核试验。 4.2.2水冷式机组的校核试验与主要试验的试验结果之间的允许偏差应不大于式(1)计算值,并以主要试验的测量结果为计算依据。
风冷式和蒸发冷却式机组采用两套仪表同时测量时,两组测量值中水温测量值的偏差不大于 0.1℃,水流量测量值的偏差不大于2%,总输人功率测量值的偏差不大于2%;两组试验结果之间的允许偏差应不大于式(1)计算值,并以两组试验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计算依据。
833.3
α=10.5-(0.07×FL)+ (DT×FL)
......(1 )
式中: 0 FL 负荷百分数,%; DTFL 使用侧换热器满负荷运行时的进、出水温差,单位为摄氏度(℃)。
试验结果的允许偏差,%;
4.2.3 测量应在机组试验工况稳定1h后进行。在测量开始前允许压力、温度、流量和液面作微小的调节。测量开始后不允许对机组做任何调节,所有记录的测量数据应满足GB/T18430.1和 GB/T18430.2的试验规定。稳态试验时,每5min取一组数据,每一个数据点的采集周期不应超过 10s,至少采集7组数据作为测试报告的原始记录。 4.2.4风冷式和蒸发冷却式机组制热性能试验要求按附录A执行。 4.3试验方法 4.3.1# 机组性能的主要试验方法为液体载冷剂法(见5.1)。 4.3.2 机组性能的校核试验方法可选取以下一种:
热平衡法(见5.2);
-
2 GB/T10870—2014
液体制冷剂流量计法(见5.3)。
4.3.3风冷式和蒸发冷却式机组的空气进口温度测量按附录B执行。 4.4 试验参数
试验时,试验参数按GB/T18430.1或GB/T18430.2的规定执行。 4.5 仪器仪表 4.5.1 试验用仪器仪表应经法定计量检验部门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 4.5.2 试验用仪器仪表的型式及准确度应按附录C的规定。 4.6 试验数据 4.6.1 一般应记录数据为:
试验日期、地点和人员;机组型号和出厂编号;
电源电压、频率; —机组总输人功率;
使用侧冷热)水进、出口温度;使用侧冷(热)水体积流量;使用侧进、出口水侧压降;制冷剂、润滑油及其充注量;大气压力及环境温度;使用侧换热器隔热层的说明。
4.6.2水冷式机组还应记录:
热源侧水进、出口温度;热源侧水体积流量;热源侧进、出口水侧压降。
4.6.3风冷式机组还应记录:
热源侧换热器进风干、湿球温度;风机转速。
4.6.4蒸发冷却式机组还应记录:
热源侧换热器进风干、湿球温度;风机转速;淋水装置水泵电动机输人功率;热源侧换热器供水温度;热源侧换热器供水体积流量。
4.6.5试验结果应记录:
一水冷式机组的主要试验和校核试验的制冷(热)量,风冷式和蒸发冷却式机组的主要试验的制
冷(热)量;校核试验和主要试验的试验结果的偏差(适用于水冷式机组),或采用两套仪表试验的试验结果的偏差(适用于风冷式或蒸发冷却式机组);机组总输人功率;制冷(热)性能系数
3 GB/T10870—2014
5试验方法
5.1液体载冷剂法 5.1.1试验装置
试验装置如图1所示,在机组使用侧换热器的冷(热)水进(出)口处安装有水量测量装置,进、出口处设置水量调节阀门。
水冷式机组试验时,还应有能提供满足热源侧水温和水流量试验条件的附加装置;风冷式或蒸发冷却式机组试验时,还应有能提供满足热源侧空气环境温湿度试验条件的附加装置。
9’ 4 0
N
机组
说明:
流量调节阀;流量计;
1
2
3 使用侧换热器; 4温度计。
图 1
5.1.2 试验要求 5.1.2.1 使用侧冷(热)水进、出口温度及流量的允许偏差应符合GB/T18430.1或GB/T18430.2的规定。 5.1.2.2 热源侧水进、出口温度或空气进口温度及流量的允许偏差应符合GB/T18430.1或 GB/T18430.2的规定。 5.1.2.3电源电压、频率应符合GB/T18430.1或GB/T18430.2的规定。 5.1.3制冷量和制热量
机组制冷量按式(2)计算:
Q.=Cpq(t,-t2)+Q
( 2 )
机组制热量按式(3)计算:
QCpq(t2-t)+Qe.h
·(3)
对于使用侧换热器水侧进行隔热时,式(2)中的Q.和式(3)中的Qc.可忽略不计;无隔热时,Q。.由式(4)确定,Q.h由式(5)确定:
Q..=-KA.(t,-te.m) Q..h=K.A.(te.m-t.)
..(4) ..(5)
式(2)~式(5)中: 4
上一章:HG/T 4283-2011 塑料焊接试样 弯曲检测方法 下一章:HG/T 4144-2010 工业用二正丁胺

相关文章

GB/T 10870-2014 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性能试验方法 含2015年第1号修改单 GB/T 18430.2-2016 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 第2部分:户用及类似用途的冷水(热泵)机组 GB 25131-2010 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 安全要求 JB/T 12323-2015 蒸气压缩循环蒸发冷却式冷水(热泵)机组 GB/T 25861-2023 蒸气压缩循环水源高温热泵机组 GB/T 25861-2010 蒸气压缩循环水源高温热泵机组 GB/T 25861-2023 蒸气压缩循环水源高温热泵机组 正式版 GB/T 25127.2-2020 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第2部分∶户用及类似用途的热泵(冷水)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