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77.120.10 J 31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6654—2011
汽车车轮用铸造镁合金
Casting magnesium alloys for automobile wheels
2011-06-16发布
2012-03-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26654—2011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铸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4)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威海万丰镁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东莞宜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昆山六丰机械工业有限公司、重庆博奥镁铝金
属制造有限公司、江苏圆通汽车零部件有限责任公司、上海交通大学、沈阳铸造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训明、王爱民、彭立明、彭文生、曹建勇、李扬德、王远峰、李卫荣、马振新、 盛晓方、张寅。
I
GB/T26654—2011
汽车车轮用铸造镁合金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车轮(以下简称"车轮”)用铸造镁合金的技术要求与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车轮用铸造镁合金。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8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GB/T228—2002,eqVISO6892:1998) GB/T231.1金属材料布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GB/T231.1—2009,ISO6506-1:
2005,MOD)
GB/T1177 铸造镁合金 GB/T8063铸造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牌号表示方法(GB/T8063-1994,neqISQ2092:1981) GB/T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13748.1镁及镁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铝含量的测定(GB/T13748.1—2005,ISO791:
1973,NEQ)
GB/T13748.4镁及镁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锰含量的测定高碘酸盐分光光度法(GB/T13748.4- 2005,ISO2353:1972,NEQ)
GB/T13748.7镁及镁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错含量的测定二甲苯酚橙分光光度法 GB/T13748.8镁及镁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稀土含量的测定重量法(GB/T13748.8一2005,
ISO2355:1972,NEQ)
GB/T13748.9 镁及镁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铁含量的测定 邻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 (GB/T13748.9—2005,ISO792:1973,NEQ)
GB/T13748.104 镁及镁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硅含量的测定钼蓝分光光度法(GB/T13748.10 2005,ISO1975:1973,NEQ)
一
GB/T13748.11镁及镁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铍含量的测定依莱铬氰蓝R分光光度法 GB/T13748.12镁及镁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铜含量的测定新亚铜灵分光光度法 GB/T13748.14 镁及镁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镍含量的测定丁二酮分光光度法
(GB/T13748.14--2005,ISO4058:1977,NEQ)
GB/T13748.15镁及镁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锌含量的测定(GB/T13748.15—2005,ISO4194: 1981,NEQ)
GB/T13748.16 镁及镁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钙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GB/T13748.21 镁及镁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21部分:光电直读原子发射光谐分析方法测定元
素含量
GB/T19078 铸造镁合金锭
1
GB/T26654—2011
3技术要求
3.1牌号
车轮用铸造镁合金的牌号表示方法符合GB/T8063的规定。
3.2代号
3.2.1车轮用铸造镁合金的代号按以下方法表示:
ZM 1 0 1-A
字母表示在该系合金的基础上添加其他元素改进的合金合金顺序号合金组别代号:1为镁锰系;2为镁铝系;3为镁锌系;4为镁稀土系
3.2.2车轮用铸造镁合金的代号示例
ZM201-A表示镁铝系第1号合金基础上改进的A号合金 ZM401表示镁稀土系第1号合金
3.3合金状态代号
F-—铸态; T4.固溶处理; T5—--人工时效; T6——固溶处理加完全人工时效。
3.4化学成分
车轮用铸造镁合金化学成分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车轮用铸造镁合金化学成分
合金元案(质量分数/%)
合金牌号 合金
序号
其他
代号 Al Zn S Mn RE Ca Zr Be
Ni
单项 Mg
Cu
Fe
ZMgAI9REZn ZM201A 8.5~ 0.45~ 0.15~ 0.17~ 0. 5~ 0. 5~
< < 0.0030.004 0.0250.001 0. 02
A
余量
9. 5 0. 90 0.22 0. 40 1, 0* 0.8
0.26~ 0. 50 0.15~ 0. 5
N
5. 6~ 0. 24~ 6. 4 0, 55
≤ 0.0030.0040.0080.001 0. 02
S <
余量
≤0.05
ZMgA16Mn ZM202
2
ZMgA18Zn ZM203 7. 5
N 0. 02 < 0, 02
0.2
余量
0.05≤0.20.01
≤0.3
9.0 0. 8
0. 2~ 0. 7
2. 0~ 2. 8§
0.4
余量
ZMgRE2ZnZ ZM401
≤0.1K0.01
1. 0
·RE为含铈盘45%的混合稀土。 b含量≥85%混合稀土金属,其中钕加错不少于95%。
2
GB/T26654-2011
3.5力学性能 3.5.1车轮用铸造镁合金的部分力学性能见表2。 3.5.2车轮用铸造镁合金力学性能试样应符合GB/T1177的规定。 3.6车轮用镁合金锭应满足以下规定
车轮用铸造镁合金锭表面质量应符合GB/T19078的规定。
表2车轮用铸造镁合金典型力学性能
力学性能(不小于)
序号 合金代号 铸造方法 合金状态 屈服强度Rpo.2 抗拉强度R 伸长率A 布氏硬度
% 1. 5 1. 0 4 3 2 6 2 3
HBW 55 65 55 65 55 65 65 65
MPa 85 130 75 120 75 75 100 135
MPa 145 230 135 220 145 230 230 230
A T6 F T6 K T4 T6 T6
ZM201-A
1
-
ZM202
2
ZM203
2
ZM401
J
4
4 检验规则
4.1化学成分 4.1.1 在熔体均匀的条件下,都可以取样,但应符合表1。 4.1.2合金化学成分检验按GB/T13748.1、GB/T13748.4、GB/T13748.7、GB/T13748.8、 GB/T13748.9、GB/T13748.10,GB/T13748.11、GB/T13748.12、GB/T13748.14、GB/T13748.15、 GB/T13748.16、GB/T13748.21进行检验,在保证分析精度的条件下,允许使用其他方法。 4.1.3数值修约按GB/T8170有关规定进行,修约数位应与表1中所列极限数位一致。 4.2力学性能 4.2.1力学性能单铸试样应符合GB/T1177的规定。 4.2.2单铸试样材料与产品需同一炉次,且采用同一热处理工艺。 4.2.3拉伸性能试验按GB/T228的规定执行。 4.2.4硬度检验按GB/T231.1的规定执行。
ICS 77.120.10 J 31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6654—2011
汽车车轮用铸造镁合金
Casting magnesium alloys for automobile wheels
2011-06-16发布
2012-03-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26654—2011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铸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4)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威海万丰镁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东莞宜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昆山六丰机械工业有限公司、重庆博奥镁铝金
属制造有限公司、江苏圆通汽车零部件有限责任公司、上海交通大学、沈阳铸造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训明、王爱民、彭立明、彭文生、曹建勇、李扬德、王远峰、李卫荣、马振新、 盛晓方、张寅。
I
GB/T26654—2011
汽车车轮用铸造镁合金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车轮(以下简称"车轮”)用铸造镁合金的技术要求与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车轮用铸造镁合金。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8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GB/T228—2002,eqVISO6892:1998) GB/T231.1金属材料布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GB/T231.1—2009,ISO6506-1:
2005,MOD)
GB/T1177 铸造镁合金 GB/T8063铸造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牌号表示方法(GB/T8063-1994,neqISQ2092:1981) GB/T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13748.1镁及镁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铝含量的测定(GB/T13748.1—2005,ISO791:
1973,NEQ)
GB/T13748.4镁及镁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锰含量的测定高碘酸盐分光光度法(GB/T13748.4- 2005,ISO2353:1972,NEQ)
GB/T13748.7镁及镁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错含量的测定二甲苯酚橙分光光度法 GB/T13748.8镁及镁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稀土含量的测定重量法(GB/T13748.8一2005,
ISO2355:1972,NEQ)
GB/T13748.9 镁及镁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铁含量的测定 邻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 (GB/T13748.9—2005,ISO792:1973,NEQ)
GB/T13748.104 镁及镁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硅含量的测定钼蓝分光光度法(GB/T13748.10 2005,ISO1975:1973,NEQ)
一
GB/T13748.11镁及镁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铍含量的测定依莱铬氰蓝R分光光度法 GB/T13748.12镁及镁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铜含量的测定新亚铜灵分光光度法 GB/T13748.14 镁及镁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镍含量的测定丁二酮分光光度法
(GB/T13748.14--2005,ISO4058:1977,NEQ)
GB/T13748.15镁及镁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锌含量的测定(GB/T13748.15—2005,ISO4194: 1981,NEQ)
GB/T13748.16 镁及镁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钙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GB/T13748.21 镁及镁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21部分:光电直读原子发射光谐分析方法测定元
素含量
GB/T19078 铸造镁合金锭
1
GB/T26654—2011
3技术要求
3.1牌号
车轮用铸造镁合金的牌号表示方法符合GB/T8063的规定。
3.2代号
3.2.1车轮用铸造镁合金的代号按以下方法表示:
ZM 1 0 1-A
字母表示在该系合金的基础上添加其他元素改进的合金合金顺序号合金组别代号:1为镁锰系;2为镁铝系;3为镁锌系;4为镁稀土系
3.2.2车轮用铸造镁合金的代号示例
ZM201-A表示镁铝系第1号合金基础上改进的A号合金 ZM401表示镁稀土系第1号合金
3.3合金状态代号
F-—铸态; T4.固溶处理; T5—--人工时效; T6——固溶处理加完全人工时效。
3.4化学成分
车轮用铸造镁合金化学成分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车轮用铸造镁合金化学成分
合金元案(质量分数/%)
合金牌号 合金
序号
其他
代号 Al Zn S Mn RE Ca Zr Be
Ni
单项 Mg
Cu
Fe
ZMgAI9REZn ZM201A 8.5~ 0.45~ 0.15~ 0.17~ 0. 5~ 0. 5~
< < 0.0030.004 0.0250.001 0. 02
A
余量
9. 5 0. 90 0.22 0. 40 1, 0* 0.8
0.26~ 0. 50 0.15~ 0. 5
N
5. 6~ 0. 24~ 6. 4 0, 55
≤ 0.0030.0040.0080.001 0. 02
S <
余量
≤0.05
ZMgA16Mn ZM202
2
ZMgA18Zn ZM203 7. 5
N 0. 02 < 0, 02
0.2
余量
0.05≤0.20.01
≤0.3
9.0 0. 8
0. 2~ 0. 7
2. 0~ 2. 8§
0.4
余量
ZMgRE2ZnZ ZM401
≤0.1K0.01
1. 0
·RE为含铈盘45%的混合稀土。 b含量≥85%混合稀土金属,其中钕加错不少于95%。
2
GB/T26654-2011
3.5力学性能 3.5.1车轮用铸造镁合金的部分力学性能见表2。 3.5.2车轮用铸造镁合金力学性能试样应符合GB/T1177的规定。 3.6车轮用镁合金锭应满足以下规定
车轮用铸造镁合金锭表面质量应符合GB/T19078的规定。
表2车轮用铸造镁合金典型力学性能
力学性能(不小于)
序号 合金代号 铸造方法 合金状态 屈服强度Rpo.2 抗拉强度R 伸长率A 布氏硬度
% 1. 5 1. 0 4 3 2 6 2 3
HBW 55 65 55 65 55 65 65 65
MPa 85 130 75 120 75 75 100 135
MPa 145 230 135 220 145 230 230 230
A T6 F T6 K T4 T6 T6
ZM201-A
1
-
ZM202
2
ZM203
2
ZM401
J
4
4 检验规则
4.1化学成分 4.1.1 在熔体均匀的条件下,都可以取样,但应符合表1。 4.1.2合金化学成分检验按GB/T13748.1、GB/T13748.4、GB/T13748.7、GB/T13748.8、 GB/T13748.9、GB/T13748.10,GB/T13748.11、GB/T13748.12、GB/T13748.14、GB/T13748.15、 GB/T13748.16、GB/T13748.21进行检验,在保证分析精度的条件下,允许使用其他方法。 4.1.3数值修约按GB/T8170有关规定进行,修约数位应与表1中所列极限数位一致。 4.2力学性能 4.2.1力学性能单铸试样应符合GB/T1177的规定。 4.2.2单铸试样材料与产品需同一炉次,且采用同一热处理工艺。 4.2.3拉伸性能试验按GB/T228的规定执行。 4.2.4硬度检验按GB/T231.1的规定执行。