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13.060.30;19.020 G 77 备案号:37857—2013
H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
HG/T 4331—2012
水处理剂混凝性能的评价方法
Water treatment chemicals coagulation
performance valuation method
2013-03-01实施
2012-11-07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HG/T4331—201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水处理剂分技术委员会(SAC/TC63/SC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深圳市中润水工业技术发展公司、焦作市爱尔福克化工有限公司、淄博天水新材
料有限公司、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广州市特种承压设备检测研究院、江门市慧信净水材料有限公司、河南科泰净水材料有限公司、宁波顺帆净水剂有限公司、河北工业大学、同济大学、重庆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润生、许志远、吴翠荣、朱传俊、杨麟、谭铭卓、周秋涛、张德明、邵青、李风亭、 郑怀礼。
HG/T4331-—2012
水处理剂混凝性能的评价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处理剂混凝性能的混凝沉淀试验和混凝脱色、混凝去除有机物性能测定的评价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水处理剂混凝性能的测定,用于水处理混凝剂配方筛选、投药量控制、设计参数提供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01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GB/T602—2002化学试剂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的制备(neqISO6353-1:1982)
2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neqISO6353-1:1982)
GB/T6032002 GB/T6682—2008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modISO3696:1987) GB/T15456-2008工业循环冷却水中需氧量(COD)的测定高锰酸钾法
3试验方法 3.1混凝沉淀试验 3.1.1方法提要
以混凝试验搅拌机为试验装置,取待处理水,加人水处理混凝剂,在一定的水力条件下进行混合、絮凝和沉淀,根据试验后测定的水质参数,评价水处理剂的混凝性能。 3.1.2试剂和材料 3.1.2.1水:GB/T6682,三级。 3.1.2.2盐酸标准溶液:c(HCl)约0.5mol/L。 3.1.2.3氢氧化钠溶液:c(NaOH)约0.5mol/L。 3.1.2.4水处理混凝剂:各种待测水处理混凝剂以有效成分计,按计算量称取,精确至1mg。用水溶解,移人1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使稀释液中有效成分含量为1.0mg/mL~10.0mg/ mL。该溶液限在4h内使用。 3.1.3仪器和设备 3.1.3.1混凝试验搅拌机 3.1.3.1.1搅拌机的主要技术要求 3. 1.3. 1. 1. 1 搅拌机各联的设定转速和实际运行转速的误差≤1.0%。 3.1.3.1.1.2搅拌浆叶的尺寸和安装位置的示意图见图1,其误差应≤1.0mm。 3.1.3.1.1.3 底部设照明装置,便于清楚观察絮体状况,同时应有隔热措施,防止搅拌杯内水温升高。 3.1.3.1.1.4 一个杯对应设置一个加药管,并具备同步加药功能。 3.1.3.1.1.5搅拌桨产生的速度梯度G应在10s-1~1000s-1内可调。 3.1.3.1.1.6 搅拌和沉淀时间设置应在99min内可调,误差≤1.0s。 3. 1.3.1. 1.7 搅拌机能测量水温。 3.1.3.1.1.8搅拌机运行参数应包括水温、转速、时间、G值和程序号等。
1
HG/T4331—2012
4
D-2d
-
图1搅拌桨叶尺寸及位置示意图
3.1.3.2搅拌杯的技术要求 3.1.3.2.1搅拌杯的容积有2L、1L和0.5L三种,可按需要选用,杯形有圆形和方形,一般用圆形。 3.1.3.2.2搅拌杯上应有容积刻度,容积误差应≤1.0%。 3.1.3.2.3搅拌杯宜采用透明的有机玻璃、塑料材质或玻璃杯,应具有足够的化学稳定性,杯上应设置取样口。 3.1.3.3散射光浊度计:分度值0.01NTU。 3.1.3.4pH计:分度值0.01pH。 3.1.4试验程序设置
试验程序包括混合、絮凝和沉淀三个部分,应按以下控制参数设置程序。 混合 速度梯度G值:500s-1~1000s~1 时间10s~60s 絮凝 速度梯度G值:100s-1~10s-1
时间5min~30min
GT 104~105 G值 应逐时递减沉淀 时间10min~30min
3.1.5试验步骤 3.1.5.1将待测水搅拌均匀,放入6个搅拌杯中,准确加注至刻线,若需调节待测水pH值,可用盐酸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调节。用浊度计测定待测水浊度,用pH计测定待测水或调节后待测水的pH值。 3.1.5.2用移液管往加药管中依次加入水处理剂稀释液。 3.1.5.3放下搅拌浆叶,开启混凝试验搅拌器电源,设定试验程序,按下运行按钮,混凝试验按程序执行。沉淀时间到,移取澄清水样,测定混凝后水剩余浊度和其他水质指标。 3.1.5.4试验期间,同时观测絮体形成时间、形状、大小和沉淀状况,并按附录A记录。 3.2混凝脱色性能的试验 3.2.1方法提要
用直接蓝199或活性红KE-7B配成有色水(有色原水),加人混凝剂,通过混凝沉淀脱色试验,用分光光度计在最大吸收波长(直接蓝199:590nm、活性红KE-7B:530nm)处测定净化后水的吸光度,计算混凝剂的混凝脱色率。 3.2.2试剂和材料 3.2.2.1水:GB/T6682,三级。 3.2.2.2盐酸溶液:c(HCl)约0.5mol/L。 3.2.2.3氢氧化钠溶液:c(NaOH)约0.5mol/L。 3.2.2.4直接蓝199溶液:5.0g/L。 2
HG/T4331—2012
3.2.2.5活性红KE-7B溶液:5.0mg/L。 3.2.3仪器和设备 3.2.3.1混凝试验搅拌机:同3.1.3.1。 3.2.3.2pH计:分度值:0.01pH。 3.2.3.3分光光度计:波长200nm~1000nm。 3.2.4试验步骤 3.2.4.1在水中加人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溶液,用pH计调节pH值至7.5,放人6个搅拌杯中,每杯(1L)各加1.0mL直接蓝199溶液或活性红KE-7B溶液,准确加水至刻度,搅匀。 3.2.4.2用移液管往加药管中依次加注水处理剂稀释液。 3.2.4.3放下搅拌桨叶,开启混凝试验搅拌机电源,设定试验程序,按下运行按钮,混凝脱色试验按程序执行。沉淀时间到,取澄清水样,在相应波长下测定滤液的吸光值。 3.2.5结果计算
混凝脱色率W以百分数表示,按式(1)计算:
×100
(1)
W-
式中: A—混凝脱色后的吸光值; Ao——混凝脱色前原水的吸光值。
3.3混凝去除有机物性能的测定 3.3.1方法提要
在含有机物的废水或污水中,加人水处理混凝剂,通过混凝沉淀试验后,采用GB/T15456一2008 测定净化后水的COD含量或用分光光度计在波长365nm和253.7nm处,测定其吸光值计算混凝剂去除有机物的性能。 3.3.2试剂和材料:同3.1.2。 3.3.3仪器和设备:同3.1.3。 3.3.4试验步骤 3.3.4.1将待测水搅拌均匀,放人6个搅拌杯中,准确加注至刻线,若需调节待测水pH值,可用盐酸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调节。用分光光度计测待测水或调节后待测水的COD值或在波长365nm和 253.7nm处的吸光值。 3.3.4.2用移液管往加药管中依次加人水处理剂稀释液。 3.3.4.3放下搅拌桨叶,开启混凝试验搅拌器电源,设定试验程序,按下运行按钮,混凝试验按程序执行。沉淀时间到,移取澄清水样,测定混凝后水的COD值或在波长365nm和253.7nm处的吸光值。 3.3.5结果计算 3.3.5.1混凝去除有机物性能W1以百分数表示,按式(2)计算:
Wi=(1- X100
.(2)
式中:
混凝净化后水的COD值,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o
P——原水的COD值,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3.3.5.2混凝去除有机物性能W2以百分数表示,按式(3)计算:
A253.7 -A365)×100 Ao253.7-Ao365
W2=(1
(3)
式中: A253.7— 波长253.7nm处混凝净化后水的吸光值;
3
HG/T4331—2012
A365——波长365nm处混凝净化后水的吸光值; Ao253.7——波长253.7nm处原水的吸光值; Ao365—-—波长365nm处原水的吸光值。
4
HG/T4331—2012
附录A (资料性附录)混凝沉淀试验记录混凝沉淀试验记录表式
日期 Gt
水样地点
浊度水温
pH值碱度
搅拌杯号 3
项 目
2
5
6
1
4
- 2. 3.
加药顺序及投加量/(mg/L)
转速时间转速时间转速时间转速时间转速时间
1挡
混合
2挡
1挡
2档
絮凝
3挡絮凝出现时间
时间沉淀速度
浊度/NTU 色度/度碱度/(mg/L)
沉淀
水质检验
pH值 COD值
混凝沉淀效果
5
ICS13.060.30;19.020 G 77 备案号:37857—2013
H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
HG/T 4331—2012
水处理剂混凝性能的评价方法
Water treatment chemicals coagulation
performance valuation method
2013-03-01实施
2012-11-07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HG/T4331—201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水处理剂分技术委员会(SAC/TC63/SC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深圳市中润水工业技术发展公司、焦作市爱尔福克化工有限公司、淄博天水新材
料有限公司、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广州市特种承压设备检测研究院、江门市慧信净水材料有限公司、河南科泰净水材料有限公司、宁波顺帆净水剂有限公司、河北工业大学、同济大学、重庆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润生、许志远、吴翠荣、朱传俊、杨麟、谭铭卓、周秋涛、张德明、邵青、李风亭、 郑怀礼。
HG/T4331-—2012
水处理剂混凝性能的评价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处理剂混凝性能的混凝沉淀试验和混凝脱色、混凝去除有机物性能测定的评价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水处理剂混凝性能的测定,用于水处理混凝剂配方筛选、投药量控制、设计参数提供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01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GB/T602—2002化学试剂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的制备(neqISO6353-1:1982)
2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neqISO6353-1:1982)
GB/T6032002 GB/T6682—2008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modISO3696:1987) GB/T15456-2008工业循环冷却水中需氧量(COD)的测定高锰酸钾法
3试验方法 3.1混凝沉淀试验 3.1.1方法提要
以混凝试验搅拌机为试验装置,取待处理水,加人水处理混凝剂,在一定的水力条件下进行混合、絮凝和沉淀,根据试验后测定的水质参数,评价水处理剂的混凝性能。 3.1.2试剂和材料 3.1.2.1水:GB/T6682,三级。 3.1.2.2盐酸标准溶液:c(HCl)约0.5mol/L。 3.1.2.3氢氧化钠溶液:c(NaOH)约0.5mol/L。 3.1.2.4水处理混凝剂:各种待测水处理混凝剂以有效成分计,按计算量称取,精确至1mg。用水溶解,移人1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使稀释液中有效成分含量为1.0mg/mL~10.0mg/ mL。该溶液限在4h内使用。 3.1.3仪器和设备 3.1.3.1混凝试验搅拌机 3.1.3.1.1搅拌机的主要技术要求 3. 1.3. 1. 1. 1 搅拌机各联的设定转速和实际运行转速的误差≤1.0%。 3.1.3.1.1.2搅拌浆叶的尺寸和安装位置的示意图见图1,其误差应≤1.0mm。 3.1.3.1.1.3 底部设照明装置,便于清楚观察絮体状况,同时应有隔热措施,防止搅拌杯内水温升高。 3.1.3.1.1.4 一个杯对应设置一个加药管,并具备同步加药功能。 3.1.3.1.1.5搅拌桨产生的速度梯度G应在10s-1~1000s-1内可调。 3.1.3.1.1.6 搅拌和沉淀时间设置应在99min内可调,误差≤1.0s。 3. 1.3.1. 1.7 搅拌机能测量水温。 3.1.3.1.1.8搅拌机运行参数应包括水温、转速、时间、G值和程序号等。
1
HG/T4331—2012
4
D-2d
-
图1搅拌桨叶尺寸及位置示意图
3.1.3.2搅拌杯的技术要求 3.1.3.2.1搅拌杯的容积有2L、1L和0.5L三种,可按需要选用,杯形有圆形和方形,一般用圆形。 3.1.3.2.2搅拌杯上应有容积刻度,容积误差应≤1.0%。 3.1.3.2.3搅拌杯宜采用透明的有机玻璃、塑料材质或玻璃杯,应具有足够的化学稳定性,杯上应设置取样口。 3.1.3.3散射光浊度计:分度值0.01NTU。 3.1.3.4pH计:分度值0.01pH。 3.1.4试验程序设置
试验程序包括混合、絮凝和沉淀三个部分,应按以下控制参数设置程序。 混合 速度梯度G值:500s-1~1000s~1 时间10s~60s 絮凝 速度梯度G值:100s-1~10s-1
时间5min~30min
GT 104~105 G值 应逐时递减沉淀 时间10min~30min
3.1.5试验步骤 3.1.5.1将待测水搅拌均匀,放入6个搅拌杯中,准确加注至刻线,若需调节待测水pH值,可用盐酸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调节。用浊度计测定待测水浊度,用pH计测定待测水或调节后待测水的pH值。 3.1.5.2用移液管往加药管中依次加入水处理剂稀释液。 3.1.5.3放下搅拌浆叶,开启混凝试验搅拌器电源,设定试验程序,按下运行按钮,混凝试验按程序执行。沉淀时间到,移取澄清水样,测定混凝后水剩余浊度和其他水质指标。 3.1.5.4试验期间,同时观测絮体形成时间、形状、大小和沉淀状况,并按附录A记录。 3.2混凝脱色性能的试验 3.2.1方法提要
用直接蓝199或活性红KE-7B配成有色水(有色原水),加人混凝剂,通过混凝沉淀脱色试验,用分光光度计在最大吸收波长(直接蓝199:590nm、活性红KE-7B:530nm)处测定净化后水的吸光度,计算混凝剂的混凝脱色率。 3.2.2试剂和材料 3.2.2.1水:GB/T6682,三级。 3.2.2.2盐酸溶液:c(HCl)约0.5mol/L。 3.2.2.3氢氧化钠溶液:c(NaOH)约0.5mol/L。 3.2.2.4直接蓝199溶液:5.0g/L。 2
HG/T4331—2012
3.2.2.5活性红KE-7B溶液:5.0mg/L。 3.2.3仪器和设备 3.2.3.1混凝试验搅拌机:同3.1.3.1。 3.2.3.2pH计:分度值:0.01pH。 3.2.3.3分光光度计:波长200nm~1000nm。 3.2.4试验步骤 3.2.4.1在水中加人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溶液,用pH计调节pH值至7.5,放人6个搅拌杯中,每杯(1L)各加1.0mL直接蓝199溶液或活性红KE-7B溶液,准确加水至刻度,搅匀。 3.2.4.2用移液管往加药管中依次加注水处理剂稀释液。 3.2.4.3放下搅拌桨叶,开启混凝试验搅拌机电源,设定试验程序,按下运行按钮,混凝脱色试验按程序执行。沉淀时间到,取澄清水样,在相应波长下测定滤液的吸光值。 3.2.5结果计算
混凝脱色率W以百分数表示,按式(1)计算:
×100
(1)
W-
式中: A—混凝脱色后的吸光值; Ao——混凝脱色前原水的吸光值。
3.3混凝去除有机物性能的测定 3.3.1方法提要
在含有机物的废水或污水中,加人水处理混凝剂,通过混凝沉淀试验后,采用GB/T15456一2008 测定净化后水的COD含量或用分光光度计在波长365nm和253.7nm处,测定其吸光值计算混凝剂去除有机物的性能。 3.3.2试剂和材料:同3.1.2。 3.3.3仪器和设备:同3.1.3。 3.3.4试验步骤 3.3.4.1将待测水搅拌均匀,放人6个搅拌杯中,准确加注至刻线,若需调节待测水pH值,可用盐酸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调节。用分光光度计测待测水或调节后待测水的COD值或在波长365nm和 253.7nm处的吸光值。 3.3.4.2用移液管往加药管中依次加人水处理剂稀释液。 3.3.4.3放下搅拌桨叶,开启混凝试验搅拌器电源,设定试验程序,按下运行按钮,混凝试验按程序执行。沉淀时间到,移取澄清水样,测定混凝后水的COD值或在波长365nm和253.7nm处的吸光值。 3.3.5结果计算 3.3.5.1混凝去除有机物性能W1以百分数表示,按式(2)计算:
Wi=(1- X100
.(2)
式中:
混凝净化后水的COD值,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o
P——原水的COD值,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3.3.5.2混凝去除有机物性能W2以百分数表示,按式(3)计算:
A253.7 -A365)×100 Ao253.7-Ao365
W2=(1
(3)
式中: A253.7— 波长253.7nm处混凝净化后水的吸光值;
3
HG/T4331—2012
A365——波长365nm处混凝净化后水的吸光值; Ao253.7——波长253.7nm处原水的吸光值; Ao365—-—波长365nm处原水的吸光值。
4
HG/T4331—2012
附录A (资料性附录)混凝沉淀试验记录混凝沉淀试验记录表式
日期 Gt
水样地点
浊度水温
pH值碱度
搅拌杯号 3
项 目
2
5
6
1
4
- 2. 3.
加药顺序及投加量/(mg/L)
转速时间转速时间转速时间转速时间转速时间
1挡
混合
2挡
1挡
2档
絮凝
3挡絮凝出现时间
时间沉淀速度
浊度/NTU 色度/度碱度/(mg/L)
沉淀
水质检验
pH值 COD值
混凝沉淀效果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