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91.100.60 H 30
GP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3615.22012
铝合金建筑型材用辅助材料第2部分:聚氨酯隔热胶材料
Accessorial material for architectural aluminum alloy profiles-
Part 2:Material for thermal barrier polyurethane
2013-02-01实施
2012-05-11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23615.2—2012
前言
GB/T23615《铝合金建筑型材用辅助材料》分为两个部分:
第1部分:聚酰胺隔热条; —第2部分:聚氨酯隔热胶材料。 本部分为GB/T23615的第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是参考AAMATIRA8-08《建筑铝合金隔热型材结构性能》中有关隔热材料的要求编制的。
本部分与AAMATIRA8-08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部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归口。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亚松聚氨酯(上海)有限公司、国家化学建筑材料测试中心。 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巴斯夫聚氨酯(中国)有限公司、大连固得聚氨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广东坚
美铝型材厂有限公司、福建省南平铝业有限公司、苏州罗普斯金铝业有限公司、广东豪美铝业有限公司、 佛山澳美铝业有限公司、浙江乐祥铝业有限公司、广东兴发创新股份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乔鸿、赵观新、何振程、丁金海、夏建军、黄钟亮、卢继延、林洁、颜廷柱、周春荣、 谭兴元、金祥龙、陈文泗。
GB/T23615.2—2012
铝合金建筑型材用辅助材料第2部分:聚氨酯隔热胶材料
1范围
GB/T23615的本部分规定了铝合金建筑型材用聚氨酯隔热胶材料(以下简称隔热胶)用的异氰酸酯类混合物、多元醇树脂(以下统称为原胶)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质量证明书与订货单(或合同)内容。
本部分适用于经化学反应法转化成铝合金建筑型材用隔热胶的原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033.1一2008塑料非泡沫塑料密度的测定第1部分:浸渍法、液体比重瓶法和滴定法 GB/T1036 6塑料-30℃~30℃线膨胀系数测定石英膨胀计法 GB/T1040.2--2006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2部分:模塑和挤塑塑料的试验条件 GB/T1634.1一2004塑料负荷变形温度的测定第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 GB/T1843--2008塑料悬臂梁冲击强度的测定 GB/T2411—2008! 塑料和硬橡胶使用硬度计测定压痕硬度(邵氏硬度) GB5237.1铝合金建筑型材第1部分:基材 GB5237.4铝合金建筑型材第4部分:粉末喷涂型材 GB5237.6一2012铝合金建筑型材第6部分:隔热型材 GB/T10295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热流计法 GB/T16422.3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第3部分:荧光紫外灯 GB/T28289 9铝合金隔热型材复合性能试验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隔热胶thermalbarrierpolyurethane 在铝合金隔热型材中起减少热传导并具有结构连接作用的由异氰酸酯类混合物和多元醇树脂作为
原料经化学反应法制成的聚氨酯化合物。 3. 2
隔热胶样板referencesampleforthermalbarrierpolyurethane 将异氰酸酯类混合物和多元醇树脂按供方提供的、生成隔热胶所需的比例,采用专用浇注设备注人
专用模具中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聚氨酯化合物胶板称为隔热胶样板。
1
GB/T23615.2—2012
3.3
隔热型材标准样品referencesampleforthermalbarrierprofiles 将异氰酸酯类混合物和多元醇树脂按供方提供的、生成隔热胶所需的比例,采用专用浇注设备注入
表面经色号为RAL9016的聚酯粉末喷涂处理的、符合GB5237.4要求的、6063-T5铝合金型材的浇注槽口(I级原胶选择GB5237.6—2012表C.1中所示BB槽口,Ⅱ级原胶选择GB5237.6—2012表C.1 中所示DD槽口)中,制成的浇注式隔热型材称为隔热型材标准样品。
4要求
4.1产品分类
原胶类别、类别代号、成分、性能等级见表1。
表 1
类别代号
成分
类别
性能等级 I级、Ⅱ级
异氰酸酯类混合物
以>50%异氰酸酯为主要成分,其余为添加剂以>50%多元醇为主要成分,其余为添加剂
1 P
多元醇树酯
4.2 外观质量、手动凝固时间 4.2.1外观质量
以0.5m距离观测原胶,应色泽均匀、无夹杂。 4.2.2 手动凝固时间
手动凝固时间应符合表2的要求。
表 2
要求
项目手动凝固时间/s
Ⅱ级原胶 ≤21
I级原胶 38
4.3 隔热胶样板 4.3.1 采用原胶制成的隔热胶样板的性能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要求
项目外观质量密度/(g/cm*)
I级原胶制成的隔热胶样板
Ⅱ级原胶制成的隔热胶样板
光滑、色泽均匀、无杂质
≥1.149
负荷变形温度(0.455MPa)/℃
≥60
≥75
2
GB/T23615.2—2012
表3(续)
要求
项目
I级原胶制成的隔热胶样板
Ⅱ级原胶制成的隔热胶样板
导热系数/[W/(m·K)]悬臂粱缺口冲击强度/J/m)
0.19
≥72
≥75
≥65 ≥26 ≥20 ≥31 ≥24
邵氏硬度(HD) 室温抗拉强度/MPa
断裂应变/% 低温抗拉强度/MPa
室温抗拉强度/MPa 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
耐紫外线老化性能
(200 h)
≥65
≥68
(J/m)
4.3.2需方对高温抗拉强度、线膨胀系数有要求时,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并在订货单(或合同)中注明。 4. 4 4固化放热温度
需方对固化放热温度有要求时,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并在订货单(或合同)中注明。 4.5湿性收缩率
需方对湿性收缩率有要求时,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并在订货单(或合同)中注明。 4.6隔热型材标准样品
采用原胶制成的隔热型材标准样品纵向剪切试验、横向拉伸试验、热循环试验性能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
试验结果
隔热材料变形量平均值
纵向抗剪特征值
横向抗拉特征值
试验项目
N/mm
N/mm
室温 低温 高温 室温 低温 高温 mm ≥>30 ≥30 ≥24 ≥24 ≥24 >12
I级原胶制成的隔热型材
纵向剪切试验 标准样品和横向拉伸试验 Ⅱ级原胶制成的隔热型材
≥32 ≥32 ≥24 ≥30 ≥30 ≥20
标准样品 I级原胶制成的隔热型材标准样品
0.6
60次热循环试验
≥30
90次热循环试验 标准样品 Ⅱ级原胶制成的隔热型材
≥32
≤0.6
3
GB/T 23615.2—2012
4.7铝合金型材表面处理的适用性
需方要求检验铝合金型材表面处理的适用性时,应在订货单(或合同)中注明。适用性检验中得到的室温纵向抗剪特征值应符合GB5237.6-2012表2的规定。
5试验方法
5.1外观质量
外观质量以目视检查。 5.2手动凝固时间 5.2.1在试验室温度为23℃士2℃、相对湿度为50%士10%条件下,将一个试验纸杯置于分析天平(感量为0.5g)上,称量纸杯质量。 5.2.2从密闭容器中取约50g的异氰酸酯类混合物放人该试验纸杯中,再称量,计算异氰酸酯类混合物质量。按供方提供的、生成隔热胶所需的比例,计算出所需多元醇树脂质量,并从密闭容器中取出相应量的多元醇树脂放入该试验纸杯中。 5.2.3用一揽拌棒搅拌试验纸杯中的混合物,使其充分混合,并同时启动秒表。揽拌12s,停止3s,随即将搅拌棒上下移动,直至搅拌棒完全黏在隔热胶上不能移动,从启动秒表至搅拌棒不能移动为止的时间记为本次试验手动凝固时间。 5.2.4重复5.2.1~5.2.3两次,取三次试验所得手动凝固时间的算术平均值,保留到整数位,作为手动凝固时间试验结果。 5.3隔热胶样板 5.3.1试样制备
用尺寸不小于300mm×300mm×12mm和170mm×170mm×12mm的模具注塑隔热胶板,在室温条件下放置168h后,用切削、冲切等机加工方法制成试样。 5.3.2外观质量
在散射自然光下,距离0.5m处目视检查。 5.3.3密度
按照GB/T1033.1-2008的浸渍法进行检测。 5.3.4负荷变形温度
按照附录A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检测。 5.3.5导热系数
按照GB/T10295的规定进行检测。 5.3.6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
按照附录B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检测。
4
GB/T23615.2--2012
5.3.7邵氏硬度
采用GB/T2411一2008规定的D型邵氏硬度计进行测量。以下压板与试样完全接触后1S内的读数作为试验结果。 5.3.8室温抗拉强度、断裂应变、低温抗拉强度 5.3.8.1试样尺寸如图1所示。
-
2
V
L
L
L3
说明: L— 总长,165mm±0.5mm; L—夹具间距,115mm士±0.5mm; L 狭窄部分的长度,57mm士0.5mm; br 狭窄部分的宽度,13mm士0.5mm b2 总宽,19mm士0.5mm; h 厚度,3.2mm士0.4mm; r—内圆角半径,76mm士0.5mm。
图1室温抗拉强度、断裂应变、低温抗拉强度试样图
5.3.8.2按照GB/T1040.2一2006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检测。试验速度应为50mm/min。 5.3.8.3当进行低温拉伸性能试验时,应将试样在一30℃士2℃环境下恒温30min后,并在该温度下,按照GB/T1040.2一2006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拉伸试验。 5.3.9耐紫外线老化试验方法
按GB/T16422.3的规定进行耐紫外线老化试验,老化时间为200h。按照5.3.8和附录B的要求测量室温下的抗拉强度和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 5.3.10高温抗拉强度
在60℃士2℃环境下恒温30min后,在该温度下,按照GB/T1040.2--2006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拉伸试验,试验速度应为50mm/min。 5.3.11线膨胀系数
按照GB/T1036规定的方法检测线膨胀系数。 5.4固化放热温度 5.4.1采用专用浇注设备,将总量约50g的异氰酸酯类混合物和多元醇树脂按供方提供的、生成隔热胶所需的比例注人试验纸杯中,用红外测温仪测量隔热胶固化过程的最高温度值。 5.4.2重复5.4.1两次,取3次试验所得最高温度的算术平均值,保留到整数位,记为固化放热温度。 5.5湿性收缩率 5.5.1将异氰酸酯类混合物和多元醇树脂按供方提供的、生成隔热胶所需的比例,采用专用浇注设备
5
GB/T23615.2—2012
注入长度(L)为6000mm士0.5mm,符合GB5237.1要求的、6063-T5铝合金型材的浇注槽口(I级原胶选择GB5237.62012表C.1中所示BB槽口,Ⅱ级原胶选择GB5237.62012表C.1中所示DD 槽口)中。 5.5.2隔热胶完全固化1h后,用刻度值为0.02mm的游标卡尺,测量型材两端处的隔热胶收缩尺寸 (A,B)。 5.5.3计算隔热胶收缩尺寸之和(A十B)与型材长度(L)的百分比值,即((A十B)/L)·100%,即湿性收缩率。 5.5.4重复5.5.1~5.5.3两次,计算3次试验所得百分比值的算术平均值,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5.6隔热型材标准样品
隔热型材标准样品的纵向剪切试验、横向拉伸试验和热循环试验按GB/T28289的规定进行检测。 5.7铝合金型材表面处理的适用性 5.7.1将符合GB5237.1要求的、具有GB5237.6—2012表C.1中所示BB或DD浇注槽口(I级原胶选择BB槽口,Ⅱ级原胶选择DD槽口)的、6063-T5铝合金型材按需方提供的方法进行表面处理。 5.7.2采用专用注胶设备,将异氰酸酯类混合物和多元醇树脂按供方提供的、生成隔热胶所需的比例,注人经表面处理后的铝合金型材的浇注槽口中,制成浇注式隔热型材。 5.7.3在浇注式隔热型材上切取纵向剪切试验试样,试样数量和长度符合GB5237.6--2012的规定。 5.7.4将试样在温度为23℃士2℃、相对湿度为50%士10%的环境条件下放置168h。按 GB/T28289进行纵向剪切试验。 5.7.5将纵向剪切试验结果与GB5237.6一2012表2相比对。
6检验规则
6.1检查和验收 6.1.1原胶应由供方进行检验,保证原胶质量符合本部分及订货单(或合同)的规定,并填写质量证明书。 6.1.2需方应对收到的原胶产品按本部分的规定进行检验。检验结果与本部分及订货单(或合同)的规定不符时,应以书面形式向供方提出,由供需双方协商解决。属于外观质量的异议,应在收到产品之日起一个月内提出,属于其他性能的异议,应在收到产品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如需仲裁,可委托供需双方认可的单位进行,并在需方共同取样。 6.2组批
原胶应成批提交验收。每批应由同一成分的原胶组成。连续生产时每24h为一批;间歇生产时,不足24h仍以一批计。 6.3检验项目及取样 6.3.1每批原胶出厂前应进行外观质量和手动凝固时间的检验。出现下列任一情况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 新产品试制鉴定时; b)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连续3年未进行型式检验时。
6.3.2原胶的检验项目及取样应符合表5的规定。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