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GB/T 30823-2014 测定工业淬火油冷却性能的镍合金探头试验方法

GB/T 30823-2014 测定工业淬火油冷却性能的镍合金探头试验方法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0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2-11 08:55:37



相关搜索: 合金 方法 工业 冷却 试验 淬火 性能 测定 性能 30823

内容简介

GB/T 30823-2014 测定工业淬火油冷却性能的镍合金探头试验方法 ICs J36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0823—2014/IS09950:1995
测定工业淬火油冷却性能的镍合金探头
试验方法
Nickel-alloy probe test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cooling characteristics of
industrial quenching oil
(ISO 9950:1995,Industrial quenching oil-
Determination ofcoolingcharacteristicsNickel-alloyprobetestmethod,IDT)
2014-12-31实施
2014-06-24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30823—2014/IS09950:1995-—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SO9950:1995《测定工业火油冷却性能的镍合金探头试验方法》。 本标准中虽然保留了原国际标准中一些模拟电路的内容,由于已经不适应现在的需要,所以用户在
使用本标准时,可以不必深究模拟电路的部分内容。
由于ISO9950:1995标准至今现行未做修订,本标准的规范性引用文件仍沿用原国际标准的文件。 与本标准中规范性引用的国际文件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我国文件如下:
GB/T261—2008闪点的测定宾斯基-马丁闭口杯法(ISO2719:2002,MOD) GB/T265—1988 :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法和动力粘度计算法(ISO2909:1981,MOD) GB/T1884—2000原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实验室测定法(密度计法)(eqvISO3675: 1998)
本标准对于个别符号和表述方式采用了中文的习惯性写法,以符合中文的表达规范。为便于使用,本标准做了如下编辑性修改:
-ISO9950:1995中规范性引用文件由于是注日期标准,因此本标准在表1中各引用标准改为注日期引用;采用我国现行的法定计量单位,将我国已废除的单位“ppm”改为“10-6”;图1的尺寸及标注按照我国机械制图的规定进行标注。
本标准由全国热处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75)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北京机电研究所、南京科润工业介质股份有限公司、好富顿(上海)高级工业
介质有限公司、北京华立精细化工公司、天津热处理研究所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技术中心、长春一汽嘉信热处理科技有限公司、浙江
双环传动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西安福莱特热处理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耀、李俏、聂晓霖、姚继洪、林天泉、左永平、王水、陈士锋、宋宝敬、邢志松。 本标准参加起草人:汪玉喧、牟宗山、史天振、杨鸿飞。
I GB/T308232014/ISO99501995-—2014
引 言
在硬化钢材时,淬火通常是此类硬化过程的最关键工序。为了淬火,热处理工作者需要在不同类型的淬火介质如油、水基聚合物和乳化液之间选择。对每种类型介质,有许多不同的商品可供选用。由于热降解、污染及带出等原因,每种淬火介质在使用中的冷却性能均可能发生变化,
-些方法可用来评价淬火介质。间接试验,包括硬化某一种钢材试样,只能得到关于冷却性能的有限信息。直接试验最常用的方法被称为银球法,即将中心带有热电偶的银球加热并淬人待测淬火介质中,记录温度与时间的函数关系,且通常也记录银冷却速率与温度(或时间)的函数关系。
主要由于存在银球探头加工和测试结果评估的难题,几种改进的探头已经在使用,但基本方法是一样的。探头由各种材料及不同尺寸制成,形状通常是圆柱体。
为了能够在不同的实验室得到的测试结果及不同供应商提供的淬火介质技术说明之间进行比较,有必要使用标准的测试方法。因此,国际热处理联合会(IFHT)材料技术委员会淬火科学和技术专业组评估了现有的不同方法,为了推荐某种方法作为标准上取得一致,在一些国家安排了测试。此标准是该委员会的一项工作成果。
为与国际接轨,将ISO9950:1995等同转化为GB/T30823-2014。
Ⅱ GB/T30823—2014/ISO9950:1995—2014
测定工业萍火油冷却性能的镍合金探头
试验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使用镍合金探头测定工业火油冷却性能的试验室方法。测试在静态油中进行,可以在标准条件下对不同油品的冷却性能进行比较。测试结果与存在不同程度搅拌作用的工业火设备淬火速度之间的相关性还没有建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ISO2719:1988石油产品和润滑剂使用Pensky-martens闭口杯测定闪点方法(Petroleum products and lubricants--Determination of flash point-Pensky-Martens closed cup method)
ISO2909:1981石油产品根据运动粘度计算黏度指数的方法(Petroleumproducts--Calculation of viscosity index fromkinematic viscosity)
ISO3104:1994石油产品-透明和不透明液体测定运动粘度和计算动力黏度的方法(Petroleum productsTransparent and opaque liquids-Determination of kinematic viscosity and calculation of dynamic viscosity)
ISO3405:1988 石油产品馏程特性的测定方法(Petroleumproducts一Determinationof distillationcharacteristics)
ISO3675:1993原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或相对密度的实验室测定液体比重计方法(Crude petroleum and liquid petroleum productsLaboratory determination of density or relative density Hydrometer method)
BS1041,Part4:1966热电偶(Thermocouples) BS4937,Part4:1973镍铬-镍铝合金K型热电偶(Nickelchromium/nickel-aluminiumthermo
couples,TypeK)
3原理
一个几何中心装有热电偶的圆柱形镍合金试样(简称探头)在炉中加热到设定温度,然后放入一定体积的待测淬火油中。记录探头心部温度变化与时间的函数关系。
冷却速率也可以同时记录或以后确定。从记录中得到的测量值可用于评价待测淬火油。
4标定淬火液
4.1概述
推荐一种标定液用于探头(参见5.2)初期、定期的标定。当标定液不使用时,应保存在密闭的容器
1 GB/T30823—2014/IS099501995—2014
中。经200次率火或保存期超过2年(以两者之中先到为准),标定液应更换。
4.2物理特性
标定淬火液应是一种未混合的、直接蒸馏的、没有任何添加剂的高黏度指数石蜡基矿物油。其物理特性见表1。 4.3冷却特性
当进行标准火测试时,标定淬火液冷却特性的平均值应在表2所列的范围内。
表1标定率火液的物理特性 ISO剩方法
物理特性 40℃运动黏度
最小值 19.0
最大值 23.0
ISO 3104:1994
cSt* 100运动 黏度
ISO 3104:1994
3.9
4.4 2105 0.870
cSt 运动黏度指数 15℃的密度
1SO29091981 TSO367
AC
.100
kg/L
闪点(Pensky-Martens闭口杯法)
SO2719198
0
216

蒸发量为5%时的温度
3405.
C
蒸发量为50%时的温度
20
S034051988
灰分 %
2
9
:1cSt=10-*m/5
表2标定淬火液的冷却特性
冷却性能最大冷却速率
最小值 47.0
最大值 53.0
℃/s
冷却速率最大时的温度
490
530

300℃时冷却速率
6.0
8.0 14.0 21.0 55.0
℃/s
600 ℃ 400℃ 200℃
12.0 19.0 50.0
探头从浸人温度到下列温度所用时间
8
2 GB/T30823—2014/ISO9950:1995-2014
5装置 5.1容器
样品应装在清洁和干燥的高筒容器内,该容器直径为115mm士5mm,且由不易碎的材料制成。 5.2探头 5.2.1 概述
探头是由几何中心装有热电偶的镍合金圆柱体和安装在它上面的镍合金支撑管构成,见图1。 5.2.2 2探头尺寸
探头直径为12.5mm,长度60mm。热电偶的热接点应在其几何中心,见图1b)。 5.2.3 3.探头材料
探头应由Inconel60o"级镍铬铁合金或其他具有相同物理和热性能的材料制成。
单位为毫米
除非特别注明所有公差士0.25所有直径同心矿物质绝缘K型热电偶(NiCr/NiAI):外壳材料:Inconel60o";直径:1.5mm 常规长度最小190mm;末端25mm 热接点:绝缘型;冷端密封:环氧树脂
支撑管材料:Inconel600") 以30C焊接角紫配合在探头尾部
探头材料Ing onel 60oll
精加工磨削 /12.5mm+0.01mm
尾端支撑管材料:不锈钢
最小160
最小200
连接端标准K型热凭
(NiCr/NiAI)
a)总装配图
(精加工后12.5mm)
1.5可以紧推装入
30
TA
不钻中心孔
SR0. 75/ T/C
b)探头详图图1探头
1)标准成分(质量分数,%):镍十钴不小于72;铬1417;铁6~10;碳不大于0.15;锰不大于1;硫不大于0.015
硅不大于0.5;铜不大于0.5。 Inconel是因康(Inco)集团公司提供产品的商品名称。给出这一信息是为了方便本标准的使用者,并不是ISO 指定产品。如果其他等效产品具有相同效果,则可使用这些等效产品。
3 GB/T30823-2014/IS09950:1995--2014
5.2.4热电偶
探头温度应由带有金属外壳的由矿物质隔离的绝缘型结点的镍铬-镍铝热电偶测量。热电偶的外径为1.5mm,外壳材料为Inconel600合金。 5.2.5热电偶支撑管
热电偶支撑管应由外径为12.5mm的Inconel600或同等合金管制成。同时,探头加上支撑管应具有200mm的最小长度且典型长度是355mm。如果有必要,可以使用加长的支撑管用于机械传动。 如果有其他要求,从探头末端160mm处支撑管可用外径10mm的不锈钢材料,见图1a)。 5.2.6装配
探头应根据图1a)要求装配。热电偶应紧推装入探头本体中,开且为保证热电偶顶端正确装入加工孔底部,在装配其他部件之前,热电偶先装人。
外层热电偶支撑管采用TIG焊法(钨极情性气体保护焊,下同)与探头本体焊接TIG焊法也用于随后设计中连接支撑管的零件。
为了延长探头寿命,推荐热电偶接在图1所示的插拔型联接插头上,很重要的一点是热电偶应具有足够的长度用来弥补热膨胀 5.2.7 探头表面状态 5.2.7.1 新探头的初始化
为了得到稳定的结果,新操 在韧次使用前,应用任意种淬火油进行至少6次或者更多次的模拟淬火。通常,餐探头从炉温为850℃的加热炉中置接移至矿物油中耳在两次痒火之间秦头应按5.2.7.2的要求进行清洗 5.2.7.2清洗
P
每次完成淬火实验后应将探头从油中移出并使它冷却到50℃以下。使用一种适当的氯化物溶剂清洁探头表面,然后用干的不起毛的布擦干。 5.2.7.3修复
当最大冷却速率偏离初始化后达到稳定值的士5%时,应对探头进行修复,见5.2.7.1。 使用600号砂纸清理探头表面的疏松层,然后多(至少6次)直接从炉温为850℃的加热炉中率
人油中模拟淬火,直到在探头表面形成连续的氧化膜,并得到在初始化后获得值范围之内可重复的结果。 5.3加热设备 5.3.1加热炉
加热炉应是电阻加热管型炉,且可以水平或垂直安装。加热炉应能够在不小于120mm的加热区内保持恒温。探头应放在加热区中心,这样在60mm长度范围内,探头的温度变化不超过士2.5℃。 5.3.2温度控制器
使用的温度控制器应能够保持加热炉在保温期间其加热区在850℃士5℃的范围内。
4 GB/T30823-—2014/IS09950:1995—2014
5.3.3样品加热器
淬火油样品应能够在容器内(见5.1)加热,推荐采用内电阻加热器。 5.4传动结构
探头(见5.2)从加热炉中(见5.3.1)移到容器(见5.1)内的时间应不超过2s,最好采用自动机构。 探头应放置在淬火油样容积的几何中心,并且应使用机械支撑以防止探头振动和摆动。电子触发事件记录仪应放入系统中,以显示时间-温度曲线中探头接触油的瞬间时刻。 5.5测量系统 5.5.1概述
测量系统应能够提供每个待测率火油样的冷却特性的永久记录,郎得到操头温度与时间及冷却速率与温度变化的记录,见8.1。
可以使用以下两种方法中的任何一种得到这种记录: a)计算机技米; b)具备电子微分器的标准记录技术
5.5.1.1 计算机技术
采集探头热电偶的输出信号 数字化后存储到计算机内存中,采样频率不少于20次s。 在测武期间或在测试后,使用绘图仪绘制温度与时间的函数关系,
信号量 相应时闻 数值微分计第出来,绘制出冷却速率与探头温
冷却速率可通过探头热电度的函数关系。 5.5.1.2 标准记录技术
温度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可通过Y-t记录仪记录探头热电偶输出信号得到绘制冷却速率与探头温度的函数关系需要一个电子微分器,图2所示为微分器的典型电路图,它产
生一个正比于探头热电偶输出值随时间变化的速度信号,使用X-Y记录仪,记录该速度信号与相对应探头温度的关系。
微分
运行校准
y+
开关
热电偶
灵敏度
记录仪 Y轴
记录仪 X轴
注:所有寄存器和电容的温度系数为士0.0001/℃。
图2含微分器的典型电路
5 ICs J36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0823—2014/IS09950:1995
测定工业淬火油冷却性能的镍合金探头
试验方法
Nickel-alloy probe test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cooling characteristics of
industrial quenching oil
(ISO 9950:1995,Industrial quenching oil-
Determination ofcoolingcharacteristicsNickel-alloyprobetestmethod,IDT)
2014-12-31实施
2014-06-24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30823—2014/IS09950:1995-—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SO9950:1995《测定工业火油冷却性能的镍合金探头试验方法》。 本标准中虽然保留了原国际标准中一些模拟电路的内容,由于已经不适应现在的需要,所以用户在
使用本标准时,可以不必深究模拟电路的部分内容。
由于ISO9950:1995标准至今现行未做修订,本标准的规范性引用文件仍沿用原国际标准的文件。 与本标准中规范性引用的国际文件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我国文件如下:
GB/T261—2008闪点的测定宾斯基-马丁闭口杯法(ISO2719:2002,MOD) GB/T265—1988 :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法和动力粘度计算法(ISO2909:1981,MOD) GB/T1884—2000原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实验室测定法(密度计法)(eqvISO3675: 1998)
本标准对于个别符号和表述方式采用了中文的习惯性写法,以符合中文的表达规范。为便于使用,本标准做了如下编辑性修改:
-ISO9950:1995中规范性引用文件由于是注日期标准,因此本标准在表1中各引用标准改为注日期引用;采用我国现行的法定计量单位,将我国已废除的单位“ppm”改为“10-6”;图1的尺寸及标注按照我国机械制图的规定进行标注。
本标准由全国热处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75)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北京机电研究所、南京科润工业介质股份有限公司、好富顿(上海)高级工业
介质有限公司、北京华立精细化工公司、天津热处理研究所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技术中心、长春一汽嘉信热处理科技有限公司、浙江
双环传动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西安福莱特热处理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耀、李俏、聂晓霖、姚继洪、林天泉、左永平、王水、陈士锋、宋宝敬、邢志松。 本标准参加起草人:汪玉喧、牟宗山、史天振、杨鸿飞。
I GB/T308232014/ISO99501995-—2014
引 言
在硬化钢材时,淬火通常是此类硬化过程的最关键工序。为了淬火,热处理工作者需要在不同类型的淬火介质如油、水基聚合物和乳化液之间选择。对每种类型介质,有许多不同的商品可供选用。由于热降解、污染及带出等原因,每种淬火介质在使用中的冷却性能均可能发生变化,
-些方法可用来评价淬火介质。间接试验,包括硬化某一种钢材试样,只能得到关于冷却性能的有限信息。直接试验最常用的方法被称为银球法,即将中心带有热电偶的银球加热并淬人待测淬火介质中,记录温度与时间的函数关系,且通常也记录银冷却速率与温度(或时间)的函数关系。
主要由于存在银球探头加工和测试结果评估的难题,几种改进的探头已经在使用,但基本方法是一样的。探头由各种材料及不同尺寸制成,形状通常是圆柱体。
为了能够在不同的实验室得到的测试结果及不同供应商提供的淬火介质技术说明之间进行比较,有必要使用标准的测试方法。因此,国际热处理联合会(IFHT)材料技术委员会淬火科学和技术专业组评估了现有的不同方法,为了推荐某种方法作为标准上取得一致,在一些国家安排了测试。此标准是该委员会的一项工作成果。
为与国际接轨,将ISO9950:1995等同转化为GB/T30823-2014。
Ⅱ GB/T30823—2014/ISO9950:1995—2014
测定工业萍火油冷却性能的镍合金探头
试验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使用镍合金探头测定工业火油冷却性能的试验室方法。测试在静态油中进行,可以在标准条件下对不同油品的冷却性能进行比较。测试结果与存在不同程度搅拌作用的工业火设备淬火速度之间的相关性还没有建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ISO2719:1988石油产品和润滑剂使用Pensky-martens闭口杯测定闪点方法(Petroleum products and lubricants--Determination of flash point-Pensky-Martens closed cup method)
ISO2909:1981石油产品根据运动粘度计算黏度指数的方法(Petroleumproducts--Calculation of viscosity index fromkinematic viscosity)
ISO3104:1994石油产品-透明和不透明液体测定运动粘度和计算动力黏度的方法(Petroleum productsTransparent and opaque liquids-Determination of kinematic viscosity and calculation of dynamic viscosity)
ISO3405:1988 石油产品馏程特性的测定方法(Petroleumproducts一Determinationof distillationcharacteristics)
ISO3675:1993原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或相对密度的实验室测定液体比重计方法(Crude petroleum and liquid petroleum productsLaboratory determination of density or relative density Hydrometer method)
BS1041,Part4:1966热电偶(Thermocouples) BS4937,Part4:1973镍铬-镍铝合金K型热电偶(Nickelchromium/nickel-aluminiumthermo
couples,TypeK)
3原理
一个几何中心装有热电偶的圆柱形镍合金试样(简称探头)在炉中加热到设定温度,然后放入一定体积的待测淬火油中。记录探头心部温度变化与时间的函数关系。
冷却速率也可以同时记录或以后确定。从记录中得到的测量值可用于评价待测淬火油。
4标定淬火液
4.1概述
推荐一种标定液用于探头(参见5.2)初期、定期的标定。当标定液不使用时,应保存在密闭的容器
1 GB/T30823—2014/IS099501995—2014
中。经200次率火或保存期超过2年(以两者之中先到为准),标定液应更换。
4.2物理特性
标定淬火液应是一种未混合的、直接蒸馏的、没有任何添加剂的高黏度指数石蜡基矿物油。其物理特性见表1。 4.3冷却特性
当进行标准火测试时,标定淬火液冷却特性的平均值应在表2所列的范围内。
表1标定率火液的物理特性 ISO剩方法
物理特性 40℃运动黏度
最小值 19.0
最大值 23.0
ISO 3104:1994
cSt* 100运动 黏度
ISO 3104:1994
3.9
4.4 2105 0.870
cSt 运动黏度指数 15℃的密度
1SO29091981 TSO367
AC
.100
kg/L
闪点(Pensky-Martens闭口杯法)
SO2719198
0
216

蒸发量为5%时的温度
3405.
C
蒸发量为50%时的温度
20
S034051988
灰分 %
2
9
:1cSt=10-*m/5
表2标定淬火液的冷却特性
冷却性能最大冷却速率
最小值 47.0
最大值 53.0
℃/s
冷却速率最大时的温度
490
530

300℃时冷却速率
6.0
8.0 14.0 21.0 55.0
℃/s
600 ℃ 400℃ 200℃
12.0 19.0 50.0
探头从浸人温度到下列温度所用时间
8
2 GB/T30823—2014/ISO9950:1995-2014
5装置 5.1容器
样品应装在清洁和干燥的高筒容器内,该容器直径为115mm士5mm,且由不易碎的材料制成。 5.2探头 5.2.1 概述
探头是由几何中心装有热电偶的镍合金圆柱体和安装在它上面的镍合金支撑管构成,见图1。 5.2.2 2探头尺寸
探头直径为12.5mm,长度60mm。热电偶的热接点应在其几何中心,见图1b)。 5.2.3 3.探头材料
探头应由Inconel60o"级镍铬铁合金或其他具有相同物理和热性能的材料制成。
单位为毫米
除非特别注明所有公差士0.25所有直径同心矿物质绝缘K型热电偶(NiCr/NiAI):外壳材料:Inconel60o";直径:1.5mm 常规长度最小190mm;末端25mm 热接点:绝缘型;冷端密封:环氧树脂
支撑管材料:Inconel600") 以30C焊接角紫配合在探头尾部
探头材料Ing onel 60oll
精加工磨削 /12.5mm+0.01mm
尾端支撑管材料:不锈钢
最小160
最小200
连接端标准K型热凭
(NiCr/NiAI)
a)总装配图
(精加工后12.5mm)
1.5可以紧推装入
30
TA
不钻中心孔
SR0. 75/ T/C
b)探头详图图1探头
1)标准成分(质量分数,%):镍十钴不小于72;铬1417;铁6~10;碳不大于0.15;锰不大于1;硫不大于0.015
硅不大于0.5;铜不大于0.5。 Inconel是因康(Inco)集团公司提供产品的商品名称。给出这一信息是为了方便本标准的使用者,并不是ISO 指定产品。如果其他等效产品具有相同效果,则可使用这些等效产品。
3 GB/T30823-2014/IS09950:1995--2014
5.2.4热电偶
探头温度应由带有金属外壳的由矿物质隔离的绝缘型结点的镍铬-镍铝热电偶测量。热电偶的外径为1.5mm,外壳材料为Inconel600合金。 5.2.5热电偶支撑管
热电偶支撑管应由外径为12.5mm的Inconel600或同等合金管制成。同时,探头加上支撑管应具有200mm的最小长度且典型长度是355mm。如果有必要,可以使用加长的支撑管用于机械传动。 如果有其他要求,从探头末端160mm处支撑管可用外径10mm的不锈钢材料,见图1a)。 5.2.6装配
探头应根据图1a)要求装配。热电偶应紧推装入探头本体中,开且为保证热电偶顶端正确装入加工孔底部,在装配其他部件之前,热电偶先装人。
外层热电偶支撑管采用TIG焊法(钨极情性气体保护焊,下同)与探头本体焊接TIG焊法也用于随后设计中连接支撑管的零件。
为了延长探头寿命,推荐热电偶接在图1所示的插拔型联接插头上,很重要的一点是热电偶应具有足够的长度用来弥补热膨胀 5.2.7 探头表面状态 5.2.7.1 新探头的初始化
为了得到稳定的结果,新操 在韧次使用前,应用任意种淬火油进行至少6次或者更多次的模拟淬火。通常,餐探头从炉温为850℃的加热炉中置接移至矿物油中耳在两次痒火之间秦头应按5.2.7.2的要求进行清洗 5.2.7.2清洗
P
每次完成淬火实验后应将探头从油中移出并使它冷却到50℃以下。使用一种适当的氯化物溶剂清洁探头表面,然后用干的不起毛的布擦干。 5.2.7.3修复
当最大冷却速率偏离初始化后达到稳定值的士5%时,应对探头进行修复,见5.2.7.1。 使用600号砂纸清理探头表面的疏松层,然后多(至少6次)直接从炉温为850℃的加热炉中率
人油中模拟淬火,直到在探头表面形成连续的氧化膜,并得到在初始化后获得值范围之内可重复的结果。 5.3加热设备 5.3.1加热炉
加热炉应是电阻加热管型炉,且可以水平或垂直安装。加热炉应能够在不小于120mm的加热区内保持恒温。探头应放在加热区中心,这样在60mm长度范围内,探头的温度变化不超过士2.5℃。 5.3.2温度控制器
使用的温度控制器应能够保持加热炉在保温期间其加热区在850℃士5℃的范围内。
4 GB/T30823-—2014/IS09950:1995—2014
5.3.3样品加热器
淬火油样品应能够在容器内(见5.1)加热,推荐采用内电阻加热器。 5.4传动结构
探头(见5.2)从加热炉中(见5.3.1)移到容器(见5.1)内的时间应不超过2s,最好采用自动机构。 探头应放置在淬火油样容积的几何中心,并且应使用机械支撑以防止探头振动和摆动。电子触发事件记录仪应放入系统中,以显示时间-温度曲线中探头接触油的瞬间时刻。 5.5测量系统 5.5.1概述
测量系统应能够提供每个待测率火油样的冷却特性的永久记录,郎得到操头温度与时间及冷却速率与温度变化的记录,见8.1。
可以使用以下两种方法中的任何一种得到这种记录: a)计算机技米; b)具备电子微分器的标准记录技术
5.5.1.1 计算机技术
采集探头热电偶的输出信号 数字化后存储到计算机内存中,采样频率不少于20次s。 在测武期间或在测试后,使用绘图仪绘制温度与时间的函数关系,
信号量 相应时闻 数值微分计第出来,绘制出冷却速率与探头温
冷却速率可通过探头热电度的函数关系。 5.5.1.2 标准记录技术
温度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可通过Y-t记录仪记录探头热电偶输出信号得到绘制冷却速率与探头温度的函数关系需要一个电子微分器,图2所示为微分器的典型电路图,它产
生一个正比于探头热电偶输出值随时间变化的速度信号,使用X-Y记录仪,记录该速度信号与相对应探头温度的关系。
微分
运行校准
y+
开关
热电偶
灵敏度
记录仪 Y轴
记录仪 X轴
注:所有寄存器和电容的温度系数为士0.0001/℃。
图2含微分器的典型电路
5
上一章:GB/T 32540-2016 精密气体渗氮热处理技术要求 下一章:GB/T 32539-2016 高温渗碳

相关文章

GB/T 713.4-2023 承压设备用钢板和钢带 第4部分:规定低温性能的镍合金钢 YY/T 0906-2013 B型超声诊断设备性能试验方法配接腔内探头 GB/T 34550.1-2017 海水冷却水处理药剂性能评价方法第1部分∶缓蚀性能的测定 GB/T 34550.2-2017 海水冷却水处理药剂性能评价方法第2部分∶阻垢性能的测定 GB/T 34550.1-2017 海水冷却水处理药剂性能评价方法 第1部分:缓蚀性能的测定 GB/T 34550.2-2017 海水冷却水处理药剂性能评价方法 第2部分:阻垢性能的测定 GB/T 34550.4-2017 海水冷却水处理药剂性能评价方法第4部分∶动态模拟试验 GB/T 34550.4-2017 海水冷却水处理药剂性能评价方法 第4部分:动态模拟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