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HG/T 4335.2-2012 酸类物质泄漏的处理处置方法 第2部分:硫酸

HG/T 4335.2-2012 酸类物质泄漏的处理处置方法 第2部分:硫酸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0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2-16 08:34:56



相关搜索: hg 方法 物质 硫酸 4335 部分 处理

内容简介

HG/T 4335.2-2012 酸类物质泄漏的处理处置方法 第2部分:硫酸 ICS 13.030.20 Z 05 备案号:38743—2013
H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
HG/T 4335.2--2012
酸类物质泄漏的处理处置方法
第2部分:硫酸
Treatment and disposal method for acids spill
Part2:Sulfuric acid
2013-06-01实施
2012-12-28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HG/T4335.2—2012
前言
HG/T4335《酸类物质泄漏的处理处置方法》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1部分:盐酸;第2部分:硫酸;一第3部分:硝酸;第4部分:磷酸;第5部分:乙二酸(草酸);第6部分:冰醋酸;第7部分:发烟硫酸;第8部分:高氯酸;第9部分:氢氟酸;第10部分:氟硅酸;第11部分:甲酸;第12部分:氢漠酸。 本部分为HG/T4335的第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B和附录C均为资料性附录,本部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废弃化学品处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94)归口。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云南云天化国际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化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南化集团研究院、诸暨丰盈化工有限公司、天津市勤发化工有限公司等。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夏俊玲、李英翔、王宏、邱爱玲、朱燕玉、马卫华、纳志辉。
5
(15) HG/T4335.2—2012
酸类物质泄漏的处理处置方法
第2部分:硫酸
1范围
本部分告知了硫酸的理化性质和危害性,规定了发生硫酸泄漏时的紧急措施、泄漏现场的处理方法和泄漏现场的处置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硫酸在生产、贮存、使用、经营和运输等过程中发生泄漏时的处理、处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且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2268—2005危险货物品名表 GB/T18664一2002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和维护 GB20266耐化学品的工业用橡胶靴 GB/T24536—2009防护服装化学防护服的选择、使用和维护 AQ6102耐酸(碱)手套
3理化性质
硫酸的理化性质参见附录A。 4危害性 4.1危险性类别
按GB12268一2005第4章的规定,硫酸属第8类腐蚀性物质。 4.2、健康危害 4.2.1硫酸可导致皮肤、眼晴或黏膜的严重损害,引起结膜炎、结膜水肿、角膜浑浊,以致失明。 4.2.2吸入硫酸蒸气会引起呼吸道刺激反应,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引起喉痉李或声门水肿而室息死亡。 4.2.3摄入硫酸会腐蚀口腔和消化道,引起消化道烧伤以致形成溃疡,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肾损害、休克、致死等。 4.3环境危害 4.3.1对土壤造成污染,使植物炭化,严重时影响耕种,甚至造成土壤不能使用。 4.3.2流散到河流、湖泊、水渠、水库等水域,造成水域酸性污染。 4.3.3对水泥地面、建筑物的地基、路面等有较大的损害。 4.4腐蚀危害
硫酸对水泥、木材、塑料、橡胶、织物、石棉、铝合金、黄铜、铬17不锈钢等有腐蚀性,遇水稀释后的稀硫酸,可对碳钢、铸铁等有较强的腐蚀性。 5泄漏时的紧急措施 5.1报警 5.1.1发生环境泄漏时,事故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立即按照本单位危险化学品应急预案组织救援,并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环境保护、公安、卫生主管部门报告;道路运输、水路运输过程中发生危
:
(17)
1 HG/T4335.2—2012 险化学品事故的,驾驶人员、船员或者押运人员还应当向事故发生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报告。 5.1.2报警的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危险化学品的种类和数量,现场状况、已采取的措施联络电话、联络人姓名等,如果有人员中毒或伤亡应拨打120急救电话。 5.1.3同时设置警戒线,在救援人员未到达之前,应疏散无关人员撤离事故区,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自救。 5.2个体防护 5.2.1一般防护 5.2.1.1进行泄漏现场处理、处置时应做好个体防护。在没有防护的情况下,任何人不应暴露在能够或可能危害健康的环境中。 5.2.1.2现场救险人员在进人泄漏现场应穿戴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防护用具,撤离泄漏现场并经洗消后方可解除防护。 5.2.1.3使用防护用品时应参照产品使用说明书的相关规定,符合产品适用条件。 5.2.1.4急救措施参见附录B。 5.2.2身体防护
现场救险人员应按GB/T24536一2009第4章的要求选择化学防护服,宜穿气密型化学防护服,穿符合GB20266要求的橡胶靴,戴符合AQ6102要求的耐酸(碱)手套。 5.2.3呼吸系统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按GB/T18664一2002第4章的要求,宜选择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5.2.4眼睛防护
在眼睛防护时,应佩戴防腐蚀液喷溅的面罩或护目镜。 5.3泄漏源的控制 5.3.1断源 5.3.1.1切断泄漏源时,谨慎操作,操作人员应站在上风口。 5.3.1.2输送硫酸的容器、管道或槽车发生泄漏时,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切断泄漏源。 5.3.2堵漏 5.3.2.1针对泄漏容器、管道、槽车等情况,选用适合的堵漏器具。在充分考虑防腐措施后,迅速实施堵漏,用于堵漏器具的材质应使用耐硫酸腐蚀的材质,建议使用聚四氟乙烯、铅等材质。根据泄漏的情况宜采取以下措施:
一容器、槽车发生微孔(或称为砂眼)状泄漏时,宜采用螺丝钉加聚四氟乙烯胶带旋进泄漏孔的方
法堵漏;
容器、槽车发生缝隙状泄漏时,宜使用耐酸的外封式堵漏袋、电磁式堵漏工具组、粘贴式堵漏密
封胶(适用于高压)、堵漏夹具或堵漏锥堵漏;
一—容器、槽车发生孔洞状泄漏时,宜使用各种耐酸的堵漏夹具、粘贴式堵漏密封胶(适用于高压)或堵漏锥堵漏;
-管道发生缝隙状泄漏时,宜使用耐酸的外封式堵漏袋、封堵套管、电磁式堵漏工具组或堵漏夹管道发生孔洞状泄漏时,宜使用各种耐酸的堵漏夹具或粘贴式堵漏密封胶(适用于高压)堵漏。
具堵漏; 5.3.2.2阀门发生泄漏时,宜使用耐酸的阀门堵漏工具组或堵漏夹具堵漏。 5.3.2.3法兰盘或法兰垫片损坏发生泄漏时,宜使用耐酸的专用法兰夹具堵漏。 5.3.3倒罐 5.3.3.1在实施器具堵漏时,应同时采取倒罐的方法进行处理。倒罐前应对所使用的管道、容器等设备的材质和状况进行检查。 5.3.3.2倒罐时应使用洁净的、耐硫酸腐蚀材质的容器(材质宜选用携瓷,内衬聚四氟乙烯、陶瓷或耐
(18)
2 HG/T4335.2—2012
酸岩石碳钢等)和耐酸泵。 5.3.3.3倒罐时不能进行带压操作。 5.3.3.4倒罐结束后,应对泄漏设备、容器、车辆等及时进行处理、处置。
6泄漏现场的处理方法 6.1水体中泄漏的应急处理 6.1.1对水体周围进行警戒,严禁游泳、取水、用水和捕捞等一切活动,如果污染严重,水体周围的地下水应禁止饮用。 6.1.2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事发地点下游沿河筑建拦河坝,防止受污染的河水下泄。如果可能应在事发地点上游沿河筑建拦河坝或新开一条河道,让上游流来的清洁水绕过污染源减少污染物下排速度。 6.1.3向受污染的水体中选择性地投放适量的粉状氧化钙(生石灰,CaO)、粉状氢氧化钙[熟灰石, Ca(OH)2、粉状碳酸氢钠(小苏打,NaHCO3)或粉状碳酸钠(纯碱,Na2CO)等与泄漏物中和,上述操作应按照环境保护部门的要求进行,并由环境保护部门根据现场监测结果,判定污染消除的程度。 6.2陆上泄漏的应急处理 6.2.1少量泄漏 6.2.1.1禁流失
阻断泄漏物流入水体、地下水管道或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6.2.1.2、吸附、中和
使用适量的砂土、水泥、粉状氧化钙(生石灰,CaO)、粉状氢氧化钙熟灰石,Ca(OH)2]等与泄漏物混合,将吸附泄漏物的物质收集室专用容器中进行集中处置。 6.2.2大量泄漏 6.2.2.1禁流失
阻断泄漏物流入水体、地下水管道或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6.2.2.2收容
借助现场环境,通过挖坑、挖沟、围堵或引流等方式使泄漏物汇聚到低洼处并收集起来,坑内应覆上塑料膜,防止液体渗漏。 6.2.2.3转移
将易燃物、可燃物及硫酸的禁配物等转移出泄漏区,避免泄漏物接触到上述物质。 6.2.2.4回收
用洁净的耐酸泵将泄漏物转移到槽车或专用收集容器内进行回收,将被污染的土壤收集于合适的容器内。 6.2.2.5吸附、中和
对不能回收的泄漏物,用砂土、水泥、粉状氧化钙(生石灰,CaO)、粉状氢氧化钙[熟灰石, Ca(OH)2J、粉状碳酸氢钠(小苏打,NaHCO3)或粉状碳酸钠(纯碱,Na2CO3)等对泄漏物进行中和处理,收集并集中处置。如果现场产生大量白色刺激性烟雾,应喷洒雾状水稀释烟雾和降尘,不能对泄漏物或泄漏点直接喷水。在稀释或冲洗泄漏物时,应控制稀释或冲洗水流散对环境的二次污染,对其进行收集并集中处置。 6.3消防
发生火灾时,消防措施参见附录C。 7泄漏现场的处置方法 7.1泄漏物的处置
未污染的泄漏物应运回生产、使用单位或具有资质的专业危险废物处理机构进行回收利用。被污
.
(19)
3 HG/T 4335.2—2012 染的泄漏物收集后运至具有资质的专业危险废物处理机构进行处理。 7.2覆盖物的处置
对处理事故时使用的所有覆盖物(包括吸附物)进行彻底清理,将覆盖物转移到专用容器中,交给相关单位进行处理,或运至具有资质的专业危险废物处理机构进行处理。 7.3污染物的处置
对被污染的机器、设备、设施、工具、器材及防护用品等,由救援人员用开花或喷雾水流进行集中洗消,再用水进行冲洗,冲洗的水统一收集再进行处置,防止二次污染。 7.4泄漏区的处置
对泄漏区的路面等用大量水进行冲洗,冲洗的水统一收集再进行处理。现场处理完毕后,对环境进行检测和评估,不应留下任何隐患。
(20)
4 HG/T 4335.2—2012 A.7.1 运输注意事项
冬季运输时应注意保温,温度过低会出现结晶现象,给使用带来麻烦或不安全因素。表A.1给出了不同浓度硫酸的结晶温度
表A.1 不同浓度硫酸的结晶温度
结晶温度/℃ 29. 5
硫酸浓度w/%
75 80 85 90 92.5 98 98. 5
0. 1 8. 0 5. 5 22. 0 0. 7 1. 8
(22)
6
上一章:GB/T 30256-2013 节能量测量和验证技术要求 泵类液体输送系统 下一章:HG 30012-2013 生产区域盲板抽堵作业安全规范

相关文章

HG/T 4335.7-2012 酸类物质泄漏的处理处置方法 第7部分:发烟硫酸 HG/T 4335.1-2012 酸类物质泄漏的处理处置方法 第1部分:盐酸 HG/T 4335.3-2012 酸类物质泄漏的处理处置方法 第3部分:硝酸 HG/T 4335.4-2012 酸类物质泄漏的处理处置方法 第4部分:磷酸 HG/T 4335.11-2012 酸类物质泄漏的处理处置方法 第11部分:甲酸 HG/T 4335.8-2012 酸类物质泄漏的处理处置方法 第8部分:高氯酸 HG/T 4335.9-2012 酸类物质泄漏的处理处置方法 第9部分:氢氟酸 HG/T 4335.5-2012 酸类物质泄漏的处理处置方法 第5部分:乙二酸(草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